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最強師團「宿命」滇緬,日少將為逃亡官兵免責,自殺謝罪

2021-01-20 騰訊網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

第56師團,出身於九州,由12師團的預備役兵員組成,人員裝備都比不上日軍18大常設師團,但是後來卻「戰功赫赫」。能得到象徵中華文化中有特殊意義的「龍」字作為代號,他的戰力可見一斑。不過,該師團最終沒有逃脫全軍覆沒的「宿命」。

1943年第56師團由少將團長水上源藏領軍赴中緬邊境,先後參加了騰越北方和密支那等地的作戰。第一次緬甸戰役期間,第56師團一路狂追中國遠徵軍,將遠徵軍逼入毒蛇橫行的野人山,十萬遠徵軍損失大半。後來更是一路追到的滇西,險些搶渡怒江,從背後插了中國一刀。此後他們長期駐紮滇西,將滇西打造成了鐵桶般的防禦體系。

1944年中國軍隊發動滇西大反攻,由於情報不足,中國軍隊以十倍於56師團的兵力和火力竟被其拖入絕境險些全軍潰敗。

然而,因中美聯合部隊大舉空襲密支那,形勢突變。5月底,水上接到調往密支那的命令。即與其上司訣別:「今日一別,恐難再晤。請代向天皇致意」。隨後,水上率部(約3600餘人)乘汽車向密支那疾進,又經過幾天的徒步行軍抵達密支那。由於密支那能否堅守,直接關係到日軍的部署,軍司令官本多中將詢問水上的意見後,發布「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在6月25日至7月2日的一周時間裡,水上指揮守備隊進行殊死的拼搏,使中美軍隊僅前進了數百米。

之後,中美軍隊在空中支援下再次發起總攻。120餘架飛機共投下754噸炸彈,其數量比炮兵發射的炮彈還多百分之二十。水上命令部隊在轟炸期間退往後方,一輪轟炸過後,迅即又返回陣地抵抗步兵的攻擊。此次總攻後,水上部隊的兵力減少到約1500人。因彈藥奇缺,手榴彈每人只發兩枚,戰鬥中多採用白刃格鬥,艱難第進行著抵抗。至7月下旬,56師團已瀕臨絕境。

日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獲悉密支那守備隊的命運危殆,決定向水上及守備隊頒發嘉獎狀,但偵察機無法飛臨密支那上空,只好以電報傳達。

第56師團丸山大佐不知道「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向水上建議,如退守伊洛瓦底江東岸,將是最後的生存機會。水上默認了這一建議,下令撤退,而真正渡江成功的約500人。堅守到8月後,水上向方面軍司令官發了如下電報:一、因下官指揮不力,終未能確保密支那,致使陷入絕境,深感歉疚;二、傷員排除萬難已乘木筏隨伊洛瓦底江而下,祈求救助。

在安排完一切後,水上源藏決心以斷送自己的生命,使逃脫死亡的官兵免受追究。遂於農他隆東岸的一棵樹下,用手槍自盡。

此戰,中國軍隊表現出了開戰以來的最高水平,幾乎全殲號稱「龍」師團的日軍最強師團,成功收復了滇西,但56師團的表現也令人震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二戰期間日本部隊,並沒有集團軍的編制,最高規模只是師團,人均數量在2.7萬人左右,熟悉日本內勤的人可以從編制就能分期出他們戰鬥力的水平,最強的師團為一等甲種師團,比如說守衛皇宮的近衛師,他們擁有裝備最精良的武器。
  • 二戰前日軍常設師團:軟硬實力強悍,綜合戰鬥力趕超蘇德
    日軍17個常設師團及其編成地 甚至在二戰開始前,這些日軍的常設師團都算是當時最強的步兵師,沒有之一! 或許雨田這個說法提出來以後,十個裡面有九個會噴……知不知道二戰?了不了解戰史?德國國防軍、蘇聯的機械化陸軍都讓你吃了?還保留著一戰的水準的日軍陸軍也就在亞洲顯擺,有能耐去歐洲練一練……諸如此類的批評意見肯定是有的。 那為什麼要說二戰開始前的日本陸軍為當時「最強的步兵師「呢?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太平洋戰爭,澳大利亞如何對待日軍第六師團俘虜的
    1940年11月,第六師團改制為三單位師團,轄第六步兵團的第13、第23和第45聯隊以及特種兵部隊 ,1941年11月被調往太平洋戰場,編入第十七軍作戰序列。1943年1月在索羅門群島以北的布幹維爾島登陸,擔任該島的守備任務,同年10月,美澳聯軍在西太平洋戰區開始反攻,首先對該島進行了飽和轟炸。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南京保衛戰:二戰最慘烈的首都保衛戰
    隨著11月12日上海的淪陷和11月20日南京政府的遷都,南京又開始了第二次遷移。日軍進攻當時的進攻部署為:第6師團攻雨花臺,第9師團攻光華門,第16師團攻紫金山,第18師團攻烏龍山、湯山,第13師團攻挹江門,第114師團為緊急增援預備部隊。1937年12月6日正式打響,南京保衛戰打響。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柏特諾的命令:112團一分為三,兵分三路掃蕩大龍河以西的日軍。孫立人覺得這是在作死:日軍力量不弱,112如果分散兵力,很容易被日軍分割包圍,一口一口的吃掉。10月31日,3營到達了達羅盆地北邊的制高點,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3營全殲日軍,佔領了高地。隨後,他們開始修築工事,準備阻擊日軍增援於邦。10月29日,團部和1營全殲駐防日軍,佔領了戰略要地新平洋。新平洋是胡康河谷內的一小塊平原,此後中國駐印軍在這裡建立了物資補給基地,相當於將反攻緬北的前哨基地搬到了這裡。
  • 國軍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堅持九個月,還擊斃鬼子少將
    但有一次,國民黨軍的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沒有投降,還堅持了九個月,擊斃一名鬼子少將。此戰就是廬山保衛戰,從1938年7月日軍進攻廬山開始至1939年4月廬山守軍撤出廬山,歷時近9個月,創造了抗戰時期孤軍被圍後抗戰的奇蹟。這兩個團分別是國民黨軍江西保安團第三團和第十一團。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徐州會戰日軍裝甲部隊徐州會戰中國軍隊機槍陣地日軍的師團有多種編制師團是近代以來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為基本戰術兵團。通常翻譯為「師」。師團指揮官為中將。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兩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師團人數為24400人。三聯隊制師團三聯隊制師團也稱三單位制師團,就是師團基本部隊為三個步兵聯隊,取消了旅團一級編制。1937年9月30日,由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擴編而成的第二十六師團,是侵華戰爭期間最早成立的三單位制師團。
  • 二戰時,日軍的「大佐」是個什麼軍銜?他們中有83個命喪中國戰場
    二戰時期,對於有志於從軍發展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日本大佐就好像樹上高2米的地方有個果子,一踮腳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將則像樹上2米5的地方的果實,就是踮腳也不一定夠得著,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來,難度更高。
  • 首度曝光二戰日軍隨軍慰安婦視頻丨揭示了一段怎樣的血淚史?
    其後,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支撐點的重要作用,企圖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二戰期間曾擔任日軍56師團113聯隊長的松井秀治,在其回憶錄《波亂回顧》中的寫道:上級機關「敦促聯隊設置一個慰安所」,所以他就「勉強地選了一處地方」,由各部隊派出人員,建造了一個慰安所。
  • 肉搏之後,日軍指揮官全部自殺
    1941年12月,日軍為了達成其戰略目標偷襲了美軍的海軍重地珍珠港,並開始大舉入侵東南亞,把我國最後一條與外界聯繫的滇緬公路破壞的體無完膚。 騰衝淪陷 由於事發突然,未能在日軍進攻時做好有效的防守,在1942年的4月份,日軍第56師團攻佔了緬甸重鎮臘戌,隨即芒市、龍陵等地淪陷。
  • 二戰日本王牌第二和第六師團:一個名不副實,另一個罪行累累
    在二戰前的日本在嘗到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勝利的甜頭以後,就一直處於對外侵略和擴張的態勢,而他們發動戰爭的雙保險則是精銳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二戰前世界各國都公認其海軍實力排名世界第三,對於他們的陸軍則是一直嘲笑其為一戰巔峰水準。
  • 如果歷史真的如此,日軍師團長要切腹謝罪
    從電視劇的上看,雖然細節上不忍直視但外形和日本在二戰時期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是一樣的,估計導演想說的就是它吧。以上面說的九六式150口徑火炮為例,從1936年到1943年停產總共也就440門的產量,而相比之下美軍的155口徑的M1/M114型榴彈炮則有1.03萬多門,德國SFH-18型和SLG-33型150口徑的榴彈炮數量也有1萬多門,蘇聯M-1937/38/43型152口徑的榴彈炮數量加起來也有1.12萬門,相比之下日本的440門的產量可以說是非常少了。
  • 二戰日軍步兵大隊和德國步兵營哪個更強?重點要釐清三類大隊編制
    2020-08-03 03:52:46 來源: 平心說科技 舉報   對於二戰日軍的
  • 二戰時期,一直待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第三師團為何能躲過南下的命運
    抗戰期間,侵華日軍中有一個「古老」的甲種師團(第三師團),這支部隊最早創建於1888年,因為編組地是在日本的名古屋市,因此這個師團又被稱之為「名古屋師團」。上海失陷後,第三師團無視日軍大本營發出的「不擴大政策」,繼續追擊國軍撤退部隊,由於戰局的不斷擴大並有向長期化發展的可能,日軍大本營最終還是屈服了侵華日軍當局的意圖,宣布「進軍南京」。當日軍攻佔了蘇州後,第三師團主力奉命留守蘇州,只有鷹森孝所率領的一個聯隊隨日軍其他師團殺向了南京,在南京保衛戰中,鷹森孝聯隊攻佔了通濟門和武定門,率先打開了南京的「大門」。
  • 二戰日軍「甲級師團」番號的出現,標誌著兵員素質和戰鬥力的下降
    後在日軍增援部隊的合圍下,不得不撤出戰場退向豫南,於是才有了「花園口之殤」。 特別注意,這會鬼子還沒有什麼「甲級師團」的概念,只有常設師團和特設師團兩種類型,最多可以按裝備特點細化為挽馬師團或者馱馬師團。而三個步兵聯隊編制的警備師團,只是在1938年晚些時候出現的,主要用於佔領區維持治安所用,比如第15、第17師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