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2021-01-18 毛妹日記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

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

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餘華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作家,甚至可以說是冷酷。他的筆就仿佛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能精確無誤的把傷口割開,當然也能劃傷自己,把傷口裡的各種汙垢全都直觀的給你暴露出來。

與現代一些所謂的網絡文學家不同的是,餘華極少的把個人情緒帶入到作品當中去,他永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訴說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讀者在那些可以悲痛的哭出血來的故事當中,一片一片的割下自己的心,去面對殘酷的覺悟。

《活著》講述富貴的悲歡離合

餘華在書中鑄造的主人公富貴是一個命途多舛的男人,他可以很平靜的給別人講述自己家人的死亡。

有慶死了,我唯一的兒子死了。

鳳霞死了,我的一雙兒女都死了。

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

二喜死了,被水泥板夾死的。

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

讓讀者能直面這些生老病死,用最簡潔的話語講述最沉痛的事件,一兒一女、妻子、所有人的親人的離世,富貴的哭泣再也沒有了悲傷,這些悲傷全部都是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反而更加的悲傷。

富貴的最後,講完了故事,拍一拍身上的土,牽著一頭跟他同名的牛,走向了地平線消失的地方。仿佛埋進了土裡一樣。

名叫富貴,實際上早就敗光了家產

書中的富貴原本有一個富裕的家庭,由於社會動蕩不定,導致家道中落,就這樣,富貴成了一個農民,而且是最底層的農民。只能接受著活著的概念,本能的活著。

富貴所經受的一切,都是這個時代最不可抵抗的強勁力量

在富貴敗光家業的時候也氣死了親生父親,勞累了一輩子的母親也活生生累死了一輩子都不肯勞作的母親。

妻子原本是一個大家閨秀,現如今也吃盡了苦頭,抑鬱而終。

女兒也因難產而死,女婿因為太久沒吃東西,吃豆子竟撐死。

就留下了富貴一個人,他也只是一個平面,一個維度,在富貴的苦海當中有苦有樂,苦中作樂。

富貴不會去講「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這樣的話,但是他會為了自己是最後一個死的而感到幸運,因為這樣來他的家人就不用體驗失去親人的痛苦了。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當餘華在書中解釋到,富貴盯著那頭牛,嘮嘮叨叨的講著他的之前的種種,牛也叫富貴,聽著另一個富貴說那些荒誕的話,就像是聽著自己的親人講家長裡短。

其實明月很看好富貴的一生,苦難重疊著苦難,不忍直視。

但是富貴不怕,他的人生裡有很多的溫柔和美好,他堅信生活是自己的,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也許,活著是我們中國的語言當中充滿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他的喊叫,而是一種進攻,是忍受苦難的決心,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庸和輝煌。

作為餘華的死忠粉,將餘華的《活著》推薦給大家!

另外現在套裝做活動,4本只需79元!一頓午餐的錢,讓你品讀經典,重拾人生的意義。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集苦難於一身的富貴失去所有,活著意義何在?餘華戳穿了真相
    在回想的時候,覺得這樣的過程未免太不可思議,但沉浸在其中時又覺得這樣的生命是如此理所當然。一個個親人在身邊離去,自己的雙手埋葬了一具具熟知的屍體,這樣也好,「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活著》,不管富貴還是貧窮,堅強的活著,活著,就是人生的意義
    讀了餘華《活著》,一開始覺得很壓抑,主人公富貴的一生確實很悽慘。看到後來,我還以為作者會讓富貴與小外孫相依為命,可是,作者覺得富貴還不夠悽慘,連小外孫也不讓他活,硬是只留下富貴一人和一條老牛為伴。那麼,作者為什麼沒有安排富貴也死掉呢?為什麼安排他活著,他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想,作者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得到啟發: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
  • 親人盡亡、家財盡失如何活下去?餘華的《活著》告訴你人生有多難
    餘華的人性之作關於人生的艱難,餘華曾經寫過一本經典的著作《活著》。小說講述了一個地主少爺福貴的艱難坎坷的一生。福貴本是一個地主的富二代,衣食無憂,可是遊手好閒,嗜好賭博,最終自己因為賭博葬送了自己祖輩留下來的千金富貴與家業。讓他的父親也因為被人討要房契而被氣死。
  • 張藝謀拍了《活著》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因此大火
    電影《活著》就這樣誕生了。這句話出自作家餘華的代表著作《活著》,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他的一生不斷遭受災難,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這部小說的藝術價值極高,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之所以喜歡這部小說,是因為它裡面的句子很經典,也很現實。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餘華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活著》:中國過去6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 餘華《活著》:從男主福貴坎坷的一生,悟出人生三大道理
    在前兩周無意間翻到了《活著》這本書,它是作家餘華先生的代表作,在一番閱讀之後,心中泛起無限的感想。小說向我們講述了男主富貴坎坷的一生,從一個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到一個一窮二白的幫工,再到被莫名抓去炮火連天的前線,最後到親人一個個離去,只能與一頭老黃牛相伴終老。
  • 餘華《活著》:追求一種向陽的精神,活出生命的意義!
    身為作家的餘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我一口氣讀完《活著》這本書時,我的心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份源於好奇的小問題,於是,我去了解了一下這位了不起的作家。六零後的餘華並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緻見長。餘華曾坦言:「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裡的那種真實。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影響了餘華成年後對於生命的認知,也影響了餘華的寫作風格。成名之後的餘華有了這樣的感慨,曾經年少,不知生命可畏。棄醫從文,8部作品寫死29人面對著逐漸長大的兒子,餘華的父親選擇讓他通過書籍來拓寬視野。在圖書館裡,餘華第一次接觸到小說,從此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獲至寶,喜不自禁。
  • 《活著》觀後感
    《活著》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悽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著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著應該怎樣活著。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讚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於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裡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著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
  • 《活著》福貴:失去所有親人,卻依舊好好地活,熬過苦難終成英雄
    但福貴不同,他失去了所有親人後,卻依舊好好的活著,苟活屈服,淡然接受。福貴的父母是愛他的,他的母親,凝縮了中國傳統母愛對愛子濃濃的親情,一直維護著他,他的父親,雖然怒斥他紈絝的行為,但即便他敗掉家產,仍然為他收拾殘局。當父母離世,福貴就死了嗎?
  • 《活著》是什麼意思?餘華的答案是我聽過的好的
    《活著》是什麼意思?餘華的答案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我不知道你睡覺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小時候每天上學是為了能進入一所好學校。《活著》是一本讀起來很沉重的小說。他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福貴艱難生活的故事。《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小時候家庭生活非常富有,由於舊體制的影響,他逐漸沉迷於吃喝嫖娼賭博,開始失去親人,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失去了家裡所有的財產,成了一名農場工人。
  • 張藝謀《活著》裡面,徐富貴為什麼而活?
    至於徐富貴為什麼而活?首先,電影開始時福貴沉迷賭博輸掉所有家產,老婆離家出走,父親被氣死,母親病重,變得一無所有,之後靠變賣母親首飾苟活了一年,那時候他真的是萬念俱灰,只是為了家人而活,母親病重,他需要苟活下來照顧母親,還有雖然老婆跑回娘家但他一直有消息渠道,知道老婆又為新添了個兒子,為了老婆女兒兒子他也要活著。
  • 餘華《活著》好比悲慘世界:富貴病,窮病,是我們退無可退的宿命
    苦難一次又一次地降臨,福貴不斷地送走身邊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死別之痛。到最後,就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老牛孤苦過活。老天對福貴太過殘忍了,把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給奪走了,可福貴沒有放棄活著,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苦難後,他又倔強地生活了很久。當所有的苦難都疊加到一個人身上,死,似乎是最容易的選擇,但福貴卻選擇了好好活著。
  • 餘華:《活著》自序
    2021年1月23日,在「跟史金霞老師從小學讀到大學」第八期第十二講「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中,史老師與大家一起鑑賞了由張藝謀導演,根據餘華小說《活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課後作業中,史老師要求大家根據餘華《活著》小說中文版自序、王小波《工作與人生》等文字,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人應該怎樣活著」這個話題的觀點態度。
  • 餘華的《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是當代作家餘華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人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一生,亦將中國大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凝縮其間。《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出版25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經過時間的沉澱,已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 27年前,如果沒有餘華的拒絕,就沒有張藝謀的《活著》
    但在那到來之前,就要努力的活著,這才是生命所能給予的最大意義。中國人的生死觀向來如此,在中國人的眼裡,死亡所擁有的全部意義,便是悲傷。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所有的創作都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直到張藝謀帶著影版的《活著》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時,餘華才重新燃起了出版的希望。
  • 餘華的《活著》講的是福貴的悽慘,張藝謀則表示對《活著》的希望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豆瓣評分9.3分,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先看過小說之後才看的電影,在餘華的小說中,整個故事是非常悽涼的,男主福貴的整個人生經歷非常慘,小說中的政治背景是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整個人生也在隨著政治背景的改變發生著變化。
  • 豆瓣評分9.3|餘華《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磨難,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2004年3月,作者餘華因這部小說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