【日本尋證】「慰安婦問題,到了最緊急時刻」(含視頻)

2021-02-07 新華日報

 近年來,發出否定日軍強徵慰安婦聲音最刺耳的是在東京,但同樣在東京,有一個專門為慰安婦而建的紀念館——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英文簡稱WAM。這是日本第一座收藏並展示二戰時日軍對女性使用性暴力證據的紀念館。開館9年,資料館在右翼的壓力和日本媒體的漠視下,艱難堅守。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慰安婦訴訟,兩個法庭的較量

  資料館的成立源於支持慰安婦起訴日本政府的民間團體和日本最高法院的較量。

  在東京日本皇宮的西側,有一個稜角分明的建築群,門前寫著「最高裁判所」,就是日本最高法院。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韓國等有關日軍強徵慰安婦的10餘起訴訟案,日本最高法院無一例外,全判訴訟的慰安婦敗訴。2010年3月2日,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國「慰安婦」訴訟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8名中國「慰安婦」在二戰時被侵華日軍綁架和強暴的事實,但駁回原告要求賠償的訴求。

  但在東京,曾經另有一個「法庭」為慰安婦伸張了正義,這就是由國際和平人士組成的「女性國際戰犯法庭」。在東京西早稻田鬧市區,有一處白色的小樓,上二樓,就是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在這個資料館中,記者看到有關於「女性國際戰犯法庭」審判的照片和錄像資料。2000年中國籍的「慰安婦」萬愛花等8個國家的64名受害者出庭,控訴被侵華日軍強暴的悲慘遭遇。「法庭」最終判處裕仁天皇、板垣徵四郎、梅津美治郎等有罪,敦促日本政府向受害婦女謝罪並賠償。

  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館長池田惠理子女士介紹,這個「民間法庭」的組織者松井耶依女士,也是「WAM」的創始人。松井是《朝日新聞》社會部記者,資料館是根據松井女士的遺願設立的,松井女士認為日本應該建一個有關慰安婦的紀念館來銘記這段歷史。她在生命的最後兩個月,忍受著癌症晚期的痛苦和虛弱,為籌建資料館拼命工作,並立下遺囑將自己全部財產捐獻給資料館。

  「這些都是日本政府不想讓人民知道的歷史」

  這家100多平方米的資料館,進門就看到兩面牆上貼滿了慰安婦的照片。照片的下面和旁邊,寫著照片主人的姓名、國家。

  「這位是亞洲第一位站出來揭露日軍慰安婦迫害暴行的。」「這位是唯一在日本還能夠提供證言的韓國受害婦女。」「這位是第一個站出來公開日軍慰安婦暴行的中國婦女萬愛花。」池田惠理子指著牆上的照片一一給記者介紹。

   牆上總共有155張照片,而這155人只是成千上萬飽受摧殘的慰安婦的冰山一角。池田館長說,日軍在很多亞洲國家,徵用民宅,強迫當地婦女充當慰安婦,「這實際上就是強姦」,這是犯罪。

  雖然日軍和日本政府都不想讓日本國民知道這些罪行,但在資料館中,記者看到當年的慰安婦們勇敢地把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講出來、寫出來,有不識字的東南亞婦女甚至繡出一幅幅「連環畫」,描述被害經過。

  池田女士說,很多當年的日軍士兵胡說這些慰安婦都是自願去慰安所的,這是撒謊。「東南亞等地,慰安婦都是士兵們自己搶過來。因為這是戰爭罪,所以戰後日軍從上到下都嚴守秘密。」

  資料館開館後經常有右傾團體來搗亂,最多一次來了40人。他們侮辱這裡是「賣淫女的資料館」,辱罵池田是「賣國賊」「反日女人」。池田已經60多歲,看上去有點柔弱,但靠著頑強的意志執著地維持著WAM的正常運轉。紀念館所在的地區是東京租金比較貴的地方,去年門票、市民捐贈、出售書籍資料、辦研討會等各項收入總共1622萬日元,支出2190萬日元,赤字只能用松井女士的遺產補上。

  慰安婦問題,日本媒體集體視而不見

  資料館開館9年,年參觀者只有3000人,大多數東京人不知道資料館。池田說,也有日本的報紙來採訪,但沒有一家報導過,電視臺則從來不來採訪,「他們就當根本沒有這個館一樣」。

  慰安婦為何成為日本媒體敏感話題?曾經長期在媒體工作的池田認為,根子是安倍等人想把日本塑造成「美麗的國家」,而日軍強徵慰安婦的歷史與「美麗國家」不相容。媒體很清楚,做這個題材就會受到攻擊,乾脆自動避開,慰安婦話題漸漸就成了「禁忌」。池田退休前在NHK(日本放送協會)工作,做過8期有關慰安婦的節目。「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能做這樣的題材了。」她說,NHK經營委員會12位成員中,有4位是安倍陣營的人。NHK在報導「女性國際戰犯法庭」判決時,受到了安倍和一些右翼議員的幹擾,刪掉了「天皇有罪」和萬愛花等人的證言。正因為有強大的右傾政治勢力支持,NHK會長籾井勝人才敢大放厥詞,稱「慰安婦問題在戰爭國家到處都有」。

  「當今慰安婦的問題已經到了十分緊急的時刻。」池田說,媒體集體對慰安婦問題視而不見,感覺慰安婦問題不存在似的,日本國民很難知道慰安婦問題的真相。

  給安倍補課,更要給中學生補課

  2007年,在安倍的第一任首相任期內,資料館曾經辦過一次「給安倍補課」的展覽,還給安倍送了兩張門票,請他來展覽現場了解慰安婦的歷史。

  「選了安倍這樣的人當首相,作為日本人,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池田說,安倍需要就慰安婦問題補課,但需要補課的遠不止安倍。資料館正在舉辦的展覽和2007年「給安倍補課」的那個展覽內容一樣,但改名叫做「面向中學生的展覽」。

  雖然展覽是面向中學生的,但池田坦言,中學生來得很少,因為現在歷史教科書一味迴避,中學生不知道有慰安婦這回事。

  在資料館裡有一面牆,專門展示了初中歷史教科書裡「慰安婦」是怎樣徹底消失的。記者翻看資料室裡的歷史教科書發現,1997年,7家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裡,都有關於慰安婦的表述。如帝國書院出版的教科書裡有「戰爭中男的徵為士兵,女的徵為慰安婦」的表述。2002年,只剩下3家教科書涉及慰安婦了。2006年,只剩下兩家。日本書籍新社的歷史教科書中有「根據軍隊的要求,朝鮮等亞洲國家的女性被送到軍隊」這樣含糊的表述。到2012年,「慰安婦」這個詞從日本初中歷史教科書裡完全消失了。

  池田擔心這一代孩子長大了,對歷史知道得太少,會導致他們在怎樣處理和鄰國關係的認識方面發生更大的偏差。「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宣傳,哪怕多一個人了解真相也是好的,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新華報業全媒體報導組

  文字 陳炳山 於英傑

  攝影 餘 萍 視頻 丁 峰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胡澎:從「受害者之恥」到「加害者之罪」——「慰安婦」問題再思考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中國佔領地全面推廣「慰安婦」制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的「慰安所」也隨之擴展到東南亞被佔地區,直至日本戰敗投降。與此同時,在「慰安所」之外,日軍對中國女性慘無人道的性暴力也令人髮指。追根溯源,「慰安婦」制度並不是二戰時期日軍的新產物,而是一直植根於漫長日本歷史中的一個「傳統」。
  • 韓國建立慰安婦問題研究所,日本非常不滿
    近日,慰安婦問題讓韓日關係又起波瀾。韓聯社報導,韓國女性人權振興院10日宣布,正式在首爾成立「日軍慰安婦問題研究所」,並舉行揭牌儀式。研究所將對慰安婦受害者相關的各種研究項目提供支援,並對相關記錄和研究結果立案存檔。日本對此表示很不開心。
  • 為什麼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只向韓國道歉?
    中方一貫主張,日方應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拿出負責任的態度妥善處理有關問題。臺灣當局則表示,日本政府應當將臺灣原慰安婦與韓國原慰安婦同等對待並採取同樣的應對措施,要求日方儘快與臺方協商。日本目前的初步回應是,了解臺當局訴求,願意考慮臺灣慰安婦的賠償問題。  針對上述事態的發展,一些中國民眾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只是向韓國道歉,而不向中國道歉?
  • 首度曝光二戰日軍隨軍慰安婦視頻丨揭示了一段怎樣的血淚史?
    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據日本作家相良俊輔在其《菊和龍:為祖國榮光的戰爭》中的說法,拉孟守備隊長金光在戰鬥開始之前,曾「考慮將這些慰安婦轉移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帶」,但正當他「因為擔心轉移途中的安全問題而猶豫是否要這樣做時」,戰爭便開始了,於是在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遠徵軍俘獲而倖存。
  • 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為何對象卻是韓國而非中國?
    中韓同為二戰慰安婦受害國,日本對中國慰安婦道歉賠償的要求一直置之不理,卻對韓國表示妥協,這種區別對待,不能不引起廣大國人的憤慨。與大家一樣,筆者對此也十分憤怒。但憤怒之餘,我們更應該搞清楚:為什麼日本要對中韓慰安婦持不同立場?筆者在此做個分析:要搞清楚日本這麼做的原因,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中韓為什麼堅決要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
  • 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為何對中韓採取區別對待?
    在大日本帝國兵敗太平洋戰爭後,中國大陸及臺灣、韓國、北朝鮮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2007年6月26日,慰安婦決議案在美國獲得通過,國際社會第一次公開承認日本慰安婦事件。可時至今日,日本仍沒有謝罪。而儘管如影片中的「戰鬥」從未停止。
  • 慰安婦問題在日本並沒有被漠視,最大的兩家報社還為此唇槍舌戰......
    1992年1月16~18日期間,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訪問韓國,並在中韓首腦會議中就慰安婦問題向韓方謝罪。但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而是展開了至今仍在持續發酵的日韓輿論戰。至此慰安婦問題本該像曾經的社會熱點一樣,慢慢冷卻,然後消失在公眾的視野裡。但是偏右派的讀賣新聞並不服氣,你朝日新聞不守規矩,我憋了30多年就是要懟你。
  • 最後的慰安婦
    「慰安婦」,這個沉重的標籤伴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也折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普通老年人晚年時的安詳在她們身上已尋不到,她們那飽受摧殘的身心至今都難以被時光安撫。作孽、無恥、罪惡的日本。贖罪,除了贖罪,別無選擇。
  • 參拜靖國神社後,安倍談慰安婦問題:日本不應再受詆毀
    會談結束後的共同記者會上,日方表示,由於當年日本軍方的「參與」,許多韓國女性的名譽和尊嚴受到了傷害,日本政府因而在「慰安婦」問題上「深感責任」。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即首相的名義「向『慰安婦』受害者表示誠摯道歉和反省」。
  • 慰安婦問題,日本人誠意令人懷疑,韓國政府為何要對日「妥協」? 今日話題
    「雖然日方並未承認慰安婦問題的法律責任,但岸田文雄外相表示,『這是在軍方參與下讓多數女性名譽及尊嚴嚴重受損的問題,日本政府深感責任』。這算是日本政府首次公開承認其在慰安婦問題上的責任。」「在道歉的部分也明確表示道『安倍內閣總理大臣作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致以歉意和反省』。這是在強調道歉並非以安倍個人名義,而是以首相的身份表明的。這的確比日本歷屆政權對慰安婦問題的道歉規格都要高。
  • 為反對設「慰安婦」像,日本惱羞成怒揚言「斷交」!
    從二十萬到三十二再從三十二到二十二而現在二十二隻剩下了八日本曾經犯下的罪行正在被人們慢慢淡忘嗎?此舉收穫了舊金山市內各界的讚許,同時也得到了全球關注「慰安婦」問題的社會活動人士的支持。當地時間19日,舊金山市議會還一致通過將9月22日定為「慰安婦日」的議案。
  • 雲石原創: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為何對象卻是韓國而非中國?【地緣政治117】
    中韓同為二戰慰安婦受害國,日本對中國慰安婦道歉賠償的要求一直置之不理,卻對韓國表示妥協,這種區別對待,不能不引起廣大國人的憤慨。與大家一樣,雲石君對此也十分憤怒。但憤怒之餘,我們更應該搞清楚:為什麼日本要對中韓慰安婦持不同立場?雲石君在此做個分析:要搞清楚日本這麼做的原因,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中韓為什麼堅決要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
  • 「被遺忘的慰安婦」仍在苦等:日本何時道歉?
    毛銀梅湖北的毛銀梅是朝鮮人,說到逃難時被日軍抓到漢口「慰安所」,她哭了:「我不想說,不想說了。」那段歷史難以回首,毛銀梅並不願意多提。直到現在,毛銀梅都記得當年常說的那兩句日本話:「歡迎光臨」和「請樓上坐」。能活下來,已是幸運。
  • 慰安婦問題沒著落,臺灣「反課綱」學生高興了嗎?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 日韓兩國28日就慰安婦議題達成協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新表達道歉與反省之意,日方將賠償10億日元,供韓國政府設立支持慰安婦受害人援助基金。至於二戰期間同樣也發生慰安婦悲劇的臺灣地區,日本政府並無表示。對此,臺灣政論節目的嘉賓指出,日本區別對待臺灣地區的慰安婦問題,島內那些「反課綱」的學生高興了嗎?
  • 臺灣慰安婦問題:馬英九多年堅守立場 蔡英文態度越來越軟
    臺灣慰安婦約2000人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籍慰安婦問題正式走入民眾視野,是在1992年。那年2月,日本前眾議員伊東秀子發現了三封電報,內容是昭和17年(1942)3月12日,日本的臺灣軍司令官應南方總軍之要求,徵召50名「慰安土人」(臺灣人)到前線「服務」。
  • 日本右翼踢「慰安婦」銅像,外交部回應
    被曝早就離境,邊撤還邊和網民對罵9月6日,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等16個團體,到國民黨臺南市黨部要求移除慰安婦銅像。在「自由時報」等親綠營媒體的報導評論區,還聚集的一群「臺獨」和媚日分子,拼命給藤井實彥「腳踹慰安婦雕像」的行為轉移話題。比如有人宣稱國民黨「不配」譴責日本人;甚至有人說「腳踹慰安婦銅像」的事情是國民黨「自導自演」的。
  • 她是「慰安婦」,沒等到遲來的道歉,卻等來轟鳴的挖掘機……
    圖為4月28日,「慰安婦」雕像拆除現場。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攝  據悉,2018年4月20日,一輛挖掘機突然停在「慰安婦」雕像後面,引起菲律賓市民和媒體的關注。當時華社人士向多個政府部門查詢,但政府部門互相推諉,無人說得出是誰派遣的。直至4月27日深夜,挖掘機突然動工拆除雕像。由於28日是星期六,菲律賓政府部門不上班,記者四處打聽都不知雕像被移到何處,而現場施工工人也拒絕回應記者的查詢。
  • 為何美國黑人是日本慰安婦的噩夢,原因很明顯,和你想的一樣嗎
    事實上,,美國的主要戰力是體現在航空母艦上的,只要航空母艦沒有遭受破壞,以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超高生產力,重回巔峰只是短時間的問題。日本的行為,正如獵人企圖用拳頭獵殺老虎而未果,發怒的老虎,後果可想而知。
  • 臺媒:別讓「軍中樂園」 扭曲慰安婦真相
    臺媒:別讓「軍中樂園」 扭曲慰安婦真相 2014-11-19 16:47: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分析稱,面對迄今為止仍然在國際上爭論不休的慰安婦問題,我們便不應該對背離史實的電影情節等閒視之,否則我們將何以面對為慰安婦向日本人討公道的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陳長慶是當年金門防衛部開辦軍中樂園的業務承辦人,曾以親身經歷出過一本名為「金門特約茶室」的寫實著作。
  • 二戰揭秘:日本女人為何要爭搶著去做慰安婦
    日本政府對貧窮欠債的農村家庭做出允諾,只要把女孩的身體當作交換條件,去戰場做慰安婦,就可以把欠債一筆勾銷。但是,一旦到了戰場,就不再有人在乎她們的死活。天羽美智子是一名曾公開講述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充當「慰安婦」經歷的日本女性。1938年,17歲的天羽被嗜賭的父親賣到橫濱一家妓院抵債。後來,她又被轉賣到臺灣,充當日軍「慰安婦」。1984年,天羽美智子曾寫信給一位開設避難所的牧師武津文夫(音譯),信中提到:「部隊到哪裡,哪裡就有『慰安所』……他們排長隊……我們感到死亡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