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
第56師團,出身於九州,由12師團的預備役兵員組成,人員裝備都比不上日軍18大常設師團,但是後來卻「戰功赫赫」。能得到象徵中華文化中有特殊意義的「龍」字作為代號,他的戰力可見一斑。不過,該師團最終沒有逃脫全軍覆沒的「宿命」。
1943年第56師團由少將團長水上源藏領軍赴中緬邊境,先後參加了騰越北方和密支那等地的作戰。第一次緬甸戰役期間,第56師團一路狂追中國遠徵軍,將遠徵軍逼入毒蛇橫行的野人山,十萬遠徵軍損失大半。後來更是一路追到的滇西,險些搶渡怒江,從背後插了中國一刀。此後他們長期駐紮滇西,將滇西打造成了鐵桶般的防禦體系。
1944年中國軍隊發動滇西大反攻,由於情報不足,中國軍隊以十倍於56師團的兵力和火力竟被其拖入絕境險些全軍潰敗。
然而,因中美聯合部隊大舉空襲密支那,形勢突變。5月底,水上接到調往密支那的命令。即與其上司訣別:「今日一別,恐難再晤。請代向天皇致意」。隨後,水上率部(約3600餘人)乘汽車向密支那疾進,又經過幾天的徒步行軍抵達密支那。由於密支那能否堅守,直接關係到日軍的部署,軍司令官本多中將詢問水上的意見後,發布「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在6月25日至7月2日的一周時間裡,水上指揮守備隊進行殊死的拼搏,使中美軍隊僅前進了數百米。
之後,中美軍隊在空中支援下再次發起總攻。120餘架飛機共投下754噸炸彈,其數量比炮兵發射的炮彈還多百分之二十。水上命令部隊在轟炸期間退往後方,一輪轟炸過後,迅即又返回陣地抵抗步兵的攻擊。此次總攻後,水上部隊的兵力減少到約1500人。因彈藥奇缺,手榴彈每人只發兩枚,戰鬥中多採用白刃格鬥,艱難第進行著抵抗。至7月下旬,56師團已瀕臨絕境。
日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獲悉密支那守備隊的命運危殆,決定向水上及守備隊頒發嘉獎狀,但偵察機無法飛臨密支那上空,只好以電報傳達。
第56師團丸山大佐不知道「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向水上建議,如退守伊洛瓦底江東岸,將是最後的生存機會。水上默認了這一建議,下令撤退,而真正渡江成功的約500人。堅守到8月後,水上向方面軍司令官發了如下電報:一、因下官指揮不力,終未能確保密支那,致使陷入絕境,深感歉疚;二、傷員排除萬難已乘木筏隨伊洛瓦底江而下,祈求救助。
在安排完一切後,水上源藏決心以斷送自己的生命,使逃脫死亡的官兵免受追究。遂於農他隆東岸的一棵樹下,用手槍自盡。
此戰,中國軍隊表現出了開戰以來的最高水平,幾乎全殲號稱「龍」師團的日軍最強師團,成功收復了滇西,但56師團的表現也令人震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