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喜 報
「陳貴花創新工作室」
被命名為全國示範性
勞模和工匠人才
創新工作室
新年伊始,中華全國總工會發文公布第三批100個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名單,廣東省4個工作室入選,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陳貴花創新工作室」在列。1月8日,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召開「陳貴花創新工作室」創建總結會,測繪中心領導班子及有關工作人員參會,回顧和總結工作室的創建過程,並就今後更好地發揮工作室的作用進行研討。
01
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孵化創新平臺
「十三五」伊始,南海海事測繪業務發展雖取得成效,但在新形勢下,海事測繪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如履職要求逐年提高、測繪行業競爭加大、用戶需求趨向多樣化、測繪新技術應用「緩慢」等。為此,廣州海事測繪中心於2016年組建成優高工課題研究團隊,工作室雛形初顯。2018年5月該團隊正式以「成優高工工作室」的名義命名。2019年4月根據工作室具體工作牽頭人更名為「陳貴花創新工作室」,旨在弘揚勞模創新精神,發揮先進人物在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協作、技術發明等創新活動中的引領和帶頭作用,加強對新技術的探索研究,轉化研究成果為實際生產力,有效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難題,推動海事測繪高質量發展。
02
以先進人物為引領,打造人才陣地
工作室的定位為技術創新型。帶頭人陳貴花,有著豐富的海圖編繪、質檢、測繪信息系統研發及大型專項任務建設經驗,曾獲全國交通行業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工作室現有成員30人,其中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19人,中級職稱5人,助理級職稱2人;碩士學位7人,學士學位23人;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獲得註冊測繪師資格5人。結合「技術型」創建定位,廣州海事測繪中心著力將工作室打造成為技術創新的發源地,青年人才培養的孵化器,成果示範引領的新高地。
03
以「5個1」為抓手,夯實創建基礎
在工作室的創建過程中,部海事局工會辦胡錫潤主任、省總工會馮建華主任及南海航海保障中心領導均親臨測繪中心實地考察並給予指導。廣州海事測繪中心立足實際,著力以「5個1」為抓手,多措並舉高標準推進工作室創建工作。「1套制度」。工作室建立了一系列閉合的、關聯的、科學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實現閉環管理。「1+X組織結構」。工作室設在中心機關,下設「海道測量產品服務工作室」和「海洋測量技術應用工作室」,在創建過程中將成員分為創新領導小組、技術創新小組和技術應用小組,實現成果應用的閉環優化和科技創新水平的螺旋式提升。「1套運轉機制」。每年年初組織課題立項討論會,確定年度研究課題,並成立相應的課題研究小組,年中開展中期評審,年末進行終期評審和驗收。對有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推廣使用力度,並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發現問題,構建「發現、研究、應用、反饋、改進」的閉環管理,以此促進和提高測繪中心創新科技實力。「1批場所」。工作室設置專門工作場所和現代化科技展廳,總面積約400平方米,便於成員進行學術交流及工作匯報和對外展示創新成果。「1套系統」。工作室藉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一套課題管理系統,建立和整理臺帳資料,實現對各年開展的研究創新內容及創新成果的全方位管理。
04
以他山之石為榜樣,增添創建新動能
為著力推動工作室創建工作走深走實走遠,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堅持「走出去」思路,與相關部門建立順暢溝通機制。2019年,工作室主要成員先後前往惠州海事局「液貨船安全和防汙染工作室」和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鄧豔梅勞模創新工作室」調研學習,以他山之石為榜樣,為工作室創建工作增添新思路、新動能。而後,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制定《陳貴花創新工作室創建方案》,並對照方案逐項完善、嚴格落實創建工作,實現調研學習、頂層設計、落地實施的「同頻共振」。鑑於此,2019年12月,工作室以99分通過部海事局驗收,成為直屬海事系統中首個以測繪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勞模先進創新工作室。2020年1月,工作室被廣東省總工會命名為「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05
以創建成效為目標,以點帶面促發展
工作室以創建成效為目標,以點帶面促發展,並帶來了明顯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主要突出「四個顯著」:一是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近年來,團隊成員中2人榮獲交通運輸部系統優秀共產黨員,1人榮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優秀共產黨員,1人榮獲全國交通系統先進個人,1人榮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直屬海事系統優秀青年,1人當選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海道測量詞典工作組(HDWG)副主席,實現中國代表在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任職「零」的突破。二是創新成果顯著。近年來,工作室共開展課題研究38個,主動承擔上級科研任務8項,發表論文64篇,核心期刊發表5篇,軟體著作權6項,專利8項,課題成果獲獎共9項。其中,「粵東水域船舶定線制勘察測量」項目獲2017年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白金獎。三是示範效應成效顯著。2020年以來,東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和中山海事局等3家單位專門到測繪中心學習交流創新工作室創建經驗。2020年9月10日,省海員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培訓班在測繪中心舉辦,共70餘人參加。工作室成員王華強同志在培訓班上專題介紹了工作室的創建亮點和特色,有效擴大宣傳示範範圍。四是社會和經濟效應顯著。工作室研究創新成果為測繪中心、海事監管部門和航海用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優良的產品服務,並帶來了明顯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如「二三維海陸一體綜合管理系統」專項任務成果,提供在線一站式信息綜合服務,為涉水單位提供強大的海陸多源數據信息支撐,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已相繼成功在廣東海事局智慧海事監管平臺、佛山海事局海事監管平臺、「深中通道」首節沉管作業等項目應用,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道阻且長,惟有創新。回顧工作室的創建過程,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遇過難題、走過彎路。上級組織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測繪中心班子和工作室成員的群策群力下,在測繪中心各部門和全體職工的通力協作下,工作室方能一步一腳印,實現「鳳凰涅槃」,獲此殊榮。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將以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為新起點,堅持「技術支持單位」定位,以「陳貴花創新工作室」為重要抓手和核心平臺,繼續發揮其在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和傳幫帶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在推動海事測繪高質量發展中敢於試錯、創新攻堅,著力在構建「陸海空天」一體化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和「水上大交管」建設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發展。
關注公眾號
原標題:《喜報!「陳貴花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