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在苦難的人生裡詮釋愛的力量

2020-12-22 玉塏

一個人在面對生活的苦難,命運的打擊上究竟有多大的承受力? 在命運的折磨中又將是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世界?當生命中所愛的所求的都離我們而去時,我們又將為什麼而活?

看完了《活著》,我在福貴這位普通老人的身上得到了答案。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小說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福貴的人生無疑是悲慘的,但在書中依然能讀到他心中那份幸福感。這種幸福來自他對家人和朋友的滿足,他相信他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曾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法國小說家雨果說過,「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

所以幸福與物質無關,與擁有財富的多少無關,幸福只跟著我們的心走,心有即有,心無即無。

被愛呼喚回來的浪子終竟也會學會如何愛

年輕時的福貴因為嗜賭成癮,最終敗完家業。面對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家人沒有過多的指責。 父親為了讓他知道家業來之不易,將祖宅和所有田地換成銅錢,讓他一擔一擔地挑進城裡還債。正是這幾擔銅錢讓他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混蛋多麼的罪孽深重,祖先用血汗積下來的幾十年財富,就這樣給他一擔擔地挑出去給了人。

不久後父親便去世,接著便是老丈人強行接走懷孕的家珍。為了養活母親和女兒,他放下自尊,披上麻衣,去向贏走他全部家產的龍二租了五畝地耕種。

半年後家珍帶著兒子回來,家珍的回來不僅減輕了他的農活負擔,更讓他有一家人終於團圓的幸福。在粗重的農活中他開始懂得心疼關心他這位妻子,這種變化是不經意的,連他自己都沒有覺察。

想當初他在那段荒唐無稽的日子裡,家珍挺著6個月大的肚子,走了十多裡路到賭場裡叫他回去,換來的是他的拳打腳踢。

現實生活中面對叛逆,惡習的孩子,如果使用責備與毆打這種強行手段,只能使他們越走越遠。愛才是最好的武器,愛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教育。不但可以感染他的身心,更能淨化他的靈魂。

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別人,那些我們所愛的人永遠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福貴在一次進城為病重的母親請大夫時,被國軍抓去做壯丁。他在那場銷煙中九死一生,心心念念的就是家裡人。

就像他對病後的家珍勸說道 「按理說我是早就該死了,打仗死了那麼多人,偏偏我沒死,就是天天心裡念叨著要活著回來見你們,你就捨得扔下我們?」

一年多後在解放軍俘虜下被釋放回家,在回途中得知解放軍缺搖船手,好幾次他都想去報恩幫他們把船搖過去,最終還是沒有去,因為他害怕打仗,害怕見不到家人。他把解放軍的那份恩情放到了心裡。

福貴回到家後,母親早已不在人世,女兒鳳霞在一次大病中變成聾啞人。這時村裡開始搞土地改革,贏走他地主身份的龍二最後卻因地主身份而被槍斃。

龍二的死讓他明白他這一條命來之不易,在戰場上他沒有死,回來後龍二又成了他的替死鬼。這讓他更堅定要好好活下去的信念,也明白只有能和家人天天在一起,什麼福分都不在乎。

我們一生中最難割捨的就是對親人的愛,因為愛,因為放不下,所以要好好保護自己。這種愛更是能給予我們在逆境中前進的力量。

苦難可以奪走我們一切,但無法奪走我們對生命的愛。

「活著「 它應該充滿力量,它的力量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動蕩不安的時代使福貴一家不繼經受貧窮飢餓的威脅,打擊也接踵而來。先是家珍在繁重的農務下病倒,接著有慶在十三歲那年,因同縣長夫人的血型相同,在獻血的過程中被抽過多而死亡。

當福貴趕到醫院時,為時已晚。他看著兒子小小而冰冷身體躺在那裡,他發瘋般要去殺那醫生和縣長。可當縣長走過來時,發現竟然是以前做壯丁時一起出生入死的春生,最後他沒有再鬧,而是用善良和豁達原諒了這場事故。

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

如果命運就此停止對他的打擊,我相信他們一家一定是那個匱乏的時代裡最幸福的一家,因為他們善良,友愛,珍惜當下的每一天每一個人。只可惜上天並沒有倦顧他。幾年後鳳霞在產後因大出血而死,鳳霞後去世後不久,陪他苦了大半輩子的家珍也離世了。四年後,二喜在工地上因事故去世,三年後七歲的苦根在生病時候吃豆子被撐死。

最後年老的他只剩下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而在這生離死別中最令人無法承受的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福貴一次又一次地經受命運的的打擊,承受這樣痛苦中的痛苦,卻仍然能積極地面對生活,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是因為他心中充滿著對家人的愛,對生命的愛,所以才有對生活的愛。

結語:愛是承受一切苦難的根基,沒有任何苦難可以打敗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一個能愛別人,愛世界和愛生命的人,即使有一天成為世界的孤兒,那些他所愛的或所擁有的人或事都離他而去,他依然能笑看人生,因為生命還在

生命是寶貴的,是應被受尊重的,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描寫苦難人生的巨著,我卻從中看到了溫暖和力量
    餘華的《活著》中,主角福貴一生苦難的開端,來自他自己,他嫖賭成癮,他忤逆管教自己的老父親、打罵大著肚子的家珍、騎在妓女背上去羞辱老丈人,最終輸掉全部家產,氣死老父親,身份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從書中《活著》我們並不能體會他的感受,那是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感受,那不同於旁人看法裡的「不幸」。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我從中看到了人生中的溫暖和力量一直都存在著。他有一位慈祥的母親,有一個不離不棄陪伴在他左右的妻子,有懂事孝順的子女,也有厚道的女婿,單純調皮的外孫……他們雖離開了他的生活,但是美好的回憶一直都在。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而《人生海海》最戳中讀者內心的,大概就是麥家將人生的苦難和人性的醜陋完全擺在了你的面前,但又通過上校百折不撓的一生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比死亡更具有震撼力,就是活著。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麥家《人生海海》:甘願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一部新作,全書圍繞一個傳奇人物褲襠裡的秘密展開,故事情節形成極大反差的同時,還引人入勝,滿足了讀者的窺私慾。即便如此,上校每天也跟個沒事人似的,不僅出手救自殺的小爺爺,還安慰他說:世上命最值錢,我被人罵成事太監都照樣活著,你死什麼死,輪不上。直到詭計多端的小瞎子設計在上校洗澡時突然開燈,這才讓大家明白,雖然上校那個地方沒事,可是在那旁邊居然秀了一行字。
  • 《活著》:苦難的人生,看福貴怎樣度過?仝卓:活著太難了
    《活著》主要展示的是苦難的主題,通過福貴一生的經歷,通過幾個碎片化的描述,多次直面死亡的過程,看似一個個零散的片段,但是恰恰這些片段,貫穿了福貴一生的幾十年,也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苦難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了,但是苦難的主題遇到餘華這個寫苦難的作家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怎麼看福貴一生都是悲劇,都是苦難,是那無法反抗的命運,是在「煉爐」中不斷地經受磨鍊、考驗,無論是身體和精神都飽受折磨。但福貴的承受能力、樂觀心態,展現了一個人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磨難後的坦然。面對人生變故的無可奈何,雖歷經苦痛,依然能夠平靜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命運有時的逃不過的,比如貧困、比如親人離去、比如災難的來臨,人活著就是要忍受命運安排的一切,不經歷,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能承受的有多少。
  • 《活著》:福貴一句話總結一生,他的人生不是苦難,是遺憾
    電影《活著》劇照 這幾天又看了幾遍《活著》,終於明白餘華的用意:這是福貴在經歷苦難之後對其一生的總結。鳳霞和二喜結婚,生孩子之前的這段是《活著》全書中最溫馨,最感人的情節,一度讓我們忘記了福貴遭遇的各種傷痛和苦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管時光如何流轉,福貴對有慶的思念未有停歇,對自己的自責也沒有停止。生前沒有好好對待有慶,成為福貴的終生遺憾!
  • 電影《活著》用中國式黑色幽默完美詮釋一個荒謬的時代
    福貴一輩子經歷了身邊人的離去,對於與至親生離死別的悲傷,唯有默默承受,歲月的變遷,漸漸磨平了苦難的痕跡,像牲口那樣的活著,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 中國的幾代人,卻在這苦難的環境中,堅強的活著,不埋怨也不消沉。電影對於時代的淡淡諷刺,實則告訴我們,那本我們早以為翻爛的時代的大書,其實還沒有真正展開,而在這之中,個人命運僅如螻蟻。福貴是那一輩人的縮影,他們從那樣的年代走過來,仍然只是平凡地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四十年的生命歷程見證了幾度動亂變遷,見證了一個全民的瘋狂年代,被動的接受著不斷變化的個人屬性,縱使生活夾雜著艱辛與淚水,依然勇敢的接受。
  • 人生很艱難,活著就好,《活著》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的人們失去收入後的生活水平極大地降低,這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在苦難面前活著很艱難。我希望大家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咬緊牙關挺過去。無論人生多麼艱難,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如果你對人生感到懷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小編建議你看看這本小說《活著》。當你看懂這本小說後,我相信你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 《月上重火》: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苦難,是人生中一筆珍貴的財富。同時,更是人生的老師。因為在經歷苦難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可以受到指引、得到詮釋並收穫教導。從而,在人生的航向上走向情誼、正直或者守護等。 這部電視劇,主要通過主人公所經歷的事件和場景,去演繹了關於愛情、正義以及守護等方面的苦難指引與苦難教導。進而,為廣大觀眾傳遞了「苦難是人生的老師」的作品主題。苦難,指引愛情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它可以指引人們的愛情。在人生的前行維度裡,尤其是在情感的航道上,人們通常會經歷挫折、坎坷、風雨或者不快。
  • 苦難使生命之光淬鍊成金,《活著》賦予苦難的意義
    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智卻是萬丈深淵。對於每個人來說,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無法預料生命中會有什麼樣的苦難。無論我們是強者還是弱者,面對苦難我們都無從逃避。在經歷了苦難之後,無論我們是堅強還是軟弱,無論我們是獲得了財富還是經歷了萬丈深淵,生命之光都在苦難的烈火中淬鍊。
  • 葛優靠他奪得坎城影帝,從《活著》看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福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活著》這本書我看了3遍。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的徐福貴,真真是「打爛了一手好牌」。不僅逛青樓,還在賭桌上輸掉了全部家產,房子沒了,錢沒了,傭人沒了,連老婆連同肚子裡的孩子,都被老丈人敲鑼打鼓接回了娘家。
  • 敗光家產,所有親人離世,《活著》揭示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富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福貴:30歲之前都是春天,30歲以後都是冬天《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假如套用《葉問》中的臺詞,便是「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三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 在愛裡尋找活著的意義!-看《甜蜜的人生》有感
    可憐的俊秀,活著,卑微的活著,只是想在這個冰冷的世界感受到一點溫暖和愛!       慧珍,溫柔賢惠,內斂,喜歡讀詩,內心渴望浪漫真摯的愛。因為不小心懷了孩子所以結了婚。婚後全部生活就是丈夫和孩子,作為股票經理的丈夫讓一家人過著富裕的生活,。
  • 人生有那麼多苦難,為什麼還要努力
    人生有那麼多苦難是因為苦難是人生常態,也是生老病死的體驗,連接著生活與命運,是孕育靈魂與生命的升華,沒有苦難,生活沒滋沒味,也感覺不到人生有多精彩,苦難讓我們的生命體驗深入骨髓,達到心靈的本質,體驗到人世間的最高境界,沒有苦難,人生將失去欲望。
  • 《富貴》再現《活著》:用藝術手法把小人物的苦難誇張到了極致
    該劇改編自餘華的小說《活著》。劇裡通過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經歷,描寫了從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會後,幾十年間中國農村的生活畫面和時事變遷 。生活給這一家人沒有一絲甜美,而福貴,永遠都笑眯眯的,仿佛苦難從沒來過!
  • 從經典電影《活著》中,找尋活著的意義和力量。
    也許你的腦海裡會出現很多個委屈的瞬間和痛苦的畫面。但我並不想把成段的勵志雞湯語錄念給你聽,只想推薦一部張藝謀指導,葛優和鞏俐主演的電影《活著》,它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早年的福貴是地主少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沒日沒夜地泡在賭場裡。
  • 餘華《活著》:就算身處人生低谷,也不要忘了幾個生活的真相
    ——《活著》書名雖然是"活著",可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卻都在經歷著"死去",賭博輸光了家產,在戰場死人堆裡活著爬了出來,經歷了大躍進煉鋼、饑荒、文革。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所有親人。在一次次苦難和死亡的痛擊之下,福貴還在堅強地活著。
  • 飽經滄桑磨難就是人生,而活著才是美好的,只要還活著就會有希望
    福貴兩次說這段話,第一次是說給兒子有慶聽的,第二次是說給外孫饅頭聽的,小說裡福貴的外孫叫苦根,而我說的是電影。雖然兩次說,而且是對著不同的人說,但是,這段話都是福貴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總結。在他人生開始的階段,他是一隻小雞。跟所有的小雞一樣,他有家庭的庇護,他的祖輩給了他非常優越的生活環境。
  • 《活著》福貴:失去所有親人,卻依舊好好地活,熬過苦難終成英雄
    說到《活著》,不得不談及兩個人,一個是作者餘華,這部作品讓他登上了文壇巔峰,第二個就是小說主人公福貴,他的悲慘經歷,看一遍,讓人深省一遍。如果單從故事情節來看,小說並不曲折,甚至有一點簡單,僅僅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的人生自述,但也正是因為福貴這個獨特的人物,《活著》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反響。
  • 「影評」電影《活著》:卑微生命,韌性人生
    ——題記張藝謀先生導演的電影《活著》是我進入大學後才看到的,我看了很多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看一次,我都只有默默落淚才能排解我壓抑的胸懷。一粒沙裡看出世界,一個瞬間看到永恆。一部《活著》展現了一段生命,昭示著生命的卑微而永恆,人生的艱難而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