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未能「奪冠」,陳可辛的《李娜傳》該怎麼辦?

2020-10-08 海之聲華西聽力中心


商業化,是融入在了香港電影人血液裡的東西,它支撐著國產電影從閉塞落後走向世界。拿陳可辛來說,在電影領域,他就是一個地道的生意人。「電影都虧本了,談口碑有什麼意義」這是陳可辛面對媒體採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可即便如此,一直精於算計,奉行「拍電影是為了賺錢」的陳可辛,卻總是事與願違。

七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五次得獎;三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入圍金雞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提名百花獎最佳導演,一次華表獎最佳導演,一次華鼎獎最佳導演。在質量口碑上,陳可辛這一生可以說是碩果纍纍。但是在票房成績上,陳可辛卻遠遠不及他的那些後輩們。拍了30部電影,總票房才19個億,《奪冠》(6億)還是他最賣座的電影。

今年國慶檔總票房已經突破30億,而備受期待的《奪冠》僅只收穫了6個億。目前來看,陳可辛嘗試體育類型的商業片,是一次不成功的「算計」。《奪冠》雖然是他導演生涯最賣座的電影,但這個票房成績並沒有讓他和觀眾滿意。

一是,國內的創作環境並不像歐美那樣成熟;對於外國人而言,他們的體育片風格可以無所顧慮的突出個人風格,中國的體育電影卻不一樣。體育在每一個中國人心裡承載著別樣的感情,他和民族自豪感捆綁在一起,所以離不開主旋律。二是,他「精於算計」卻「不善於賺錢」;陳可辛拍戲,總把自己的個人追求放在觀眾或者市場之前,不然他不會選擇嘗試《奪冠》也不會在《中國合伙人》大火之後,毅然決然選擇拍《親愛的》這部文藝片。

《奪冠》未能奪冠,這對於陳可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因為接下來他還有一部同樣題材的《李娜傳》,《奪冠》的失利,不但澆滅了觀眾進電影院的熱情,也拉低了大家對《李娜傳》的期待。

在《奪冠》裡,陳可辛並沒有很好的傳達中國女排的精神,也沒有塑造出郎平的形象。要知道,中國女排這個群體,遠遠沒有李娜這個人物複雜。所以大家對於陳可辛能否講好李娜的故事,抱有很大的質疑。

現在距離《李娜傳》上映沒有多長時間,電影也早已殺青,演員不可能再回來補拍,陳可辛可以說是無計可施了。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李娜傳》上映前,陳可辛在宣發上多花一點心思,不要給觀眾製造多餘的期待值,不要一味的美化主角,真實自然就好。讓觀眾自己去體會李娜這一生的不容易,去感受電影裡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情緒,才是《李娜傳》最好的出路。

相關焦點

  • 看完《奪冠》我開始擔心陳可辛的《李娜傳》
    《奪冠》終於上映了!》全片之後,我不由得開始擔心起陳可辛另一部同題材電影《李娜傳》。,該得到宣揚的沒有宣揚到位,由此引發了某部分群體人員不滿。顯然《奪冠》又不想在這個點上進行過多深入的探討和表達,輕輕地一筆帶過。
  • 陳可辛執導《奪冠》上映 他還有另一部運動電影《李娜》未上映
    電影《奪冠》海報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題材電影《奪冠》(原名:《其實陳可辛還執導了另外一部運動題材的電影,那就是關於網球的電影《李娜》。電影《李娜》先導海報電影《李娜》根據網球運動員李娜的自傳《獨自上場》改編。
  • 陳可辛不拍小清新,和鞏俐、黃渤聯手中國女排誓言《奪冠》
    ,但似乎是愛情題材膩了,陳可辛睽違6年的全新導演作品將挑戰網球和排球體育題材,《李娜》和《奪冠》於焉誕生。▲《甜蜜蜜》劇照《李娜》顧名思義,故事當然是聚焦於網壇名將,生涯兩座大滿貫的李娜傳記電影,此片改編其親筆撰寫的自傳,將巨細靡遺地重現李娜的網球生涯,陳可辛更希望以不同的角度來回望李娜的傳奇生涯,並表示:
  • 跟隨陳可辛揭秘《奪冠》
    在經歷多次更改檔期後,《奪冠》終於上映了。導演陳可辛發文稱:「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勝利。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相比觀眾反饋,陳可辛更想和大家說說《奪冠》從籌備到拍攝經歷的過程,回頭看看這「三年的難,難,難」。
  • 陳可辛白浪攜電影《奪冠》亮相網易娛樂觀影團
    網易娛樂專稿1月21日報導 1月20日,網易娛樂觀影團迎來了電影《奪冠》,觀影過後,導演陳可辛和郎平的扮演者白浪來到現場,與影迷們交流觀影感受。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
  • 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在經歷多次更改檔期後,《奪冠》終於上映了。導演陳可辛發文稱:「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勝利。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30多年裡有太多故事了」,陳可辛面對《奪冠》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
  • 《奪冠》自信提檔?有望成國慶檔質量標杆,陳可辛鞏俐都是定心丸
    比如說原本兩部電影是定檔在9月30號,分別是《急先鋒》和《奪冠》,如今《奪冠》提檔至9月25號的話,也意味著國慶檔將率先開啟,而其他電影勢必會變得被動一些,比如說讓《奪冠》提前搶佔了先機的話,其他電影的口碑和票房肯定會受到影響,因為提前上映口碑是提前出的,如果口碑很好,後期的排票和票房肯定會很高,會瓜分其他電影的市場,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線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
    陳可辛《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本刊記者/「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有點殊途同歸」中國新聞周刊:我看到你在拍《李娜》和《奪冠》時,會覺得它們之間很不同。李娜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很個人主義的這樣的一個人物。中國女排是一個很集體主義的一個故事。當時你是有意選擇這兩種互相對應的題材嗎?
  • 《奪冠》金雞獲三獎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新片《獨自上場》已送審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公布了完整獲獎名單,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編劇三項大獎。出品人覃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和陳可辛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我深知他在《奪冠》中付出的辛苦,也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天也是他的生日,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 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
    說到這裡,我在想,這部電影《奪冠》能獲得如此之高的票房,那到底是陳可辛和鞏俐成就了《奪冠》,還是《奪冠》成就了他們呢?陳可辛也拍了很多電影,只有這部《奪冠》讓人可圈可點,讓他的知名度和名氣上升了一個等級和檔次。《奪冠》中匯聚了兩個實力派人物,一個是鞏俐,有著高超的演技。一個是陳可辛,有著多年的執導的經驗。憑著積累的素材,有看點的內容,又傳播著當下倡導的女排精神,他們的配合成就了這部電影。
  • 陳可辛:《奪冠》不是《郎平傳》,白浪為演郎平辭掉工作
    9月27日晚,導演陳可辛參加了一個小時左右的媒體群訪,跟大家分享了《奪冠》背後的故事。對於有觀眾說,因為流了很多眼淚想讓導演「報銷紙巾」,陳可辛表示情感在很多時候是他出於本能的選擇,「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看電影。有的時候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很多時候我拍電影,都會很自然就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
  • 《奪冠》《一點就到家》背後,陳可辛最離不開的是他
    大家必然對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伙人》《親愛的》《奪冠》並不陌生,這幾部作品均出自張冀之手,而且陳可辛正在後期製作的《獨自上場》(原名《李娜》)也是和這位老搭檔協作完成。從兩人第一次合作的《中國合伙人》,張冀只是其中的聯合編劇,到如今《奪冠》《獨自上場》,陳可辛每一部講述中國內地故事的電影,都需要他撐場。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李娜》,暫且拋開演技製作不談,中國女排本身就是一道硬題。或許一切都該從陳可辛導演那句「《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說起。一開始的時候陳可辛導演其實想拍兩部,第一部講80年代五連冠時期,第二部再講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前後,但最後所有人給他的建議都是:女排精神,還是一氣呵成的好。
  • 是什麼阻止了《奪冠》走向口碑巔峰?
    往前追溯,《奪冠》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大大小小的風波,首當其衝的就是網傳陳忠和本人的抗議和電影的被迫改名。比對預告片就能發現,電影中刪減了部分由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的鏡頭,最明顯的就是大口啃雞腿的搞笑畫面,也幾乎沒有正面出現過這個角色的正名。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導演陳可辛《奪冠》:為何選鞏俐、黃渤與郎平女兒白浪做主演?
    《甜蜜蜜》是陳可辛的高度。《中國合伙人》開始多了幾分匠氣與取悅。如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他的高度,很難逾越。多年前的陳可辛一定不知道,他會拍攝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奪冠》。人實際不能預見或者控制自己的未來。就像現在上的大學,或者從事的職業,這樣的相遇,有多少是曾預想到的現實呢?
  • 趙薇、劉嘉玲,發文力挺陳可辛的《奪冠》,票房能否一直奪冠
    9月25日,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李現、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上映了。《奪冠》打call。​《奪冠》由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其次是演員!陳可辛太會選人了:鞏俐化妝後幾乎和郎平長得一模一樣,鞏俐的演技沒得說。黃渤、吳剛、彭昱暢都是各個年齡段的佼佼者,他們都長得一般,但演技很好。唯一一個流量明星兼偶像李現,戲份不多,只是調劑一下的。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2020最期待電影:《李娜》,三大懸念吸引你走進影院!
    《奪冠》海報在這長長的片單裡,陳可辛導演一人獨佔的兩部重磅體育大片,《奪冠》與《李娜》,無疑最為亮眼。李娜與扮演她童/少年期的小演員開初,陳可辛與李娜都屬意湯唯來扮演。他坦言最初是被李娜自傳中的個人主義和反機制狀態所吸引,進而產生了拍片想法。但在劇本初稿完成之後,陳可辛卻發現自己陷入了創作瓶頸。他感覺劇本中所呈現的個人主義,遠不及當下社會新一代人對此的反應有趣。這也是他決定在電影中加入一個90后角色,以這個角色的視角來對比李娜的先鋒,劇本也因此多打磨了三年,才讓他比較滿意而開拍。因此,陳可辛在片中到底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