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大湖,日軍為何不敵華僑裝備團?日軍少尉:他們戰鬥意志頑強

2020-12-23 稗史候說

1942年夏,侵佔福州的日軍企圖從白沙地區竄到大湖集結,準備對中國守軍第八十師在大湖的駐地發起進攻。日軍在後塘村、大湖村、大潮店各配備一個中隊,主力約一個大隊集結在郎官村。在前沿戒備方面,日軍以面向雪峰的大湖邊沿地帶為重點,接連派出搜索部隊進行偵查、巡邏,並架起山炮轟擊雪峰,擊毀了雪峰寺的一角。

日軍侵入福建

日軍來勢洶洶,第八十師李良榮師長命令華僑裝備團發動進攻,給予這股敵人迎頭痛擊。裝備團由海外歸國的華僑青年組成,他們很多人都出自富豪之家,但為了抗戰趕走日本鬼子,他們毅然放棄安逸的豪門生活回到福建,拿起槍打鬼子。華僑裝備團滿編近3000人,戰鬥意志堅,士兵文化水平高,戰鬥力很強。

戰鬥開始後,裝備團首先在滌頭頂將日軍一個中隊擊敗,鬼子殘兵奔突到大湖一帶與從大小北嶺竄來的日軍主力匯合,企圖整頓隊伍後再次發起進攻。師長李良榮命令裝備團副團長郭志雄立刻帶領部隊翻越觀音坐朝山和雙髻山的山頂(海拔1171米)對日軍發起奇襲。當時兩山之間有一座狹窄的缺口名喚寨頭門,寨頭門下方的村子是寨上村。兩座村子都有日軍把守,是日軍的兩個前沿哨所。

日軍炸毀的寺廟

裝備團要全殲大湖之敵,首先必須攻下寨頭門和寨上村兩個日軍哨所。5月25日天微亮,裝備團官兵從兩山北坡悄悄摸到水田上方和山坳處隱蔽起來,一部分兵力潛入上寨村,一部分兵力從寨頭門經寨上村包抄過去。為了成功拿下兩個哨所裡的鬼子,副團長郭志雄挑選出20餘個會說福州話,而且槍法和應變能力很強的戰士組成突擊組前去掃清日軍據點。

這二十餘名突擊隊員,一律農民打扮,裝作趕著春忙、大清早下田的樣子,挑著一挑水果、蔬菜等物來到日軍哨所前。兩個最會說福州話的戰士對著哨所裡的日本兵說:「太君,水果咪西咪西!」意思叫日本人前來吃水果,日本兵見是本地人口音,又見他們一副農民模樣,於是方向戒心前來挑選水果、蔬菜。

日軍

就在此時,突擊隊員從袖子裡、挑筐下摸出鋒利的短刀、鐮刀撲向鬼子,手起刀落之處,鬼子兵當場被殺死2人。剩下的鬼子兵衝向牆邊,準備去拿槍來反擊,此時偽裝成農民正在田裡幹活兒的其他突擊隊員猛撲上來,三下五除二砍死了這10個鬼子兵。

兩處據點的日軍被清除之後,郭志雄副團長命令全團迅速靠近後塘村、大湖店村和大湖村,戰士們埋伏在日軍佔領的大湖村民房的牆角,準備聽到號令後便兵分三路對日軍發起奇襲。

進攻中的日軍

十幾分鐘後,郭志雄副團長下令發起進攻,戰士們朝鬼子盤踞的民房裡扔進去10多顆手榴彈,爆炸聲迅速響起。剎那之間,手榴彈的爆炸聲、機槍的掃射聲在大湖村、大湖店村響成一片。在後塘村,一個連的戰士將一所民房的前門和後門堵死,從窗洞扔進去幾顆手榴彈,當場炸死鬼子5、6人。殘存的鬼子兵拼死關進大門,戰士們邊扔手榴彈邊翻牆進去,白刃戰在後塘村的民房院子裡激烈展開。

經過激烈戰鬥,後塘村的鬼子40餘人被全殲,裝備團這個連的戰士折損過半。在大湖店村,裝備團的戰士們隔著橫在面前的開闊水田埂下,用機槍和步槍向日軍猛烈射擊。日軍一部分在村中頑抗,一部分竄出村來下到水田附近頑抗。在這片開闊的一丘丘爛泥田裡,敵我雙方都有傷亡,被狙殺的日本兵栽倒在水田之中,鮮血染紅了一塊塊水田裡的水,僅在那橫隔水田的一條一米多寬的水溝裡,就留下了鬼子10多具屍體,爛泥巴和手榴彈炸起來的碎土石蓋住了鬼子屍體。

日軍運兵

在大湖村,日軍死傷慘重,但仍然關起大門來拼死頑抗。郭副團長下令裝備團收縮兵力,集中力量與日軍展開逐屋戰鬥,戰士們不惜辛勞將房子的隔牆一間間打穿,直接衝入鬼子盤踞的院內展開廝殺,直到將所有鬼子全部殺死。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張稚生,率領第二連衝入敵佔民房的大門後被日軍用圓鍬擊中前額,當場頭破血流、鮮血滿面,但他仍然忍痛掄起斧頭殺敵,用斧頭砍死了襲擊他的鬼子兵。

第三營第七連連長許祖義的兩個排圍困了日軍小山中隊,他們將小山中隊困死在民房中,用機槍、手榴彈消滅了小山中隊所有的日本兵。小山中隊長躲進民房的廁所之中,企圖混過搜捕。許祖義命戰士們丟下2顆手榴彈,小山隊長當場被炸傷,廁所中的屎尿糞便淋了一身。小山隊長又氣又惱,最後拔出東洋刀自殺在廁所邊上,一扇被炸成兩段的廁所木門蓋住了他的下身。小山被殺之後,許祖義從他的身上搜出了證件和手槍,證實了這名日本軍官的身份。

集結

激戰到下午,日軍主力來援,盤踞在郎官村的日軍主力紛紛出動。鬼子援兵蟻集在大湖周圍,與裝備團展開激戰。李良榮師長立刻派兵來援裝備團,但日軍火力極猛,援兵始終無法突破日軍外圍陣地。在大湖盆地的爭奪戰中,副團長郭志雄壯烈犧牲,連長韋徵祥身中7彈負了重傷,送往後方醫院搶救後才得以生還。

戰況膠著之際,日軍飛機來援,敵機又是轟炸又是掃射,炸毀了後塘村一所獨立的房子,炮彈落入後塘村的水田裡炸得泥水亂飛。拼殺到下午二點許,李良榮派出的援軍突破日軍陣地,接連擊潰外圍日軍。日軍腹背受敵,已經無力在大湖盆地內各個山頭髮起進攻了。日軍攻勢頓減,不斷收縮戰線,最後所有日軍都龜縮在郎官村死守,待機突圍,再也不放一槍一炮。

阻擊

下午四點許,裝備團已經彈盡,日軍雖然被圍,但外圍日軍不斷增兵來援,李良榮的援軍不能久持,一旦日軍衝破防線突入大湖,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良榮下令各部迅速撤出戰鬥。接到命令後,裝備團剩下的官兵們從容撤出了郎官村。

第二天,龜縮在郎官村的日軍紛紛出動拖回死屍,將其分置在大湖店和大湖村的兩處空地上,然後搬來老百姓的家具和板壁點火焚燒。第三天,一千餘名日軍帶著骨灰竄回了福州。日軍在大湖地區遭到慘敗,在撤退時為了報復幾乎逢人便殺。

在大湖店,日軍撤退時砍殺了老人和男女兒童6人。在後塘村,日軍刺死了一個中年婦女,並且將一個老婦拖到路上,鬼子砍下了他的頭,還搜殺了一個老婦人。在寨頭門附近,日軍還追殺了許多男人,鬼子殺不了裝備團和第八十師,只能殺老弱婦孺報復,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日軍的記錄

大湖之戰,日軍傷亡約為一個大隊,裝備團傷亡將近三百人。當地老百姓傳言:「我們犧牲了一個副團長,敵人死了一個死令(聯隊長)。那個死司令,敵人本來是準備用大柜子抬回福州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火化了。」老百姓的傳言並不準確,日軍被殺的是一名中隊長,就是小山隊長。但大湖之戰是日軍入侵華南來被殺得最慘的一仗,沉重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

大湖之戰,華僑裝備團重創日軍,逼得日軍小山隊長自殺,沉重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日軍對此戰也深有畏懼,參加過此戰的日軍少尉小林在日記中寫道:「中國軍(華僑裝備團)戰鬥意志頑強,戰鬥能力與素質不同以往軍隊,他們竟然能在黑夜中翻越1100多米的高山奇襲皇軍駐地,皇軍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紀念碑

為紀念此戰的勝利,當地將犧牲的戰士遺骸埋在大湖,並且修建了紀念碑。

【本文由稗史候說收集抗戰資料、回憶錄整理和書寫,錯漏失誤之處,敬希讀者指正】

相關焦點

  • 血戰洋溪:一個團阻擊一千精銳日軍4晝夜,日軍大隊長剖腹自盡
    第43團正面之敵有日軍大概1000多人,鬼子瘋狂地向洋溪陣地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第43團憑藉有利地形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田埂狹窄而溼滑,日軍穿著皮靴踏著鬆軟的田埂而過,雙腳很容易就陷入淤泥裡去。但日軍不會輕易放棄,一批又一批踩著田埂、淤泥往洋溪陣地衝去。 此時的第43團早已經不是一年前的43團,該團得到了數個月的休整訓練,還得到了一批全新的美式裝備,戰鬥力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劉養鋒命令眾人用機槍、手榴彈從不同側面射殺日軍,將鬼子打死在水田裡。
  • 日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何八路軍幾個團還打不贏?
    可能很多人受影視作品所影響,並不能察覺當年日軍強悍,覺得我軍抗日比較輕鬆。但事實上,嚴格的來說,即使在正面戰場,至少需要4個中國軍人才能換掉一個日軍。而且敵後戰場更為慘烈。在敵後戰場打得最為慘烈的莫過於「關家堖戰役」,《亮劍》中對這一段有精彩演繹,日本的山崎大隊居然和八路軍幾個團的力量打的有來有回。這樣看來,面對日軍一個大隊,為何幾個團加起來還打不贏?
  • 《血戰鋼鋸嶺》中的日軍第62師團竟是組建於中國太原炮樓守備隊
    2016年12月8日,一部由梅爾·吉勃遜導演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映,引發了人們對太平洋戰爭衝繩島戰役中這場「鋼鋸嶺」(日軍稱前田高地)戰鬥的濃厚興趣。戰鬥空前慘烈,以至於最初參戰的美軍96步兵師很快就損失過半,幾乎喪失了戰鬥力,不得不由77步兵師進行接替。電影所表現的醫療兵道斯拯救戰友的情節,就是77步兵師307團接替進攻後戰場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一幕。
  • 守軍血戰二千名日軍,激戰一半天降大雨,日軍被殺到丟盔棄甲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日軍的進攻下,中國軍隊奮起反擊,但是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很多地區被日軍攻陷。 1941年3月,日軍派出了五萬大軍對上高地區發起了進攻,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由薛嶽將軍調遣了四個軍總共十萬大軍的兵力和日軍血戰。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27日晨,日軍偷襲陳莊。在陳莊的抗大二分校師生與日軍展開了戰鬥。學員武器有限,十幾個人才有一把槍幾顆子彈,但他們十分英勇不怕犧牲,掩護八路軍機關和村民撤退。二分校中隊長孫本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1歲。日軍佔領了空無一人的陳莊,敵大隊長田中省三郎大佐狂妄說道:「不經大的戰鬥而佔領陳莊,這是指揮者的天才。」
  • 血戰鋼鋸嶺: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
    《血戰鋼鋸嶺》是近年來好萊塢少有的二戰經典電影,由知名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影片燃爆全球觀眾,再一次證明梅爾·吉勃遜寶刀未老。(梅爾·吉勃遜曾執導《勇敢的心》)絕境之中,日軍為何不割斷懸崖上的攀爬網,或許答案只有一個:最大限度殺傷美軍!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眾所周知,德國軍隊一直以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而著稱於世。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曾裝備了大量的德械師,但在與裝備明顯遜於德式裝備的日軍對陣之時,幾乎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
  • 血戰風陵渡:兩個營鏖戰1500精銳日軍長達半個月,日軍被打得寸步難行
    當時38軍軍長孫蔚如認為,日軍沒有一個師團以上的兵力,絕對拿不下風陵渡,因而對保衛風陵渡很有信心。 8月中旬的一天,日軍川岸師團一個大隊由姚溫臺竄入了守軍陣地,這支日軍是精心挑選的部隊,作戰能力極強,避開崗哨不做糾纏,朝著中條山腹地向南突進,先後佔領了萬古寺、解家墳、西姚溫村,竄到了守軍的後方。
  • 八路軍伏擊戰的典範,黃新廷設伏滑石片,殲滅日軍一個大隊
    為了配合七一六團殲敵,三五八旅旅長張宗遜也命令七一四團一部進入了滑石片地區,這一次戰鬥,七一四團負責打援,而七一六團則負責殲滅日軍。11月3日早晨,日軍第109師團第135聯隊的1個大隊由五臺向高洪口地區進犯。當日夜晚,他們穿插過滑石片地區,打算向晉察冀軍區腹地深入。
  • 老6團主力營「破關殺鬼」,全殲日軍守備隊
    不過精兵強將不假,但老6團當時的武器裝備卻不怎麼樣。迫擊炮沒有,機槍很少,甚至連步槍都是雜七雜八的型號,還有很多人連槍都沒有。 不過在這種火車站通常駐有日軍1個滿編小隊,附近還有偽軍,我軍當時能夠集中起來的主力部隊滿打滿算也就3個連。如果短時間內解決不了戰鬥,就很可能被日軍合圍,所以戰鬥的組織必須周密而完善。 葉飛、喬信明、劉飛等老6團領導之前都是紅軍時期的師級指揮官,深知戰前偵察的重要性。
  • 29軍血戰喜峰口威震天下,大刀隊主動出擊,日軍聞風喪膽
    1933年3月9日,日軍鈴木師團抵達喜峰口。為了確保平津、華北安全。奉命開往前線對日作戰的29軍接管了長城喜峰口的防務。任命趙登禹為喜峰口前敵總指揮。趙登禹率部與鈴木師團展開了慘烈的爭奪戰,喜峰口幾度易手, 29軍傷亡很大。面對日軍以空、炮協同的猛烈火力攻擊,29軍決定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出其不意攻擊敵人。於是第29軍擅長的大刀便派上了用場。
  • 平型關大捷,我軍浴血奮戰,一舉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平型關到關溝到東河南鎮一條彎彎曲曲10餘公裡長的公路上,靠南側的山地邊緣上隱伏著八路軍第115師大半主力,第343旅686團位於白崖臺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344旅687團,口袋底則是晉軍的獨立8旅,687團斷敵退路,並負責打援,688團為預備隊。
  • 殲滅日軍數量超過臺兒莊大捷,孤軍以少戰多,血戰47天創造奇蹟
    一、戰爭力量對比和戰果分析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國軍隊人數佔據絕對優勢,裝備上不及日軍,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戰鬥打響後,五桂嶺果然成為日軍進攻的重點目標,日軍進攻損失慘重。第三、守軍提前挖掘好完備的工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方先覺戰壕。這是一種斷崖加壕溝的天才設計的防禦工事,需要把面對日軍衝鋒的一面山坡,本來是個斜坡面,直接削斷,使之變成直角90度的斷崖;斷崖的接地面繼續深挖,挖一個15米寬、15米高的壕溝。
  • 悲催的國軍雜牌師長,硬憾日軍鈴木旅團,血戰一周取得勝利
    張佔魁的部隊是西北軍改編來得,所以不被重視,給養不足經常斷糧,國民黨中央的給養遲遲不到,急得的他頻頻向上通報,但上級給的答案是:「自行解決」。如果狠點的將領,會想辦法從百姓手中奪糧,但張佔魁不是,為了解決手下幾千人的吃喝,而是低三下氣的派人去找國民黨豐縣政府商議。
  • 《血戰鋼鋸嶺》中,美軍利用懸崖上的攀爬網進攻,日軍為何不割斷
    2016年底上映的大片《血戰鋼鋸嶺》,非常直觀的描繪了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殘酷對決。實際上它的原型衝繩戰役所帶來的損失遠比電影中描繪的更加慘重,歷時三個多月,美日兩國死亡人數總和相加近十萬人,可以說為了爭奪衝繩這一戰略要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血戰鋼鋸嶺》中,美軍利用懸崖上的攀爬網進攻,日軍為何不割斷
    2016年底上映的大片《血戰鋼鋸嶺》,非常直觀的描繪了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殘酷對決。然而就是在這種雙方都志在必得的情況下,電影中的一個細節卻讓觀眾疑惑不已:日軍的守備地點幾乎都處在海島間的懸崖峭壁之上,為何他們不割斷
  • 衡陽保衛戰,為何10萬大軍無法解圍日軍再打一天皇軍全體玉碎
    那麼,在戰鬥最膠著的時刻,為何10萬援軍無法解圍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激戰數十日,城中糧食吃盡、池塘魚蝦絕跡、老鼠青蛙皆被吃光,就連鳥兒也不敢飛過衡陽上空。在此危局之下,號稱「泰山軍」的第10軍依然在頑強堅持,其心之堅、其意志頑強,令人日軍為之咂舌。 而在外圍,國軍先後部署了兩次大規模的解圍戰鬥,各路援軍積極配合作戰,想要解救衡陽危城。
  • 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八路軍為什麼遲遲不開槍?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其實真實的抗戰極為殘忍冷酷,根本不存在如此神奇的技能。老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時,八路咋遲遲不開槍呢?對此老兵含淚道出了實情!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發展很落後,特別是軍事上,我國的武器裝備沒有敵人的先進,在戰場上甚至得憑藉肉體進行搏擊,可即便如此我國的戰士們也憑藉著頑強的意志,以及愛國的精神把敵人從我們國家趕了出去,而我國取得戰鬥勝利也是極為艱難的。
  • 日軍的一個大隊到底有多難打?連李雲龍打的都差點崩潰
    根據史料記載,裝備一百三十九支步槍、九挺輕機槍、九具類似於輕型迫擊炮的擲彈筒,一個機槍中隊裝備有十二挺重機槍,一個步兵炮小隊裝備有92式步兵炮。相比較於我黨士兵在當時的狀態,一個團能有五挺機關槍,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一個營要是有一門大炮,那簡直是加強營。由此可見,我軍與日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二、國內國際對比所以說,日軍與八路軍戰士對比的話,簡直差了一個時代。
  • 王屋山阻擊戰:一個營血戰300日軍一整天,斃傷鬼子100餘人
    在後有追兵,前無進路的危急關頭,宋哲元命令第37師第219團殿後擋住前來追擊的日軍,為大部隊的渡河撤退爭取時間。接到作戰命令後,第219團團長胡文鬱命令第二營在王屋山陣地阻擊日軍。激戰就在秦營長重新整合隊伍時,團部發來通報,團直屬部隊和第一、三營在王屋山以西正在和日軍激戰,並且已經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