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一部童話故事,如何成為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

2020-12-25 善書生

本文為你解讀是世界奇幻文學的經典之作,《魔戒》三部曲。說到《魔戒》,許多人可能先看過電影,然後才讀的原著,倒不是因為原著默默無聞,實在是因為電影名氣太大,上映之初就大獲熱捧,得獎無數,時至今日更是當之無愧的銀幕經典。然而,真要論歷史地位,原著可一點也不遜色。

在西方文學的門類中,有一支稱為「奇幻文學」,英文叫Fantasy,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魔法和超自然元素的運用原是它最鮮明的特徵,《伊利亞特》《奧德賽》《埃涅阿斯紀》等古代經典為它的發展奠定了基調。在此後漫長的文學史中,奇幻文學的傳統一直得以延續,中文讀者較為熟悉的《亞瑟王傳奇》《格列佛遊記》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歸入這個類別。

奇幻文學儘管歷史悠久,定義卻始終不明,魔法、冒險、傳奇、英雄事跡、超自然元素都是它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僅憑這些,似乎尚不足讓它獨立於其他文學類別以外而自成一派。直到《魔戒》問世,奇幻文學最具辨識度的屬性得以確認,那就是,奇幻文學要營造出一個架空世界,然後憑藉自洽的歷史觀和世界觀設定,給讀者營造出沉浸式的閱讀感受。因此,人們公認《魔戒》為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它的典範意義影響深遠。

《魔戒》憑什麼能做到這一點?《魔戒》作者託爾金對奇幻文學的最大貢獻又是什麼?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託爾金,看看能不能從他的生平經歷中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託爾金

自幼年時起,託爾金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語言天賦,入學前,他通過家庭教育掌握了基礎的拉丁語和法語。同時,他對植物學也有極大的興趣,還在母親的鼓勵下大量閱讀兒童文學,當時的託爾金絕不會想到,幼年的興趣與經歷不知不覺幫他完成了最初的文學訓練。

1911年,託爾金進入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主修古英語、日耳曼語系、威爾斯語和哥特語。據說,託爾金掌握的現代和古代語言加起來有20多種,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正是在這些語言學知識的基礎上,託爾金才能在之後的創作中為不同種族設計出各自的語言。

1915年,大學畢業的託爾金投身一戰,後來他因病住院,直到一戰結束他都在醫院療養。在這段時期,託爾金因為研究需要,大量接觸了北歐神話與英國的民間傳說,深深為之著迷,語言學家和文學創作者的紐帶在這時已隱隱結下。託爾金繼承了這些文學傳統中的史詩風格,冒險遠徵主題和浪漫主義自然觀。

一戰結束不久,託爾金開啟了自己的學院生涯。1920年他成了利茲大學最年輕的語言學教授,1925年又回到母校牛津任職,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按照正常的職業軌跡,託爾金會是一個優秀但不為大眾所知的學者,他會在古英語研究領域建立自己的威望,不會與文學史產生關聯。然而,學者與作者的界限在30年代初的一場考試中打破,託爾金的跨界之旅也由此展開。在這場考試中,無所事事的監考老師託爾金,在學生的空白試卷上寫下了「從前在地底洞穴裡,住著一個霍比特人。」中土世界的故事於是浮現紙上,這就是《魔戒》的前傳、託爾金的文學處女作《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原本是託爾金給自己孩子寫的一部童話,精明、富有商業頭腦的出版商卻認為成年人也會喜歡這些故事,於是就慫恿託爾金出版這部作品。果不其然,1937年小說出版以後,引起了讀者熱烈的反響,出版商繼續遊說託爾金寫作續集,這才有了後來的《魔戒》。

可是《魔戒》的寫作遠比《霍比特人》來得艱難。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是二戰,戰爭引起的混亂與動蕩,讓託爾金沒法安心構思與寫作。此外,也有小說創作野心的原因,寫作《霍比特人》時,託爾金只需要把那些天馬行空的故事寫下來就行。而在構思《魔戒》的時候,他想讓中土世界更加豐富、嚴謹、更加有始有終,光是編撰中土世界的歷史恐怕就花了他不少時間,更不用說他還要在博物學、語言學、歷史學等層面錨定中土世界的邊界。寫作《魔戒》的艱難,最深層的原因可能緣於託爾金思想的變化。《魔戒》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霍比特人》那種睡前讀物的性質,它是託爾金對人類文明反思的產物,因此,託爾金不僅要說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還必須要把它形象化、故事化,這其中的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託爾金出色的語言學知識,對文學傳統的繼承,以及營造架空世界的野心和努力,都能幫助我們理解《魔戒》為何能成為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託爾金給奇幻文學帶來的貢獻。

1955年,《魔戒》三部曲終於全部問世,此時距離託爾金動筆寫作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了10年。不出意料,託爾金的小說再次大獲成功。許多評論者稱讚《魔戒》繼承了自《伊利亞特》《奧德修斯》以來的史詩傳統,著名美國詩人奧登更是認為《魔戒》的文學成就超過了米爾頓的《失樂園》——後者可是英語文學中排得上號的經典。為什麼《魔戒》會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它是如何超越語言、種族、階級的限制成為雅俗共賞的傳世之作?它的特別之處在哪裡?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隨著託爾金一道,從那恢宏壯麗的中土世界中尋找答案。

本文參考的是朱學恆翻譯的版本,他把三部曲的第一部名稱翻譯成《魔戒現身》,直譯的話也可以叫「魔戒遠徵隊」。故事接著《霍比特人》的時間線展開,背景仍是中土世界。

距離上一本《霍比特人》故事裡的主角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上次出門冒險,已經過去了好幾十年,這幾十年裡,歲月靜好。不過,危機卻隱隱浮現。比爾博年輕時曾經跟隨灰袍巫師甘道夫一起冒過險,帶回了一枚可以讓人隱身的戒指。經過一番調查他才知道,原來這枚戒指就是傳說中的至尊魔戒,它原本屬於黑暗魔君索倫,後來輾轉來到比爾博手中,現在比爾博又把它送給了自己的侄子佛羅多。

當年,索倫誘騙精靈工匠打造了一系列魔戒,它們都無比強大,此外,他又在末日火山偷偷打造了至尊魔戒,它能夠統領其他戒指,擁有至高無上的力量。後來精靈和人類聯手打敗了索倫,魔戒卻沒有被摧毀,因此,索倫的邪惡意識也沒有被徹底消滅。如今,他積攢了足夠的力量,準備東山再起,他一方面擴充自己的半獸人軍隊,另一方面四處搜尋魔戒下落,一旦重獲魔戒,索倫的力量就會完全恢復,到時整個中土世界都將籠罩在黑暗的陰影中。

在這個危急關頭,甘道夫囑咐佛羅多帶著魔戒前往精靈故鄉,向精靈王尋求庇護,甘道夫自己也去尋求巫師領袖薩魯曼的幫助。就這樣,佛羅多和他忠實的僕人山姆,以及兩個好朋友皮聘和梅裡一起,踏上了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冒險之旅。

生性樂觀開朗的霍比特人,剛走到夏爾的邊界就捅了簍子,索倫的爪牙聞風而至,幸好得到神行客亞拉岡的幫助才化險為夷。亞拉岡大有來頭,他是人皇的直系後裔,是人類王國剛鐸的王位繼承人。在亞拉岡的護送下,佛羅多一行人有驚無險地來到了精靈的國度。在那裡,不同種族的代表從中土世界各地趕來,共同商議處置魔戒的辦法。

索倫的力量越來越強,就連精靈也抵禦不了魔王的軍隊,而且巫師領袖薩魯曼竟然也投靠了索倫,雙方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場商議形成了兩種意見,有人提議藉助魔戒的力量對抗索倫和薩魯曼,這遭到甘道夫的反對,他很了解,魔戒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的,它會腐蝕持有者的意志,令他墮入黑暗。因此,甘道夫的建議是組成一隻魔戒遠徵隊,護送佛羅多前往索倫老巢附近的末日火山摧毀魔戒。這個計劃的危險之處在於,一旦索倫發現他們的行蹤,那就相當於送羊入虎口,把魔戒親手送還給魔王。而且,參加會議的眾人也不理解,為什麼連巫師、精靈和人類勇士都駕馭不了的魔戒,手無縛雞之力、身高只有普通人類一半的霍比特人反倒能持有?

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魔戒》的基本主題——善與惡的較量。如果說索倫和魔戒象徵著最幽暗、最陰沉的惡,那麼以佛羅多為代表的霍比特人就代表了最純粹、最樸素的善,只有後者才能和前者針尖對麥芒。除此以外,力量、智慧、知識、技術通通都不管用,不單不管用,反而可能淪為邪惡的幫兇,最後落得萬劫不復的下場,巫師領袖薩魯曼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薩魯曼曾經暗中幫助巫師與精靈組成的組織反抗索倫,但後來受到索倫的引誘墮落了。

託爾金醞釀這部小說的時候,正好是二戰時期,一定程度上,薩魯曼是戰時歐洲知識界的一個縮影。當時許多知識精英否定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進而否定自由的價值,推崇力量與強權統治,這才給納粹提供了上位的可能,也因此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託爾金顯然不屬於這個陣營,雖然他沒有全身心地擁抱啟蒙理性,他也很憂慮工業化造成的環境破壞以及由此導致的人性墮落,但他沒有極端到否定日常生活的價值,更沒有把希望寄託於索倫這樣的魔君,他依然肯定人性中還存有可貴之處,他把人類的希望寄予到最樸素的道德力量。這層意思隱隱構成了小說的底色,相較之下,奇幻文學的定義和中土世界的建構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故事繼續。本著自願原則,一共9人加入了魔戒遠徵隊,他們分別是灰袍巫師甘道夫,人皇后裔亞拉岡,剛鐸宰相之子波羅莫、矮人貴族葛羅音之子金靂、幽暗密林精靈王子勒苟拉斯,再加上霍比特人佛羅多的四人隊伍。

徵途當然不會一帆風順,自然天險的阻隔是一端,半獸人的追擊是另一端。遠徵隊先是在矮人曾經的聖城摩瑞亞失去了甘道夫,又在安都因河旁被半獸人襲擊,波羅莫戰死,緊接著佛羅多和山姆趁亂離開,為了不再拖累同伴,他們決心結伴前往末日火山。剩下的人裡面,皮聘和梅裡又被半獸人擄走,亞拉岡則帶領勒苟拉斯和金靂前去追擊。到這裡,遠徵隊分崩離析,眾人踏上了各自不同的命運之路,小說第一部也就此完結。

小說第二部叫《雙城奇謀》,直譯就是「雙塔」。雙塔指的是薩魯曼居住的歐散克塔和索倫領地魔多的西力斯昂哥塔,從小說內容來看,第二部基本上是圍繞這兩座塔展開。

這裡不妨多說一句,我們前面說過三部曲的底色,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託爾金寫《魔戒》有影射現實的意味,譬如索倫和薩魯曼的同盟,好比是希特勒與墨索裡尼,或者二戰初期的蘇德。類似的索引都有蛛絲馬跡可循,然而這對於文學本身似乎沒什麼必要,文學雖然不能脫離現實單獨存在,可是只把它視為現實的投影,那無疑是對文學的矮化。

言歸正傳,小說上半部講的是薩魯曼的歐散克塔被攻陷,這份功勞主要由洛汗國的騎士和樹人分享。亞拉岡一行人在追擊半獸人的過程中,來到洛汗國,意外遇到涅槃重生的甘道夫,在甘道夫帶領下,他們清除了洛汗國王身邊的讒臣,恢復了國王的心智,隨後和洛汗騎兵一起打退了薩魯曼軍隊的進攻。在這之後,洛汗軍隊進軍歐散克塔,直取薩魯曼的老巢。他們最終抵達時卻驚訝地發現,薩魯曼的老巢似乎剛遭遇了大洪水,更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在歐散克塔門口的廢墟上,霍比特人皮聘和梅裡正悠閒地大吃大喝。原來他倆乘亂逃進了法貢森林,在那裡遇到了古老的樹人一族。

薩魯曼為了集結軍隊,大肆破壞森林激起了樹人的憤怒,皮聘和梅裡趁機說服他們召開樹人會議,召集樹人攻打薩魯曼。樹人是中土世界最古老的種族,樹形人身,身高超過4米,看似行動遲緩實際上力量驚人。在他們面前,薩魯曼簡直不堪一擊,被打得不敢出塔半步。看到大局已定的甘道夫決定不再理會薩魯曼,他委託樹人監視薩魯曼,自己轉頭準備即將來臨的索倫領地魔多與人類王國剛鐸間的大戰。

前面我們提到過託爾金對工業化和環境汙染的擔憂。樹人這一段無疑是他這種立場最好的註腳。如果回溯英國文學史,在哈代、勞倫斯等作家的筆下我們也能找到類似的主題。實際上,在作家那裡,自然被破壞不僅是環境汙染這麼簡單,它更意味著美的失落,意味著人性的破碎,意味著心靈的枯竭、道德的滑坡。兩者之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呢?因為從18世紀末歐洲浪漫主義思潮出現以來,自然就被看成是人性的培養皿,美的訓練營,心靈與道德力量的發源地。這個傳統可以一直上溯到德國思想家歌德和他著名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因此,在拒斥工業化,擁抱自然人性這點上,託爾金很好地繼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傳統,他還用一種類似神話的方式賦予了它新的形式。

接下來,我們把視線轉向佛羅多和山姆,他們獨自啟程以後,一路歷經磨難終於來到了魔多的入口。可索倫的老巢又不是路邊茶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面對緊閉的大門和守門的半獸人,佛羅多和山姆只好繞道。不得已,他們跟著史麥戈走上了一條密道。史麥戈是誰?他是在比爾博之前魔戒的持有者,他也是霍比特人,但由於長期持有魔戒,心智和外貌都已經扭曲。因為常常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所以他又被稱為「咕嚕」。自從丟失魔戒以後,咕嚕一直尋找著它的下落,為此還不惜孤身前往魔多打探,所以他知道進入魔多的密道。此時,咕嚕看上去已經被佛羅多和山姆馴服,實際上,他的內心仍潛伏著另外一個人格,心心念念要殺死佛羅多和山姆,搶回魔戒。這種兩面性讓「咕嚕」成為《魔戒》中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人物。最終,對魔戒的佔有欲佔了上風,咕嚕把佛羅多和山姆引入了怪物巢穴,想要借刀殺人,緊要關頭,老實巴交的山姆以驚人的勇氣和力量打退了怪物。可佛羅多卻被半獸人發現,抓進了西力斯昂哥塔裡,山姆一路尾隨來到塔下,想要伺機救出佛羅多,小說第二部至此完結。

小說第三部叫《王者再臨》,顧名思義,說的是人皇后裔亞拉岡重新登上剛鐸的王位。薩魯曼的覆滅,讓剛鐸免除了腹背受敵的危險,然而索倫的力量仍然大大強於人類的軍隊,而且索倫仍有餘力在攻打剛鐸的時候,分兵襲擊矮人和精靈,讓他們自顧不暇,無法來支援剛鐸。洛汗的騎兵在大戰之後也需要休整,不能全速趕往應援。面對魔多的大軍,兵力處於劣勢的剛鐸軍隊傷亡慘重。索倫的大軍一路西進,直指剛鐸主城,一番鏖戰以後,城門告破,剛鐸宰相在絕望中自焚,只剩甘道夫一人指揮著守城士兵苦苦支撐。

眼看主城就要陷落,洛汗騎兵及時趕到,殺得半獸人陣腳大亂。可半獸人軍隊的戰力還在,一番整頓以後,再度殺了回來,洛汗國王戰死,局勢再度逆轉。危急時刻,洛汗公主和霍比特人梅裡合力斬殺了敵方主將,力挽狂瀾。少女和霍比特人完成了偉大騎士沒能做到的壯舉,可見,希望並非由力量和知識保障,而是需要平凡者的決心和勇氣來守護。

最後,亞拉岡和勒苟拉斯、金靂一起率領亡者大軍趕來助陣。這些曾經因為臨陣脫逃而受到詛咒的亡靈士兵,響應了亞拉岡的召喚,履行了曾經對人皇許下的誓言,終於換得靈魂的解脫。

這一場大戰以剛鐸慘勝告終,可威脅仍沒有結束,索倫依然留有後手,而且剛鐸的戰力所剩無幾。亞拉岡第一時間救治重傷的眾人,剛鐸有一句古語,王之手乃醫之手。人皇后裔歸來的消息,一時間傳遍了剛鐸都城的大街小巷。亞拉岡深知當務之急是摧毀魔戒,而不是重登王位,他提議,集結最後的有生力量,進軍魔多,轉移索倫的視線,為佛羅多和山姆爭取時間。也就是說,亞拉岡相信甘道夫的判斷,決定把整個中土世界的希望交付給佛羅多和山姆。

山姆和佛羅多沒有辜負眾人對他們的期望,山姆英勇地救出了佛羅多,隨後兩人一路跋涉,來到了末日火山的入口。幸虧有亞拉岡率領大軍在正面戰場牽制索倫,讓他沒發現原來魔戒就在自己的老巢裡。就算如此,真要銷毀魔戒也不容易。在末日火山的烈焰旁,佛羅多經歷了此行最大的考驗。他終於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魔戒蠱惑,想要戴上戒指一走了之。這時,一路尾隨他們的咕嚕衝上前去,一口咬斷了佛羅多的手指,搶走了魔戒,卻不幸一腳踏空,連人帶戒指一起掉進了巖漿中。咕嚕曾經是善良的霍比特人,受到魔戒蠱惑墮入幽深的黑暗之中,如今,他戲劇性地完成了自我救贖,惡反過來成就了善,這說明,託爾金對人類的未來仍保有希望。

直到這時,索倫才發現大事不好,卻為時已晚。隨著魔戒被摧毀,他的力量迅速消散,正面戰場的半獸人軍隊也隨之土崩瓦解。此時,精疲力竭的佛羅多和山姆面對著爆發的火山巖漿,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幸好,甘道夫派出巨鷹救了他們,英雄才得以順利凱旋。

之後便是故事的尾聲,眾人無一例外都獲得了圓滿的結局。回到夏爾以後,佛羅多一行人還遭遇了一個小插曲,薩魯曼糾結餘黨霸佔了夏爾,後來被佛羅多等人輕易打敗,薩魯曼最後也沒能善終,死在了自己奴僕手上。如果把幾個霍比特人的故事線單拎出來,我們會發現,《魔戒》其實是一部成長小說。託爾金在最後安排這個插曲,是為了顯示幾個主人公成長以後的狀態,這也讓小說在結構上完成最後的閉合。

遺憾的是,在主角佛羅多身上,我們沒能看到少年成長的軌跡,其他人或者莽撞或者怯懦,在冒險徵途中,他們逐漸克服了缺點,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勇士。唯有佛羅多,自始至終都閃耀著聖徒的光輝,他沒有缺陷,沒有私慾,與其說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如說他是託爾金安插在小說中的一個符號、一個概念。因此,不少人會喜歡山姆、梅裡和皮聘,而對佛羅多敬而遠之。

在小說最後,魔戒遠徵隊的隊員要麼壽終正寢,要麼遠走他鄉,總之無一例外都離開了中土世界。有人認為,託爾金這樣安排別有深意,小說中也提到,隨著至尊魔戒被摧毀,其他魔戒的力量也會一起消失,因此,巫師和精靈才會紛紛離開中土世界。他們的離去意味著魔法和神秘力量自此退場,歷史開始進入理性和技術統治的年代,這或許能帶來穩定和安全,但也會導致單調與乏味。那麼誰來承擔反抗平庸的重任呢?答案自然是藝術,在託爾金那裡,就是文學,就是神話,這也是他寫作《魔戒》的最深層、最形而上的動機。

《魔戒》三部曲的故事講完了,不過,中土世界的大門可沒有就這麼關上。託爾金在寫完《魔戒》以後,繼續打造他的中土世界。1973年,託爾金去世以後,家人在他的手稿中發現了大量與中土世界相關的內容,於是就整理出版了《精靈寶鑽》《中土歷史》等著作,為中土世界提供了更多有意思的細節。很顯然,託爾金不只想講關於魔戒的故事,他更想把中土世界的來龍去脈、風土人情一起呈現在讀者眼前。就拿《魔戒》來說,小說除了正文以外,還包括帝王傳記、年表、族譜、曆法、語言發音規則和文字書寫方式等附錄。託爾金的野心,恐怕是想在文學中創造一個堪比現實世界的虛構空間,他的這種想法為奇幻文學的創作打開了新的局面。

託爾金認為,奇幻文學最重要的不是魔法、不是超自然元素,而是要營造一個Secondary World,中文通常翻譯為第二世界或架空世界。在那裡,小到烹調方法、起居習慣,大到種族構成、歷史事件、價值觀念等,都跟現實世界完全不同。但是它們又得像現實世界一樣,保持內在一致性,要有自洽的歷史觀和世界觀,不能邏輯混亂,否則就是胡編亂造,那樣一來虛構的架空世界也會隨之分崩離析。

在以《魔戒》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託爾金孜孜不倦地描繪中土世界的方方面面。他為中土世界創造了霍比特人、精靈、人類、矮人、半獸人等不同種族的居民,為他們編撰各自的歷史和風土人情,他甚至憑藉自己的語言學知識,為不同種族設計各自的語言,其中最詳細的是精靈語,它有系統的發音和語法規則,如果有人願意甚至可以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學習精靈語。這些細節既充滿奇思妙想,又嚴絲合縫、和諧共存,絲毫不會讓讀者感到突兀,還能讓人沉浸其中。而且,讀者通過閱讀能經歷這場虛擬出來的宏大敘事,獲得精神體驗,這對於各個時代的年輕讀者來說,都具有強大的親和力,這也是奇幻文學引人入勝的根本原因。

託爾金的寫作方式深深影響了後來奇幻小說的發展,《哈利·波特》就在託爾金的理論上做了拓展和延伸。《哈利·波特》小說中巫師世界和現實世界並存,兩者互有交集,卻遵循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兩個世界也分別擁有自成一體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而近年來把奇幻文學推向新高峰的《冰與火之歌》,也就是美劇《權力的遊戲》的原著小說,也離不開《魔戒》打下的基礎。《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就說過,《魔戒》中巫師甘道夫的死亡啟發了他的寫作靈感,讓他喜歡用酷烈的、出其不意的方式,安排那些已經跟讀者觀眾建立起情感聯繫的人物「突然死亡」。這種處理方式激發的宿命感,確實是《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的共同精神內核之一。

如果說史詩風格的應用,冒險、遠徵主題的書寫,浪漫主義自然觀的表達凸顯了託爾金對文學傳統的繼承,那麼架空世界的營造和處理,則是他對文學傳統,尤其是奇幻文學傳統所做的最大創新,也是他送給讀者最好的禮物。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文內容裡的知識要點:

第一,託爾金是個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據說,他掌握的現代和古代語言加起來有20多種。

第二,《霍比特人》之後,託爾金寫了《魔戒》三部曲,大獲成功。《魔戒》超越了睡前讀物的性質,是託爾金對人類文明反思的產物。

第三,《魔戒》的基本主題是善與惡的較量。只有霍比特人所代表的最純粹、最樸素的善,才能戰勝如索倫和魔戒象徵著最幽暗、最陰沉的惡,除此以外,力量、智慧、知識、技術通通都不管用。

第四,在拒斥工業化,擁抱自然人性這點上,託爾金很好地繼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傳統,他還用一種類似神話的方式賦予了它新的形式。

第五,託爾金認為,奇幻文學最重要的不是魔法、不是超自然元素,而是要營造一個架空世界。這個世界要保持內在一致性,要有自洽的歷史觀和世界觀,不能邏輯混亂。

相關焦點

  • 《魔戒》三部曲:魔戒遠徵隊在踏上遠徵之路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這段時期,託爾金因為研究需要,大量接觸了北歐神話與英國的民間傳說,深深為之著迷,語言學家和文學創作者的紐帶在這時已隱隱結下。託爾金繼承了這些文學傳統中的史詩風格,冒險遠徵主題和浪漫主義自然觀。一戰結束不久,託爾金開啟了自己的學院生涯。1920年他成了利茲大學最年輕的語言學教授,1925年又回到母校牛津任職,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
  • 從《魔戒三部曲》到《霍比特人》,託爾金創造的奇幻世界靠的不僅是想像
    還記得千禧年剛過不久,根據小說《魔戒》改編的電影《指環王1:魔戒再現》在電影院上映,一時間,「精靈」、「矮人」、「巫師」風行了娛樂版面。兩年後,《指環王》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指環王3:王者歸來》一舉斬獲奧斯卡11項大獎,「魔戒熱」徹底引爆,這部電影也成為當年國內電影票房當仁不讓的冠軍。
  • 為什麼《魔戒》能給全世界,帶來這麼大的衝擊,包括中國奇幻文學
    《魔戒》所帶來的奇幻文學很多中國讀者因為《魔戒》電影,才熟知這部小說,隨後人們開始研究、模仿這部奇幻小說。《魔戒》這部電影上映之初就大獲熱捧,第一部於2001年12月在美國首映,先後包攬13項奧斯卡提名,到了2002年第二部在美國上映之後,國內媒體開始紛紛報導。
  • 仙俠小說「開山之作」《蜀山劍俠傳》出新版
    仙俠小說「開山之作」《蜀山劍俠傳》,自1932年出版問世以來,多次再版,而且還以不同藝術形式重複出現,包括漫畫、京劇、評書等,尤其是從上世紀末開始,《蜀山》成為華人地區影視改編的熱門,經典作品包括系列電視劇《蜀山奇俠》,以及徐克的《蜀山傳》等。近年來,相關遊戲和電子出版物也層出不窮。日前,三秦出版社又出版了《蜀山劍俠傳》全新十卷本。
  • 《魔戒》有聲書上線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奇幻史詩的聽覺盛宴來襲
    作為國內首部《魔戒》中文有聲作品,有聲書採用託爾金基金會指定的文景譯本,由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傾情演播,帶領聽眾走進充滿英雄事跡和浪漫色彩的奇幻世界。國內首部《魔戒》中文有聲作品上線《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觀眾熟知的電影《指環王》原著,是英國作家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創作的長篇奇幻小說,該書被公認為近代奇幻文學的鼻祖
  • 奇幻文學簡介
    歷史 [2] 現代意義的奇幻文學出現不足兩百年,但其前身有著悠久而卓越的歷史。奇幻小說擁有自古而今豐富的靈感源泉,供評論家仔細分析並應用於現代小說。這一文類經常被當作神話在現代的對應物而加以審視,但其中是否存在著一種激發另一種,以及哪一種激發了哪一種,一直以來都爭論激烈。
  • 林品:從《哈利·波特》與《魔戒》的接受狀況看中國社會的審美代溝
    然而,正是這部無家可歸的孤兒式的《哈利·波特》,卻在當今這個文字閱讀日漸衰微的年代裡,激起了歐美社會兒童和成人共同的閱讀狂熱,成為一部「既屬於兒童,也屬於成人的系列讀物」。這種弔詭的文學現象,恐怕無法僅僅從兒童本位的評論角度來加以解讀。
  • 《最後的莫西幹人》:一部美國本土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
    詹姆斯·費尼莫·庫柏1823年,有著「美國小說之父」之稱的詹姆斯·費尼莫·庫柏,終於擺脫了對歐洲文學的依附狀態,開始發表系列長篇小說《皮襪子故事集》,分別包括1823年的《開拓者》,1824年《舵手》,1827年的《最後的莫西幹人
  • 奇幻小說大規模影視化 中國「魔戒」在路上?
    另一方面,有4 部「九州」影視作品正在製作,「九州」所構建的東方奇幻世界一直很受關注。日前,電視劇《九州·海上牧雲記》放出了先導預告片,不少網友表示「劇情很燃,很期待。」  3月底出爐的某個作家榜中,幻想文學爆紅。幻想作品最暢銷是全世界範圍都存在的現象,比如在歐美國家,《魔戒》、《哈利·波特》的書籍影視劇持續火爆。
  • 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奇幻文學有問題
    看來,羅琳的奇幻小說進程還將會被延續。01 早出道的託爾金和C.S.劉易斯的世界觀說起奇幻小說,我們可能會將目光投向於久遠的過去,譬如《格林童話》抑或是《安徒生童話》這些久遠的過去,但真正意義上的西方奇幻一般會認為始於20世紀初。
  • 體驗《指環王》打造的奇幻世界,看魔戒引發的聖戰
    其實對於《指環王》這部電影來說,它最讓人佩服的是故事劇本,歸根結底也就是《指環王》的原創作者,英國作家、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的橫溢才華,他所創作的長篇奇幻小說《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譯《指環王》,該書是《霍比特人》的續作,被公認為近代奇幻文學的鼻祖。
  • 誰能成為下一部《冰與火之歌》?13部最被看好的奇幻劇集
    HBO 奇幻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播出至今在全球締造的現象級成功,當前還沒有任何一部美劇可以超越,隨著本劇即將在
  • 《大魚》:一部關於「成人童話故事」的故事,一次感性思維的閃耀
    電影《大魚》展現了一部給成人的奇幻童話,使觀眾無意識或潛意識地沿著與電影時空同步的「虛構」心理走向,開始經歷預定的心靈體驗歷程,喚醒久違的用童話式純真思維思考的能力。一個好的劇本在手,並不意味著一部影片的成功。
  • 產業丨奇幻小說大規模影視化 粉絲期待中國「魔戒」
    由張翰、古力娜扎主演的電視劇《山海經之赤影傳說》正在熱播,事實上由《山海經》這個超級IP引發出的奇幻仙俠影視劇一直都很熱。另一方面,有4部「九州」影視作品正在製作,「九州」所構建的東方奇幻世界一直很受關注。日前,電視劇《九州·海上牧雲記》放出了先導預告片,不少網友表示「劇情很燃,很期待。」3月底出爐的某個作家榜中,幻想文學爆紅。
  • 走進託爾金的奇幻空間,欣賞名著《魔戒》十句語錄,絕對被震撼到
    不過這時,《魔戒》還沒有正式出版,1954年8月,《魔戒再現》出版。11月,《雙塔奇兵》出版。1955年10月,《王者歸來》出版。我讀過《魔戒》,因為篇幅過長,沒有讀完,在閱讀過的有限的篇章中,一直在感慨託爾金的想像力與魔幻感。從神到人,從矮人到精靈,他創造了很多炫麗奇特的故事。
  • 劉辰禹:為什麼說奇幻文學是觀察現實的「魔眼」?
    如今,隨著奇幻網絡文學和遊戲的流行,「奇幻」這個名詞如今已是人盡皆知:九零後和零零後可能不知道《魔戒三部曲》這種改革開放之後引進的西方經典奇幻作品,甚至可能不知道《西遊記》和《聊齋志異》都屬於傳統的奇幻志怪小說,但一定會或多或少地知道《魔獸爭霸》、《英雄聯盟》、《DOTA》、《王者榮耀》一類以奇幻世界為背景的遊戲或是《Overlord》、《我的英雄學院》、《臨界·爵跡》、《暮光之城》之類的知名奇幻小說和番劇
  • 【荔灣廣雅】奇幻之旅:當《魔戒》遇上《西遊記》——聽雅喵開講:帶你遊書浪
    下面讓我們打開《魔戒》的奇幻大門吧!        《魔戒》由《魔戒再現》、《雙城奇謀》和《王者再臨》三部曲組成,講述了「中土世界」的一篇傳奇史詩:魔多邪惡的黑魁首索倫甦醒,意欲奪回霍比特人佛羅多手中那封印了他一半力量的至尊魔戒,以統治中土大陸,奴役生靈。
  • 誰能成為下一部《權力的遊戲》?13 部最被看好的奇幻影集
    of Thrones)播出至今在全球締造的現象級成功當前還沒有任何一部美劇可以超越,隨著本劇即將在 2019 年第八季最終季畫下句點,各大電視網與影音平臺正在摩拳擦掌打造自己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紛紛投注大量資金開發大成本製作高規格奇幻影集。
  • 【震撼上映】《霍比特人:五軍之戰》北美上映連續5周票房冠軍作 從暢銷書到電影 魔戒大事記
    「《指環王》《霍比特人》系列有清晰的價值觀,有善惡之爭、信仰之爭,這才是真正打動觀眾的地方。」影評人韓浩月說,拍一個系列片,必須有一些深沉的內涵,否則,觀眾很難對影片保持長期的興趣。相比之下,國產魔幻片在價值觀上很混亂,如《畫皮2》丟掉了古典原著的精氣神兒,植入現代愛情故事,放進了很多今人自以為是的東西。
  • 少年奇幻小說《彩香筆記》:用中國故事教孩子善良
    他從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童話的開山鼻祖孫毓修主編《童話》叢書談起,概述了中國兒童文學中傳統兒童讀物的發展歷程,並認為許海峰的《彩香筆記》和孫毓修編寫《童話》叢書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童話》叢書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對經典的古老故事、童話故事的一種改編,許海峰的這套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和改編,也是在按照孫毓修的路子走,不過又加入了一些幻想文學的創意,我覺得定位到這個地方蠻好。」譚旭東表示,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要給孩子們提供五花八門、主題多元、形式鮮活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