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
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
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餘華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作家,甚至可以說是冷酷。他的筆就仿佛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能精確無誤的把傷口割開,當然也能劃傷自己,把傷口裡的各種汙垢全都直觀的給你暴露出來。
與現代一些所謂的網絡文學家不同的是,餘華極少的把個人情緒帶入到作品當中去,他永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訴說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讀者在那些可以悲痛的哭出血來的故事當中,一片一片的割下自己的心,去面對殘酷的覺悟。
《活著》講述富貴的悲歡離合
餘華在書中鑄造的主人公富貴是一個命途多舛的男人,他可以很平靜的給別人講述自己家人的死亡。
有慶死了,我唯一的兒子死了。
鳳霞死了,我的一雙兒女都死了。
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
二喜死了,被水泥板夾死的。
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
讓讀者能直面這些生老病死,用最簡潔的話語講述最沉痛的事件,一兒一女、妻子、所有人的親人的離世,富貴的哭泣再也沒有了悲傷,這些悲傷全部都是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反而更加的悲傷。
富貴的最後,講完了故事,拍一拍身上的土,牽著一頭跟他同名的牛,走向了地平線消失的地方。仿佛埋進了土裡一樣。
名叫富貴,實際上早就敗光了家產
書中的富貴原本有一個富裕的家庭,由於社會動蕩不定,導致家道中落,就這樣,富貴成了一個農民,而且是最底層的農民。只能接受著活著的概念,本能的活著。
富貴所經受的一切,都是這個時代最不可抵抗的強勁力量
在富貴敗光家業的時候也氣死了親生父親,勞累了一輩子的母親也活生生累死了一輩子都不肯勞作的母親。
妻子原本是一個大家閨秀,現如今也吃盡了苦頭,抑鬱而終。
女兒也因難產而死,女婿因為太久沒吃東西,吃豆子竟撐死。
就留下了富貴一個人,他也只是一個平面,一個維度,在富貴的苦海當中有苦有樂,苦中作樂。
富貴不會去講「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這樣的話,但是他會為了自己是最後一個死的而感到幸運,因為這樣來他的家人就不用體驗失去親人的痛苦了。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當餘華在書中解釋到,富貴盯著那頭牛,嘮嘮叨叨的講著他的之前的種種,牛也叫富貴,聽著另一個富貴說那些荒誕的話,就像是聽著自己的親人講家長裡短。
其實明月很看好富貴的一生,苦難重疊著苦難,不忍直視。
但是富貴不怕,他的人生裡有很多的溫柔和美好,他堅信生活是自己的,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也許,活著是我們中國的語言當中充滿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他的喊叫,而是一種進攻,是忍受苦難的決心,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庸和輝煌。
作為餘華的死忠粉,將餘華的《活著》推薦給大家!
另外現在套裝做活動,4本只需79元!一頓午餐的錢,讓你品讀經典,重拾人生的意義。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