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
《活著》是作者餘華寫的一部長篇小說。
小說以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徐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
短短的二百來頁,寫盡福貴一生的悲歡沉浮。那微不足道的「歡」,像是故意為之的一點甜頭,只是為了引出更為巨大的「悲」,摧毀這過於短暫的一息幸福。好讓你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才是絕望。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原本是一個富家子弟,頑劣固執的他迷上了賭博,結果被人坑的一分不剩,還欠了一屁股債。而後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父親、母親、兒子、友人、女兒、妻子、孫子一個個相繼去世,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福貴講述完他浸滿苦難的一生,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吆喝起他那頭相依為命也叫做福貴的老牛,湮進霞光下靜默的土地裡,蒼老粗啞的歌聲從他遠去的背影后影影綽綽飄來:
福貴看起來個人經受的苦難,其實是時代不可抗力的必然性。他無法從時代的桎梏中抽離出來,只能認命地把一切的苦難歸結於個人命運的捉弄。
比如縣長老婆大出血,需要學生去捐血,只有有慶的血型配上了,為了救縣長的老婆,醫生把有慶的血都抽乾了,沒有人把他的死放在心上。當福貴去醫院看到冰冷的屍體的時候,得到的卻是醫生的一句,你怎麼就這一個兒子?
他悲傷憤怒,卻不知道找誰去拼命,他家裡還有重病的家珍,聾啞的鳳霞,他不能倒,再通過的絕望都要咽下去。
但為什麼福貴在失去了一切後反而活的更加豁達?
因為他目睹了身邊每一位親人的離去、經歷了起起落落的一生後終於得以明白,那些他曾經看重的物質、親情、友誼,與生命本身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這個簡單的道理,人們往往都在失去珍貴的事物後才會更加明晰。
在福貴的苦海裡,他感覺到了父母對他的寵溺疼愛,家珍對他無條件的支持和柔情,兒子女兒對他的理解和孝順,女婿給女兒帶來的幸福和甜蜜,外孫讓他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福貴的一生,都在固執地和命運不屈的角力,只不過他反抗的姿態是馴服的。命運給他的好的、壞的,他都全然接受。只要活著,他就能從這乾巴巴的生活裡感受到希望。他從家人曾經饋贈給他的愛裡,獲得了綿長的勇氣。
《活著》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著》的靈魂,他已經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因為天災,也因為人禍,福貴接二連三地失去他的全部親人。到了晚年,他只能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雖然人生如此悲催,但他活得非常豁達。
除了《活著》,餘華的代表作還有《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建議大家一起讀一讀,活著本身很艱難,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只要活著,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艱險,都要想辦法繼續活下去。
相信我,在你讀完之後,一定會對人生有一遍新的感悟。
這套餘華作品的4套裝,也就是幾包煙錢,一盒面膜錢,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對生命的感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