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苦難的人生,看福貴怎樣度過?仝卓:活著太難了

2020-12-23 月下論古今

《活著》主要展示的是苦難的主題,通過福貴一生的經歷,通過幾個碎片化的描述,多次直面死亡的過程,看似一個個零散的片段,但是恰恰這些片段,貫穿了福貴一生的幾十年,也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

苦難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了,但是苦難的主題遇到餘華這個寫苦難的作家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福貴的苦難主要在他輸光家產以後,貧困,疾病,死亡就一直發生在他身上。

福貴本來是一個地主家的闊少爺,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因為嗜賭成性,被人算計,騙光了家產,父親因為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被氣死,這是發生在福貴身邊的第一個死亡的片段。

父親死亡之後,一家做了佃農,後來福貴又被國民黨抓了去作壯丁,他的一生經歷了從抗日戰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幾十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的家庭,他的家人,包括他也不斷發生著變故。

他當兵回來之後,母親去世,家珍自己含辛茹苦地撫養一雙兒女,但是女兒鳳霞卻變成了啞巴,家珍也患上了軟骨病,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過度而死亡,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死亡,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離他而去,陪他的還有自己的女婿和外孫苦根。但是不久女婿也在工地出意外死亡,苦根便跟著福貴去了鄉下,因為太窮了,苦根生病後,福貴給他煮豆子吃,但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卻被豆子噎死,一家十幾口人都相繼去世,留下的只有福貴和一頭老牛。

但是當福貴面對這一切,敘述出這一切來的時候,卻顯得那麼坦然,他似乎已經看淡了一切,雖然經歷了難言的苦痛,但是依舊堅韌面對著一切。

在福貴的一生中,除了自己是地主少爺的那短時間,幾乎所有的苦難都包圍了他。

首先是貧窮伴隨了他一生,為了讓有慶上學,將鳳霞送給了別人。家珍得了軟骨病之後,自己捨不得花錢,堅持說自己沒病,當自己知道得了不治之症之後,反而很開心,因為這樣就不用花錢了,即使花錢也治不好。仿佛人命都不如錢重要,這是他們經歷了極度貧困之後的結果,可以把看病的錢省下來。而苦根的死就是將貧窮展現到了極致,和其他人死不一樣,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這種死法看起來似乎是荒誕可笑的,但是在那種極度貧困的環境下,吃豆子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因為苦根生病了,福貴才能讓他吃一頓豆子。

和貧窮相關的,還有就是死亡,福貴一生中,家人都相繼離他而去,從家道中落之後父母去世,鳳霞好不容易成親懷孕,但是卻死在了難產上;家珍因為女兒去世極度傷心,緊接著去世,福貴的身邊只剩下女婿和外孫苦根,而女婿卻在苦根四歲那年出了意外,當只剩下苦根的時候,我們的心裡還有一絲絲安慰,福貴身邊還有一個親人,但是最後苦根也因為吃豆子而撐死,伴隨福貴的只有那頭牛。福貴親眼看到了七個親人相繼離他而去,福貴一生面臨的都是苦難。

福貴的苦難,也代表當時勞動人民的苦難,因為貧窮,只能面對現實。

但是經歷了貧困,經歷了親人離世,福貴也逐漸淡然,只有保持樂觀的態度,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親人的死亡,並沒有使福貴絕望,相反,他更加堅韌。他也想過去死,但是死亡不會改變什麼,死亡只是一種消極對待生活的方式,也代表著逃避。

面對這些挫折和苦難,福貴也沒有抱怨,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控訴,他毫無怨言,只能自己忍耐,他認為命運就是如此,它是不可抗力,命運安排給我們的,我們只能坦然接受,親人的死亡,自己的孤單,經歷的貧窮,在他看來這都是命運的安排。

而在他講述這一切的時候,自己也沒有血淚的控訴,而是淡然處之,超然世外。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救贖吧。

今天仝卓發微博說道「讀完這本書,感悟很多」,我們也是這樣,每讀完一遍總會有不同的感悟,總會為福貴的遭遇泣不成聲,每次都會被福貴的心態,福貴的堅強所感動。

仝卓在取消學歷之後發了這本書,似乎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讀完《活著》,他也許像我們一樣,對福貴的經歷所悲痛,在自己面臨了此次風波之後,演藝生涯就此停止,一切都要重新來過,儘管網上惡評不斷,他還是要積極面對生活。

這次事件,是對他的一次深刻的教訓,同時也是漫漫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次苦難吧,他仿佛就是現代的福貴,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吧。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他想要展示給我們的,不只是福貴苦難的人生,更多的是他面對苦難人生的生活態度,《活著》就是福貴親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這看起來似乎作家有點不近人情,但是他展示給人的不是對待福貴的絕情,而是福貴最後這種淡然的態度,即使世界拋棄了你,你還有你自己!

相關焦點

  • 《活著》:福貴一句話總結一生,他的人生不是苦難,是遺憾
    電影《活著》劇照 這幾天又看了幾遍《活著》,終於明白餘華的用意:這是福貴在經歷苦難之後對其一生的總結。鳳霞和二喜結婚,生孩子之前的這段是《活著》全書中最溫馨,最感人的情節,一度讓我們忘記了福貴遭遇的各種傷痛和苦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管時光如何流轉,福貴對有慶的思念未有停歇,對自己的自責也沒有停止。生前沒有好好對待有慶,成為福貴的終生遺憾!
  • 《活著》:福貴不偉大,但他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活著
    《活著》是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滄桑經歷的一部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是春風得意的少爺,之後因沉迷賭博輸掉家產,成為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在之後漫長的人生中,他與那個年代的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曾經被抓壯丁,差點在戰爭中死去,與此同時,貧窮與親人的死亡一直圍繞著他。
  • 《福貴》福貴,人生最難是活著
    最近,朋友打來電話說:活著真難啊,走進社會,不是人玩你,就是你玩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改編成了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平心而論,我更喜歡《福貴》。總覺得電影時長太短,道不出一個人的一生。看《福貴》的時候,我在上初中,跟著叔叔一起看的。當時就一個感覺:苦,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給了福貴。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這位叫福貴的老人,是中國一位最普通的農民,但生活磨難把他打造成一名鬥士、一位英雄,經歷無數打擊,他依然樂觀地活著。「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人生無常,一定要讀一讀《活著》。怎麼看福貴一生都是悲劇,都是苦難,是那無法反抗的命運,是在「煉爐」中不斷地經受磨鍊、考驗,無論是身體和精神都飽受折磨。但福貴的承受能力、樂觀心態,展現了一個人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磨難後的坦然。面對人生變故的無可奈何,雖歷經苦痛,依然能夠平靜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命運有時的逃不過的,比如貧困、比如親人離去、比如災難的來臨,人活著就是要忍受命運安排的一切,不經歷,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能承受的有多少。
  • 《活著》:福貴到底遭受了多少苦難?如果是你,你能撐幾關?
    《活著》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餘華的《活著》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哲學書,讀這本書是一定要讀自序的,不然你會發現你只是看了一個悲劇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當你看過自序以後,你會發覺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 《活著》福貴:失去所有親人,卻依舊好好地活,熬過苦難終成英雄
    說到《活著》,不得不談及兩個人,一個是作者餘華,這部作品讓他登上了文壇巔峰,第二個就是小說主人公福貴,他的悲慘經歷,看一遍,讓人深省一遍。如果單從故事情節來看,小說並不曲折,甚至有一點簡單,僅僅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的人生自述,但也正是因為福貴這個獨特的人物,《活著》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反響。
  • 餘華《活著》:就算身處人生低谷,也不要忘了幾個生活的真相
    儘管我們看到的福貴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和挫折,可還是依舊堅強著活著,這也就給我們了一個啟示:不管人生經歷了什麼,都要堅強的活下去。活著,這也許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就算是處在人生低谷,也不要忘記生活的3個真相。
  • 葛優靠他奪得坎城影帝,從《活著》看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他在張藝謀的《活著》裡,扮演徐福貴,一舉拿下當年的坎城影帝。雖然早一年在《霸王別姬》中他也極其出色的扮演了「袁四爺」,可光芒終究及不上張國榮的「程蝶衣」。《活著》這本書我看了3遍。正所謂「時代的沙,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的確,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歲月,沒有人的日子好過。但是像福貴這樣「集各種苦難於一身」的,也實在少見。福貴的苦難,從自己敗光家產開始。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因為各種原因離他而去。
  • 活著就好,且讓我們看看餘華《活著》裡的福貴是如何活法
    讀《活著》,淚流滿臉。真想問問:舍其福貴,這世間還有何種苦難?都說"禍不單行",可是這接二連三的"禍",何時是個頭?又教人如何活法?苦難:旦夕之間已有天淵之別福貴的苦難,不是他從母腹裡帶來的。苦難:至親至愛的人接連離奇的死亡福貴的苦難,在於身邊摯愛的人一個接一個離奇地死亡,福貴之父,從糞缸上掉下來而死;母親病死;兒子抽血過多而死;女兒產後大出血而死;女婿死於建築事故;最後 的外孫吃豆子撐死……6個親至愛之人,卻無一倖免。可以想像,活著的福貴,目睹著無一正常死亡的親人,是怎樣的感受?
  • 人生很艱難,活著就好,《活著》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的人們失去收入後的生活水平極大地降低,這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在苦難面前活著很艱難。我希望大家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咬緊牙關挺過去。無論人生多麼艱難,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如果你對人生感到懷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小編建議你看看這本小說《活著》。當你看懂這本小說後,我相信你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 電視劇《福貴》:活著很艱難,然而活著也很美好,活著就是希望
    我曾經不知道《福貴》是由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直到去年我看到《活著》這本原著時,才知道這就是電視劇《福貴》的原型。比原著好一點的是,電視劇裡最終沒有讓福貴的人生太過悽慘,為他留下了一個年幼懂事的外孫。
  • 《活著》在苦難的人生裡詮釋愛的力量
    一個人在面對生活的苦難,命運的打擊上究竟有多大的承受力? 在命運的折磨中又將是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世界?當生命中所愛的所求的都離我們而去時,我們又將為什麼而活?看完了《活著》,我在福貴這位普通老人的身上得到了答案。
  • 《活著》:好牌打爛後,怎樣活著趟過人生這條河
    福貴把家產輸給龍二後,父親被活活氣死,他父親死後的第十天,家珍父親帶著轎子來接她回家,家珍不忍撇下一家老小,先是站在門口沒動,被父親催了又催,臨上轎子前,還回頭看了看福貴,轎子抬走後,家珍在轎子裡痛哭。家珍在兒子半歲後又回到了福貴身邊,為了照顧男人的感受,她沒有坐轎子,而是背著孩子走了十多裡路回來的。
  •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裡說:「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我看到這句話後,更加肯定了福貴這一生,雖然是苦難的一生,但他卻活得比誰都「安然自在」。
  • 《活著》:書中的福貴比別人有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堅強地活著
    福貴講述完他浸滿苦難的一生,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吆喝起他那頭相依為命也叫做福貴的老牛,湮進霞光下靜默的土地裡,蒼老粗啞的歌聲從他遠去的背影后影影綽綽飄來:福貴看起來個人經受的苦難,其實是時代不可抗力的必然性。他無法從時代的桎梏中抽離出來,只能認命地把一切的苦難歸結於個人命運的捉弄。
  • 福貴還《活著》
    有人說人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但在《活著》裡,我們看到的是,活著不為活著,還能為了什麼?  福貴並不聰明,要不然他何以被龍二設下圈套輸掉全部家產。他也沒什麼理想,早年他還想通過賭把他爹年輕時輸掉的那一百多畝田贏回來,但後來他竟把家裡剩下的一百多畝田也輸光了。失去了榮華寶貴和貴人身份的他終於幡然醒悟,他最大的理想是家人平平安安地活著啊!
  • 敗光家產,所有親人離世,《活著》揭示中國人對抗苦難的人生智慧
    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的徐福貴,真真是「打爛了一手好牌」。不僅逛青樓,還在賭桌上輸掉了全部家產,房子沒了,錢沒了,傭人沒了,連老婆連同肚子裡的孩子,都被老丈人敲鑼打鼓接回了娘家。福貴的人生,從此開啟了一年四季都是冬天的寒冷模式。正所謂「時代的沙,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的確,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歲月,沒有人的日子好過。但是像福貴這樣「集各種苦難於一身」的,也實在少見。
  • 你總說生活不易,看看《活著》裡的福貴,一個只有黃牛作伴的老人
    他一生就是在苦難,親手一個一個埋葬親人中度過。有人埋怨作者太殘忍,我也有同感。但我不會埋怨,因為確實遇見過有幾乎相同命運的老人,他一大家子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變得只剩下他一個。雖然《活著》中主人公的命運是悲慘的,與中國當時的社會體制密切相關,可是他們極少抱怨,也不氣餒,直面人生,樂觀地活著。特別是以福貴的爹,文中的老爺為一家人的大家長,一直都是勇敢接受著殘酷的命運帶給他們的悲苦人生,但一家人一直不怨不憂,沒有一個人是主動放棄生命的。
  • 生而為人,用盡全身力氣「活著」
    活著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是生命體有生命體徵僅此而已,亦或者是得過且過,碌碌無為度過此生嗎?我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或許都想過一個問題:我問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到底什麼呢?這個春天,似乎是對生與死,活著的意義有了一些更加深刻的體會。新冠狀肺炎的戰「疫」與日俱增的死亡人數讓人不覺頭皮發麻,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一切都只能化作回憶的傷感,更是永隔天涯的悲痛。
  • 餘華《活著》:描寫苦難人生的巨著,我卻從中看到了溫暖和力量
    餘華的《活著》中,主角福貴一生苦難的開端,來自他自己,他嫖賭成癮,他忤逆管教自己的老父親、打罵大著肚子的家珍、騎在妓女背上去羞辱老丈人,最終輸掉全部家產,氣死老父親,身份地位一落千丈。他曾想過去死,但最後卻無比堅韌地活著,也許最初是不敢死或為了活著贖罪, 當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時,他漸漸地看開了,就如他說的,有時候覺得難過,但想想又覺得心安。老無所依的他,想買一頭牛,既可以耕地,還可以陪伴自己。在他前去買牛的路上,他看到了一頭垂淚的老牛,在磨刀霍霍的男人旁邊,無力地趴著。他動了惻隱之心還是買下奄奄一息的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