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遺憾」,導演陳可辛回應《奪冠》熱門話題

2020-10-06 臺海網

國慶節期間,電影《奪冠》以「超燃」的女排精神感動了觀眾,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如何彌補鞏俐和郎平的身高差?怎樣選出合適的演員?怎麼拍出賽事的真實感?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回應了網友關心的問題。

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女排比賽;40年後,他在電影《奪冠》中向女排精神致敬。陳可辛表示,創作過程沒有留下遺憾,「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

《奪冠》不是《郎平傳》 體現不同年代價值觀

人民網文娛:鞏俐是郎平的不二人選嗎?怎麼彌補她們身高上的差距?

陳可辛:多年來我一直想跟鞏俐合作,這次終於達成,我覺得非常幸運。她就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其實,她只要站在那裡,很強的氣勢和倔強的眼神,簡直是郎平本人。她在電影圈和郎平在體育圈裡有著同等地位,她們都是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和國際接軌的中國女性,所以除了鞏俐,我真的想不到能找誰演郎平。

鞏俐和女排隊員們一起拍戲,我們通過攝像借位、給鞏俐墊高等方式,把她的身高拉長到合適的高度。另外,鞏俐進入郎平的角色有一段時間了,現役女排姑娘們一進來就默認她是郎指導,在表演上鞏俐也能帶領她們。所以,觀眾們不會覺得她個子特別小,女排姑娘們的氣場也不會影響到她的氣場。

人民網文娛: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您怎麼看?

陳可辛:拍中國女排,最大的難題就是怎麼取捨。這個題材跨越四十多年,容納了太多人物和故事。郎平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每一段歷史幾乎都繞不過她。

但我們不想把電影變成《郎平傳》真的是《郎平傳》的話,她還有很多故事應該寫進去啊,包括她的婚姻,她跟女兒的關係等等,其實我們都沒寫。

電影要有戲劇性,必須由主力人物帶動,拍中國女排,沒有幾個人會反對郎平是最重要的人物。當然,片中其他教練、女排運動員,我們也有挺深刻的描述。

中國女排是個很大的主題,使我能夠從故事入手,以小見大地看到整個時代的變遷,拍出了改革開放、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的中國。以前我也反覆試拍跨時代的戲,但這次最全面地表達了過去這幾十年。

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為什麼會贏,現在的女排如何傳承精神、怎麼再去贏,90後和60後甚至50後的區別在哪兒,中國的改變在哪兒,這是《奪冠》最重要的主題。電影裡包含了不同年代的價值觀,大家可以一起重溫這幾十年的變化。

人民網文娛:如何找到飾演女排姑娘的合適人選?

陳可辛:最開始,我們試著找了比較高的女演員或者模特,練了兩周排球之後,就知道這樣行不通。後來,我們用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從全國幾千名排球運動員中找演員,選了大概四五十個。

這批演員的表演令我喜出望外。她們不是在演戲,只是把真實的感覺表達出來。讓她們放鬆、放開自己就好,鏡頭能夠抓住她們最好的表演瞬間。

兩天半還原中巴大戰 每天拍足18小時

人民網文娛:影片怎樣做到「半記錄式」呈現賽事,給大家帶來沉浸感?

陳可辛:第一場中國女排對陣江蘇男排的比賽,我們用傳統的電影分鏡方法去拍,分好每個鏡頭,再拍每個球要怎麼打、在哪兒落地,結果光是那場戲就拍了六天,效率比較低。

第二場1981年世界盃中日大戰,乾脆不分鏡頭了,調來6個機位一齊上,對著當年真實比賽視頻模仿。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控制現場,再厲害的球員也不可能完全複製每個動作。所以只能讓他們真打,只要開球和結尾拿分的動作一樣就行。

第三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真正的中國女排運動員來到片場拍攝,一共只給了八天時間,而真正留給拍攝比賽的時間只有兩天半。我們採用和第二場類似的方法拍攝,又加了6個機位,一共12個機位,還請來體育頻道專業拍排球的攝影師,確保鏡頭萬無一失。令人欣慰的是,因為親身經歷過,女排姑娘非常清楚片場要怎麼還原。但即便這樣,她們每天也拍足了18個小時。後期剪輯時期,面對海量素材,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把這場比賽剪出來。

人民網文娛:為什麼選擇白浪出演青年郎平?

陳可辛:最開始,我們一直找不到飾演青年郎平的合適演員,直到後來看到郎導女兒白浪的照片。我們聊了快半年,最後找了一個中戲的表演老師飛到美國,給白浪做了兩周的表演訓練。老師發回來一個視頻,白浪自己一個人對著鏡頭演,她把感情完全釋放了出來。這場戲打動了我們。從那時起,我們就確定了由白浪出演郎平。

人民網文娛:觀眾覺得影片淚點多,請您「報銷紙巾」,您怎麼看?

陳可辛:每次別人跟我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我都不知道是褒還是貶。我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拍電影時很自然就往那個方向走了。情感確實是我電影中很自然、很本能的表達,有人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都有他的個人色彩,我也不例外。《奪冠》是一部我自己很喜歡的戲,也是一次珍貴的經歷。

人民網文娛:現在的票房成績,您還滿意嗎?

陳可辛:我不能說我拍得怎麼樣,它是需要觀眾和市場去驗證的。我們盡力拍了《奪冠》,我對創作和製作過程都挺滿意的,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在拍攝過程中,沒有留下遺憾,無論觀眾和市場給予怎樣的反饋,我都會接受。(郭冠華)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陳可辛---------------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去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的意思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多時候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40多年之後,陳可辛再談起中國女排,他的感受依然沒有變。在時代的變遷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和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心中堅忍、熱血、永不言棄的符號。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覺得很幸運
    40多年之後,陳可辛再談起中國女排,他的感受依然沒有變。在時代的變遷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和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心中堅忍、熱血、永不言棄的符號。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奪冠》成最大贏家,陳可辛回應口碑爭議,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
    說到陳可辛這位導演,相信小夥伴們都非常熟悉了,畢竟陳可辛導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尤其是他導演的的《神行太保》、《投名狀》、《中國合伙人》等影片給觀眾和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可辛也憑藉自己的才華吸粉無數,獲得很多其他導演的高度好評。
  • 《奪冠》金雞獎奪三大獎,陳可辛導演感謝中國電影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所有演員都表現出色,除了導演陳可辛
    最後那句「僅此而已」,對陳可辛導演耗費心思精力的心血之作,可以說是不小的刺激。由於有非常詳盡的題材,導演陳可辛拍攝這部電影時,更多的不是考慮藝術創作,而是壓力。爸爸》同樣是體育題材,印度導演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和口碑,都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杆。但要求導演陳可辛的《奪冠》給觀眾留下同樣深刻的印象,顯然並不公平。
  • 《奪冠》未能「奪冠」,陳可辛的《李娜傳》該怎麼辦?
    七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五次得獎;三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入圍金雞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提名百花獎最佳導演,一次華表獎最佳導演,一次華鼎獎最佳導演。在質量口碑上,陳可辛這一生可以說是碩果纍纍。但是在票房成績上,陳可辛卻遠遠不及他的那些後輩們。拍了30部電影,總票房才19個億,《奪冠》(6億)還是他最賣座的電影。
  • 拒演郎平的鞏俐出演《奪冠》,陳可辛導演用了什麼手段?
    而鞏俐屢次拒絕陳可辛導演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中飾演郎平的角色邀約,則明明確確地表示怕「演不好」,怕演砸了這個角色。陳可辛導演又是用了什麼手段,讓鞏俐回心轉意,心甘情願入局《奪冠》?但令陳可辛導演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邀請就被鞏俐謝絕了。
  • 《奪冠》上映導演陳可辛發文分享團隊幕後艱辛
    電影《奪冠》上映,導演陳可辛在微博發文分享了拍攝團隊各個工作人員幕後的艱辛和努力,並感謝團隊的付出。《奪冠》上映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9月25日,電影《奪冠》上映,導演陳可辛在微博發文分享了拍攝團隊各個工作人員幕後的艱辛和努力,並感謝團隊的付出。
  • 《奪冠》官宣定檔,陳可辛導演作品來襲,終於等來中國女排
    相信大家在忙裡偷閒的日子裡,除了追劇就是在期待電影的上映了,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的春節檔電影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上映,這讓觀眾們很是著急又期待,目前春節檔上映的有《姜子牙》,這讓觀眾們才覺得比較安慰了,相信其他春節檔也會陸續上映吧!這不,近期又一春節檔電影官宣定檔,我們又有得看了!
  • 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在經歷多次更改檔期後,《奪冠》終於上映了。導演陳可辛發文稱:「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勝利。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就會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也改變不了,流露什麼樣的情感是很自然的表達。」
  • 2020年《奪冠》未播先火,著名導演陳可辛遠程助力中影人教育!
    2020年,執導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暫未上映。陳可辛從小就是在電影院裡泡大的。14歲那年暑假,香港影院不停重放老片,他每天看一兩部,一個月能看完50部。這是他的童子功。與他合作過的編劇、導演對他豐富的觀影儲備量都印象深刻。
  • 《奪冠》已無票房「奪冠」可能,前浪陳可辛輸給了自己的後浪徒弟
    ,稱影片「瘋狂地輸出廉價的情緒」、「遠沒有女排比賽好看」、「是一部沒有實質性內容的電影」……期待《奪冠》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等影片那樣,依靠口碑發酵,取得票房佳績的可能性已經沒有。實際上,陳可辛是除周星馳之外,在內地發展最順利的港片導演。
  • 陳可辛說《奪冠》絕不是《郎平傳》網友咋犀利回應?
    白浪等主演的電影《奪冠》正在上映中。對許多觀眾來說,中國女排的輝煌堪稱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從開拍到上映也一直備受關注。日前,影片導演陳可辛接受媒體訪問,就觀眾關心的問題給出解答。因為畢竟不是一個紀錄片,我們不能沒有一個主人公。你說拍中國女排,我覺得沒有幾個人會反對,郎平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物。當然裡面我們從老教練員、指導等等都有,都有挺挺深刻的描述啊。把這部電影控制在兩個多小時裡面也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拍的遠遠不止那麼多的素材。我們拍完出來,這個電影其實是三個多小時的,剪了很多才終於剪到現在兩個多小時。
  • 陳可辛《奪冠》,不是某一個人的成功,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中國女排》,票房已達6億多,燃爆大熒幕的中國女排精神再次火了,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陳可辛導演歷時三年,終於給我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陳可辛的《奪冠》,他把女排精神有層次地凸顯出來,著重展現了女排姑娘們的奮鬥。 從這一層面說,當《奪冠》燃爆網絡時,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整個女排的力量,整個電影團隊的力量。
  • 曾被質疑,跨越35年,陳可辛攜《奪冠》歸來,你的淚腺準備好了嗎?
    有人覺得中國女排的故事值得一看,有人卻覺得導演陳可辛又在借著熱度拍電影。2019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上再次奪冠,那段時間的各大平臺上都是關於女排的討論。,但是確是一部更加符合陳可辛導演經歷、價值觀以及人生的電影。
  • 郎平、女排、「三金導演」陳可辛…《奪冠》為何打爛一手好牌
    《奪冠》主創陣容強大,從導演到演員無不展現出影片可能具有的極高質量,導演陳可辛「三金認證」,曾獲金雞獎最佳導演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演員陣容包括鞏俐、吳剛、黃渤等絕對的實力派大咖。
  • 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導演的名頭,還是急著想看鞏俐飾演的郎平? 我很好奇,到底陳可辛,一個香港導演 從此,陳可辛開始了他的電影導演生涯 冥冥中,自有天意,陳可辛成了《奪冠》的導演。
  • 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
    》是陳可辛導演拍攝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電影。說到這裡,我在想,這部電影《奪冠》能獲得如此之高的票房,那到底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呢?陳可辛也拍了很多電影,只有這部《奪冠》讓人可圈可點,讓他的知名度和名氣上升了一個等級和檔次。《奪冠》中匯聚了兩個實力派人物,一個是鞏俐,有著高超的演技。一個是陳可辛,有著多年的執導的經驗。憑著積累的素材,有看點的內容,又傳播著當下倡導的女排精神,他們的配合成就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