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2020-12-28 1905電影網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電影《奪冠》憑藉8項提名成為本屆金雞獎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


1905電影網訊 11月28日,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暨第2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盛典於廈門盛大舉行。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奪冠》榮獲金雞獎最佳故事片  

導演陳可辛:「謝謝中國女排中國電影」


此前,電影《奪冠》曾提名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美術、最佳剪輯8項大獎,成為本屆金雞獎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金雞獎最重磅的獎項「最佳故事片」也花落電影《奪冠》。


金雞獎評委會給予影片高度評價:《奪冠》展現近40年幾代中國女排歷經沉浮不屈不撓為國拼搏的傳奇經歷,經過三次關鍵賽事,中女排隊員及教練內心的徘徊選擇與真實渴望,寫出了女排精神的不屈不撓,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時代的新內容,使其更豐富更有深度。人物鮮活生動,情感飽滿有力,是一部震撼人心、具有很強社會責任感和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奪冠》出品人及總製片人覃宏在臺上激動發言


因疫情原因未能到場的陳可辛導演,也在影片獲獎後第一時間表達了自己的感言」謝謝評委,也謝謝組委會給我們這個榮譽。我更得謝謝中宣部電影局的領導們三年多來的支持,我們才能關關難過關關過。謝謝體育總局和排管中心的協助。最後,也是最需要謝謝的,是中國女排,今天的國家隊,還有歷代的中國女排。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該片監製許月珍也向中國女排、各位主演以及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監製徐月珍:「我代表導演和製片方謝謝所有的主創,拍完《奪冠》特別理解,其實每個運動都是很多代人累積的心血,謝謝幫我們演八十年代的所有排球員們,謝謝現役的國家隊的隊員,她們讓我們最感動了。謝謝彭昱暢、謝謝白浪、謝謝吳剛老師、謝謝黃渤、謝謝鞏俐。特別謝謝李主任、賴亞文指導和郎指導。」


最佳故事片頒獎環節 電影《奪冠》劇組上臺領獎


頒獎當天正是陳可辛導演的生日,該片出品人及總製片人覃宏感慨道,「作為夥伴,我跟可辛導演這麼多年,我深知他為這部電影的辛苦付出,也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到最後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天是可辛導演生日,我想這是對他最好的生日禮物」,並與眾主創在現場祝陳可辛導演生日快樂。


《奪冠》是一部有歷史內涵與時代精神的作品 

編劇張冀:「電影會給我們帶來神奇的饋贈」


除了最佳故事片,電影《奪冠》還斬獲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兩項大獎。金雞獎組委會對影片的影像風格、敘事模式的創新給予高度評價:為三個時代選擇不同的影像風格,以精準的鏡頭運動、豐富的視覺節奏,配合女排比賽的身體動作,最大程度地呈現出體育比賽的美感、節奏感與韻律感;以三場關鍵賽事作為主線,講述中國女排取得冠軍的艱辛歷過程,以及女排隊員及教練內心的真實渴望與堅定信念。人物飽滿立體,戲劇結構複雜有深度,是一部有歷史內涵與時代精神的作品。


編劇張冀獲得第33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電影《奪冠》通過講述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拼搏歷程感動了所有人,該片編劇張冀也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編劇的肯定,頒獎典禮上他回顧了自己第一次和陳可辛導演合作的經歷,「八年前陳可辛導演跟我第一次合作《中國合伙人》,那時候我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編劇,陳可辛導演給了我機會、教會我在這八年時間裡成為真正的電影人」,並感謝金牌監製許月珍對自己的幫助,「每次開劇本會,跟你吵架,我心裡非常氣,但是第二天我都意識到你是在幫我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最佳攝影獎頒獎環節 電影《奪冠》編劇張冀代替攝影指導趙曉時領獎


同時,編劇張冀真切地表達了自己對於電影的喜愛,並號召熱愛電影的年輕人大膽投身於此,「不管你是從自身去探索,還是離開自身去探索這個世界,你們都要相信,電影會給我們帶來神奇的饋贈」。


憑《奪冠》獲得最佳攝影的趙曉時老師因身體原因未到現場,影片編劇張冀老師代他領獎,並向大家傳達趙曉時老師激動與感激的心情,「感謝陳可辛導演的邀請,讓我能夠參與這個項目。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團隊'中國女排'盡心出力」,並感謝一起共事多年的整個工作團隊,表示這個獎是屬於大家每一個人的,「你們才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金雞獲三獎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新片《獨自上場》已送審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公布了完整獲獎名單,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編劇三項大獎。出品人覃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和陳可辛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我深知他在《奪冠》中付出的辛苦,也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天也是他的生日,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 《奪冠》金雞獎奪三大獎,陳可辛導演感謝中國電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暨第2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盛典於廈門舉行。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徵文 | 陳可辛的隱性世界:從《中國女排》到《奪冠》
    ,《奪冠》作為他這次接下電影局與體育局的大擔子拍攝的體育片,在展現體育賽事與競技精神上,陳可辛做到了。出演的女排姑娘都來自國家隊。影片中,出演中日、中美及中巴三場大戰的三國隊員也都是專業出身,甚至還有本身就經歷過那幾次大戰的隊員。而為了保障拍攝效果,他還格外的多僱用了幾個專門拍排球賽事的攝影師,全方位地去還原三場排球賽。所以,有人戲謔,是去影院回顧了三場的排球比賽。這既是對陳可辛還原的肯定,沒有辜負他在電影界注重細節的盛名,但我們也從中聽出了對影片敘事斷裂性的不滿。
  • 《中國女排》:最會講「時代故事」的陳可辛
    》,陳可辛又恢復了自己講故事的功力,一代下海經商者的沉浮,讓一個時代的腥風血雨,明媚時光,都鑲嵌在電影之中,自此以後,陳可辛導演終於又回到了他擅長的路數上:帶有歷史痕跡的個人奮鬥或者個人變遷史》本身,從《中國女排》到《奪冠》,從除夕上映到九月底上映,可謂波折不斷。
  • 《奪冠》:給孩子講中國女排,家長先懂陳可辛,很重要
    2019年,57歲的陳可辛,再次一口氣拍了兩部電影,巧合的是,這兩部都是體育類型的電影。一部是我們看到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另一部是《李娜》。看完《奪冠》我覺得,陳可辛在平衡多項利益之間,還是奠定了中國體育類型電影的新高度。很多人笑稱陳可辛,是一個特別「雞賊」的導演,非常懂「用戶需求」。比較體面的說法,是他精於「算計」。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宣布定檔國慶,導演陳可辛發文感謝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宣布定檔國慶,導演陳可辛發文感謝  Connor Feng • 2020-08-17 13:56:57 來源:前瞻網
  • 《奪冠》官宣定檔,陳可辛導演作品來襲,終於等來中國女排
    《奪冠》這不電影的原名是《中國女排》,想必粉絲們也是等了很久了,對於這樣的一部電影還有實力派演員大家都是非常期待的了。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大咖都是因為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電影才火了起來,所以小編對《奪冠》這部電影也是期待滿滿。
  • 陳可辛不拍小清新,和鞏俐、黃渤聯手中國女排誓言《奪冠》
    ▲《李娜》另一部《奪冠》,原片名為《中國女排》,故事就是描述中國女排在奧運的傳奇故事,4年前,2016年的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度打入奧運女排決賽,對決塞爾維亞,第一局由塞爾維亞以25-19拿下,但中國女排接著連拿三局,分別以25-17、25-22和25-23的比分戰勝塞爾維亞,奪下中國女排史上第三枚奧運金牌。
  • 《奪冠》奪「金雞」,陳可辛: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11月28日晚,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第3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未能親自到場領獎的陳可辛,在影片獲獎後第一時間分享了自己的感言:「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女排,謝謝中國電影。」
  • 想要看懂電影《奪冠》和陳可辛的「女排精神」,先要弄懂這些事
    與其說我們是在對《奪冠》這部影片進行評價和討論,不如說,是對中國女排這個特殊的群體,帶給我們的記憶與認知的評價和討論。《奪冠》包含了太多的東西,不止是情懷和感情,也不止是時代變遷與精神傳遞,幾乎我們所能想像到的一切關於中國女排的時代背景與運動要素,都可以和應該在這部影片體現。取與舍,是擺在陳可辛面前的大問題。
  • 陳可辛發文,為中國首個女排電影《奪冠》聲援,苦辣酸甜都在裡面
    《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奪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發生的故事,故事裡面的酸甜苦辣只要當事人知道。中國女排從0到到1的突破,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女排也是個狠角色呢。中國女排精神讓我們大家明白了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也是存在的,只要肯努力。
  • 《奪冠》提檔:中國女排率先發球!「擼獎狂魔」能否創票房奇蹟?
    很多人期待的《奪冠》這部影片可謂曲折不斷,先後經歷了定檔、改名、撤檔、再定檔,如今《奪冠》官宣提檔至9月25日,提前5天領跑國慶檔,這也將成為我們看到的第一部春節檔影片。》原名為《中國女排》,由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有著「擼獎狂魔」稱號的陳可辛曾執導了很多優秀大片,如《中國合伙人》、《親愛的》、《七月與安生》等多部獲獎大片。
  • 《奪冠》定檔9月30日,陳可辛發文: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今日官宣定檔國慶,將於9月30日全國上映。導演陳可辛發文:一月十九號,首映前,經歷了人生最煎熬的一個月。沒想到首映後再經歷了更煎熬的七個月。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盡的所有酸甜苦辣,在這都不算什麼。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國女排四個字。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謝謝所有的女排姑娘們,你們的故事,給了我莫大的能量,去完成這個光榮任務。
  • 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中國合伙人》也是。 冥冥中,自有天意,陳可辛成了《奪冠 陳導認為,通過女排,可以看到中國不同時代的風貌》影片,有著自己的理解:大家都說女排是集體主義,但再集體、再英雄主義,最後能引起共鳴的永遠是人性的東西,在這方面我一直很有自信。
  • 《奪冠》如何再現中國女排時代記憶?張一白、白浪這樣說
    人民網-文化頻道電影《奪冠》推廣曲《真心英雄》MV「對我來說,女排的故事不只是時代記憶,也是和自己的青春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電影《奪冠》今日上映,影片監製張一白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時表示,如何在影片中體現時代的氣氛和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是最大的考驗。
  • 趙薇力挺《奪冠》,歷史最好票房5.4億的陳可辛能否「奪冠」?
    陳可辛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分享了拍攝團隊各個工作人員幕後的艱辛和努力,並誠摯感謝團隊每一個人的辛勤付出。要看《奪冠》。」並打上了一個冠軍獎盃的符號,預祝其票房奪冠。電影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鞏俐 飾演)為主線,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展現了從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以3比2淘汰巴西隊,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
  • 《奪冠》:將夢想變為現實,詮釋女排精神,陳可辛的又一力作
    《奪冠》把現實拍成電影,女排奪冠背後的艱辛,鞏俐演活了郎平!很多演員都害怕自己因為不能完美詮釋角色而拒絕陳可辛導演的邀請,但陳可辛導演並未放棄,連續邀請3次以上才有了現在《奪冠》的強大陣容。中國女排在袁偉民的指導下開始上升,女排憑藉自己拼搏的精神獲得了三連冠和五連冠的成績,她們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一時之間風頭正盛。
  •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遺憾的、時代的記憶
    被廣大觀眾期待的電影《奪冠》,終於在本周五9月25日全國上映,首日電影票房5912萬元人民幣。導演陳可辛也是最受內地影迷歡迎和喜愛的香港導演之一, 出品的大部分作品都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這部關於中國女排發展和成長的歷史人物影片《奪冠》,也可謂是具有相當的難度。令人非常惋惜和遺憾的是,在電影《奪冠》中前半段對1981年代的老女排這段歷史有著一個非常清晰和詳細的描寫,特別是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參加第三屆女排世界盃與日本隊的決賽,長大20多分鐘的歷史現場再現。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1978年,16歲的陳可辛在現場觀看了中國女排在曼谷亞運會上的比賽。「我就坐在網邊看,真的覺得很震撼,那股勁兒遠遠超出了排球比賽本身。」40多年之後,陳可辛再談起中國女排,他的感受依然沒有變。在時代的變遷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和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心中堅忍、熱血、永不言棄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