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一下白板咯,上一篇給大家介紹的英國鋼琴家,教育家保羅.哈裡斯《音樂同步學習卡》中十二個音樂學習關鍵詞再來複習一下!
「節奏」,「姿勢」,「聽辨」,「樂理」,「音階」,「技術」,「風格」,「聽覺」,「視奏」,「即興」,「記憶」,「表演」。我相信,當這些詞語一齊出現時,老師們一定會有些眼花繚亂,頭腦發麻。。。
「怎麼可能把這麼多知識點放在每節課裡講?」
「什麼程度的學生適合用知識卡片來引導?」
「這麼多卡片,怎麼和教學緊密關聯起來?」
「課堂中花多長時間來做卡片式的互動合適呢?」
第二篇裡,Maggie老師在這些「問題」中摘出四個詞語來分享一下她如何使用這些卡片來教學吧!
第一個詞語:「知識點」
音樂學習卡片中的十二個關鍵詞都是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但按照兒童音樂啟蒙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循序漸進的規律,卡片的使用會需要挑選有針對性的,在建立音樂初期學習的認知上我會從「節奏」「姿勢」「聽辨」及「樂理」上開始。這個階段的學習者,需要建立很好的節拍及節奏意識;需要養成姿勢動作的好習慣;需要開啟會聆聽的耳朵和搭建最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結構。
第二個詞語:「程度」
這套音樂學習卡片的使用適合已經開始學習某種樂器,或進入某種音樂基礎訓練的學習者;適合已經建立音樂基礎,在演奏上準備進階的學習者;適合音樂或器樂集體課中的知識互動環節;當然,它也會是音樂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思路指導;甚至是熱愛學習的家長在家幫助孩子鞏固音樂知識的小幫手。
第三個詞語:「關聯」
音樂學習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關聯。節奏與樂理的關聯;聽辨與演奏的關聯;音色與姿勢的關聯;音階與視奏的關聯;節拍與風格的關聯;記憶與表演的關聯。。。。知道嗎?能成為一位演奏大師或是創作大師,就是因為他們能在演奏中或創作中,關聯很多對音樂元素,音樂知識的理解。
第四個詞語:「互動」
音樂學習閃卡在教學中的互動性,是非常靈活和方便的。針對學習者的程度,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學習者需要強化和鞏固的認知來挑選「適用」的卡片分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專門設置5-15分鐘的互動時間用卡片來訓練某種「知識點」的認知或學習。比如:利用卡片的提示來進行演奏姿勢的訓練就只需要5分鐘;如果想特意訓練樂譜中節奏和樂理或聽辨的關聯就需要10-15分鐘。按照需求來運用,也可穿插在授課的不同環節中,作為不同知識點學習的啟發。
今天的視頻會繼續上一篇內容,也邀請臨時客串演員「花菜」小朋友出鏡!
介紹幾個在基礎階段常用的「關鍵詞」卡片!
在啟蒙階段運用卡片的小示例(相信大家有更多的玩法和教法,因為在我們面前的孩子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謝謝睡覺前被我拉進書房做演示的花菜小朋友!(第三篇繼續咯)
音樂為什麼好玩兒?因為處處藏著創作者和演奏者有趣的靈魂和想法!一起來玩吧!
感謝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音樂分社給最可愛的音樂教師引進的各式各樣的音樂教材!(可直接掃碼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