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科普:地震逃生知識,一定要知道!

2020-12-27 鹽山縣廣播電視臺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網友表示,河北、北京、天津有震感。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3日9時28分在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北緯44.42度,東經80.82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系近5年來周邊最大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

震中周邊200公裡內

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7次

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監控記錄唐山5.1級地震瞬間

房頂牆皮被震落

地震

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也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一種災害。地震不可控,但地震引起的地質災害是可防可控的。滄州消防提示大家,地震災害一旦來臨,切莫驚慌,科學自救至關重要!

發生地震如何逃生自救?▼

地震發生時有12秒的黃金自救時間

下面這些地震自救知識請牢記↓↓↓

來源:「滄州消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這些地震逃生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據山東地震臺網測定 10月08日14時49分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 發生M2.3級地震 震源深度12公裡
  • 地震來了怎麼辦?洪山區「應急知識大篷車」走進校園
    「地震啦,同學們不要慌。」11月16日上午9時50分,正在上課的武漢市和平中學的師生們聽到「地震警報」,迅速作出判斷並有序疏散。由洪山區應急管理局、洪山區教育局聯合主辦的「應急知識大篷車」進校園專場活動正式啟動。
  • 遇到地震該如何自救?成都這場應急科普活動給你答案
    通過地震模擬場景,我真實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之處,加深了我對應急安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二學生徐苑在參加應急體驗活動後的直觀感受。應急消防措施現場科普演練現場。主辦方 供圖  在全國科普日期間,成都新都區即刻反應應急安全體驗基地24日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科普應急體驗活動。
  • 地震來了怎麼辦? 這些地震自救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客廳是四通八達沒有堆積物的地方,地震中,應把客廳當成安全的轉移地帶。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中國人傳統習慣是將逃生用具鎖在柜子深處,一旦用時卻發揮不了作用。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方便各個房間的人拿起就跑。🔻🔻🔻🔻此處最安全: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恰好在衛生間,那麼恭喜你,你的生存機率要大很多。
  • 地震來了咋辦?山東師大附中舉行應急逃生演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青先 通訊員 楊平1月12日,山東師大附中幸福柳分校組織開展師生地震應急逃生演練活動。隨著「地震警報」信號的發出,各班班主任老師迅速做出反應,立即告知學生「地震來了,不要慌」,並指揮學生迅速抱頭,儘量蜷縮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並儘可能用書包保護頭部,身體採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下或牆角,以保護身體不被砸傷。一分鐘後,「地震警報」解除,指揮員發出疏散信號。信號發出後,同學們在安全疏散老師的指引下,按照預定的路線迅速撤離到指定地點,清點人數報告各年級組長。
  • 【防災減災】海原地震100周年!你必須知道的地震應急避險十法
    寧夏微科普是寧夏科學技術協會官方科普公眾號,這裡有最權威的科普真相、最前沿的科技動態、最全的科普知識!總第645期 第1549篇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地震共造成28.82萬人死亡,約30萬人受傷,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 城市細節 ︳從一個地震應急包說起
    孩子讀幼兒園,入學之前要籤很多表格,甚至包括是否授權允許學校將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現在學校的宣傳冊、網頁上面等等,更吸引我注意的是一個「地震應急包清單」。呼籲市民首先要固定好家中重量比較重的物品如電冰箱丶書架等,以防地震時倒下砸傷人;其次要準備好一個地震應急計劃,比如提前設定好一個外州的緊急聯絡人,確保地震時可以有人聯絡到你,並且記好自己社區的市政府丶消防局及警察局的地址和電話,發生地震時可以第一時間尋求幫助;購買地震急救包,家裡和辦公室各放一個,甚至車裡也可以放一個;清楚家裡的火警探測器、滅火器、自來水、電源和煤氣開關的位置,以及他們的使用方法等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通過虛擬系統了解地震知識,進入地震體驗區,利用地震模擬體驗平臺,感受地震發生時房屋發生傾斜和地面的晃動……  為使廣大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提高防震減災意識,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中小學學生來到位於萬郡大都城的地震體驗館參觀學習。
  • 普樂蛙VR地震平臺 感受VR地震逃生提高災害防範意識
    真的能協助人們思考「地震來了怎麼辦?」。其實,在此之前國外已有不少使用VR技術進行逃生訓練的案例,比如日本就曾針對海嘯,開發了VR模擬逃生體驗,效果都是挺不錯的,現在我國很多知名VR廠商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何學習地震來了怎麼辦?普樂蛙VR地震平臺模擬地震逃生助你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甚至能幫助你自救。
  • 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地震逃生自救演練在鐵西區保工一校開展
    地震,誰都不能保證不會經歷,為加強小學生的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掌握防震減災常識和應急避險自救技能。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認真聽地震逃生自救安全知識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同學們積極踴躍回答講師的提問同學們首先認真觀看了3個關於地震逃生的小視頻,了解了地震的危害,以及學習在地震來臨時迅速有效逃生並自救的方法
  • 山東防震減災科普廣度深度不斷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取得長
    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的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技園內,來自山東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36名隊員正在省地震應急救援訓練基地進行訓練。山東省地震應急救援訓練基地隸屬於山東省地震局,是目前國內地震救援技能培訓三大基地(北京、蘭州、山東)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地震災害專業訓練接地,為省市縣三級培育和鍛鍊強有力的地震應急救援力量。園區佔地面積200餘畝,建築面積約30000平方米。
  • 內蒙古包頭發生3.8級地震!遇到地震該如何逃生、自救?
    遇到地震該如何逃生、自救?採取哪些應急救援措施?當發生地震時如果你正在開車,而又處於城市道路或周圍沒有寬闊地可以臨時躲避,那麼應立即打開雙閃應急燈,減速停車,將車停靠在路邊,然後下車觀察周圍情況並找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雙手護住頭顱蹲下等待,直到地震過後再上車,一定要注意不能將車停靠在電線桿、廣告牌等地方,這些地方地震時容易倒塌砸在車上。
  • 東營區龍居鎮中心幼兒園開展防地震逃生應急演練活動
    近日,東營區龍居鎮中心幼兒園開展防地震逃生應急演練活動。按照學期安全計劃安排,本次演練在安全辦公室精心籌備下,制定了詳實 的演練預案和方案。下午三點整,隨著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起,防震演練正式拉開帷幕。各班老師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每個樓層、樓梯口都有老師進行引導疏散,「孩子們,跟上,房子要塌了」。只見小傢伙們雙手抱頭,貓著腰,有序不亂的向外逃竄。
  • 【消防安全早知道】這些地震應急小常識、消防安全小常識,你知道嗎?
    地震這類災害一旦發生,留給人們的自救時間很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下面帶您了解一下地震自救常識。★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結果。4、 地震過後,為防範餘震,應該有序地、迅速從安全通道(樓梯)撤到樓外的空曠地帶,不要乘坐電梯。(二)商場避震在商場、展會、書店遇到地震,要儘量躲在立柱或牆角,避開玻璃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吊燈等危險物體。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 「說教式」變「體驗式」鄄城縣教體系統開展體驗式安全教育科普活動
    為推動全縣安全教育工作持續開展,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的安全意識,提高應急避險和自我保護能力,11月26日-27日,經省編辦「第一書記」工作組協調,由SA安全體驗訓練中心承辦的體驗式安全教育科普活動分別在鄄城縣董口鎮邢屯完小和箕山鎮王垓完小舉行。
  • 日本舉行全國地震演習 小學生帶安全帽學習逃生知識
    日本舉行全國地震演習 小學生帶安全帽學習逃生知識 (1/3) "← →"翻頁
  • 地震預警咋回事?看完你就懂了
    5月8日,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湖北省地震局,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的方式,帶網友探秘湖北省地震預警實驗室和首次啟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廳。直播吸引了近20萬網友觀看,大家紛紛表示「漲知識」了。
  • 科普|防災減災宣傳周系列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科普|防災減災宣傳周系列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9日至15日是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 嘉峪關市地震局宋政平局長介紹我市地震活斷層探測
    2019年8月2日,我市召開了活斷層探測結果通報會,會上,甘肅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石玉成同志對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項目的科學思路、重要意義及嘉峪關市所處的地震構造環境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通報了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項目建設情況和所取得成果,要求我市要切實把握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成果,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城市規劃和應急準備等相關工作,在城鄉規劃、國土利用、工程選址等方面廣泛應用。
  • 省安全應急科普環省行年度活動完美收官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如果此時此刻突然遇到空襲或火災等緊急情況,知道要帶哪些物品逃生嗎?此刻,如果你有一個人防應急包,那就萬事俱備,不欠東風了。在節目裡,南京人防應急救援志願大隊隊長徐剛和他的四名隊員,在現場給觀眾們教授了防空襲和防災減災的必備裝備物資——人防應急包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