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演員葛優在國際上第一次真正意義地大放異彩。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富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
福貴:30歲之前都是春天,30歲以後都是冬天
《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假如套用《葉問》中的臺詞,便是「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三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家有良田百畝,有祖宅大院,老婆家珍是米行老闆的獨生女,女兒鳳霞聰明漂亮。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的徐福貴,真真是「打爛了一手好牌」。不僅逛青樓,還在賭桌上輸掉了全部家產,房子沒了,錢沒了,傭人沒了,連老婆連同肚子裡的孩子,都被老丈人敲鑼打鼓接回了娘家。
福貴的人生,從此開啟了一年四季都是冬天的寒冷模式。正所謂「時代的沙,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的確,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歲月,沒有人的日子好過。但是像福貴這樣「集各種苦難於一身」的,也實在少見。
福貴的苦難,從自己敗光家產開始。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因為各種原因離他而去:
老爸被福貴氣病而死,老媽因為日子太窮太苦熬死。兒子有慶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直接死在醫院。好端端的女兒鳳霞,一次高燒燒成了啞巴,生孩子時大出血走了,留下一個兒子。鳳霞死後三個月,老伴家珍也油枯燈盡死了。福貴的女婿二喜在工地幹活,意外身亡,福貴帶著外孫苦根相依為命。祖孫倆原本苦中作樂,結果苦根吃豆子活活撐死。
很多時候,我都忍不住感嘆,福貴,你的命怎麼這麼苦?一個人到底能承受多少苦難?作者餘華回答說,這就像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而沒有斷。
一個人在重重苦難下,會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也許很多人說,這不就是被社會暴打後的麻木嗎?苦吃多了,稜角也磨平了,心氣也滅了,混吃等死唄。
不,我認為福貴雖然受足了磨難,使他千鈞一髮而不倒的,絕不是麻木。麻木是對生活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都失去了感知和體悟。而我們在書裡會發現,無論多麼貧苦的生活,只要妻兒在,福貴都是開心知足的。妻兒走了,和外孫相依為命,他依然樂觀幸福。從福貴身上,我看到中國人獨有的3個人生智慧。
和命運做朋友
作者餘華的一句話,很好地說明了人和命運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在他人生的前1/3時間裡,享受著命運的恩賜。可是自己不珍惜,作死自己好端端的一個家。此後的生活急轉直下,經歷了沒完沒了的苦難。好不容易進趟城,居然被抓壯丁,一去兩三年,他沒有抱怨自己運氣差,只想著怎麼留著小命回家團圓。
鳳霞發燒,成了啞巴,成年後眼巴巴看著別的姑娘穿上美美的嫁衣,卻沒有人給自己提親。福貴沒有抱怨命運不公,只是心疼女兒,想辦法託人找個一樣有缺陷的男人娶了她,成全女兒的心意。
有慶給縣長夫人獻血過多死了,福貴悲慟不已。得知縣長夫人居然是和自己一起在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春生的老婆,福貴更痛苦。而當春生在運動中熬不下去想自盡時,福貴反倒要勸慰他:「死人都想活過來,哪有活人真想死的。」可是,春生最終還是選擇了死。
福貴遭遇了常人沒有的厄運,可他沒有一句抱怨說「命苦」。人都有起起落落,遇到順境,你感激命運給了自己機會,命運也感激你通過努力,抓住了機會,鹹魚翻身或者乘風破浪。遭遇逆境,你若是嫌棄命運抱怨命運,那就只會被逆境越困越死。人和命運這個朋友,同喜樂,也共患難,這是一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
與自己和解
福貴家原來有良田五百畝,到了他父親手上,只剩了一百畝,最後福貴在青樓的賭桌上輸光所有家產。一開始他還渾渾噩噩,說著他們老徐家一前一後出了兩個敗家子,他爹和他自己。
看完小說,發現福貴並沒有對自己敗完家產這件事,有多麼深切的自我譴責與後悔,也沒有哭著喊著要洗心革面。當初賭桌上贏了福貴的龍二,成了惡霸地主,又在運動中搞破壞,被處決了。福貴暗自慶幸,龍二是替他挨的子彈,如果沒有敗完家產,死的就是自己了。
外孫苦根病倒在床上吃豆子撐死,與福貴的疏忽有關。可是又怎麼能都去怪福貴?他只有一個人,還要下地幹活,確實也沒辦法一直盯著外孫。福貴說,不是苦根貪嘴,實在是太窮了,平時沒吃的,這次好不容易有吃的,才把小命吃沒了。
福貴面對錯誤的態度對不對?算不算沒心沒肺?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他經歷的苦難已經太多,如果總是陷在自我譴責中,反而會看不到自己當下需要做什麼。過去的已然過去,發生的也無可挽回,只有重新整理一切再向前走。
於是福貴選擇了與自己和解,從錯誤中跳出來。家產在自己手上敗完的,他就努力種田養家,雖然日子很清苦,但他也盡力了。苦根因為自己照看不周吃撐死,福貴想,他一個人也要活下去,就買了一頭牛幫自己幹活,而自己也能和牛說說話,排遣一下孤苦伶仃的寂寞。
與自己和解,不是無視和逃避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著眼於當下和明天,卸掉包袱輕裝上陣。畢竟,繼續往前走,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平凡很好,活著最大
外孫苦根死後,福貴一個人經常想起身邊走了的一個個親人。有時候很傷心,有時候又很踏實。家裡所有人都是他送的葬,他埋的土。而全村人都知道,福貴枕頭底下壓著的十塊錢,是福貴給自己留的送終錢,全村人都知道,福貴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
福貴回憶往事,雖說日子越過越落魄,但是看到龍二和春生,也都只風光了一陣子,處決的處決,自盡的自盡,而自己依然活著。
也許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出息,過上舒坦日子,甚至有一天還能大富大貴,光耀門楣。但是人生的賽場上,贏得掌聲的終究是少數人,多數的平凡人,只是站在旁邊拍手。毛姆說過,我們用盡了全力,過著這平凡的一生。
只要是用盡過力氣,便沒有辜負自己,沒有辜負歲月。
《活著》這本書我看了3遍。讀第一遍的時候,哭得稀裡譁啦,想著世上怎麼還有福貴這麼慘的人。讀第二遍時默默流淚,讀第三遍時,我的眼裡已沒有淚水。只是透過文字,看到作者對所有苦難者巨大的悲憫。
這本書寫出了中國文化的本質:活著,承擔現實的殘忍與無情,承擔生命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活著,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原來不僅是生命的一種形式,更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本身。活著並且繼續走下去,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責任。
這部小說獲得了多個國際文學獎項,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餘華憑這本小說獲得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每當我感覺自己受到打擊,失落茫然甚至絕望時,我都會打開《活著》看一看。「連福貴都能活下去,我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很多時候,我這樣阿Q精神地給自己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