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優靠他奪得坎城影帝,從《活著》看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2020-08-27 瑩潔時光

1994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演員葛優在國際上第一次真正意義地大放異彩。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福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

《活著》這本書我看了3遍。讀第一遍的時候,哭得稀裡譁啦,想著世上怎麼還有福貴這麼慘的人。讀第二遍時默默流淚,讀第三遍時,我的眼裡已沒有淚水。只是透過文字,看到作者餘華對所有苦難者巨大的悲憫。

這本書寫出了中國文化的本質:活著,承擔現實的殘忍與無情,承擔生命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福貴:30歲之前都是春天,30歲以後都是冬天

《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假如套用《葉問》中的臺詞,便是「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三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家有良田百畝,有祖宅大院,老婆家珍是米行老闆的獨生女,女兒鳳霞聰明漂亮。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的徐福貴,真真是「打爛了一手好牌」。不僅逛青樓,還在賭桌上輸掉了全部家產,房子沒了,錢沒了,傭人沒了,連老婆連同肚子裡的孩子,都被老丈人敲鑼打鼓接回了娘家。

福貴的人生,從此開啟了一年四季都是冬天的寒冷模式。正所謂「時代的沙,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的確,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歲月,沒有人的日子好過。但是像福貴這樣「集各種苦難於一身」的,也實在少見。

福貴的苦難,從自己敗光家產開始。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因為各種原因離他而去。

老爸被福貴氣病而死,老媽因為日子太窮太苦熬死。兒子有慶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直接死在醫院。好端端的女兒鳳霞,一次高燒燒成了啞巴,生孩子時大出血走了,留下一個兒子。鳳霞死後三個月,老伴家珍也油枯燈盡死了。福貴的女婿二喜在工地幹活,意外身亡,福貴帶著外孫苦根相依為命。祖孫倆原本苦中作樂,結果苦根吃豆子活活撐死。

很多時候,我都忍不住感嘆,福貴,你的命怎麼這麼苦?一個人到底能承受多少苦難?作者餘華回答說,這就像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而沒有斷。

一個人在重重苦難下,會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也許很多人說,這不就是被社會暴打後的麻木嗎?苦吃多了,稜角也磨平了,心氣也滅了,混吃等死唄。

不,我認為福貴雖然受足了磨難,使他千鈞一髮而不倒的,絕不是麻木。麻木是對生活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都失去了感知和體悟。而我們在書裡會發現,無論多麼貧苦的生活,只要妻兒在,福貴都是開心知足的。妻兒走了,和外孫相依為命,他依然樂觀幸福。從福貴身上,我看到中國人獨有的3個人生智慧。

和命運做朋友

作者餘華的一句話,很好地說明了人和命運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在他人生的前1/3時間裡,享受著命運的恩賜。可是自己不珍惜,作死自己好端端的一個家。此後的生活急轉直下,經歷了沒完沒了的苦難。好不容易進趟城,居然被抓壯丁,一去兩三年,他沒有抱怨自己運氣差,只想著怎麼留著小命回家團圓。

鳳霞發燒,成了啞巴,成年後眼巴巴看著別的姑娘穿上美美的嫁衣,卻沒有人給自己提親。福貴沒有抱怨命運不公,只是心疼女兒,想辦法託人找個一樣有缺陷的男人娶了她,成全女兒的心意。

有慶給縣長夫人獻血過多死了,福貴悲慟不已。得知縣長夫人居然是和自己一起在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春生的老婆,福貴更痛苦。而當春生在運動中熬不下去想自盡時,福貴反倒要勸慰他:「死人都想活過來,哪有大活人想尋死的。」可是,春生最終還是選擇了死。

福貴遭遇了常人沒有的厄運,可他沒有一句抱怨說「命苦」。人都有起起落落,遇到順境,你感激命運給了自己機會,命運也感激你通過努力,抓住了機會,鹹魚翻身或者乘風破浪。遭遇逆境,你若是嫌棄命運抱怨命運,那就只會被逆境越困越死。人和命運這個朋友,同喜樂,也共患難,這是一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

與自己和解

福貴家原來有良田五百畝,到了他父親手上,只剩了一百畝,最後福貴在青樓的賭桌上輸光所有家產。一開始他還渾渾噩噩,說著他們老徐家一前一後出了兩個敗家子,他爹和他自己。

看完小說,發現福貴並沒有對自己敗完家產這件事,有多麼深切的自我譴責與後悔,也沒有哭著喊著要洗心革面。當初賭桌上贏了福貴的龍二,成了惡霸地主,又在運動中搞破壞,被處決了。福貴暗自慶幸,龍二是替他挨的子彈,如果沒有敗完家產,死的就是自己了。

外孫苦根病倒在床上吃豆子撐死,與福貴的疏忽有關。可是又怎麼能都去怪福貴?他只有一個人,還要下地幹活,確實也沒辦法一直盯著外孫。福貴說,不是苦根貪嘴,實在是太窮了,平時沒吃的,這次好不容易有吃的,才把小命吃沒了。

福貴面對錯誤的態度對不對?算不算沒心沒肺?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他經歷的苦難已經太多,如果總是陷在自我譴責中,反而會看不到自己當下需要做什麼。過去的已然過去,發生的也無可挽回,只有重新整理一切再向前走。

於是福貴選擇了與自己和解,從錯誤中跳出來。家產在自己手上敗完的,他就努力種田養家,雖然日子很清苦,但他也盡力了。苦根因為自己照看不周吃撐死,福貴想,他一個人也要活下去,就買了一頭牛幫自己幹活,而自己也能和牛說說話,排遣一下孤苦伶仃的寂寞。

與自己和解,不是無視和逃避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著眼於當下和明天,卸掉包袱輕裝上陣。畢竟,繼續往前走,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平凡很好,活著最大

外孫苦根死後,福貴一個人經常想起身邊走了的一個個親人。有時候很傷心,有時候又很踏實。家裡所有人都是他送的葬,他埋的土。而全村人都知道,福貴枕頭底下壓著的十塊錢,是福貴給自己留的送終錢,全村人都知道,福貴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

福貴回憶往事,雖說日子越過越落魄,但是看到龍二和春生,也都只風光了一陣子,處決的處決,自盡的自盡,而自己依然活著。

也許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出息,過上舒坦日子,甚至有一天還能大富大貴,光耀門楣。但是人生的賽場上,贏得掌聲的終究是少數人,多數的平凡人,只是站在旁邊拍手。毛姆說過,我們用盡了全力,過著這平凡的一生。

只要是用盡過力氣,便沒有辜負自己,沒有辜負歲月。

活著,便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

這部小說獲得了多個國際文學獎項,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餘華本人獲得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每當我感覺自己受到打擊,失落茫然甚至絕望時,我都會打開《活著》看一看。「連福貴都能活下去,我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很多時候,我這樣阿Q精神地給自己打氣。

活著,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原來不僅是生命的一種形式,更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本身。活著並且繼續走下去,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責任。


我是,陪你說情感事,聊風月情。歡迎關注,點讚和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敗光家產,所有親人離世,《活著》揭示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1994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演員葛優在國際上第一次真正意義地大放異彩。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富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
  • 葛優憑藉電影《活著》獲得影帝,事後向朋友抱怨:就給我一張紙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悽慘,在餘華的小說裡用生動真實的手法表現出來,讓所有人看了都為之感到悲憫。1994年法國坎城電影節,葛優轉過頭對鞏俐說:這影帝沒人領啊?沒人領給我得了。
  • 這部電影成就了中國的第一個坎城影帝,有人說它有史詩性
    他的一身都在被時代裹挾,同時從他身上也反映出了那一代人中國人的命運。該片由葛優和鞏俐領銜主演。裡面的配角,也是今天非常有名的人物。比如說郭濤,姜武,倪大紅,還有那位去年突然走紅的劉天池。拍攝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剛好40出頭。活著可以說是他裡程碑式的作品。當年活剛剛拍出來,被稱為張藝謀作品中具有一定史詩性的電影。
  • 葛優實力太強,中國拿下坎城影帝的第一人,曾沉寂十年
    葛大爺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能演,但一旦演到一個適合他的角色,那種舒爽,感嘆世間還有如此渾然天成的演技。看了電影《活著》,你會覺得葛優和鞏俐是在用生命演戲,太令人敬佩了。說葛優是內地成就最高的男演員,估計圈裡人是沒有反對的。
  • 自稱「戲子」的坎城影帝,葛優這塊寶,不是哪個導演都能用好
    這可是亞洲第一位拿到坎城影帝的華人啊!說起來,葛優的巔峰時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也就是二十多年前。他的演藝生涯真正起源於《頑主》、發酵於《編輯部的故事》、打磨於《霸王別姬》,封神於《活著》,而他與馮小剛合作的一系列賀歲片,則是將這個憨厚老實人形象,深深刻在觀眾心中。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奧斯卡金像獎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然而它是美國人的電影獎,中國人是不可能在那拿影帝影后的。中國人在威尼斯上獲得過7座金獅獎,影帝卻只有1次,影后有2次。1994年,葛優憑藉《活著》成為首位坎城華人影帝;2004年,張曼玉憑藉《清潔》成為首位坎城華人影后。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阮玲玉》【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奧斯卡金像獎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然而它是美國人的電影獎,中國人是不可能在那拿影帝影后的。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之外,還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其中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
  • 國家一級演員,得過金雞獎,拿過坎城影帝,幽默詼諧演員——葛優
    葛優,出生北京。國家一級演員,得過國內表演最高獎金雞獎,榮登過坎城影帝寶座。是國內最優秀的演員之一。葛優進軍演藝圈坎坷重重啊,葛優此時心灰意冷,都打算放棄了。說也巧全總文工團還在招生,父親讓葛優去試試也算是最後一搏吧。父親告訴葛優,如果演小品就演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後葛優就把自己養豬的場景給演了出來,勉強通過了。這才開始了演藝生涯。也算是給自己的人生開啟了新的篇章。
  • 當年那個餵豬的葛優,盡然成為了中國第一位獲得坎城影帝的人
    葛優(英文名:Your Ge),男,1957年4月19日出生於北京,籍貫河北饒陽,中國影視演員。小時候他不喜歡表演,在幼兒園裡即使有老師的命令,他也不會表演節目。1976年,葛優來到北京昌平縣興壽公社插隊,因為身體單薄,被分去養豬。
  • 高調演戲低調做人,影帝葛優的成功能否被複製,我看難
    隨著時代的更替,大家的審美水平也在提高,看待一些事物的眼光也是越來越刁鑽,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葛優徵服我們這些眼光越來越毒辣的觀眾靠的並不是他曇花一現的顏值,靠的是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角色的理性分析,感性帶入,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 內地奪得影帝大滿貫的男星:黃曉明上榜,第2位是大器晚成!
    內地奪得影帝大滿貫的男星:黃曉明上榜,第2位是大器晚成!大家好,我是「明仔愛八卦」的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這次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內地奪得影帝大滿貫的男星!
  • 豆瓣評分9.5的電影《活著》,曾經看哭了眾多人,卻很少人知曉!
    之後痛改前非,妻子帶著孩子回來,兩人靠著皮影戲維持生計,卻因戰爭的爆發被抓去做壯丁,幾經輾轉最終回到了家鄉,卻在之後兒子意外離去,女兒又因難產離去,影片以講述徐富貴坎坷的一生,以獨到的視覺呈現了上個時代中國眾多和他一樣的人生活狀態。
  • 國內僅有的兩位坎城影帝,如今卻全都「爛片纏身」
    截止到目前,國內才僅有兩位男演員摘得過坎城影帝的至高殊榮。而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人坎城影帝,便是葛優。1994年,大導演張藝謀攜影片《活著》第二次衝擊坎城電影節。在此之前,他曾於1990年憑藉《菊豆》獲得坎城電影節的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某種程度上而言,張藝謀開啟了內地電影人的坎城電影節徵程,堪稱「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
  • 從葛優到梁朝偉,論「面癱影帝」演技的奧妙
    但是從各大電影節上的獲獎經歷而言,在國內的男演員中,無疑梁朝偉和葛優是其中的翹楚。兩個一南一北的演技派代表,幾乎代表了國內男演員演技的最高水平。他們是華語演員歷史上,唯有的兩位獲得過坎城電影節影帝的華人演員。
  • 把葛優捧上歐洲坎城影帝「神座」,張藝謀再拍不出這種神片
    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這部品質上佳的電影,在國際上亦大放異彩。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該片獲得了評委會大獎。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最佳男演員,捧回坎城影帝的寶座。不僅如此,該片還獲得了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 把葛優捧上歐洲坎城影帝「神座」,中國再拍不出這種神片
    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這部品質上佳的電影,在國際上亦大放異彩。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該片獲得了評委會大獎。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最佳男演員,捧回坎城影帝的寶座。不僅如此,該片還獲得了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 孝子葛優的痛:父親助他成「平民影帝」,卻在晚年失憶不認識葛優
    由於父母忙於打拼,以至於他從小被姥姥帶大,漸漸養成了靦腆的性子。但那個時候,他就對戲曲方面非常感興趣,在一次上課的時候,他在下面看樣板戲的劇本,沒想到看到太入神,那就唱出來了,與他平時內斂的性子極為相反,這個舉動震驚了整個班的人。不過也能漸漸看到演員這個夢想,在葛優的心裏面,早早就開始萌芽。但是真正讓葛優的演員夢想具象化,還是因為葛優的父親葛存壯。
  •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活著都是一種奢侈,這片堪稱中國電影巔峰
    除此以外,葛優還憑藉《活著》中「福貴」一角獲得坎城影帝,此殊榮至今是內地男演員中的唯一。《活著》引發的強烈反響,是不難理解的。無論是餘華的原著,張藝謀影像化的場面調度,葛優的個性化演繹,都堪稱優秀;但一個更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其主題本身反映了中國人普遍的性格特質,這也是很多文藝評論中常見的那個詞——「國民性」。
  • 26年前葛優憑此片奪得坎城影帝 9.2分的評價是否實至名歸
    《活著》於1994年上映。導演張藝謀,主演葛優,鞏俐,郭濤,牛犇,姜武,倪大紅等。世間又有多少人並沒有好好地活著,而是虛度光陰,慘澹一生。小編我每隔幾年都會看這部影片一次。看倆爺倆一個德行,八斤八兩。只有家珍自己知道她在這段日子裡的受的苦難。
  • 1994年,葛優坎城獲得影帝大獎,第一時間卻是去香港找張國榮吃飯
    張藝謀找到葛優來拍電影《活著》的時候,葛優有點不自信,倒不是他覺得自己演技不行,關鍵是他看了張藝謀給的《活著》劇本,基本上整部戲的高潮部分都在他的身上,特別是哭戲。基本上拍一場哭一場,葛優生怕自己情緒表現不好會毀了這個情緒,於是就央求張藝謀是不是改點段落,至少不要「福貴」過得太慘了。張藝謀當然也知道葛優的擔憂,但是在他也知道餘華的小說《活著》的精髓是什麼,就是這些人間悲慘,就是這些人間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