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2020-10-03 佳易博覽


作者:山佳

9月25日,影片《奪冠》上映。第二天,我就去影院一睹為快。


是奔著陳可辛導演的名頭,還是急著想看鞏俐飾演的郎平?兩者,都有吧。


著實沒想到,伴著眼淚,看到終場。

我很好奇,到底陳可辛,一個香港導演,頭髮有些長,文藝範兒十足,怎麼拍出的電影,就那麼接地氣呢?有什麼背景嗎?


01

陳可辛,1962年出生在香港,一位屬虎的帥哥。

說起陳可辛的父母,他們均為泰國華僑。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陳可辛的爺爺、外公那代人,就從潮州去了泰國謀生。隨後,紮根在泰國,算是泰國一代。

可陳爺爺那輩人,骨子裡故鄉情節嚴重,始終堅持「誰不說俺家鄉好」,即便在泰國生活多年,始終不肯把這裡認作自己的家鄉。

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他們始終堅持中文教育,不肯讓孩子們讀泰文。

於是,陳可辛爸爸、媽媽,泰國二代,就變成了迷失的一代。雖說成長在泰國,但受家庭影響,始終不能做一個純粹的泰國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流行華僑歸國。陳爸、陳媽,也回到了大陸。

陳爸陳銅民,直奔北京,本想準備去念中戲,又因種種問題,還沒去成。

陳媽先去汕頭,後到北京。陳爸與陳媽,就相識在北京。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相同的成長經歷,讓兩人默契有加。

後來,兩人去了香港。在香港,生下陳可辛。因陳可辛出生時,母親難產。為了永遠記住母親生他時的辛勞,陳爸為公子取名「可辛」。

這樣,陳可辛就成了香港人,有了香港戶口。


02

陳爸陳銅民,來到香港,加入長城、鳳凰電影公司工作。後來,又轉投國泰、邵氏公司當編劇。

陳可辛四歲開始,就起勁地拎著老爸的公文包,成了他的跟屁蟲,輾轉於各劇組。

也許,從那時起,電影的種子,就埋在了陳可辛的心田。

在香港,陳銅民的導演生涯,並不順利。1973年,他明顯意識到,這個圈子容不下他,毅然決定放棄,帶著家人返回泰國。那一年,陳可辛11歲。

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是香港經濟騰飛的好時光。陳可辛,別看那時年紀小,他可不願意離開香港這花花世界。

但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家裡還是大人說得算,回泰國,就回泰國吧。

其實,陳家的家境,一直很不錯,稱得上小康之家。在泰國,陳父從事報業,陳可辛一直上的都是國際學校。

每逢寒暑假,他都會跑回香港,去他熟悉的影院看電影。

身家不豐,也沒這待遇。可人家陳公子,用的可都是自己的零花錢。

小時的陳可辛,就是老爸的心尖尖。在老爸導過的屈指可數的影片中,陳可辛還當過裡面的童星呢。

可以說,陳可辛與老爸,就是哥們,多年父子成兄弟,什麼都可以講。

因此,在陳可辛這裡,從香港到泰國,小孩子嘛,也沒什麼太多的反叛,成長得非常健康,懂禮貌,有教養,一個有著國際範兒的少年郎。

即使假期回香港觀影,只要跟老爸老媽打個招呼,就一切OK。


03

1980年,18歲的陳可辛,前往美國洛杉磯讀書。本想學電影,可老爸建議他,選擇更為實際的酒店管理專業。畢竟,拍電影不實際啊。

陳父的理由,很實在:「如果你想過百萬富翁的生活,而沒有百萬富翁的財產,就去做酒店經理,整個酒店就是你的王國。」

想想也是,大導演李安,當年也是蟄伏又蟄伏啊,都快崩潰了,才迎來一線生機。

陳可辛,很聽老爸的話,酒店管理就酒店管理,學學看唄。

沒想到,老天爺真不賞飯,讀了一年,陳可辛實在不願再與繁瑣的西餐禮儀打交道了,決定改弦易轍,第二年學電影。

陳可辛與老爸打了招呼,老爸很好說話:」喜歡學電影,那就學吧。「

1983年,吳宇森導演影片《英雄無淚》,需要一位泰文翻譯。正巧,陳可辛那時正在香港。語言的優勢,讓他成為不二人選。

基因的影響,任誰都不可忽視。陳可辛,心田的種子發芽了,他決定投身電影。

之後的陳可辛,完全放棄了在美國的學業,開始在嘉禾影業做助理、後勤甚至監製。

從此,陳可辛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生涯。


04

1978年,泰國舉辦亞運會。郎平作為18歲的新秀,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

說來有緣,那也是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去現場看排球比賽。

中國隊一出場,全場歡呼,很狂熱。


因果的織機,總是織著與你相關聯的線。

從他自身經歷看,陳導對時代的東西,特感興趣。

讓他一舉拿下香港金像獎的《甜蜜蜜》,在拍時代變遷,《中國合伙人》也是。

想拍女排,本以為影響力很大的一個團隊,想拍的人會絡繹不絕,一問,竟然沒有。別人不拍,那我拍好了。

冥冥中,自有天意,陳可辛成了《奪冠》的導演。

陳導認為,通過女排,可以看到中國不同時代的風貌,而他可以對這種風貌,再作一些個人化的詮釋。

確定拍攝《奪冠》,陳導第一時間,就決定由鞏俐來演郎平。


扳著手指想一想,電影圈中,從資歷到年齡,從氣場到外形,有誰比鞏俐還合適的人選呢?

一開始,鞏俐不同意,心裡有包袱。有中國人的地方,就知道郎平的名字。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演不好,可要挨罵滴,是鞏皇,也得顛量顛量。

但陳導,畢竟是大導演,他一語就化解了鞏俐的猶豫。你不用演,你站在那兒,倔強的樣子,就已經很像郎平了。


話雖這麼說,但鞏俐是誰啊,為了找準感覺,自己在女排集訓場待了十天,每天觀察郎平在場內場外的所有細節。

那個背影之所以像,是因為她摸索到了郎平走路姿勢的細節。"她腿上有傷,所以走路很慢;身體動過20次手術,所以肩會端著"。

於是,從動作,到神態,再到"背影式演技",化好妝的鞏俐,站在郎平的女兒面前,白浪不由得說出一句:」這就是我的媽媽……」


而陳導對《奪冠》影片,有著自己的理解:大家都說女排是集體主義,但再集體、再英雄主義,最後能引起共鳴的永遠是人性的東西,在這方面我一直很有自信。

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而《奪冠》一片,就是陳導對女排的解讀。

您若看了電影《奪冠》,又有何感想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最會講「時代故事」的陳可辛
    導演聲名遠播,甚至說,他是最會講故事的國內導演也並不為過 。》,陳可辛又恢復了自己講故事的功力,一代下海經商者的沉浮,讓一個時代的腥風血雨,明媚時光,都鑲嵌在電影之中,自此以後,陳可辛導演終於又回到了他擅長的路數上:帶有歷史痕跡的個人奮鬥或者個人變遷史
  • 《奪冠》:給孩子講中國女排,家長先懂陳可辛,很重要
    作為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導演,一年拍兩部片子,算是挑戰了能量的極限。2019年,57歲的陳可辛,再次一口氣拍了兩部電影,巧合的是,這兩部都是體育類型的電影。一部是我們看到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另一部是《李娜》。對於一個導演來說,尤其是多次獲獎型導演,這個年紀的人生閱歷,駕馭這樣的題材更需要取捨。
  • 鞏俐就是電影界的郎平!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30多年裡有太多故事了」,陳可辛面對《奪冠》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在人物選取方面,他和編劇都堅持不能繞開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其次,要從郎平與黃渤扮演的教練入手,展現他們從隊友到對手,再變成朋友的關係變化,同時以小見大地拍出從80年代初到新時代的中國社會變遷。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陳可辛導演及其團隊花了一年多時間做前期調研,幾乎看了女排所有的影像文字資料,最終確定了故事主線是郎平和陳忠和兩位教練,以及三場在中國女排歷史上意義重大的國際比賽,分別是1980年大阪世錦賽中日對決、2008北京奧運中美對決、2016裡約中巴對決。
  • 拒演郎平的鞏俐出演《奪冠》,陳可辛導演用了什麼手段?
    而鞏俐屢次拒絕陳可辛導演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中飾演郎平的角色邀約,則明明確確地表示怕「演不好」,怕演砸了這個角色。然而陳可辛卻幾乎沒有退路,他似乎執意要把郎平的角色留給鞏俐。第二次、第三次,陳可辛把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重新上演了一遍。有句俗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陳可辛邀請了至少三次以上,鞏俐終於鬆口了:「那我就試試吧!」鞏俐打了退堂鼓,陳可辛謀心設局實際上,鞏俐來《奪冠》之前就有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
  • 鞏俐是電影界的郎平!跟隨陳可辛揭秘《奪冠》
    兩大難題:視角和選角《奪冠》不是《郎平傳》「中國女排整個題目是很大的,30多年裡有太多故事了」,陳可辛面對《奪冠》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在人物選取方面,他和編劇都堅持不能繞開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其次,要從郎平與黃渤扮演的教練入手,展現他們從隊友到對手,再變成朋友的關係變化,同時以小見大地拍出從80年代初到新時代的中國社會變遷。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去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的意思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多時候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
  • 陳可辛不拍小清新,和鞏俐、黃渤聯手中國女排誓言《奪冠》
    ,但似乎是愛情題材膩了,陳可辛睽違6年的全新導演作品將挑戰網球和排球體育題材,《李娜》和《奪冠》於焉誕生。▲《李娜》另一部《奪冠》,原片名為《中國女排》,故事就是描述中國女排在奧運的傳奇故事,4年前,2016年的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度打入奧運女排決賽,對決塞爾維亞,第一局由塞爾維亞以25
  • 郎平、女排、「三金導演」陳可辛…《奪冠》為何打爛一手好牌
    《奪冠》主創陣容強大,從導演到演員無不展現出影片可能具有的極高質量,導演陳可辛「三金認證」,曾獲金雞獎最佳導演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演員陣容包括鞏俐、吳剛、黃渤等絕對的實力派大咖。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
    陳可辛《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本刊記者/中國新聞周刊:之前你在拍《中國合伙人》時,孟曉駿有很多你個人的投射,在拍《奪冠》的時候會有這種投射嗎? 陳可辛:其實郎平和孟曉駿有點像,郎平也是出過國再回來,那些經歷我也大概能感覺到,能理解。
  • 對話《奪冠》導演陳可辛:從選角到實拍比賽 跨越三十年如何拍出真實感?
    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電影《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白浪、黃渤以及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的電影,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
  • 《奪冠》官宣定檔,陳可辛導演作品來襲,終於等來中國女排
    ,大家對陳可辛導演的作品都是十分喜愛,許多超好票房的電影還有高口碑的作品都出自陳可辛導演的手。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大咖都是因為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電影才火了起來,所以小編對《奪冠》這部電影也是期待滿滿。《奪冠》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拍攝而成的,講述的是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 陳可辛贊《奪冠》中演郎平的鞏俐: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頭戲
    10月4日晚,大導演陳可辛在微博裡轉發了鞏俐的《奪冠》花絮,配文寫到:「三頁紙的臺詞,整部電影的主題,憋了一部戲。鞏俐一個鏡頭完美演繹出來。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場戲,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馬上看回放。鞏俐坐在場中間,等看完回放我放下心頭大石,走過去抱抱鞏俐說:收工。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
  • 鞏俐出演中國女排飾演主帥郎平 陳可辛擔任導演
    曝鞏俐飾演郎平3月13日,據相關人士爆料,電影《中國女排》將於今年上半年開拍,陳可辛擔任導演,而昔日中國女排「鐵榔頭」、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將由「影后」鞏俐飾演。有媒體向片方以及鞏俐方面求證此事,目前暫無回應。據悉,陳可辛剛剛完成體育傳記電影《李娜》的拍攝,由於有大量後期特效製作,因此會排在《中國女排》後上映。
  • 陳可辛,你真的曲解中國女排了
    1986年的中國女排郎平是主角,2018年的中國女排郎平即便退居二線成為教練,依舊是主角。可退一萬步講,陳可辛並沒有拍好郎平這個角色。郎平是怎樣的人?拍《郎平傳》,郎平應該是豐富的,全面的,具體的,拍《奪冠》,郎平應該是有家國情懷,個人情緒,喜怒哀樂的
  • 「沒有遺憾」,導演陳可辛回應《奪冠》熱門話題
    如何彌補鞏俐和郎平的身高差?怎樣選出合適的演員?怎麼拍出賽事的真實感?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回應了網友關心的問題。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女排比賽;40年後,他在電影《奪冠》中向女排精神致敬。陳可辛表示,創作過程沒有留下遺憾,「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
  • 徵文 | 陳可辛的隱性世界:從《中國女排》到《奪冠》
    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奪冠》上映的第三天,票房一剎那就衝到了4億。表面看來,與《我和我的祖國》、《紅海行動》等同主旋律電影相比,《奪冠》的票房的爬升似乎有點緩慢。影片的評分,也沒有前兩部的評分高。《紅海行動》衝上了豆瓣8分的榜單,《我和我的祖國》也接近8分。
  • 影后鞏俐為演郎平每天苦練排球,導演陳可辛:她絕對是不二人選
    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領銜主演的《奪冠》,原本在農曆新年賀歲檔上映,卻因為疫情延期,改為於10月1日在香港上映。在國際體壇的奮鬥故事,當中著名排球名將郎平更是貫穿《奪冠》整個故事的角色。郎平,第一時間就聯絡對方,並指如果她不接拍就拍不成。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宣布定檔國慶,導演陳可辛發文感謝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宣布定檔國慶,導演陳可辛發文感謝  Connor Feng • 2020-08-17 13:56:57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