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與日軍激戰98天,突破馬其諾防線,全殲3000人

2021-01-18 史海回眸閱古今

1942年5月4日,日本侵略者由緬甸攻入雲南境內,沿著滇緬公路,一路長驅直下,相繼佔領了畹町、芒市、龍陵,最後佔領了怒江西岸的松山,並在此修建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群,妄圖憑藉松山天險,阻止中國遠徵軍進行滇西大反攻。1944 年,中國遠徵軍為收復失地,與日軍在松山鏖戰98天,最後實施了著名的松山大爆破,全殲日軍3000餘人。

松山是怒江峽谷西岸的龍陵縣內第一高峰,山高樹茂,聳入雲天,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是封鎖滇緬公路、控制怒江兩岸的戰略要地,自古就有「飛鳥難過,猴子犯愁」之說。

日本法西斯正是看中了松山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勢,在松山四周構築了數不清的各自獨立又相互聯護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群。堡壘群主體共分為三層:上層用於觀測與射擊;中層是生活區,建有臥室、休息室和娛樂室;下層用於隱蔽部隊和儲存彈藥。除此之外,在最下層還挖掘了一條可通往山外的暗道,專供日軍師、團以上軍官臨時逃跑之用,鮮為人知。

為了確保防線的絕對安全,日軍在堡壘頂部鋪設了四、五層厚約70釐米左右的堅固圓木,圓木上面還鋪蓋了數層厚鋼板,鋼板上又澆灌了厚達一米多的混凝土。駐紮在此的是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一部,約有3400餘人,配備有山炮、戰車、重機槍等重武器,還設立了醫院、發電所等後勤保障機構,並囤積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充足的糧食、淡水等生活物資,可同時滿足數千人堅守兩年以上。

此外,日軍還在堡壘群四周修建了大量的地道和掩體。布置了三層火力點,在松山中央還修建了一條飛機跑道和空投基地,可供運輸飛機隨時起落,運送給養。

如此堅固的工事,再加上充足的物資給養,可抵擋數萬軍隊的攻擊,即使使用重型山炮、榴彈炮等重武器狂轟濫炸,也奈何不得。因此,日軍南方軍司令寺內壽一大將曾把松山防線稱為「東方馬其諾」,西方輿論界則把松山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日軍修建的松山工事完全控制了滇緬公路松山段兩側70餘公裡的範圍,易守難攻。日軍在對外廣播中還曾口出狂言:松山防線固若金湯,要想攻下,中國軍隊不死亡幾十萬人,門都沒有。

最先負責攻打松山防線的是國民黨第十一集團軍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素有「常勝將軍」之美譽,下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和新編第二十八師,全部美式裝備,戰鬥力尚可。

然而,在松山戰場上,第七十一軍卻遭遇到了日軍的瘋狂阻擊。

第七十一軍先用密集的炮火向松山山頭傾瀉了大量的炮彈,實施火力壓制。炮火覆蓋過後,第二十八師的數千名士兵首當其衝,吶喊著向山上衝去。當士兵們衝到距敵碉堡約50米遠處時,不幸踩到了埋設在密林深處和亂草叢中的地雷,剎那間,爆炸聲震耳欲聾,煙霧滿天,爆炸碎片似「天女散花」般從空中快速劃落,成連成排的士兵們紛紛倒下。

緊接著,藏在碉堡中的日軍伸出了槍口,從四面八方開始向外瘋狂掃射。在地雷陣中僥倖存活下來的遠徵軍士兵,此時是躲無可躲,藏無可藏,瞬間就成了槍下亡魂。

僅一個衝鋒,第二十八師就傷亡過半。

軍長鍾彬惱羞成怒,立即組織了第二波攻擊。為防止士兵逃跑,他在師、團、營、連、排設立了各級督戰隊,並下達了死命令:「敢有怯陣後退者,格殺勿論!」

第二波攻擊開始後,各級軍官舉著手槍,逼著士兵們衝鋒,不許後退。可想而知,結果是一樣的,在丟下了大量的屍體後,第二波攻擊宣告失敗。

隨後,軍長鍾彬又組織了多次強攻,均遭失敗,整團、整營的人都打光了,最慘的是一個連只剩下了兩名士兵,差點丟了番號。

聞之第七十一軍慘敗,蔣介石大發雷霆,立即將鍾彬革職查辦,將第七十一軍調回後方,改由第八軍擔任主攻任務。

第八軍下轄榮譽第一師、第八十二師和第一百零三師,軍長何紹周,全軍均為美械裝備,並配備有美軍顧問。

第八軍一改第七十一軍猛衝猛打的戰法,採取了步、炮協同,同時利用盟軍飛機在空中配合進行空中壓制的新打法,對松山、滾龍坡等地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鏖戰20天後,終於攻下了滾龍坡和大埡口,然而,松山頂峰卻一直未能攻克。

眼見部隊傷亡慘重,軍長何紹周著急,蔣介石更著急,接連給第八軍下達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要求第八軍務必在八月底前攻下松山,否則,團以上長官一律軍法從事。

看到最高統帥部的嚴令,何紹周心急如焚,接連召開了多次軍前會議,研究戰術,尋求良策。大家一致認為,攻克松山「只可智取,不可強攻」,「偷襲」、「火攻」、「空降」和「坦克壓陣」等戰法均被否決後,最終,採用了第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的「坑道顛覆法」,並制定了從松山底部挖坑道,直通頂部日軍鼻子底下,實施超強爆破作業的作戰方案。

在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再次下達限期攻克松山的命令後,軍長何紹周及時調整了戰術,向部隊下發了攻擊松山的命令。

何紹周一面派重兵佯攻松山,一面抽調大量工兵攜帶專業作業器材,夜以繼日地搶挖地道。地道高1.8米、寬1米,每晝夜可秘密開挖12米左右。經過十數天的艱苦挖掘,終於挖到了日軍的碉堡底下,士兵已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日軍的遊動哨兵,並且能聽得到日軍的談話。

隨後,中國遠徵軍士兵們在地道內安裝了6噸TNT黃色烈性炸藥。

1944年8月20日上午九時許,隨著軍長何紹周的一聲令下,工兵按下了電鈕……「轟隆」一聲巨響,剎那間,地動山搖,灰塵漫天,日軍的碉堡伴隨著泥土和日軍士兵的殘肢斷臂,齊齊飛向了天空,被日軍自詡為堅不可摧的松山碉堡群被炸開了花。

爆破聲過後,中國遠徵軍萬炮齊鳴,帶著怒火的炮彈準確地砸在了已殘破不堪的碉堡內,將僥倖生還的日軍砸成了肉泥。隨後,數萬名遠徵軍士兵吶喊著衝向了山頂,將殘餘的日軍一一殲滅。

是役,中國遠徵軍全殲松山日軍3000餘人,

松山戰役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血戰,歷時三個多月,也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消耗炸藥最多的一次戰役,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爆破。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品讀人生,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血戰騰衝:遠徵軍在國恥日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
    歷史告訴我,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備要塞騰衝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的攻擊。騰衝四周有四座大山拱衛,飛鳳山聳立於東,寶鳳山雄峙於西,來鳳山橫枕於南,蜚鳳山屏障於北,「四鳳求凰」的騰衝像個驕傲的王子,身價很高,兼有大盈江、飲馬水河三面環繞,固若金湯,騰衝攻城戰役歷時42天,終於在國恥日9月18日之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以全勝戰績收復騰衝,讓日本的「黑風隊」煙消雲散,魂斷騰衝!戰役中,20集團軍9000多名將士英勇捐軀。
  • 民國最牛軍二代,率部全殲日軍一個聯隊,後來兒子回老家投資興業
    雖然何紹周背景顯赫,但他為人低調、沉穩內斂,從不仗勢張揚,同時,學習認真,思想開明,尤其是在戰場上的卓越戰功,獲得國民政府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他最出彩的一戰,那便是攻克松山戰役,此役,是日軍二戰中亞洲的第一個所謂「玉碎」戰,首次日軍一個建制聯隊全軍覆沒,消滅日軍三千多人,也是唯一一次日軍在戰後狼狽逃跑,沒有收斂日軍屍體的戰役。
  • 中國組織遠徵軍兩次入緬,與美英等盟國軍隊並肩作戰,殲滅日軍
    文/小熊貓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不僅大敗了日本法西斯 ,而且還組織了遠徵軍,兩次入緬 ,與美英等盟國軍隊並肩作戰 ,牽制和殲滅了大量日軍 ,光復了緬甸 ,取得了輝煌勝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反攻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義。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有過多次以閃電戰偷襲中國軍隊後方指揮機關的記錄,被稱為「牛刀專家」。這次他親率主力1100餘人抄小路秘密向抗日根據地的後方機關陳莊輕裝急進,目的摧毀這裡。27日晨,日軍偷襲陳莊。在陳莊的抗大二分校師生與日軍展開了戰鬥。學員武器有限,十幾個人才有一把槍幾顆子彈,但他們十分英勇不怕犧牲,掩護八路軍機關和村民撤退。二分校中隊長孫本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1歲。
  • 古來徵戰幾人回——勿忘中國遠徵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 中國遠徵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113團見到日軍後二話不說,朝日軍陣地猛衝猛打,雙方激戰8個小時,113團用刺刀擊潰了日軍。日軍退守二線陣地。英國人得知中國軍隊趕來救援後,鼓起了最後一絲勇氣開始突圍,這次英軍仍然一如既往,折騰了一整夜,沒有前進半步。英國人絕望了,他們已經做好了毀掉武器和車輛隨時投降的準備。孫立人得知到日軍陣地堅固,強攻必然損失極大。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二:亞歷山大的陰謀,逼中國人擋子彈!
    中國遠徵軍又想多了。英國人的鐵路運輸系統已經混亂了,鐵路運輸運量極小(窄軌鐵路)且速度其慢,根本指望不上。無奈,部隊只能繼續靠雙腿走。十幾天連續行軍,中國遠徵軍的糧食消耗得差不多了。按事先的約定,中國找英國人提供糧食補給。
  •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
    滇緬公路是連接中緬之間的重要道路,也是1940年以後外國援助中國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的中斷導致外國援助物資無法進入中國。這對中國當時的抗日事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1944年5月,抗日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在滇西集結20萬遠徵軍,準備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徵軍率先攻打了龍陵、騰衝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處雲南龍陵縣東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優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遠徵軍20集團軍,霍揆彰接軍長報:截獲日軍密電!騰衝戰役打響
    這座墓園是為了紀念中國遠徵軍在騰衝攻堅拔城戰役中,陣亡官兵和死難群眾,而於1945年7月1日建成的。紀念碑上有這樣一段文字:  "1944 年反攻騰衝,自夏徂秋,大小四十餘戰,共殲敵聯隊長藏重康美以下萬餘人,虜獲無算。我軍亦陣亡覃子斌、李頤等官兵八千餘人,傷者近萬人。"  寥寥數語,當年騰衝一戰之慘烈,可見一斑。我們把歷史翻回到 1944 年 6 月末。
  • 40萬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戰,20萬人沒有回來!悲壯至極!
    中國遠徵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為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徵滇緬印,抗擊日軍的英雄部隊。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抗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建造中的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紀念碑。
  • 英勇的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的戰爭背景
    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籤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中國遠徵軍於1942年2月由滇西進入緬甸,與日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戰鬥,失利後,一部返回滇西,據守怒江天險以阻敵;另一部退入印度藍伽,組成中國駐印軍,亦稱新軍,接受美國裝備並受美軍訓練。
  • 薛嶽的萬家嶺大捷,國軍打的最好的戰役,全殲日軍師團,岡村寧次寫檢討
    這前僕後繼潮水一般的情景,在已 經精神恍惚的日軍士兵面前幾乎是一種可怕的幻覺,也徹底摧垮了日軍的最後意志。經一夜血戰,106師團的防禦陣地徹底崩潰。 激戰至10日晨,第66軍收復 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14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六:10萬人大潰敗,遠徵軍為何敗得這麼慘?
    36師也是當年的三個德械師之一,戰力強勁,一番激戰,36師一舉殲滅了剛剛渡過怒江的幾百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強渡。陳納德的飛虎隊也趕來參戰,不斷掃射轟炸日軍,日軍死傷慘重。中國軍隊勉強把日軍堵在了怒江西岸。
  • 抗戰老兵龍吉昌:被編入遠徵軍,大戰三個多月終破騰衝縣城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全國各地都紛紛捲入其中,1942年抗日戰爭處於抗戰的相持階段,19歲的龍吉昌被國民黨舊鄉長以押送新兵為名騙去當兵,被編入中國遠徵軍第54軍198師特務(警衛)連1排2班,在部隊訓練幾個月後,就開赴中緬邊境參加對日作戰。龍吉昌老人(左一)和家人聊天時至今日,龍老對其中的兩段戰鬥經歷仍舊記憶猶新,面對著我們求知的目光,龍老慢慢道來。
  • 「中國遠徵軍」初次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打出中華軍人的士氣!
    中國與盟國地面部隊直接協同作戰的地域是中、緬、印戰區,這個戰區涉及多個國家的軍隊,它的地域構成非常複雜,這也是後來導致中國遠徵軍初次入緬大敗而歸的重要因素。1942年2月,10餘萬日軍以泰國、越南為基地,分3路攻入英屬緬甸。英國軍隊因為戰事不利,請求中國軍隊增援。根據1941年12月中英籤署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議》,中方以第五十六、六十六軍共10萬餘人組成遠徵軍,由遠徵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大軍於1942年2月先後從雲南進入緬甸。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英國人給的情報是:日軍在緬北的主力第18師團、第56師團此刻正在掃蕩怒江以西的中國遠徵軍,胡康河谷只有少量日軍防守,而大龍河以西甚至只有一個小隊的日軍和少數緬甸偽軍駐守。柏特諾聽罷大喜,命令112團留下重裝備,輕裝簡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大龍河以西,乾淨利落的消滅敵人。
  • 中國遠徵軍入緬:一場應該銘記的慘敗
    遠徵軍出現在緬甸叢林的時候,英軍正被不守常規的日本人打得焦頭爛額。英軍約翰·蘭德爾少尉回憶說,日軍在不進行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就從叢林裡衝出來發動夜襲。他所在的營在日軍第一次夜襲中陣亡289人,229人成為俘虜,「從前我們非常傲慢,將日本軍隊看成是苦力和三等民族,但是現在我們不得不轉變觀念,因為他們太可怕了。」
  • 血戰大湖,日軍為何不敵華僑裝備團?日軍少尉:他們戰鬥意志頑強
    1942年夏,侵佔福州的日軍企圖從白沙地區竄到大湖集結,準備對中國守軍第八十師在大湖的駐地發起進攻。日軍在後塘村、大湖村、大潮店各配備一個中隊,主力約一個大隊集結在郎官村。在前沿戒備方面,日軍以面向雪峰的大湖邊沿地帶為重點,接連派出搜索部隊進行偵查、巡邏,並架起山炮轟擊雪峰,擊毀了雪峰寺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