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書中的福貴比別人有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堅強地活著

2020-12-27 毛妹日記

人為什麼要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

《活著》是作者餘華寫的一部長篇小說。

小說以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徐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

短短的二百來頁,寫盡福貴一生的悲歡沉浮。那微不足道的「歡」,像是故意為之的一點甜頭,只是為了引出更為巨大的「悲」,摧毀這過於短暫的一息幸福。好讓你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才是絕望。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原本是一個富家子弟,頑劣固執的他迷上了賭博,結果被人坑的一分不剩,還欠了一屁股債。而後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父親、母親、兒子、友人、女兒、妻子、孫子一個個相繼去世,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福貴講述完他浸滿苦難的一生,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吆喝起他那頭相依為命也叫做福貴的老牛,湮進霞光下靜默的土地裡,蒼老粗啞的歌聲從他遠去的背影后影影綽綽飄來:

福貴看起來個人經受的苦難,其實是時代不可抗力的必然性。他無法從時代的桎梏中抽離出來,只能認命地把一切的苦難歸結於個人命運的捉弄。

比如縣長老婆大出血,需要學生去捐血,只有有慶的血型配上了,為了救縣長的老婆,醫生把有慶的血都抽乾了,沒有人把他的死放在心上。當福貴去醫院看到冰冷的屍體的時候,得到的卻是醫生的一句,你怎麼就這一個兒子?

他悲傷憤怒,卻不知道找誰去拼命,他家裡還有重病的家珍,聾啞的鳳霞,他不能倒,再通過的絕望都要咽下去。

但為什麼福貴在失去了一切後反而活的更加豁達?

因為他目睹了身邊每一位親人的離去、經歷了起起落落的一生後終於得以明白,那些他曾經看重的物質、親情、友誼,與生命本身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這個簡單的道理,人們往往都在失去珍貴的事物後才會更加明晰。

在福貴的苦海裡,他感覺到了父母對他的寵溺疼愛,家珍對他無條件的支持和柔情,兒子女兒對他的理解和孝順,女婿給女兒帶來的幸福和甜蜜,外孫讓他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福貴的一生,都在固執地和命運不屈的角力,只不過他反抗的姿態是馴服的。命運給他的好的、壞的,他都全然接受。只要活著,他就能從這乾巴巴的生活裡感受到希望。他從家人曾經饋贈給他的愛裡,獲得了綿長的勇氣。

《活著》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著》的靈魂,他已經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因為天災,也因為人禍,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他的全部親人。到了晚年,他只能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雖然人生如此悲催,但他活得非常豁達。

除了《活著》,餘華的代表作還有《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建議大家一起讀一讀,活著本身很艱難,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只要活著,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艱險,都要想辦法繼續活下去。

相信我,在你讀完之後,一定會對人生有一遍新的感悟。

這套餘華作品的4套裝,也就是幾包煙錢,一盒面膜錢,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對生命的感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活著》:福貴不偉大,但他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活著
    《活著》是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滄桑經歷的一部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是春風得意的少爺,之後因沉迷賭博輸掉家產,成為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在之後漫長的人生中,他與那個年代的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曾經被抓壯丁,差點在戰爭中死去,與此同時,貧窮與親人的死亡一直圍繞著他。
  • 福貴還《活著》
    有人說人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但在《活著》裡,我們看到的是,活著不為活著,還能為了什麼?  福貴並不聰明,要不然他何以被龍二設下圈套輸掉全部家產。他也沒什麼理想,早年他還想通過賭把他爹年輕時輸掉的那一百多畝田贏回來,但後來他竟把家裡剩下的一百多畝田也輸光了。失去了榮華寶貴和貴人身份的他終於幡然醒悟,他最大的理想是家人平平安安地活著啊!
  • 《活著》:苦難的人生,看福貴怎樣度過?仝卓:活著太難了
    《活著》主要展示的是苦難的主題,通過福貴一生的經歷,通過幾個碎片化的描述,多次直面死亡的過程,看似一個個零散的片段,但是恰恰這些片段,貫穿了福貴一生的幾十年,也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苦難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了,但是苦難的主題遇到餘華這個寫苦難的作家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 《活著》悲劇藝術分析
    一、前言《活著》是作者餘華所寫的經典悲劇小說,發表於1993年,並在2003年獲得榮譽。書中主要描寫了人物福貴,一生的苦難波折都沒有把他打倒,沒有向悲劇的命運低頭,而是利用自己的堅強和隱忍,最終一個人堅強的活著。
  • 《福貴》福貴,人生最難是活著
    最近,朋友打來電話說:活著真難啊,走進社會,不是人玩你,就是你玩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改編成了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平心而論,我更喜歡《福貴》。總覺得電影時長太短,道不出一個人的一生。看《福貴》的時候,我在上初中,跟著叔叔一起看的。當時就一個感覺:苦,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給了福貴。
  • 《活著》:福貴一句話總結一生,他的人生不是苦難,是遺憾
    《活著》中,福貴講完有慶的故事後,作者有意停頓,插入這樣一個片段: 兩個正在插秧的女人談論一個掙錢很多的男人,一個女人直起腰,用手背捶了捶說: 「他掙的錢一半用在自己女人身上,一半用在別人的女人身上。」
  • 電視劇《福貴》:活著很艱難,然而活著也很美好,活著就是希望
    我曾經不知道《福貴》是由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直到去年我看到《活著》這本原著時,才知道這就是電視劇《福貴》的原型。比原著好一點的是,電視劇裡最終沒有讓福貴的人生太過悽慘,為他留下了一個年幼懂事的外孫。
  • 漫談《活著》縱使福貴有一千種死法 但他卻只有一個活著的選擇
    《活著》這本書一直以來是筆者不忍直視的一部優秀文學作品,每次翻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理解,無論是開卷細細品讀還是掩卷無聲沉思,名為活著,卻時時充斥這死亡,全書蒼涼的基調給人過分的壓抑、悲愴的感覺。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餘華.《活著》《活著》小說中除了福貴所有人都非正常地死了,他為什麼還能活下去?
  • 《福貴》活著
    先看的小說《活著》好幾遍,後來才看的電視劇,每次看都會忍不住流淚,有慶的離開是我最不忍心看到的一幕,那種絕望,無奈,看一次這輩子都不會忘。福貴從大富大貴到因賭博輸掉所有家產, 一貧如洗,經歷過槍林彈雨,送走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他沒有一蹶不振,沒有怨天尤人,最後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活著。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這位叫福貴的老人,是中國一位最普通的農民,但生活磨難把他打造成一名鬥士、一位英雄,經歷無數打擊,他依然樂觀地活著。「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人生無常,一定要讀一讀《活著》。書中的主人公福貴,年輕時家裡很富有,家裡有良田百畝,錦衣玉食。但他染上了賭博惡習,把家產敗光,淪為佃戶,貧困度日。悲慘的命運便接踵而來,在這之後每隔幾年,福貴就經歷失去至親的痛苦。福貴的爹被氣死了,母親也患病去世,後來他的兒子給縣長夫人輸血過多而死。女兒在分娩時難產而死,在女兒死後不久妻子也因病去世。
  • 餘華《活著》:都說福貴是「苦難」的一生,我卻覺得他「太幸福」
    福貴看著家珍跟著自己穿上了粗布衣服,過上了貧窮的生活,他心裡是有愧疚的。當福貴看到家珍整日有幹不完的活,卻始終是笑盈盈時,他心裡別提多暖和了。羅佐夫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不盡什麼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
  • 你總說生活不易,看看《活著》裡的福貴,一個只有黃牛作伴的老人
    因此,敗家,父死,被拉去充壯丁,被俘釋放回家,母親已經死去,女兒聾啞,窮困潦倒,送女兒到別家,供兒子念書,女兒又回來,妻子的軟骨病不能勞作,兒子為人獻血而亡,女兒難產而死,妻子死去,女婿事故死去,外甥生病吃豆子死去。最後只剩下一孤寡老人與一頭牛度日。他一生就是在苦難,親手一個一個埋葬親人中度過。有人埋怨作者太殘忍,我也有同感。
  • 《福貴》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還記得第一次看《福貴》的時候是在很小的時候,那時候跟著爸媽一起看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感覺。到現在長大了,拜讀了餘華先生的《活著》這部書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溫了一遍這部電視劇,不禁使人熱淚盈眶,感觸頗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電視劇《福貴》通過講述地主徐福貴跌跌宕宕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活著的真正意義。
  • 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你能想像得到的生活的難全在餘華的小說《活著》裡。有人說《活著》真的很苦,看完特別壓抑,難以想像的是被生活如此折磨的福貴怎麼還能一個人堅強地活下去?忘不了家珍懷著孕被福貴猛踹的場景、忘不了鳳霞看到爹爹回來時無聲的喜悅、忘不了有慶每天按時餵養心愛的羊羔的純真......一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便在於此,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書中每個人物的神態、感受他們的情緒、融入他們的生活,仿佛他們就站在我的面前一樣。
  • 老子死也要活著
    「很多人先看到了《活著》的盜版片,然後成了小說的讀者。《活著》電影也對我開拓國外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國外漢學家很積極,因為覺得這本書能出版,他們就開始翻譯,翻譯之後找出版社,《活著》是我進入西方世界最早的書。」書裡的福貴經歷了很多磨難,書的問世與暢銷也是幾經波折,有喜有憂。
  • 活著就好,且讓我們看看餘華《活著》裡的福貴是如何活法
    起初,還如他的名字:福與貴,書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我如同一隻亂飛的麻雀……是的,他是地主家的少爺,是"亂飛的麻雀",從未知飢餓、不用像現在常說的需要自己"搬磚",在他的世界裡,苦難是那麼遙遠,甚至是不存在的。然而,他輸光了家產。輸光之前與之後其實就是"旦夕"之間,命運卻從此完全改變,註定了從天堂到地獄的懸崖式斷裂。
  • 黑色的夜裡那輪死去的月亮——《活著》影評
    餘華並不是一個有著華麗辭藻的作者,他的筆力主要體現在他可以用最平實的語言,描繪出最慘烈的悲劇,《活著》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品。書中所有的文字就像一把鈍刀子,一點一點磨在你的心口上,讓你痛不欲生又無處發洩,直到最後一刀砍下來時你才會發現,血液早已流幹流盡。我總是稱《活著》就像是黑色的夜裡那輪死去的月亮,寂靜沉默,毫無生氣。
  • 餘華的《活著》講的是福貴的悽慘,張藝謀則表示對《活著》的希望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豆瓣評分9.3分,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先看過小說之後才看的電影,在餘華的小說中,整個故事是非常悽涼的,男主福貴的整個人生經歷非常慘,小說中的政治背景是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整個人生也在隨著政治背景的改變發生著變化。
  • 在《活著》坎坷的人生中,我們能從電影福貴中看到什麼儒家
    同名小說《活著》改編自餘華由張藝謀、葛優、鞏俐導演。這是一部中國式的黑色幽默電影。《活著》告訴我們,有時活著比死更痛苦。我們的中國人思想受到儒、道、釋,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對待生死的態度是什麼?主人公福貴是個賭徒,沉迷於賭博,雖然他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很快就被他打敗了,他的父親氣得要死。
  • 看過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後,更應該看一看它們的原著
    出自電視劇《福貴》像是「天選之子」般,別的同學驗來驗去都對不上,偏偏就有慶對上了,有慶高興地臉都漲紅了。出自電視劇《福貴》出自電視劇《福貴》抽一點血就抽一點,可抽起來就不停了,抽著抽著有慶的臉就白了。挖坑的時候,福貴仔細地用手撿出石塊,生怕咯疼了兒子。出自電視劇《福貴》出自電視劇《福貴》有慶躺在坑裡,越看越小,不像活了十三年,倒像是家珍才把他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