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牛跟尚
在豪車出現BBA中國第一之爭後,卡車也出現「中國第一」搶奪戰。
「一汽第一,東風第二,北汽第三,長安第四,上汽第五,重汽第六,江淮第七,長城第八,陝汽第九,華晨第十,成都大運第十一,浙江飛碟第十二,金龍汽車第十三,鄭州宇通第十四,徐工汽車第十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在2021年2月9日發布了《2021年1月中國品牌商用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
多數商用車企似乎對這個綜合性的「排座」單並不買帳。因為作為生產資料的商用車包括卡車和客車(包括大客、中客、輕客、微客,不包括實為小型客車的乘用車)。而90%的銷量是卡車,卡車最初是指貨車、載貨汽車,後來也指牽引、自卸、越野及特種專用的汽車,按載重與車身長度又分重卡、中卡、輕卡和微卡。
要論細分,各家商用車廠家都能找自己是第一的領域。這裡只說以中重卡為主的頭部商用車企業。
輪流坐莊
中國第一輛自主生產的汽車就是卡車,它是1931年5月31日在瀋陽下線的民生75型載貨汽車。新中國的汽車工業也起源於卡車,發源於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下線的一汽解放牌卡車。
中國卡車市場上,引進前蘇聯技術的解放和1969年一汽牽頭援建、自主開發的東風,是中國汽車「國家隊」和馳名商標,50年來「不是你第一就是我第一」。
但從2016年東風與沃爾沃合資成立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那年開始,一汽解放連續五年奪得重卡冠軍,連續四年奪得中重卡冠軍。
一汽解放2021年1月1日發布的新年獻詞說,解放不僅是「重卡五連冠」、「中重卡四連冠」、「牽引車十五連冠」,解放品牌價值「連續九年行業第一」。
2020年,一汽解放產量近51萬輛,同比上升超30%;銷量近49萬輛,同比上升近40%。其中,中重卡銷量近40萬輛,同比上升近40%;輕卡銷量近10萬輛,同比上升超40%。
從解放中重卡各品系銷量來看,牽引車銷量超23萬輛,增幅超35%;載貨車銷量超10萬輛,增幅近50%;自卸車銷量近4萬輛,增幅超30%;專用車銷量超2萬輛,增幅近50%。
2021年1月5日,東風公司官微發布,東風公司商用車事業銷售汽車73.5萬輛,增長17.6%,圓滿完成「十三五」既定的銷量和利潤目標,「整體市佔率連續第二年保持行業第一」。
這個「行業第一」,應是集團口徑,包括東風公司旗下多個板塊、多個品牌、多種車型。作為東風公司最大、最悠久、最重要的商用車事業主體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在2020年銷售中重卡22.1萬輛,同比增長18.9%,從銷量還是從增幅都遠低於「老大哥」一汽解放。
自1980年解放滯銷起的40年,東風商用車和一汽解放成為中國卡車市場兩霸,輪流坐莊。解放產品的30年一貫制曾給東風在上個世紀80、90時代超越解放及一汽的機會。
新世紀20年,解放與東風繼續上演中重卡兄弟「龍虎鬥」。2010年到2015年,東風中重卡曾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2016年後,解放超越東風,搶佔中重卡冠軍之位。
山外有山
中國卡車早就不是兩雄爭霸、三國鼎立,而是戰國七雄、五代十國。
2000年8月福田汽車總部搬遷到北京昌平、2002年4月更名北汽福田後,這家從山東起家,靠輕卡起步,逐漸進入重卡、客車、中卡及乘用車的汽車集團,一直靠輕卡稱王獨步江湖。
2021年1月13日,北汽福田發布銷量數據,福田汽車2020年共計銷售各類車型68.02萬輛,同比增長26%,全年銷量再創歷史新高,「成功位列商用車行業第一」。
其中,奧鈴銷售11.6萬輛,同比增長49.9%;歐曼重卡銷售12.84萬輛,同比增長47.8%;歐馬可銷售6.91萬輛,同比增長43.7%;時代銷售30.18萬輛,同比增長12.9%。
縱觀一汽、東風、福田及行業的數據,以輕卡起家的北汽福田在2020年又是輕型商用車行業的第一。
同一天,中汽協發布中國品牌商用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名單,分別為:上汽72.9萬輛,東風72.3萬輛,北汽68.4萬輛,長安51.1萬輛,一汽49萬輛,重汽47.1萬輛,江淮29.8萬輛,陝汽23.5萬輛,長城22.5萬輛。
很顯然,加上五菱、大通、紅巖、躍進等在內,上汽集團將是中國商用車之王。
在解放、東風、福田和中汽協先後放出「第一」之後,2021年1月19日出版的大眾日報刊載,山東重工集團商用車產銷首次突破70萬輛,同比增長56.6%,其中,重卡首次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49.8%,「放眼全球,山東重工躋身全球第一大重卡製造商。」
這是怎麼算的?
原來,2019年9月29日,山東重工集團已通過無償劃轉的方式直接持有中國重汽集團45%的股權,並實際控制及支配其65%的股權表決權。根據中國重汽集團2020年12月29日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重汽集團商用車產銷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68.8%,其中,重卡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67.4%。
根據企查查顯示,山東重工的商用車還包括濰柴動力持股51%、陝西汽車集團有限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陝汽集團)持股49%的陝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陝重汽),陝重汽的董事長是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而陝汽集團的大股東是持股67%的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陝西控股)。
2020年,陝汽控股生產汽車24.4萬輛,同比增長27.4%;銷售23.5萬輛,同比增長26.5%。陝汽控股包括陝汽集團直屬的陝重汽(西安)、陝汽實業直屬的陝汽商用車(寶雞)、金龍西安等。
這麼說,如果加上直控的中國重汽集團的商用車,再扯上有點親戚關係的陝汽控股的商用車,山東重工可不就是全球第一大重卡製造商嗎?這也許就是「譚大膽」所描繪的卡車帝國。
首戰決戰
2020年瀰漫的硝煙未散,山東重工、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在2021再爭第一、「衛冕冠軍」而出徵的戰鼓已經擂響。
2021年1月2日上午9時——新年第二天,儘管還在舉國元旦三天假中,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就主持召開山東重工集團公司「大幹100天」領導幹部動員大會,大會主會場設在濰柴集團,濟南、西安、揚州、濟寧、臨沂、聊城等地設49個分會場,全國各地企業近5萬名幹部員工線上同步觀看直播。
譚旭光重申,山東重工要在2025年實現1000億美元,2030年實現1萬億元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高附加值、高價格的重卡會是2021年的山東重工的決勝之地。
1月4日——2021年首個工作日,一汽解放召開「開局即決戰,誓贏開門紅」動員會,一汽解放領導班子成員、高級經理、各單位首席師、高級主任師、二級經理和主任師代表210人現場參會,5000餘名員工代表通過WeLink視頻參會,會場PPT閃耀著「刺刀見紅、首戰必勝」的殺氣。
中國一汽總經理助理兼一汽解放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漢傑向在動員中強調,一汽解放的目標是「中國第一,世界一流」,2021年一汽解放的開門紅是十四五的開門紅,「寸土必爭!首戰必勝!目標必達!解放必贏!」。
為給市場提供有物美價廉的精準打擊炮彈,兩天後——1月6日召開的一汽解放2021年開源節流誓戰大會傳出豪言:「除了成功,我們已無路可退!」「為打造世界一流的盈利能力,為成為第一個中國百年民族汽車品牌而不懈努力!」
在2021年1月15日東風公司工作會召開7天後的1月22日,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2021年工作會召開。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強說,2021年,國內中重卡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需要以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來響應市場、響應客戶,2021年銷量目標為25萬輛,要比2020年多賣3萬輛中重卡。
這次大會上,從2020年3月31日起不再兼任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東風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楊青要求東風商用車高管隊伍要保持狼性,必須具備敢於挑戰的能力、對市場敏銳的觀察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果敢的執行能力等四項重要能力,真正做到「別人不願幹的我去幹,別人幹不好的我幹好」。
2021年2月5日,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一行來到東風特商調研,對東風特商2020年銷量26407輛同比提升19%和1月銷量2388輛同比提升98%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好的企業是幹出來的,並勉勵東風特商挑戰2021年更高的產銷目標。
預感不妙
頭部商用車大佬們都感覺2021年的卡車市場要變天了,再也不會靠天就能吃飯躺贏了。
「2021年7月1日,國Ⅵ排放法規將全面實施,法規升級帶來購車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增加。同時,當前超重車治理日趨嚴格,新一輪超重車治理已開始實施,藍牌車市場必將受到巨大衝擊。」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智在2021年商務大會上說。
他分析,行業競爭態勢加劇,以商用車中最大的市場區隔輕卡為例,近年來持續吸引著傳統廠家外的新進入者,以重汽、一汽為代表的中重卡企業憑藉品牌和資金優勢,產品下延進入輕卡市場;五菱、長安等傳統微車企業憑藉成本、渠道優勢,通過產品升級衝擊輕卡市場。
卡車市場都是自家兄弟競爭,李軍智不想打價格戰也不懼競爭對手挑起價格戰:「一廂是眾多廠家的進入,使得輕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另一廂是部分廠家為搶佔市場,通過降價促銷大打價格戰,對原本收益不高的輕卡更是造成衝擊。我們2021年一方面眼睛向內要管理改善降成本,另一方面要緊盯市場、奮力衝刺20萬輛。」
中汽協預測,2021年商用車預計銷460萬輛,下滑10%。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認為,商用車由於2020年特定條件下出現透支而轉為下滑。
主流商用車企認為2021年重卡將從2020年161萬輛下降到120萬輛,同比下降25%。「2021年輕型商用車(輕卡+輕客)市場預測為246萬,同比下降3.3%。」李軍智認為。
如何在存量市場競爭中實現銷量提升無疑難中難。2021年誰會是中國重卡第一、中重卡第一、商用車第一,單從1月開門紅和座次還不能妄下論斷。接下來的11個月還要靠實力在市場上一爭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