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堅持九個月,還擊斃鬼子少將

2020-12-23 騰訊網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地方部隊一般裝備和戰鬥力都不及嫡系部隊,有不少地方部隊甚至成為偽軍。但有一次,國民黨軍的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沒有投降,還堅持了九個月,擊斃一名鬼子少將。

此戰就是廬山保衛戰,從1938年7月日軍進攻廬山開始至1939年4月廬山守軍撤出廬山,歷時近9個月,創造了抗戰時期孤軍被圍後抗戰的奇蹟。這兩個團分別是國民黨軍江西保安團第三團和第十一團。

1938年7月26日,國軍江西保安部隊第三團和第十一團二千多官兵在完成阻擊日軍任務後,迅速登上廬山,日軍隨即將廬山團團包圍。隨著廬山周邊相繼淪陷,廬山守軍成為「孤軍」,但大家抱定必死決心。

此次保衛戰的總指揮是楊遇春,副總指揮兼保安第十一團團長是胡家位,保安第三團團長是鄧子超。廬山方圓300裡,登山主道共有9條,國軍在各個路口要道構築工事,修築碉堡,誓與日寇決一死戰。

包圍廬山的日軍有101師團和太久保聯隊、佐藤聯隊近4000兵力。7月30日,太久保聯隊攜帶十多門野戰炮向土壩嶺猛烈開火。第一戰,日軍丟下成排的屍體,撤下山坡。數日攻不下廬山,日軍漸漸懈怠。

第三團團長鄧子超見有可乘之機,立即組織一支敢死隊,一天黑夜,敢死隊員主動下山摸黑潛入日軍住處,砍死日兵300餘人,其中有一名大佐、兩名中佐。8月17日,敢死隊再次下山襲擊敵營,擊斃200餘鬼子。

日軍苦攻廬山數月,不但沒有進展,還損兵折將。日軍101聯隊始終奈何不了對面陣地的國軍,指揮官飯冢國五郎大佐非常沮喪。飯冢國五郎為日軍立下不少功勞,被稱為「帝國之花」,天皇親自為他頒發過勳章,他被稱為「軍神」。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日本青年都很崇拜他。

1938年9月3日,日本戰地記者小悞行男來到廬山前線,要拍飯冢國五郎的戰地錄像,帶回國內播放。在小悞行男的建議下,飯冢赤裸著上身在前線,手握軍刀開始表演。由於飯冢的鋼盔反光,引起對面國軍哨兵注意,用三八式步槍一槍擊斃了飯冢國五郎。飯冢之死大大削弱了日軍士氣,日本舉國致哀,追贈飯冢為陸軍少將。此後,日軍3個支隊和1個師團又開始強攻廬山,瘋狂地向山上守軍陣地扔放毒氣彈。廬山保衛戰長達9個月,共進行戰鬥200餘次,國軍死傷大半,於1939年4月19日奉命勝利突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崑崙關大捷,日軍少將中村正雄被擊斃,杜聿明為何給他立碑
    那是1933年,8萬關東軍侵略長城各關口,國軍第25師防守的北古口遭到日軍猛烈進攻,守軍堅持抵抗8天之後,於3月12日,在25師副師長杜聿明的命令下,部隊往南天門一線撤退。部隊在撤退時遭到日軍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日軍步兵從北山追來,這時7位戰士被留下擔任阻擊任務,由於撤退匆忙,竟然忘記了給7位戰士下達撤退命令,就這樣7位戰士在帽山上死守。
  • 國軍師長不幸被俘,奪刺刀連挑3個鬼子,犧牲後老農冒死藏其遺體
    有一位國軍的副師長不幸被日軍俘虜,他奪下刺刀連挑了3個鬼子,但還是慘遭敵人的殺害,壯烈犧牲,老農冒死藏起他的遺體。這位將軍的名字叫黃永淮。黃永淮,出生於1902年10月,四川省內江市安嶽縣龍臺鄉人,出生在一戶農民家庭,幼時讀過小學、中學,1926年在族人的資助下,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成為「天子門生」,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 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少將則像樹上2米5的地方的果實,就是踮腳也不一定夠得著,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來,難度更高。我們看抗日劇或者抗日電影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侵華的日本兵"龜田大佐"、"鈴木大佐"、"鳩山少佐"或者"崗村少將"叫來叫去的,大家對此一定是一頭霧水:這些大佐、少佐是什麼級別,大將、少將又是什麼級別?
  • 五個被中國俘虜的高級別日本鬼子,圖2太可悲,圖4被追授少將
    據統計,在14年抗戰期間,我們俘虜到的最高級日寇軍官是5個大隊長。 日寇獨立步兵警備第六十五大隊大隊長柴山茂大尉。柴山茂大尉擔任大隊長是重用,常規由少佐擔任。1945年8月12日,他乘坐陸軍航空兵的一架戰術偵察機前去威海衛開會,被八路軍打了下來,成了俘虜。日寇第七聯隊第二大隊的大隊長空閒升少佐。
  • 八路軍和國軍各自擊斃了一名日軍師團長,為何他才是第一個?
    作為一師之長,西方各國師長的軍銜通常是少將,而日軍師團長的軍銜則是中將,那麼在抗日戰爭之中,誰才是陣亡中國的第一個日軍師團長?沼田德重:沼田德重為"南京大屠殺的"兇犯之一,1939年3月晉升為中將、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十二軍第114師團師團長,率日軍第114師團駐紮於濟南、兗州。
  •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據日本戰後公布的材料說,此役日軍第二十一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傷亡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崑崙關南5公裡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
  • 二戰時,日軍的「大佐」是個什麼軍銜?他們中有83個命喪中國戰場
    二戰時期,對於有志於從軍發展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日本大佐就好像樹上高2米的地方有個果子,一踮腳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將則像樹上2米5的地方的果實,就是踮腳也不一定夠得著,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來,難度更高。
  • 日軍聯隊長被擊斃,代理聯隊長做一蠢事,結果又被擊斃
    一路凱歌讓布上照一狂妄無比,他認為沒有中國軍隊能夠擋住他了,於是馬不停蹄直奔常德,結果還沒看到常德的城牆,就被我軍的一個營擋住了,布上照一指揮日軍發動了30多次攻擊均以失敗告終。氣急敗壞的布上照一急昏了頭,做了一件蠢事,這件蠢事直接要了他的命。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畢業之後,孫立人回國任職,他很快受到了有美國背景的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的器重,1932年,孫立人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稅警總團雖然名義是財政部下轄的緝私部隊,但是在裝備上比國軍精銳部隊還強,都是宋子文花重金從德國採購的武器裝備。1932年,19路軍在上海抗擊日寇的時候,稅警總團就以88師獨立旅的名義參戰,戰功卓著。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曾擊斃日軍少將的他壯烈犧牲後,毛主席寫了輓詩,蔣介石寫了輓聯
    第200師下轄2個戰車團、1個汽車團、1個機械化步兵團、1個戰防炮團、1個炮兵團,實力非常強大,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師。1938年冬,第200師擴編成新編第11軍,杜聿明任副軍長。不久,番號又改為第5軍,杜聿明升任軍長。
  • 日軍少將,戰死後受到全體中國人的尊重,蔣介石下令厚葬
    1920年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當了日軍參謀本部通信課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他曾主動申請前往中國,名義上是勘察中國東北地區的地形和物產等,為以後侵華做準備。但事實上,中村正雄藉此機會逛遍了北京等各大名城古邑,遊覽了各個朝代的名勝古蹟。據史料記載,他對中國古代唐宋時期的建築讚不絕口,認為那是屬於全人類的瑰寶。
  • 血戰洋溪:一個團阻擊一千精銳日軍4晝夜,日軍大隊長剖腹自盡
    第43團正面之敵有日軍大概1000多人,鬼子瘋狂地向洋溪陣地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第43團憑藉有利地形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田埂狹窄而溼滑,日軍穿著皮靴踏著鬆軟的田埂而過,雙腳很容易就陷入淤泥裡去。但日軍不會輕易放棄,一批又一批踩著田埂、淤泥往洋溪陣地衝去。 此時的第43團早已經不是一年前的43團,該團得到了數個月的休整訓練,還得到了一批全新的美式裝備,戰鬥力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劉養鋒命令眾人用機槍、手榴彈從不同側面射殺日軍,將鬼子打死在水田裡。
  • 兩名士兵,二個小時幹掉一百多鬼子,日軍寫進戰史,國軍卻不知道
    該連當日到達湯山附近,次日清晨參加戰鬥,以後數日繼續在京(南京)湯(湯山)公路及光(光華門)方(方山)公路一帶,先後配合好幾支部隊與日軍作戰。在方山附近戰鬥中,有三輛坦克被日軍飛機擊中,遺棄在公路上。其中兩輛損毀嚴重,一輛損毀較輕。
  • 九一八後首次大捷:日軍聯隊長竟被中國民團擊斃
    這些「義勇軍」雖然旗號不一、互不歸屬,卻在保家衛國的信念下同仇敵愾,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軍,創造出十四年抗戰中擊斃首位日軍聯隊長的記錄,甚至還將被擊斃的日軍軍官開腸破肚,割走下體,不僅使東北正規軍自嘆不如,更讓日軍驚呼為「滿洲事變一來最大的悲慘事件」。黑雲漸壓錦西城1931年12月,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認為依靠現有的不足兩個師團的兵力很難控制中國東北全境。
  • 每天早上日軍升起氣球,飛機偵查,國軍知道,日軍又要開始炮擊了
    這也是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國軍統帥部就已經確定的作戰計劃,並不奇怪,國軍統帥部和高級將領對此基本上沒有人反對。但時任軍委會副總參謀長的白崇禧卻公然反對,他認為應該再堅持一下,等桂系部隊的兩個軍、六個師上來之後,反擊日軍,可以直接取勝,不用等待國際幹預。
  • 日軍俘虜國軍中將,隱藏幹數月苦力逃走,後復仇殺敵5000和一少將
    但在這一場浩劫之中,也有極個別國軍將領,雖然被日軍俘虜了,吃了不少苦,命運與別人完全不同,因為最終他不僅從日軍的魔爪裡僥倖逃出,而且之後還為自己報了仇,消滅了那些日軍。此人便是當年在南京保衛戰中被日軍俘虜的教導總隊參謀長、後任第五軍軍長的國軍中將邱清泉。邱清泉,原名青錢,字雨庵。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守軍血戰二千名日軍,激戰一半天降大雨,日軍被殺到丟盔棄甲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日軍的進攻下,中國軍隊奮起反擊,但是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很多地區被日軍攻陷。 1941年3月,日軍派出了五萬大軍對上高地區發起了進攻,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由薛嶽將軍調遣了四個軍總共十萬大軍的兵力和日軍血戰。
  • 爸爸的草鞋——國軍第6主力52軍的抗日傳奇!
    後關麟徵親率一四九團擬強佔潮河支流北岸(乾溝)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敵人的潛伏偵探狙擊,雙方短兵相接,關雖首先被手榴彈擊傷,仍繼續指揮一四九團與敵搏鬥,雙方相繼增援,戰鬥極為慘烈。我軍終於將敵人擊退,佔領高地,並與一四五團取得聯繫。是役一四九團團長王潤波陣亡。王潤波為國捐軀。舉國悲傷,國民政府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舉行追悼儀式。稱為「國殤」,追贈王潤波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