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奪冠》我開始擔心陳可辛的《李娜傳》

2020-10-03 疾速娛樂

《奪冠》終於上映了!

回顧《奪冠》命運多舛的一生,可以用「多騷操作」來形容絕對不為過。

從2019年秋冬季開始高調宣發,卻被傳片中因關於某個人物的片段與現實不符面臨被刪減的可能,為此不得不把片名從《中國女排》改名成《奪冠》。改名後撞車《我和我的祖國》裡徐崢拍攝的單元,被嘲蹭了徐導一部預告片。因遲遲無法明確定檔,以一己之力拖累2020年春節檔影片無法開啟預售,在預售成績不佳的情況下又加入了2020春節「提檔大軍」。在經歷新冠疫情後定檔國慶檔,可沒過多久又從原定的9月30日上映提檔至9月25日。

高調宣發—改名—定檔—提檔—撤檔—再定檔—再提檔,這一系列騷操作的背後,無不透露著片方焦慮、著急又不自信的心態。

而這一系列的來回動作早已澆滅了觀眾心中那股期待不已的熱情,當真正看過《奪冠》全片之後,我不由得開始擔心起陳可辛另一部同題材電影《李娜傳》。

《奪冠》作為一部以中國女排近40年的跌宕起伏史為故事主體的作品,卻把「鐵榔頭」郎平作為中心人物貫穿始終。前半段講的是80年代「郎平」所在中國女排隊如何打敗日本女排奪得世界盃冠軍,後半段則是「郎平」如何帶領新一代的中國女排打敗巴西女排重奪奧運會冠軍。

作為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郎平是當之無愧的代表,用她串起前後兩代女排的故事自然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在於,全片在塑造「郎平」這個人物的比重明顯要多過「國家女排」,到底是講女排還是郎平呢?

坊間傳聞,彼時的《中國女排》被卡著是因為片中並未拍攝中國女排奪冠雅典奧運會冠軍的相關內容,該得到宣揚的沒有宣揚到位,由此引發了某部分群體人員不滿。而中國排球協會在1月16日發布一則關於「中國女排」名義權的嚴正聲明,似乎又印證了這一傳聞。

若是如此,與其把《中國女排》改名成《奪冠》,不如徹底點叫《郎平傳》咯?

那要真是《郎平傳》,可對郎平的生平事跡又沒有完整展現出前因後果來。對郎平的人物塑造也僅僅停留在了她的女排事業上,在生活、家庭層面幾近空白,無法塑造出一個完整的人物弧光。

郎平的女兒白浪和「鞏皇」鞏俐分別飾演了郎平的青年時期和執教中國隊時期,一個是刻苦拼搏頑強的運動員形象,一個是氣勢如虹、威武霸氣的教練形象,而這兩種形象恰恰是最為大眾熟悉的。那在不為人知的背後,郎平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在重要的人生節點上是如何做出決斷的?顯然《奪冠》又不想在這個點上進行過多深入的探討和表達,輕輕地一筆帶過。

而片中白浪和鞏俐飾演郎平的兩個人生階段,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又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這也就導致了影片前後兩段的風格不統一。

前半段以劇情片的拍攝手法略帶修辭地去講述故事,還能夠讓觀眾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而後半段則近乎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去重現觀眾仍舊記憶猶新的比賽現場,尤其是讓中外當代女排隊員的本尊出演,再加上耳邊連綿不絕的現場解說,這幾乎就是一次現場直播。

如今的國產體育類電影在前後風格上不統一也不僅僅出現在《奪冠》上,2019年春節檔韓寒的《飛馳人生》就因後半段堪稱賽況實錄而被不少人飽受詬病。

反觀這些年進入內地影市的進口體育題材電影,比如《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最後一球》、《極速風流》以及剛剛重映的《極速車王》,都在口碑上收穫了較高的呼聲。

這些電影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方面它們把競技比賽的場景作為高潮部分的同時,並不是一味採用賽況實錄的方式來高度還原競技體育的緊張刺激氛圍,從而帶給觀眾在情緒上升華。電影美學的修飾手法依舊得以充分運用,甚至根據創作意圖進行適當的改編或誇張。

另一方面這些電影始終是通過競技體育去塑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情感的塑造才是影片的核心表達。《摔爸》裡的父女之情、《絕殺慕尼黑》裡教練與球員的友誼、《最後一球》裡的父子之情,以及《極速車王》裡的知己情誼。

但在《奪冠》裡,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對單一人物「郎平」的塑造,而非對「中國女排」這個群體進行塑造。如果說想要傳達「中國女排精神」的話,那就更不到位了,連承載這個精神的主體都不存在,何談傳達其靈魂呢?

片中吳剛老師飾演「袁偉民」曾在比賽賽場上對中國女排隊員們說過一句話:「今天中國女排能站在這裡,不是因為你,也不是因為他,而是我們。」

《奪冠》連「我們」的含義都沒有闡述明白,又怎敢叫自己是《中國女排》?那如果陳可辛導演沒搞明白想通過網球競技表達什麼的話,《李娜傳》還該叫《李娜傳》嗎?

相關焦點

  • 《奪冠》未能「奪冠」,陳可辛的《李娜傳》該怎麼辦?
    在質量口碑上,陳可辛這一生可以說是碩果纍纍。但是在票房成績上,陳可辛卻遠遠不及他的那些後輩們。拍了30部電影,總票房才19個億,《奪冠》(6億)還是他最賣座的電影。目前來看,陳可辛嘗試體育類型的商業片,是一次不成功的「算計」。《奪冠》雖然是他導演生涯最賣座的電影,但這個票房成績並沒有讓他和觀眾滿意。
  • 陳可辛執導《奪冠》上映 他還有另一部運動電影《李娜》未上映
    電影《奪冠》海報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題材電影《奪冠》(原名:《其實陳可辛還執導了另外一部運動題材的電影,那就是關於網球的電影《李娜》。講述李娜從少年時期,運動員時期,到退役之後的人生故事。並通過她的成長,展現時代裹挾的人生傳奇。為了父親冠軍夢,六歲李娜走進網球隊。網球天才揮灑汗水,有血有淚,開始了與眾不同的成才之路。從武漢到北京再到巴黎倫敦,一路上她對網球由恨至愛。跌宕起伏的賽場傳奇,不離不棄的愛情誓言,榮耀背後是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心酸。
  • 胡歌陳可辛一同觀看澳網決賽,《李娜傳》男主非胡歌不可,期待
    今天,胡歌和陳可辛一同出現在澳網男單決賽上,據悉,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李娜傳》已經低調開機,傳聞胡歌極有可能扮演的是李娜丈夫姜山一角。陳可辛導演的《李娜傳》早已悄悄開機,低調而奢華的一部電影,根據網球世界大滿貫也是中國網球第一人的李娜個人自傳《獨自上場》改變而成,內容是李娜從小個人經歷和網球的緣分,經過不懈的努力獲得的一些榮譽。
  • 陳可辛不拍小清新,和鞏俐、黃渤聯手中國女排誓言《奪冠》
    ,但似乎是愛情題材膩了,陳可辛睽違6年的全新導演作品將挑戰網球和排球體育題材,《李娜》和《奪冠》於焉誕生。▲《甜蜜蜜》劇照《李娜》顧名思義,故事當然是聚焦於網壇名將,生涯兩座大滿貫的李娜傳記電影,此片改編其親筆撰寫的自傳,將巨細靡遺地重現李娜的網球生涯,陳可辛更希望以不同的角度來回望李娜的傳奇生涯,並表示:
  • 陳可辛*李娜:人生這四年
    ▲李娜(左)兒時在武漢中山公園和媽媽李豔萍合影(翻拍照片)作為國內體育圈的美式幽默代表,李娜從來不喜歡按套路出牌。於她而言,姜山的性格和父親很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父親的角色。李娜至今無法忘記,在爸爸重病時,奶奶那句漫不經心的「死馬當活馬醫」。當時年僅14歲的她憤怒、無助,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打球,扛起這個家」。
  • 陳可辛導演電影《李娜》和《中國女排》,你更期待哪部?
    上個月,陳可辛導演的體育勵志題材電影《李娜》殺青,據悉這部自傳電影《李娜》,歷時四年籌拍,陳可辛用獨特擅長的手法刻畫了人物的細膩!陳可辛講了什麼:父親年少的李娜,接到了父親的命令,這不是商量,因為沒有商量的餘地!別人說她有天賦,可這天賦是練出來的。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
    陳可辛《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本刊記者/「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有點殊途同歸」中國新聞周刊:我看到你在拍《李娜》和《奪冠》時,會覺得它們之間很不同。李娜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很個人主義的這樣的一個人物。中國女排是一個很集體主義的一個故事。當時你是有意選擇這兩種互相對應的題材嗎?
  • 陳可辛白浪攜電影《奪冠》亮相網易娛樂觀影團
    網易娛樂專稿1月21日報導 1月20日,網易娛樂觀影團迎來了電影《奪冠》,觀影過後,導演陳可辛和郎平的扮演者白浪來到現場,與影迷們交流觀影感受。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
  • 文森特·卡索疑加盟陳可辛《李娜》 男主誰來演?
    張欣兒(左)、小李娜飾演者(右)新京報2月27日報導 今年2月21日,由陳可辛執導,許月珍監製,張冀編劇的電影《李娜》在李娜澳網奪冠地墨爾本殺青。同時片方曝光了一組年代海報和一支殺青視頻,展現了李娜四個人生重要轉折,但海報和視頻中的「李娜」面部都做了模糊化處理,片方仍然沒有公開演員身份信息。據悉,目前電影已進入後期階段,具體上映日期還未定。2月22日,陳可辛新片《李娜》疑似曝光了第一位演員——出演過《黑天鵝》的法國演員文森特·卡索,他在片中飾演一名教練。這是電影《李娜》曝光的首位演員。
  • 《李娜傳》片場照被爆出,小演員神似李娜本人,女主或是趙薇?
    《李娜傳》片場照被爆出,小演員神似李娜本人,女主或是趙薇?說到中國體壇明星,大家會想到姚明!劉翔等!其實,有位女明星更值得表揚!那就是李娜!李娜可是亞洲首位網球大滿貫得主,厲害了我的姐。雖然李娜現在已經退役了,但是李娜的光輝事跡一直在我們的心中。
  • 跟隨陳可辛揭秘《奪冠》
    相比觀眾反饋,陳可辛更想和大家說說《奪冠》從籌備到拍攝經歷的過程,回頭看看這「三年的難,難,難」。當得知鞏俐和白浪都能來演兩個階段的郎平時,陳可辛一下子放心了許多,他說:「那是我在電影開機前心裡最踏實的一刻。」
  • 溫州高一女生陳瑋 參演電影《李娜傳》
    溫州高一女生陳瑋 參演電影《李娜傳》 2018/12/04 00:15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1922
  • 看完《奪冠》,終於明白陳可辛為什麼挑中了彭昱暢
    《奪冠》的上映正式拉開了國慶檔的大幕,從去年冬天開始宣傳直到今年秋天才正式上映,歷經一百多天的等待,陳可辛這部大作真的值得嗎?但是唯有彭昱暢既不是"頂流",也不顯山露水,除了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有過亮相,其他都是中二的角色
  • 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30多年裡有太多故事了」,陳可辛面對《奪冠》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 鞏俐就是電影界的郎平現役女排是「天生的演員」「她只要站在那兒,那種強勢的氣場和倔強的眼神,我覺得她就是郎平」,陳可辛從一開始就堅定認為,鞏俐是飾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 保守主義者陳可辛
    在陳可辛的電影裡,保守主義的進步和維護之間出現了一種夾角與張力。陳可辛執導的體育片《奪冠》已上映了,《李娜》還沒有。李娜身上所表現出的個人主義,是當初吸引陳可辛拍攝的原因。陳可辛自己是在鼓勵個人主義的氛圍裡長大的,他很相信個人那一套。當然《李娜》也不是只有個人主義,從教練、團隊到國家體制改革,都有「集體」的身影。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經歷了撤檔、改名,《奪冠》終於在這周上映,兩天票房過億,搜一下微博實時,幾乎大部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在不遺餘力的為它宣傳。以往我寫影評,總會按照慣例去查一下豆瓣評分,但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雷射巨幕閃過無比冗長的幕後工作者名單時,內心顯然已經沒了這個念頭,與之並行的,是影院裡經久不息的掌聲。
  • 是什麼阻止了《奪冠》走向口碑巔峰?
    往前追溯,《奪冠》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大大小小的風波,首當其衝的就是網傳陳忠和本人的抗議和電影的被迫改名。比對預告片就能發現,電影中刪減了部分由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的鏡頭,最明顯的就是大口啃雞腿的搞笑畫面,也幾乎沒有正面出現過這個角色的正名。
  • 《奪冠》自信提檔?有望成國慶檔質量標杆,陳可辛鞏俐都是定心丸
    其中《姜子牙》《奪冠》《急先鋒》《我和我的家鄉》等四部大片也正是定檔在國慶檔,也讓這個電影檔期增添了不少關注度,其中《姜子牙》《奪冠》和《急先鋒》三部電影都是曾經定檔在2020年春節檔的電影,如今集體進軍國慶檔,也算是「冤家路窄」了吧。
  • 陳可辛:《奪冠》不是《郎平傳》,白浪為演郎平辭掉工作
    9月27日晚,導演陳可辛參加了一個小時左右的媒體群訪,跟大家分享了《奪冠》背後的故事。對於有觀眾說,因為流了很多眼淚想讓導演「報銷紙巾」,陳可辛表示情感在很多時候是他出於本能的選擇,「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看電影。有的時候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很多時候我拍電影,都會很自然就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
  • 《奪冠》《一點就到家》背後,陳可辛最離不開的是他
    大家必然對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伙人》《親愛的》《奪冠》並不陌生,這幾部作品均出自張冀之手,而且陳可辛正在後期製作的《獨自上場》(原名《李娜》)也是和這位老搭檔協作完成。這一次,我們試圖在與張冀的獨家對話中,從《奪冠》開始挖掘答案。01 接到《奪冠》這個任務時,陳可辛和張冀正在準備《獨自上場》的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陳可辛原本計劃忙完監製的電影《妖鈴鈴》的宣傳工作之後,就準備開機了。沒想到,《奪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