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6號衛星於2020年12月10日中午11點48分執行離軌操作,離開運行了15年的同步軌道,正式榮休。衛星離軌是根據外太空使用條約,在衛星壽命末期將衛星推高到「墳墓軌道」並進行鈍化處理,以騰空同步軌道,避免造成太空碰撞和產生太空碎片。
亞太6號衛星是亞太衛星公司第二代衛星的第2顆,是第一代亞太1A衛星的接替星。亞太6號衛星出生於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航天技術出口限制的年代,衛星採購和建造的過程歷經艱辛,在亞太衛星艦隊的發展歷程上具有相當的獨特性。衛星在東經134度軌位運營了15年,也為亞太衛星公司貢獻了可觀的收入。
2000年左右是世界航天舞颱風雲變幻的時代。美國在90年代末就開始針對中國制定了航天產品的出口管制政策,不允許含有美國零部件的衛星使用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對長徵火箭承攬國際衛星發射服務設置了重重障礙。長徵運載火箭是國際市場上性價比最好的運載火箭,亞太衛星公司作為長徵火箭的最大和最忠實海外用戶,一直堅定不移地力挺和選擇使用長徵運載火箭。面對美國的封鎖和限制,在衛星資源選擇十分困難的環境下,亞太衛星公司毅然決然地選擇與歐洲衛星製造商合作,採購和建造世界上第一顆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的「歐洲化」大型通信衛星。
在經過對出口管制和技術條件的評審後,亞太衛星公司和歐洲衛星製造商阿爾卡特宇航籤署了亞太6號衛星採購合同,衛星採用新研製的「歐洲化」零部件,不受美國的相關出口管制限制,可以使用中國長徵運載火箭。2005年4月12日,搭載50路C、Ku頻段轉發器的亞太6號衛星使用中國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完美演繹了長徵運載火箭發射「歐洲化」通信衛星的首秀。在隨後的7~8年時間裡,長徵運載火箭又陸續發射了5顆歐洲製造商製造的「歐洲化」通信衛星,其中都蘊含亞太6號衛星的開創性貢獻。
亞太6號衛星Ku頻段載荷對中國覆蓋性能好,功率強勁,最適宜衛星廣播電視節目業務傳輸,一直是服務我國廣播電視業務的主要衛星資源。作為國內首顆具有廣播電視抗幹擾功能的通信衛星,亞太6號衛星可以有效抗擊非法信號對衛星的幹擾,為衛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立下了汗馬功勞。衛星C頻段載荷覆蓋亞洲和大洋洲地區,是亞太衛星公司在亞太地區開展衛星通信業務的主力衛星資源,其轉發器資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甚至一度佔領了印度尼西亞基站回傳及主站通信市場的半壁江山。2010年,隨著航空機載網際網路業務的興起,亞太6號衛星又批甲上陣,成為中國首顆為航空機載提供衛星寬帶服務的衛星。
最有戲劇性的還是亞太6號衛星的謝幕。亞太6號衛星的太陽翼驅動機構存在批次性設計故障隱患,同類型衛星發生過數次在軌失效,有的甚至造成衛星全損。針對亞太6號衛星的這一先天隱疾,亞太衛星公司一方面長期對衛星精心測控和呵護,將衛星保持在最佳狀態;另一方面提前實施衛星接替任務,於2018年5月4日成功發射了亞太6C衛星。就在亞太6C衛星在軌測試期間,5月27日,亞太6號星的一個太陽翼驅動機構發生故障,整星功率損失了近50%。在中國航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對亞太6C衛星開展緊急飄星操作,僅2天時間就漂移到134E軌道位置並提前接替亞太6號衛星。由於預案完善、措施有力、客戶溝通順暢,最終所有亞太6號衛星上的客戶和業務都得到完美保全,在衛星運營業創造一個經典的災害恢復案例,受到用戶和業界的高度肯定。
亞太6號被亞太6C衛星接替後,仍發揮餘熱,衛星漂移到東經163度軌位,在傾斜軌道模式下操作,一方面實施保軌任務(滿足ITU對軌位使用的相關規則),同時也向海上航船提供通信服務。亞太6號衛星在每個階段都對亞太衛星公司貢獻良多,不愧是一顆大福星。
亞太6號衛星的歷史,代表著亞太衛星公司一段十分重要的經營歷程,也是中國航天和我國衛星運營業發展的映射。二十一世紀之初,中國衛星運營商在努力向國際市場拓展;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受到封鎖和限制,在國際市場面臨困境;衛星製造商快步追趕國際先進技術,研製大功率商用衛星。亞太6號衛星正是當時這些因素和環境下的產物,是亞太衛星衝破惡劣環境捆縛,成功完成衛星資源建設的積極摸索,是助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拓展和開啟國際市場的新窗口,更是保障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抗幹擾明星。亞太6號衛星退役的今天,中國衛星運營商在衛星資源建設上遭遇的封鎖和限制更加嚴重。讓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努力奮鬥,中國航天的宇航產品取得巨大進步,除了運載火箭外,通信衛星也能完全滿足用戶的要求,整星在軌交付具有很高性價比。今年剛剛成功發射和投入運營的亞太6D,及新一代通信衛星產品的出現,為我國衛星運營商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亞太衛星公司自1992年建立到2020年,共採購了12枚長徵系列運載火箭,4顆東方紅平臺通信衛星。
不忘初星,砥礪前行!
(來源:亞太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