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去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2020-10-01 中國青年報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的意思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多時候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電影裡流露情感是很自然的表達。

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正在上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這中間40年曆程,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看到中國人對中國排球尤其是看女排的瘋狂、贏球之後的振奮,就是遠遠超出了排球,甚至是超出了體育本身的。」談到拍攝《奪冠》的緣起,陳可辛表示,希望找一些和中國觀眾更有關聯的東西,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同時也能夠在情緒之下找到一些「人物更接地氣的東西」。

「從1979年寫到2016年,三十幾年的跨度,從女排的故事看整個中國的背景。整個戲的核心就是女排精神,80年代的女排到現在女排的傳承,80年代為什麼會贏?現在怎麼再去贏?中國的改變在哪兒,這是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裡面包含了不同年代的價值觀,觀眾可以跟小孩、父母、爺爺奶奶一起重溫這幾十年的變化。」

陳可辛坦言,無論是電影中飾演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隊員的那一批演員,還是現役中國女排隊員的本色出現,都令他喜出望外。「她們都不是在演戲,就是把真實的感覺表達出來,鏡頭抓她們最好的表演瞬間」。

中青報·中青網:《奪冠》整個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陳可辛:中國女排這整個題目是很大的。拍攝《奪冠》使我能夠從女排的故事入手,以小見大地看到整個背景,再把這個背景從整個改革開放、80年代初到現在的中國都拍出來。以前也反覆試拍跨時代的戲,但這次應該是最全面的一次性地去表達這幾十年。

中青報·中青網:評價一下在電影主演鞏俐的表現?為何選擇她來飾演郎平

陳可辛:鞏俐比我想像更好,我覺得她站在那兒就行了,真的不用太擔心怎麼樣使得觀眾忘了她是鞏俐,進戲了,你就忘了她是鞏俐。

跟鞏俐的合作其實是想了很多年,以前也聊過一次,但是一直沒真正合作上。這次很幸運,她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我也一直跟她說,其實她只要站在那兒來了,她就有那種很強勢的氣勢、很倔強的眼神,就是郎平了。她在電影圈裡面跟郎平在體育圈裡面有同等的地位,她們都是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我覺得基本上除了她,真的想不到還能去找別人去演這個角色。

拍到鞏俐跟所有現役女排運動員一起的戲,現役女排隊員們都很高。在拍攝過程中,我們討論出了一套方案,包括有些時候可能把鞏俐墊高一點,或者是借位。但在拍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鞏俐的氣勢能把她們(現役女排們)壓住,一個是她進入郎平的角色有一段時間了,現役女排們一進來就默認她是「郎指導」,在表演上鞏俐也能帶領她們。所以,看電影觀眾們不會覺得鞏俐個子特別小,女排姑娘們的氣場也不會影響到她的氣場。

中青報·中青網:讓郎平的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出於什麼考慮?

陳可辛:一直找不到適合演青年郎平的人。最後看到郎導女兒浪浪的照片,而且她也是打排球的。聊了快半年,最後我們找了一個中戲的表演老師飛過去,大概兩周之後發了視頻過來,她自己一個人對著鏡頭演,演完之後情感都出來了,白浪還哭了,感動到我們都哭了。我完全驚呆了,從那個時候就定了浪浪演郎平。

中青報·中青網:對《奪冠》目前的市場反饋,是否滿意?

陳可辛:電影是比較被動的藝術,我也不能說我拍得怎麼樣怎麼樣,它是需要觀眾和市場去驗證的。我們盡力了,創作上和製作上的過程,我都很滿意。我們已經很幸運去拍這樣一個電影,在過程中做了很多對的決定,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但是市場怎麼樣去回饋,是市場主導的事情,我們也要接受。

對我們來講,我們只要不留遺憾地去完成了,這就是最好的。(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陳可辛---------------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自然、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
  • 「沒有遺憾」,導演陳可辛回應《奪冠》熱門話題
    怎麼拍出賽事的真實感?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回應了網友關心的問題。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女排比賽;40年後,他在電影《奪冠》中向女排精神致敬。陳可辛表示,創作過程沒有留下遺憾,「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奪冠》不是《郎平傳》 體現不同年代價值觀人民網文娛:鞏俐是郎平的不二人選嗎?怎麼彌補她們身高上的差距?陳可辛:多年來我一直想跟鞏俐合作,這次終於達成,我覺得非常幸運。她就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覺得很幸運
    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經歷了撤檔、改名,《奪冠》終於在這周上映,兩天票房過億,搜一下微博實時,幾乎大部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在不遺餘力的為它宣傳。以往我寫影評,總會按照慣例去查一下豆瓣評分,但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雷射巨幕閃過無比冗長的幕後工作者名單時,內心顯然已經沒了這個念頭,與之並行的,是影院裡經久不息的掌聲。
  • 《奪冠》金雞獎奪三大獎,陳可辛導演感謝中國電影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成最大贏家,陳可辛回應口碑爭議,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
    說到陳可辛這位導演,相信小夥伴們都非常熟悉了,畢竟陳可辛導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尤其是他導演的的《神行太保》、《投名狀》、《中國合伙人》等影片給觀眾和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可辛也憑藉自己的才華吸粉無數,獲得很多其他導演的高度好評。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
    作為一個香港導演,你怎麼去找到這種感覺?陳可辛:不是說是我的集體記憶,我就能拍得好,也不是說我沒有經歷過那個記憶,我就拍得不好。拍每一部我的電影,都是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我都要做很多功課。電影是一個群體工作,你的團隊會提供很多很多的選擇,導演其實在最後會給出他的判斷跟方向。
  • 鞏俐就是電影界的郎平!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在經歷多次更改檔期後,《奪冠》終於上映了。導演陳可辛發文稱:「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勝利。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但是結果我們也很幸運。」
  • 《奪冠》 這部聒噪的電影沒能讓你記住任何一個角色
    但長久以來,中國的大銀幕上卻都缺少體育電影的存在,陳可辛的《奪冠》算是一次嘗試,但這次嘗試失敗了。陳可辛是一個聰明的香港導演,他在內地拍攝的作品,尤其是中後期的作品,都有著巧妙的角度——符合主流的某種精神或者趨勢、可信的人物和情感塑造,以及極其精準和敏銳的對上映時間點的把握。回顧改革開放創業潮的《中國合伙人》、打拐題材的《親愛的》以及這部《奪冠》都是如此。
  • 《奪冠》這部聒噪的電影沒能讓你記住任何一個角色
    但長久以來,中國的大銀幕上卻都缺少體育電影的存在,陳可辛的《奪冠》算是一次嘗試,但這次嘗試失敗了。陳可辛是一個聰明的香港導演,他在內地拍攝的作品,尤其是中後期的作品,都有著巧妙的角度——符合主流的某種精神或者趨勢、可信的人物和情感塑造,以及極其精準和敏銳的對上映時間點的把握。回顧改革開放創業潮的《中國合伙人》、打拐題材的《親愛的》以及這部《奪冠》都是如此。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對話《奪冠》導演陳可辛:從選角到實拍比賽 跨越三十年如何拍出真實感?
    所以我只能說,現在出來,無論褒貶,這樣的題材給了陳可辛拍,他肯定會跟別的導演不一樣。」陳可辛說,《奪冠》是他有史以來拍過難度最大的電影。表面上拍的是女排,實際展現的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接近40年歷史進程的縮影。擺在陳可辛面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如此大的時間跨度,眾多故事如何取捨?
  • 《奪冠》奪「金雞」,陳可辛: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11月28日晚,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第3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未能親自到場領獎的陳可辛,在影片獲獎後第一時間分享了自己的感言:「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女排,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鞏俐:3頁臺詞一條過,這就是實力,導演陳可辛稱很幸運
    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轉發了鞏俐在戲中的花絮視頻,並激動配文:「3頁紙的臺詞,整部電影的主題,憋了一部戲。鞏俐一個鏡頭完美演繹出來。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場戲,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馬上看回放。鞏俐坐在場中間,等。看完回放我放下心頭大石,走過去抱抱鞏俐說:收工。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
  •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之一。 其中的含義大家也都明白,走到最後的導演一定靠的是堅持和默默付出,太看重票房的導演註定拍不出有質量的電影片子。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
  • 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頭髮有些長,文藝範兒十足,怎麼拍出的電影,就那麼接地氣呢?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陳可辛的爺爺、外公那代人,就從潮州去了泰國謀生。隨後,紮根在泰國,算是泰國一代。本想學電影,可老爸建議他,選擇更為實際的酒店管理專業。畢竟,拍電影不實際啊。
  • 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
    》是陳可辛導演拍攝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電影。說到這裡,我在想,這部電影《奪冠》能獲得如此之高的票房,那到底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呢?國家也一直提倡傳遞正能量,而《奪冠》就很好地傳遞著一種積極向上和拼搏的精神。說起女排這支球隊,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最有代表,最有實力的球隊。經常在各大賽事中頻頻奪冠。可以說是我們國人最有代表的球隊。我們國人一直提倡傳播女排精神,如今《奪冠》這部電影就很好的藉助女排奮鬥史向我們傳遞著。
  • 陳可辛盛讚鞏俐: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
    #鞏俐三頁紙臺詞一條過# 大導演陳可辛深夜更新微博,致敬和盛讚鞏俐: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場戲,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馬上看回放。鞏俐坐在場中間,等。看完回放我放下心頭大石,走過去抱抱鞏俐說:收工。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喜悅、感恩與自豪之情,溢得滿屏滿屏!
  • 鞏俐是電影界的郎平!跟隨陳可辛揭秘《奪冠》
    對於很多觀眾說看這部電影都看哭了,陳可辛理性回說:「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就會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也改變不了,流露什麼樣的情感是很自然的表達。」「我沒碰過一部電影選角是那麼頭疼,但是結果我們也很幸運。」
  • 拍《奪冠》時,鞏俐三頁紙臺詞一條過,陳可辛:一輩子沒這樣拍過
    最近上映的《奪冠》,就讓人看得熱血沸騰,既感動又鼓舞。裡面有很多演員的演技都非常好,比如說鞏俐,完全演出了郎平的感覺。甚至有人說,電影裡鞏俐比郎平更像郎平了。奪冠》的幕後花絮,導演陳可辛說。導演陳可辛說。他一輩子沒有拍過一條過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