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最近,重疾險新政策落地,辦公室的90後老陳開始瘋狂研究保險,我問他:你30都沒到,研究什麼保險?老陳反問:你都快30了,怎麼還沒買保險?
這麼一想,突然意識到「真香定律」又來了,當初看不上保險的90後,早已放下了年輕人的堅持和驕傲。
啤酒瓶裡加枸杞 在健康焦慮中放肆狂歡的年輕人都說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其中有個瞬間肯定是在看體檢報告的時候。
20多歲的年紀,40多歲的肩膀,50多歲的膝蓋和快沒有了的頭髮……「我和我的散裝身體」是當代90後的自嘲。
據《職場人「大保健」調研》顯示,26-30歲受訪者自認為健康狀態最差。[1]
數據來源:脈脈數據研究院×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
這並非是90後無病呻吟,或者得了被害妄想症,相關數據表明:90後的健康指數不如80後;[2]20-39歲居民「疾病狀態」的比例為28.7%,在各年齡段中的比例最高。[3]
許多90後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體檢報告,頸椎、腰背、手臂早已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高血壓、高血糖這類老年人才會多發的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表現出年輕化;此外,精神狀態也成了年輕人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圖源:《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
打開微博, 「失眠」、「脫髮」、「腸胃不好」之類的搜索量高居不下,討論主體則大多是二十多歲的小年輕,甚至是在校學生。熬過的夜,喝過的酒、吃過的垃圾食品都幻化成體檢報告上的一個個小箭頭,扎傷了90後的心。
明知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健康會帶來身體問題,又想趁著「還年輕」多造作,一邊放縱一邊又擔憂,90後產生了嚴重的「健康焦慮」。
放下年輕人的驕傲90後成為保險消費生力軍
相信在幾年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90後都會對買保險這事嗤之以鼻,這真的很不fashion,很不lifestyle好嗎?
然而這份獨屬年輕人的驕傲並沒有持續多久。面對自己身體的各種變化和工作家庭的壓力,第一批90後一邊打開錢包,一邊說著「真香」。
《90後保險大數據報告》顯示,2013-2017連續五年,90後保民的投保件數和保費貢獻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15-2017年增長最為迅速,人均客單價從547元提升至2193元,增幅高達4倍,人均持有4張保單。
2019年年底,阿里健康發布的《90後惜命指南》顯示,90後在重疾險、意外險方面的購買意願相比80後提升了74%。
圖源:《90後惜命指南》
最大也才30歲,90後為什麼開始買保險了?最近流行的一個名詞:「996老人險」,指的是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無償996,而這其中的中堅力量90後已出現老年化特徵,因此很多人買了保險。
「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雙重壓力下,為未來可能的風險作好準備,是90後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一張保額足夠高的保險單,仿佛免除了剛剛承擔起家庭責任的90後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得以放心大膽地「透支」身體。
圖源:《90後活明白的第一個標誌:買保險》
對於很多人來說,買保險最大的作用是緩解焦慮,給自己一點安全感。作為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一代人,90後希望能夠獨自承擔起生活。「不願將就自己,也不想連累他人」是很多90後的信條。
相比父母輩的諱疾忌醫,有病了忍著,他們更願意相信科學和醫療的力量,但是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人望而卻步。一旦得了重病,微不足道的工資難以支撐自己完成治療,更不用說喪失勞動力的恢復期。
因為自己生病而拖累父母或子女,是獨立自強的90後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於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有底氣,許多90後選擇了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有很多90後同意「越窮越要買保險」這一個觀點,即經濟條件越一般,越無力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所以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未來提前做好打算。
90後瘋狂買保險並不只是「惜命」這麼簡單。正如「喪文化」的流行恰恰代表了年輕人對於生活自嘲式的樂觀,買保險,或許也是90後一種保持樂觀的體現。
參考文獻:[1]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怕體檢的年輕人,是你嗎?. 南京日報小記者
[2]90後健康指數竟不如80後,超4成擔心自己心理健康. 南方+
[3]全民中醫健康指數報告發布 年輕群體健康問題備受關注. 東方網
關鍵詞 >> 保險,90後,重疾險,壽險,996,職業壓力,亞健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