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何八路軍幾個團還打不贏?

2021-01-09 格子說歷史

引言

「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這句詩引用自唐代詩人張籍的《關山月》,用來形容戰場之苦,以及百姓之難。

事實上,每一次戰爭之爆發,必然帶來無數的傷痛。財產的損失自然不用說,更可悲的是大批的人口的死亡。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面對的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強國,而我們只是一個剛剛被列強打得不成樣子的弱國。那一場大戰打得格外艱難,武器比不過別人,而且後勤也比不過別人。

可能很多人受影視作品所影響,並不能察覺當年日軍強悍,覺得我軍抗日比較輕鬆。但事實上,嚴格的來說,即使在正面戰場,至少需要4個中國軍人才能換掉一個日軍。而且敵後戰場更為慘烈。

在敵後戰場打得最為慘烈的莫過於「關家堖戰役」,《亮劍》中對這一段有精彩演繹,日本的山崎大隊居然和八路軍幾個團的力量打的有來有回。這樣看來,面對日軍一個大隊,為何幾個團加起來還打不贏?真實的山崎大隊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一、《亮劍》中的大戰

在影視作品《亮劍》中,曾有這麼一段。李雲龍和師部正在組織建設,結果恰巧遇到了山崎大隊,雙方在一頭霧水之中交火。但即使面對一支並不怎麼龐大的部隊,結果八路軍數個團連夜圍攻,卻也奈何不了對方。迫於無奈,只能讓李雲龍這個最強悍的獨立團上。

在劇情中,李雲龍先是壓制不過對面的火力,只能挖坑道,後來又利用貼臉扔手榴彈的方法,才壓制了火力,並且結束了戰鬥。但即使如此,那一場大戰李雲龍也是損失慘重,而且將他所有的火力全部報銷。

因此從影視作品中,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日軍戰鬥力之強,僅僅只有一個大隊就能對抗我軍的大部隊,而且硬是要李雲龍這樣的強者才能解決。

不過或許大家都不會想到,影視作品其實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因為在現實的戰役中,這場戰役打得更加悽慘,而且對方的人數也沒有那麼多,甚至他們還沒有被剿滅。

二、現實中的「關家堖大戰」

根據史書記載,其實《亮劍》中的經典場景就是對於「關家堖戰役」的再現。而1940年10月30日-31日真實的那場大戰並非是針對山崎大隊,而是針對岡崎大隊。當時的背景正處在百團大戰的第3個階段,日軍被彭老總痛揍,因此日軍非常的憤怒,想要進行報復,於是就進行瘋狂的大掃蕩。

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隸屬於日軍36師團的岡崎大隊意外的撞到了八路軍總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崖洞兵工廠。於是,彭老總立刻下命令要求129師的386旅直接參與戰鬥,去剿滅日軍。

但事實上那場大戰打得極為慘烈,而且戰果不太理想。據當時的記錄,岡崎大隊只有不過500多人,如果這支部隊卻組織紀律嚴明,具體由37師團一個中隊、獨立第九旅團一個中隊、獨立步兵第12大隊一個中隊、工兵一分隊、旅團本部一分隊、外加戰鬥醫護班以及輜重兵一小隊、還有獨混九旅團一個山炮中隊。

簡而且按照這支部隊的編制,他們還擁有三門山炮,因此這支部隊裝備精良,雖然不是頂級部隊,但也算得上是一隻紀律嚴明的大隊。

我軍方面由於靠近兵工廠,因此武器裝備也略高於平時的八路軍部隊,但並沒有大型重武器,而且我軍攜帶的大量的高傷性武器都是土製手榴彈,而且還有不少的步槍也是土製造,性能並非特別好。因此我軍與日軍的裝備差距可謂是非常大,不過我軍有一優點,那就是佔據主場,而且人數眾多。

據當時記錄,我軍前前後後共集結了三個旅兩個團,總人數將近2萬人,雙方血戰了兩個晝夜,但只是給予敵軍造成重創,未能將其全部消滅。而且氣人的是,這支部隊居然還在撤退的過程中放了一把大火,我軍追之不及,可謂是留下遺憾。

三、作品與現實

在《亮劍》這個影視作品中,我軍雖然落後,但依舊能夠集中力量把敵軍給消滅,這極大的鼓舞了我們這些看劇的年輕人。但事實上,日軍的裝備精良,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而且日軍並非是孤軍深入,而是在切割線之內尋找我軍主力。因此從來沒有存在過八路軍的主場,一直都是日軍在重兵壓境之下,然後尋找我們的主力予以殲滅。

因此當年的山崎大隊能夠打得如此兇悍,並且還能夠從容撤退,其實並非是我軍作戰能力不行,關鍵還是因為他們背後有大部隊的支持,我軍與之交戰本來就打得棘手而且倉促。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的裝備之精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當時一個不足600人的部隊,結果一個士兵就能攜帶120發子彈和三枚手雷,另外每一個配輕機槍的兵能夠攜帶810發子彈。而我軍即使是在兵工廠,每一個士兵能夠得到土製手榴彈就已經是發財了,另外基本上士兵的子彈不超過20枚。像山炮和榴彈炮,甚至是機關槍,我軍數量極少,據說當時一個團只有三挺機槍。

因此在如此大的火力差距之下,日軍只要佔據高地,然後組織有序,就可以給我軍造成巨大的傷痛。因此2萬人將這支部隊團團圍困,卻始終沒辦法跨越對方的火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其實關家堖戰役還只是一個縮影,在更大的戰場上日軍表現的比這還要強悍,特別是日軍在第一輪侵華戰爭中,他們擁有著最精銳的部隊,最兇悍的戰鬥意志。國民黨70多萬主力部隊被敵人打得落荒而逃,我軍的敵後戰爭雖然佔據一定的地利優勢,而且還有豐富的遊擊戰經驗,但面對鬼子的炮樓,還有大規模的掃蕩,我軍也一定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當年的抗戰絕對不是像影視作品中那麼簡單,大部分時候我軍都要用生命來換取一點點的時間,一點一點的向戰爭爬去。8年的抗戰,不是輕輕鬆鬆的戲耍敵人,而是敵人時時刻刻如同達摩克斯之劍一般垂在我們的頭頂,隨時都會要了我們所有人的命,甚至隨時都會滅了我們這個國家。

因此回顧戰爭,反思戰爭,應該多讀讀真實的歷史,不要被影視作品所麻痺,我們的和平真的是在鮮血之中而建立,來之不易。

結語

回顧整段抗戰歷史,以前的一些疑問應該也得以被解釋,為什麼蔣幾百萬軍隊應付不了日軍的幾十萬部隊?實在是因為當時的日軍裝備太過於強悍。其關鍵就在於,日軍在當時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強國,他們有一整套軍隊訓練系統,而且還有強大的預備役系統。

一旦戰爭開打,日本人的作戰可以保證源源不斷的後勤,而且每一場戰鬥都有絕對的火力支持,步兵裝備精良,天空中飛機轟炸,甚至還有海軍的掩護以及坦克的支持。我軍就是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面對日軍,正面戰場自然被打得非常的被動。

在敵後戰場,我軍也是如此,被多次掃蕩,根據地被多次切割,只能找機會進行突破。但即使在這樣的被動之中,我軍還是撐了8年,並且一直撐到日軍崩潰,將他們打回了老家。影視作品可以作為了解歷史的興趣開端,但很多都是經過改編和加工過的,希望我們都能去了解真實的歷史,看看前輩們做過的事,他們與祖國的共同經歷,去緬懷他們,繼承他們的勇敢拼搏與不畏磨難的精神!

參考文獻:

《抗日戰爭》

《亮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亮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500官兵,被輕鬆打贏,現實中又如何
    受到很多影視作品影響,很多人覺得日軍不堪一擊。事實上,兩軍交戰在一起,我軍4個人才能換掉敵軍一個人。 說到戰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家堖戰鬥」。如果你不熟悉這個戰鬥,你肯定熟悉山崎大隊。說到這裡,《亮劍》這部影視作品就有一些記載。在影視劇中,山崎大隊打垮了好幾個團,好幾個團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衝鋒都敗下陣來。
  • 1940年的八路軍:步兵團平均彈藥量,不及日軍大隊十分之一
    單從武器的數量上來看,八路軍的一個團就遠不如日軍一個步兵大隊;而從武器質量來說,日軍武器都是清一色的制式武器,性能有保證,八路軍則是雜式武器,其中不乏土造槍械,甚至是瞄準了反而打不準的情況。所以,日軍以步兵大隊為一路對根據地進行掃蕩時(日軍掃蕩之兵通常為大隊編制半數到三分之二兵力,但會加強部分偽軍),八路軍必然要集中軍區級主力部隊,且在佔據優勢地形情況下,才有對其進行圍殲的實力。而在實際作戰中,因為圍殲日軍大隊級兵力把握不大,打消耗戰八路軍又耗不起。
  • 八路軍伏擊戰的典範,黃新廷設伏滑石片,殲滅日軍一個大隊
    11月初,黃新廷率領七一六團順利進入了伏擊地點。為了配合七一六團殲敵,三五八旅旅長張宗遜也命令七一四團一部進入了滑石片地區,這一次戰鬥,七一四團負責打援,而七一六團則負責殲滅日軍。11月3日早晨,日軍第109師團第135聯隊的1個大隊由五臺向高洪口地區進犯。當日夜晚,他們穿插過滑石片地區,打算向晉察冀軍區腹地深入。
  • 抗戰中,八路軍為何每打5發子彈就仍出一個手榴彈?
    看過《亮劍》的人,一定對八路軍李雲龍攻打山崎大隊的那場戰鬥印象深刻!李雲龍用土工作業的方法向前挖戰壕,然後扔出鋪天蓋地的手榴彈,打得長崎大隊兩眼昏花,最後全軍覆沒。從這一細節中,我們可以見到八路軍「手榴彈戰術」的威力!那麼,八路軍平均一仗下來要仍出多少個手榴彈呢?
  • 《亮劍》中的山崎大隊:為何500人的部隊,卻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
    別的說,就說打山崎大隊這個章節上就足以證明老亮劍的經典之處。新亮劍一上來就是靠著莽撞硬衝,以及所謂的手榴彈彈幕來炸掉敵人的碉堡,情節設定浮誇和突兀。相反老亮劍的土工作業則充分體現了我軍在作戰中善於動腦子,發揮自己底層勞動人民出身的我軍作戰強項。
  • 一個日本大隊有多少人?抗日戰場上為何他們這麼難對付!
    山崎大隊這是在《亮劍》當中的一支日本鬼子的軍隊,當時他們因為走錯路線,結果卻誤入到我軍的根據地當中。當但是為能夠消滅這支隊伍,我軍可以說是付出慘重的代價。那麼一個日本步兵大隊,到底總計多少官兵,為何很難被全殲?
  • 日軍的一個大隊有多難打?連李雲龍這樣的硬茬都夠喝一壺了
    曾經的電視劇《亮劍》就擁有很高的熱度,其中有一個中國軍隊圍攻日本山崎大隊的情節,明明在人數上有著碾壓之勢,但拿對方一點辦法都沒有,一直等到李雲龍部隊上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那麼日本軍隊的一個大隊,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為何那麼難打呢?
  • 這一次夜戰,日軍挨八路軍的打,咧嘴咬牙,卻沒人敢開一槍!
    這一次夜戰,日軍挨八路軍的打,咧嘴咬牙,卻沒人敢開一槍! 抗戰時,日軍華北派遣軍第110師團駐在石家莊、保定一帶,其一個大隊駐防在河北省曲陽縣城以北20公裡的靈山鎮。 日軍大隊長叫大江方若,是師團長飯沼守中將的得力幹將。
  • 《亮劍》中山崎大隊的原型:慘烈的關家堖戰鬥,敢打硬仗的八路軍
    因為主攻任務沒搶下來,李雲龍破口大罵,「  你咋不敢和旅長吵一架  」。接下來的劇情是,久攻不下的772團敗下陣,  李雲龍用坑道掘進,手榴彈戰術解決山崎大隊  。其實,真正的歷史原型比電視劇更慘烈,這就是關家堖戰鬥。
  • 還記得《亮劍》獨立團與山崎大隊那場戰爭嗎?歷史其實是這樣的
    大家是否還記得獨立團與山崎大隊的那場戰爭,今天就要說說這一仗。其實獨立團與山崎大隊的那場戰爭是關家堖之戰的原型,歷史上日本的隊伍是岡崎大隊。這場戰爭發生在百團大戰之際,也是我方進行反攻的一場戰役。在這之前,八路軍連連阻礙了日軍一次次地進攻,對其進行了很大的打壓。日軍不甘心,於是派遣了更多的部隊將八路軍的指揮部進行包圍。
  •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關家堖的日軍不但高高在上,還能藉助關家堖的民房窯洞搭建暗堡等工事,並且日軍還侵佔了關家堖當面的高地,使得日軍可以或許導致火力穿插網,制止我軍的打擊。迫擊炮可以或許有用襲擊山腳下的八路軍隊列,輕重機槍針對向山頂衝鋒的八路軍隊列可以或許導致致命性威逼。
  • 日軍的一個大隊到底有多難打?連李雲龍打的都差點崩潰
    像手撕鬼子,騎著摩託車用機關槍殺一個團,還有飛天遁地,秒對方指揮官可謂是常態。但其實,我們如果看過一些紀錄片,就會感覺到一些恥辱。例如之前有個新聞就報導過,一個抗戰老兵在看抗日神劇的時候都流下了眼淚,如果打仗這麼容易,怎麼會打了八年還這麼辛苦?
  • 日軍一個步兵大隊,打仗帶多少彈藥?就敢深入敵後根據地掃蕩?
    二戰日軍步兵大隊,打仗要帶多少彈藥?抗戰時期在很多時間裡,為什麼日軍1個步兵大隊就敢進入敵後遊擊區?從彈藥來看,日軍一個步兵班(步兵分隊)攜帶彈藥為,步兵組1125發子彈,機槍組420-450發子彈。同時,日軍步兵大隊還有行李隊,可以攜帶額外基數彈藥。
  • 二十九、官兵一致的八路軍保持戰鬥力,在孔小營和蔡村兩次被合圍
    以前的影視作品中,都片面誇大了八路軍革命忠誠度的宣傳,一味用組織紀律性來說明這個問題,忽視了八路軍戰士們也是人,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是情感生物的客觀條件。八路軍的堅強凝聚力,其實除了革命意志和組織紀律性,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條件就是領導們的「官兵一致」和「衝鋒在前」。
  • 《亮劍》李雲龍能順利全殲山崎大隊,有個人功不可沒
    但是在全殲山崎大隊那場仗裡卻不全是李雲龍的功勞,有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後勤部長張萬和。原本山崎大隊想著來都來了,乾脆直接偷襲野戰醫院和後勤部得了,那樣就能讓我方自亂陣腳。但是沒想到仗打起來後,山崎大隊沒在程瞎子的722團吃虧,反而被全殲在李雲龍手中。
  •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的彈藥量很多?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很多抗日影視劇中,我軍士兵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子彈,在作戰中用強大的火力鎮壓日軍,讓日軍潰不成軍。但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電視劇中的場景是假的,日軍才是在武器數量和威力上佔據優勢的一方,我軍因為裝備的落後,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無數。
  • 二十八、八路軍二團分出來的二線區隊,在戰鬥中俘虜了高麗棒子
    2.成立第40區隊以第二團第一營三個連,和深縣縣大隊合編為40地區隊。區隊長當時為張和(後為開國少將)。深縣縣大隊當時的大隊長是劉佔莊。1941年冬,深縣縣大隊在深縣的扈家池村外與日偽軍遭遇,戰鬥中宋汝國大隊長不幸犧牲。1942年2月,經上級黨組織決定由劉佔莊負責深縣大隊軍事工作。
  • 吉田大隊盲動出擊,賀龍:聯歡會改作戰動員!斃傷日軍700
    賀龍認為,因為當地群眾基礎非常好,日軍並不清楚我軍實際上在周邊集中有7個團兵力這個事實,屬於盲目出動。而我軍兵力集中,士氣正旺,周邊各據點守敵多不過300餘,少則幾十人,正好打個大仗,狠狠剎一剎日軍的囂張氣焰。於是,賀龍和呂正操交換意見後,馬上把正在進行中的聯歡會改成了戰鬥動員會。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因為當時的條件比較差,八路軍不可能留下太多的影像資料。對於大眾來說,本來了解抗戰的渠道就不多,因此沒有見過真實的八路軍戴鋼盔的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八路軍戴鋼盔的照片也是有一些的,因為當時繳獲了日軍鋼盔後,本來自己就會使用的。
  • 二戰日軍步兵大隊和德國步兵營哪個更強?重點要釐清三類大隊編制
    縱觀整個二戰期間的日軍編制,大體可以分為野戰步兵大隊、滿編步兵大隊(含獨立步兵大隊)和簡編步兵大隊三類,其兵力兵器配備數量也是截然不同的。    這樣的一個步兵大隊,滿編狀態的峰值可達到1215人,即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和一個運輸隊(中隊規模),核算戰鬥力相當於六個步兵中隊。由於大隊部直屬隊編制的不同,此類步兵大隊的兵員數從1089人到1215人不等,但上下差距不大,總體兵力明顯大於中方的一個營,又略小於一個團(八路軍和雜牌軍的團,其實也就1000餘人,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