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峰創新工作室:一個人到一群人,為大國重器打造最強「心臟」

2020-11-17 荊楚網

鄒峰個人工作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把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楷模。」在湖北三江航天紅林探控有限公司鄒峰創新工作室,醒目的位置立著一塊標語牌。

10月1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以鄒峰名字命名的這間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現場攻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數十年「磨刀」,將「刀海戰術」變精準施刀

在創新工作室,陳列著鄒峰及工作室成員的各項創新展品及科研成果,大大小小106項。

其中一項便是鎳基高溫合金非標刀具的設計及使用,主要運用在液態火箭發動機的連接閥製作上。

「指揮員摁下發射按鈕後,將通過連接閥進行信號分發制動。」鄒峰介紹,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產品偏差要控制在0.0005釐米內以確保飛行精度。

連接閥由鎳基高溫合金製成,耐高溫、難以切削,以往通過「刀海戰術」,製作一個長7釐米、寬4.2釐米的部件,至少需要5把刀。

如何在如此精細的零部件上「盲雕繡花」,降低成本、確保準確率,鄒峰一直在思考。

設置切削參數、改變刀具結構設計,經過半個多月的摸索調試,鄒峰最終設計出符合切削要求的非標刀具,實現精準施刀。這項創新,使得產品加工效率提高了60%,產品合格率提升了30%,一年節約成本370多萬元。

這背後,是不懂英語的鄒峰啃下各類全英文的《操作手冊》《說明書》等,也是他日積月累記下2萬餘種刀具的性能、特點的苦功。

數十年「磨刀」,鄒峰自行設計刀具、優化工藝方案、修改數控程序、自製深刀……採用「三把接力法」,將深孔加工的難題拿了下來,所有精度公差均達到0.0001釐米,相當於是在薄如蟬翼的金屬壁「盲雕」。

憑藉出色的成績,他先後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荊楚工匠、湖北省首席技師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要有幹一行愛一行,更要愛一行鑽一行,吃透弄懂實踐了,才能為大國重器打造最強『心臟』。」鄒峰說。

技師「論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整合資源,帶動全產業鏈創新

2012年,公司成立鄒峰創新工作室。

幾年來,工作室已成為公司深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班組建設、勞模工作的有效載體和典型品牌。

工作室先後被命名為「湖北省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等。

去年8月,鄒峰創新工作室進行整合。將鄒峰所在的機械加工領域擴展到機械加工、特種處理、產品裝配、總裝總調等公司生產全領域,人數也從30餘人增加到60人。

「暢通技術流動,在公司營造了全產業鏈創新的氛圍。」鄒峰介紹,工作室每月開展撰寫創新成果課、技師大講堂課、成果分享課,每年初舉行創新成果發布會。

整合後,裝配車間電裝工班組長劉森成為創新工作室的一員。在一次業務交流中,劉森將探索很久未見成效的難題向鄒峰請教:如何安全、快速安裝防護工裝?

當即,鄒峰召集工作室不同車間的成員,共同商討,決定通過機械加工製作一「V」型槽將產品固定,最終解決了問題。

「每件安裝從15分鐘降到1分鐘以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工作效率,一年降低了約12萬元成本。」劉森說。

整合後,在創新工作室的帶動下,總裝總調車間實現9項創新申報公司創新成果,裝配車間去年累計創新63個項目。如今,各生產車間還有9項創新合作項目正在進行,預計實現創收500萬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2020-11-16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正式開播啦!
    像這樣的重器在《大國重器》第二季中,比比皆是,可以說這部片子是全景式的「重器巡禮」。第二層面,展現中國創造的才智。國之重器,人為根本。在這一季中,我們更加關注打造大國重器的大國工匠,將鏡頭對準活躍在研發製造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工人。
  • 構築人才高地 鑄造大國重器
    鑄造大國重器,人才即為「累土」。正因為匯聚了行業精英、築起了人才高地,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在水電科技領域豎起了「國之重器」的標杆。烏東德水電站科研團隊成員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祖國的水電事業,不懈奮鬥、踏浪前行、築夢江河,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展現著新時代科技人才的擔當與作為。
  • 大陸劇:大國重器 第一季
    / 白華 / 朱蘭亭 / 嶽政主演: 李立宏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首播: 2013-11-06(中國大陸)又名: The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  劇 情 簡 介 : __________      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歷史的國內首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
  • 「六廉」護航大國重器行穩致遠
    在揭牌儀式上,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大國工匠李剛、河南省工匠及文明職工彭軍洪、中國中鐵勞模朱有偉都成為了「六廉」工作的監督員。中鐵裝備與中車永濟、許繼配電等分別籤訂陽光採購協議。  「六廉」工作室是由中鐵工業紀委在全公司建設「守正創新、六廉興企」廉潔文化的重要載體。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2020-11-18 11:43:17| 中公教育 史靜蓉
  • 中國聯塑正式登錄央視CCTV《大國品牌》,一展大國重器雄風
    7月29日,中國聯塑正式登錄CCTV-1,通過《大國品牌》的紀錄鏡頭,呈現聯塑作為大國重器的隱秘而偉大的另一面。在3分鐘的品牌故事記錄中,深入溯源了聯塑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講述了聯塑承載於國計民生之中的傳奇。
  • 鑄就大國重器,習近平強調這些關鍵
    大國工程關乎國家富強,國之重器關乎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論述,黨建網微平臺與您共同學習體會。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裡到350公裡,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回望百年歷史,更覺京張高鐵意義重大。
  • 湘潭人鄒峰:從油漆工到律師的逆襲之路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
    「三班倒」工作,鄒峰在凌晨3點多磨砂紙,常因打盹沒少挨班長批評。第二年工廠倒閉,鄒峰自尋活計,還做擅長的油漆工,不僅四處奔波勞累、滿面灰塵,有時還要承受高空作業的恐懼。就這樣漂泊無助地幹了6年。2000年在長沙打工時,鄒峰無意間從一份舊報紙的小角落,瞅見夜校招生的小廣告。「20元一門,報考法律專業不需要高數、計算機基礎……」鄒峰激動不已,當即到夜校報了名。
  • 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從提出設想到科學論證,再到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和建成運行,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彈指一揮間,在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連續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後,三峽工程又迎來了其建設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 剛亮相央視《大國重器》,又登上超燃大片《厲害了,我的國》!
    除了《厲害了,我的國》,近日,由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央視黃金時間熱播。我國首次在南海進行「可燃冰」試開採成功,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藍鯨1號」功不可沒,煙臺造「大國重器」再次亮相螢屏,極大地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 央視《大國重器》欄目走進通威 記錄中國光伏自主創新崛起樣本
    7月22日―24日,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導演組一行蒞臨通威考察。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熱情接待,通威集團副總裁黃其剛陪同接待,通威股份(600438)董事、永祥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段雍,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凡先後陪同節目組考察。
  • 央視《大國重器II》:中國紡織印染這兩家「超級工廠」成「智造先鋒」!【視頻】
    兩家企業入選成為央視《大國重器Ⅱ》的智能製造典型案例《大國重器》第二季攝製組2017年6月份到山東康平納集團全球首個智能染色工廠進行了一周的採訪拍攝.與傳統染色生產方式相比,紗線染色一次合格率98%以上,噸紗節水70%、節約用工80%,實現了筒子紗染色從手工機械化、單機自動化到全流程數位化、系統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跨越,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紡織行業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的示範工程,使我國成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並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思路。
  • 最強戰機殲20亮相《空天獵》大國重器揚我空軍雄風
    而在電影《空天獵》中,這款頗為神秘的戰機將亮相大銀幕,讓人可以一覽大國重器的戰鬥風採。據悉,中國首部現代空軍空戰電影《空天獵》由李晨執導並主演,範冰冰、王千源、李佳航、趙達、李晨浩、郭洺宇、葉瀏、陸思宇等主演,吳秀波特別出演、王學圻友情出演,將於2017年9月30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
  • 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打造全媒體傳播「國之重器」
    很多人把媒體視為時代的一面鏡子,而在當下,媒體可能不再只是現實的旁觀者和記錄者,更是變革的貢獻者和塑造者。網際網路平臺以及雲計算、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使得媒體不僅可以創造更好的內容、實現更好的傳播,更能與受眾形成更高頻更廣泛的觸達與連結,產生更深刻的互動與影響。
  • 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國重器」中國一重「重生」啟示錄
    自主創新求「強」   瞄準「絕活兒」   國之重器、國之底氣、國之元氣。  從「傻大黑粗」到「高特精尖」,中國一重探索著中國從世界第一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創新之路。在一重廠區一座老式小樓裡,「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重大裝備材料研發中心」兩塊牌匾格外顯眼,留學歸來的聶義宏已在此十年磨一劍,專注於世界最前沿的合金材料研發。
  • 【行走自貿區】東疆製造——大國重器從這裡出發
    國內首個「外輪國用」創新路徑;北方首個打通保稅進出口雙向業務的區域;設立全市首個醫生集團……  作為天津自貿區創新發展新高地,東疆綜合保稅區始終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快產業升級,依託融資租賃、國際貿易和高端航運服務等產業優勢,謀求多樣化的、更具口岸特色的產業形態,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
    (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助力2020海博會)
  • 中國財經報:為大國重器安全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三是豐富手段,創新監管模式。5月份,在中線工程42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輸水期間,組織對淮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0座退水閘實施了信息化監管,開創了淮河水利委員會對工程安全運行信息化監管的先河。委託河海大學、淮河流域水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等單位對工程開展了安全運行評估、安全抽檢。
  • 經參|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國重器」中國一重「重生」啟示錄
    劉伯鳴說,改革讓實幹的人「上得去」,差異化薪酬重點向營銷、高科技研發、苦險髒累差、高級管理、高技能五類人員傾斜,「打破『大鍋飯』和論資排輩,大夥卯足了幹勁兒!」自主創新求「強」 瞄準「絕活兒」國之重器、國之底氣、國之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