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限制級的cult片,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港味兒

2021-02-21 第十放映室

前幾日上映的TVB劇改電影《使徒行者》,

不僅引發了觀眾的懷舊情緒,

也又一次讓大家將目光對準了香港電影。

儘管唱衰香港電影已經是老生常談,

但從前幾年出現的《殭屍》,

到今年上映的《樹大招風》,

都讓觀眾眼前一亮。

似乎衰落的香港電影有日漸復甦的跡象。

而其中就有一部電影不得不談,

那就是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一部cult片,

《老笠》。

豆瓣評分7.3,

觀眾大部分都不吝好評,


就連不少一向苛刻的影評人都給出很高評價,

敲黑板劃重點:大膽 好看 勁爆 爽



老笠,

其實就是粵語的「打劫」,音同robbery。

這部片的情節,一句話概括就是:

一言不合就爆頭,猝不及防就反轉。

主角劉建平,

按香港時下的說法,

就是一條「廢柴」,

住公屋,吃泡麵,

一家子同住。

這樣的生活讓他日益麻木,

麻木到連死亡也見怪不怪,

情侶就在他眼前跳樓,

他煩躁的居然是唯一的名牌衣服髒了。

我說「操「不是因為我害怕

是因為我唯一的名牌衣服

再也不能穿了

沒有人在意,

社會不平之氣鬱結,

外界發生了什麼和我無關。

畫風在男主角進入便利店開始發生改變,

嘮嘮叨叨的店主,

只知道傻笑的女店員美圖,

店裡的一切都瀰漫著荒誕不真實的氣氛,

隨著來買東西的老嘢上場,

好戲很快開演.


一言不和,

就在店主的脖子上插剪刀,

我,老笠你。

老嘢開始打劫店裡,

店主的脖子上的剪刀,

只要暫時不拔出來,

就不會立刻流血而死。

就在此時,店裡迎來了第二位客人——

全片的視覺焦點,

美豔的性感尤物,

真實職業是一名醫生。

因為折返的時候撞見老嘢,

所以被一起綁了起來。

要不要綁的這麼血...脈...賁...張?

眼看尤物一直在便利店沒有出來,

店裡來了第三位客人——

黑幫老大——大亨,

持槍的他瞬間站到了便利店的食物鏈頂端,

不過很快一聲槍響就結束了這一切,

警察趕到,擊中大亨的腿部。

但你以為警察來了就是希望嗎?

黑警瞬間幹掉同僚,

上演無間道。

就在你以為所有局面都在黑警的掌控中時,

一個小業主的到來,

分分鐘改寫局面。

看到這裡,

局面已經翻轉了數次,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

因為接下來的時間,

劇情還會繼續反轉下去。

然而以上的反轉統統不重要,

因為結局把這所有的一切都推翻了..

一定要記得堅持到最後哦~

這是一部cult味兒十足的香港電影,

但是又和輝煌時代的港片不一樣。

色彩濃鬱,

慢鏡頭有幾分昆汀的神韻。

非線性的敘事結構,

緊湊的劇情,

出人意料的反轉,

還有片中的各種細節。

                                                

                               This city is fucking stuck

 

                                   炸彈上倒數的1949

                                          雜誌名叫《cult》

隱喻與暗示數不勝數,

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

這部電影不只是講發生在超市裡的事,

其實是說香港的困境與迷茫,

就像片裡臺詞說的,

「劉建平」這個角色,

看似在說一個「廢柴」不起眼的故事,

實際是表達對香港社會的反思。

年輕一代高昂的鬥志,

早已被公屋、工作的壓力磨平,

意氣消沉。

城市便是這間便利店,

我們走進來了,

沒有想走出去,

也走不出去,

我們猶如困獸,

卻又不知該怎麼逃離。

但無論如何,

就像導演在片尾告訴我們的,

也許近年來的香港電影,

還無法走向以往的顛覆與輝煌,

但我們已經能夠看到電影中的靈氣,

比如和《老笠》同期上映的《樹大招風》

講述的是回歸前夕,

香港「三大賊王」企圖最後一搏,

最後卻功虧一簣的故事。

影片開頭就說故事取材真實人物,

三個主角的原型,

其實就是當時讓港人聞風喪膽的賊王。

這個電影的特別之處還在於虛實穿插,

能夠從犯罪者的身上折射出當今香港的社會弊病。

「樹大」,形容三位賊王像大樹一樣紮根在香港這個城市。

然而面對九七回歸,面對社會規則的改寫,

賊王變成小人物,優勢盡失,

他們難以融入這個社會。

最後只有招來風聲,反而被風吹倒。

回過頭再看片中的隱喻與折射,

英文的片名Trivisa,在梵語中是三大罪的意思,

人性的迷失、貪婪、仇恨,一如佛教的貪嗔痴。

這三罪又對應了每一個主演。

片中充斥著黑色幽默與宿命感。


任賢齊的葉國歡兇猛彪悍,

卻虎落平陽被犬欺。

陳小春的卓子強,一方面心狠、狡猾,

另一方面行事脫線,不按常理出牌。

林家棟演的季正雄幹練狠毒,

卻像喪家之犬一樣四處流浪。

正是角色前後強烈的反差感,

才讓我們重新感受到銀河映像那種「荒誕中帶點浪漫」的感覺。

而都說港片沒落,殭屍片已死。

但是前兩年麥浚龍的《殭屍》

卻像一封寫給香港殭屍片的情書。

片子講述一個拍習慣殭屍片但已經無片可拍的老演員,

搬進一棟氣氛詭譎的大廈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

卻遇上隱世天師阿友所引發一系列的故事。

片子充斥著濃濃的懷舊與致敬情懷。

錢小豪當年與張曼玉、周潤發、林正英的幾張合照,

被巧妙地用到電影裡,

讓人唏噓間多了幾分戲夢人生的感慨。

眼熟的清朝殭屍戲服,

憋氣避開殭屍的熟悉橋段,

無不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年代。

而影片也沒有刻意追求「古早味」,

而是做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改變。

整個片子都用了冷青的色調,

雖然淡化了血腥味,

卻從視覺上帶給人壓抑感。

(前方高能預警!!!!)

日式女鬼的造型也與港式恐怖片拉開差距,

打鬥片段配的是重金屬朋克配樂,

都顯示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殭屍片。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

導演其實是在借殭屍片,

來表達對香港那個黃金時代的懷念與不舍。

當我們熟悉的道長把曾經驅鬼的糯米用來炒飯,

當梅姨敘述著對老伴的不舍,

何嘗不是表達對香港黃金電影時代的不舍。

多年來唱衰香港電影的聲音不絕於耳,

好在還有幾部片子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今天的推薦到此結束啦~

想要《老笠》資源的點擊閱讀原文就可以了哦~

愛你們,麼麼扎~

相關焦點

  • 香港首部,無「有色畫面」的限制級電影,Cult神作《力王》
    在正式講述香港第一部,無「有色畫面」的限制級電影,Cult神作《力王》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紹什麼是「cult」電影。在這麼大的電影圈裡,總是有這麼小的分類,這就是「cult」電影。「cult」電影是指在小圈子裡受到支持者喜愛和尊敬的電影,是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奇特、劍法古怪、風格奇特、個人觀點強烈、爭議較大、通常製作成本低、不受市場支配的電影。 總之,它是一種屬於非主流領域,但能在特定年輕人中流行的電影。今天的《力王》是中國剪接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僅就電影剪輯而言,它是獨一無二的。暴力、血腥、厭惡和恐怖已經成為它最引以為豪的標籤。
  • 「港味兒」這是又回來了?
    上周的《衝鋒隊之怒火街頭》反響不錯,同學們紛紛表示又聞到了久違的「港味兒」,包括硬碰硬的飆車、角色間的插科打諢等,特別是陳小春對「冚家鏟」的魔幻解釋讓人捧腹。
  • 你以為你喜歡的cult片99%都不是cult片
    朋友:表姐,我昨天看了個cult片你表姐:啊?
  • 這樣的香港cult片,再不看下架了
    電影中有一類電影叫做cult片,很多影迷也非常喜歡cult片,但是什麼是cult片,它真正的定義卻很少有人能夠準確的說出。Cult片是指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換言之就是屬於非主流領域卻能在特定的年輕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
  • 虹膜 你以為你喜歡的cult片99%都不是cult片
    此外,以Sundance電影節和Miramax為標誌的新獨立電影崛起,吸收了原來低成本電影製作的一部分能量。結論就是,B級片這個詞,儘管都是指成本較低的影片,在不同的時代,它的含義也應有所區別,三四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肯定不一樣。今天,制度化的B級片在大多數國家已基本不存在,所以這個詞的使用就變得非常模糊。再說cult片,這個詞我不知道怎麼翻譯,我不想使用「邪典電影」。
  • 【邪典 (Cult)】《山狗》:「港產Cult片中的Cult片"!以彼時之過,警示世人嚮往文明!(網盤電影資源)
    而今天大叔講的這部影片也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名為《山狗》。《山狗》由余允抗執導,海外歸來的他也受到世界電影新浪潮的影響,而這部影片也是他的長片處女作。本片由陳星、艾迪、莊靜而、鍾保羅等主演。電影揉合了如「殘酷食人族」的蠻荒,以及《殺人不分左右》的屠殺的元素,再參考了《激流勇士》的故事,泡製出這部血腥暴力片。
  • 香港重口cult片,瘋狂超越極限
    導演邱禮濤是恐怖片的高手,本片的血腥變態開創了此類片的先河。各種跟風之作也陸續出來了,《人肉叉燒包2》、《羔羊醫生》、《人皮高跟鞋》、《人頭豆腐湯》等,一時間血流成河。我每次重看《滅門慘案》,都被黃秋生惡搞犯罪現場的鬧劇場面引得哈哈大笑。
  • 無「有色鏡頭」的限制級電影,Cult片神作《力王》的幕後故事
    提到限制級電影,可能很多觀眾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三級片,且大家對這種類型電影的概念,都停留在但凡是出現「有色鏡頭」,那電影就可以劃分到限制電影裡,但事實並非如此,限制級電影的概念其實很廣,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無「有色鏡頭」的Cult片神作《力王》,它就是其中之一。
  • 香港重口cult片往事,瘋狂超越極限
    此片還有續集《滅門慘案之借種》顧名思義就是「打秋風」而引發的血案。《弱殺》是一部風格鮮明、情節曲折的cult片,直到前些年被法國片商狂野地帶重新挖掘出版DVD,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部傑作。片中的變態狂由另一個「大隻佬」吳毅將扮演,非常猙獰可怕,不啻於黃秋生!
  • Cult片之殤 | 「殺人導演」鄧衍成去世
    1988年,鄧衍成執導處女作《血衣天使》,初現日後cult之風;次年,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正是功夫皇帝和喜劇之王的唯一聯袂、李連杰和利智的定情之作:《龍在天涯》。1993年,在《羔羊醫生》的鼓舞之下,鄧衍成和李修賢一鼓作氣,繼續主打鄭則仕、任達華的變態組合,打造出了登峰造極的cult片《烏鼠機密檔案》。
  • 好爛好cult好性感!國產cult片觀影指南
    有幾場戲即使拿出來放在當下看,依然」先鋒「。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其中看到不少向大師致敬的成分,就不細說了沒勁。(反正不是致敬馬丁西科塞斯。)拍攝手法粗糙,大量的女性裸體鏡頭,性變態,虐殺。總之,大眾喜聞樂見的cult元素在這個片子裡齊活了。
  • 久違的殭屍喜劇片,久違的港味
    可惜盛極而衰,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殭屍電影在九十年代以後逐漸沒落,此後鮮有殭屍片問世。2013年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儘管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卻並沒有濺起大的水花。不過執著的香港電影人,並沒有完全放棄這種類型片。甚至把殭屍片玩出了小清新的感覺。
  • 黃秋生再拍限制級影片,延續cult影片特點,卻意外撲街
    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多元化、暴力、科幻、恐怖、黑色喜劇等等,這樣的電影都是cult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就屬於經典的cult電影,這部電影是邱禮濤執導的影片,他很多電影都是cult類型,比如《伊波拉病毒》就屬於這類影片。
  • 還是內港味兒!網大版《倩女幽魂》,不辱沒港片老師傅
    老實港,向經典致敬,註定吃力不討好,尤其,是向徐克張國榮王祖賢這部經典中的經典致敬,打贏,基本沒可能!但,網大註定丟臉?未必吧。更重要的是,當港片萎靡,港片工業體系幾乎再無可能提供再造《倩女幽魂》式魔幻片的彈藥,那些港式cult,是否註定成為孤魂?
  • 這部限制級華語片,嚇得我不敢看第二遍
    一句話影評   怪獸片的質感、恐怖片的氛圍、cult片的血腥,都比不上電影本身的主題讓人害怕。宜家最近做了一個反霸凌實驗。 但都教痩今天要說的這部,卻不同於上述作品。 它用一種「絕不可能發生」的荒誕,描述了校園霸凌帶來的恐懼;將人性的醜惡與黑暗襯託得更加赤裸。這部電影就是《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 九把刀拍的這部怪物片,把重口玩出了傷感!
    時隔多年,還是一樣的夏天,九把刀帶來了久違六年的新作《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以下統稱《報告老師》),這一次卻顯然沒有那麼幸運——先是因為限制級鏡頭太多,香港審查沒通過,內地何時上映還未可知。再是,相比於《那些年》,這部同樣主打青春的《報告老師》既沒有青澀的初戀,也沒有熱血的友情,片中人物幾乎都面目可憎,可謂灰暗至極。
  • 這部新番,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新鮮感
    說實話,我剛開始甚至因為對這個名字本能地不感興趣險些錯過這部動畫,多虧熱心讀者在評論區向我推薦,我才能與這部動畫相遇。而看到現在,《奇蛋物語》的演出效果在我這裡絕對可以拿一個高分。這部動畫的鏡頭語言非常簡潔,還是以第一集為例,它要在短短24分鐘內交待女主的背景,然後透露一個大概的設定。
  • 推薦五部cult片
    cult片就是我偶爾的調劑,或是乖張,或是怪誕,或是瘋狂,這些重口味讓我重新燃起對電影的熱愛。如果某部電影幾乎無人所知或欣賞者特別少,那麼樂在其中的人就會產生一種獨佔性的優越感,cult電影的魅力可能就在於此吧!下面羅列幾部我認為不錯的cult片,請你參考欣賞。「如果你沒有朋友,就自己做一個!」
  • 嚴重懷疑這部恐怖cult片是來搞笑的……
    疫情仍在持續,人們恐慌的情緒需要來點精神蜜糖,所以碗哥想起這部70年代的cult神片。很應景!
  • 對待這些cult片你得有一些應有的禮貌比如說你需要學會不講禮貌
    -百度百科 對於cult影迷來說,這解釋TM就是放屁。Cult片是什麼?是煎得通紅的熱狗腸,大口啃上去肉汁醬料流一身的漢堡,你走進一家肯德基,買大桶大桶的炸雞,吃的是垃圾食品,滿嘴的油水和白白嫩嫩的雞大腿。大搖大擺的撩帘子踩著門檻進來都不知道脫下兒帽子,您抬頭就跟我說要一份菲力小牛排,還自帶一瓶什麼波爾多產的梅洛讓我去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