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

2021-02-13 明史學會

在大明王朝最初的歷史上,一紙空白文書曾經讓無數人或發配或入獄或命喪黃泉,讓當時大明的地方官員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紙文書,竟然讓眾多的官員引來了殺身之禍。

洪武九年發生過一個案子,叫空印案。

什麼叫空印案,一說大家就能明白,就是開一個空白介紹信,你要到什麼地方辦事了,幹什麼用啊,還不知道,蓋兩個章帶走吧。然後我看有什麼事,咱們就填什麼事。

這件案子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在明朝有個規定,每年到年底,要有一次叫「考校錢糧」。什麼叫「考校錢糧」,就是要核對地方的土地、人口、賦稅,各種數字。這個數字要由府、州、縣來填報,要在布政司核對,布政司是省級行政管理單位。布政司要到戶部,就是中央六部之一的戶部。

戶部兼有財政部、國家稅務局,它有這樣的功能,農業部,林業部,都是隸屬於戶部。就是要從布政司到戶部再核對。核對如果無誤,說上面掌握的土地和錢糧數字,和你各個布政司,府、州、縣所統計的錢糧,土地數字沒有問題,蓋上章,就算完成。如果核對有誤,回去重填。

當時的首都在南京,如果四川,如果西北要到南京去一趟,往返好幾千裡,大概半年過去了。為了方便,已經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習慣,就是帶了空白的文書,蓋上印,帶著上中央戶部來,你說有問題嗎,我再換一張紙,反正印已經有了,我填好了,就算過關。

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縣均需派遣計吏至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帳目及所有錢穀之數,府與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與戶部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駁回重造帳冊,並須加蓋原衙門官印。各布政使司計吏因離戶部道遠,為免往返奔走,便預持蓋有官印的空白帳冊,遇有部駁,隨時填用。該空白帳冊蓋有騎縫印,不做他用,戶部對此從不幹預。洪武八年(1375)考校錢穀書冊,明太祖得知空印之事後大怒,下令嚴辦。致自戶部尚書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處死,佐貳以下杖一百,充軍邊地。與此案有關者多不免,被殺者達數百人。

一些歷史學家,對空印案的看法是,認為朱元璋可能懲治過當,空印案不應該懲治。

我倒認為,空印案肯定應該要治理,你不能數字隨便填,到了京師,到了戶部,說這個數字不對,不對我改改,那麼你回去,核對當地的填土地賦稅的數字了嗎,沒有,肯定有問題。

所以,懲治空印案是對的。

史學界對空印案所殺的人數一直有爭議,那麼朱元璋同志通過空印案到底誅殺了多少人呢?

第一,《刑法志》中記載,說郭桓案「系死者數萬人」,裡面還提到這樣一句話,說「二獄(空印案和郭桓案)所誅殺已過當,而胡惟庸、藍玉兩獄,株連死者且四萬」。按照《刑法志》的記載,空印案與郭桓案被誅殺的人數大體相當,應該是數萬人。

第二,歷史學家吳晗同志在《朱元璋傳》一書中也說到過空印案與郭桓案一共殺了七、八萬人。郭桓案大致誅殺三四萬人,如果按這種說法推算的話,那麼空印案也被誅殺了三四萬人。

我個人不是很贊同上面兩種說法,我個人認為此案誅殺的人數大約幾百人吧。主要理由有三點。

第一,需要重典(殺頭)警示其他官員,整治官場不正之風,但是沒有必要牽扯很多人。畢竟朱元璋同志並不糊塗,他是想用空印一案殺殺官場的不正之風,所以必須用重典(殺頭),對其他官員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可是,根本沒有必要牽扯上萬人。如果真的殺了誅殺了上萬官員甚至是數萬,那麼別說整個大明朝的國稅系統癱瘓掉,而且沒人管理,如何維持社會穩定?我想這也不是朱元璋同志希望看到的吧。

第二,《葉鄭傳》中也只是記載了數百人,並沒有談起其他擴大事件。方孝孺在《葉鄭傳》中記載,「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獄。獄凡數百人。士利兄亦以河南時空印系獄中。」意思是說只要掌管印章的官員和署字有名的人全部逮捕入獄,大概有幾百人。鄭士元是河南懷慶府同知,也牽扯到空印案。昨天我們說過,後來鄭士元出獄,鄭士利上疏替獄中的死囚申辯,可惜失敗入獄。方孝孺在《葉鄭傳》文末也提到鄭士利的失敗,說朱元璋「竟殺空印者」。意思是說朱元璋殺光了印空印案的入獄者,並沒有提到其他逮捕行動和擴大化事件。

第三,通過《明史·刑法志》中推測,也是幾百人。《明史·刑法志》記載:「主印官員(即掌握印章之人)一律處死;輔助官員(副職)杖責一百,發配充軍;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因為監督不力,也要問罪。明初官員本來就不多,經手蓋印空白文書才會被逮捕,有些也只是充軍並非處死,我個人覺得此案誅殺的也就幾百人了。

那麼此案為什麼那麼多人說是數萬人呢?

因為空印案」與「郭桓案」,「胡惟庸案」,藍玉案並稱為明初四大案,或是洪武四大案。而其他三案被誅殺人數都是數萬人,所以許多人根據其他三案的誅殺人數而推測出空印案也被誅殺了上萬人。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空印案與明初其他三案不一樣,並沒有牽扯到那麼多人。但是由於此案與其他三案並列,被合稱為明初四大案,造成了許多人對它的誤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相關焦點

  • 洪武四大案中,空印案實屬冤案,可朱元璋為什麼還要大開殺戒?
    明朝初年發生了四起影響十分大的獄案: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這四起案件牽連人員甚廣,死傷無數。現今許多學者都認為這四起案件屬冤案,是朱元璋藉此肅清朝中勢力,以此鞏固皇權統治。空印案與郭桓案類似,是朱元璋藉此懲治貪汙的案件,空印案造成數百人被殺(也有說法認為被殺者數萬),數千人受杖戍邊。
  • 朱元璋與他的洪武四大案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君臨一統。 那麼,咱們今天就講講朱元璋君臨天下後的明初四大案。 空印案 講空印案之前,咱們先說說空印是怎麼回事?
  • 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到底是朱元璋殘暴的印證,還是他肅腐的手段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明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接著,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拉開了長達276年的統治序幕。明初四大案就十分轟動,有人說在這四個案子中,被殺的臣子總數超過了10萬,這種說法自然是聳人聽聞的大了,客觀地分析,除了「藍玉案」牽連得比較多之外,其餘案件可能都沒有過萬。因為四大案,朱元璋被人指著罵,他的名聲也並不好,殘暴、濫殺無辜是許多人對他的印象,然而,朱元璋真的全都做錯了嗎?
  •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始末
    明朝洪武四大案發生於明朝初年,當時正值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朱元璋即位後,持續加大對貪官汙吏的懲處力度,洪武年間的官場稱得上是烏雲密布,因為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的處罰比較殘酷,發明了多種酷刑,還經常株連九族。
  • 明初四大案之一空印案真的是一件冤案嗎?
    很多人認為空印案作為明初四大案之一,只是朱元璋為了鞏固權力製造的一起冤案,涉案的很多官員看似確實無辜。實際上這些人確實不幸,但卻不冤。一、空印文冊違背了明初制定的賦稅造冊規定,為貪腐製造了空間而事實上,洪武四年就爆發過「杭州飛糧案」。二、朱元璋親自面訊,算不上冤案朱元璋為了防止被欺瞞,遇到大案,都會親自面訊。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就因空印案被告發貪汙。就在幾個月之前,方克勤還被朱元璋稱讚,認為他治民有方。
  • 對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的案情分析
    導語: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代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讀書獲得一官半職,光宗耀祖,但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卻十分特殊做官成了一個高危職業當官的每天上朝之前都會抱抱妻子孩子,如果下朝的時候平安的回來全家都會十分高興慶幸都活了一天,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大概就是明朝官員薪俸極低且刑法嚴苛
  • 明朝之謎:著名「空印案」是怎麼回事?朱元璋為何龍威盛怒,痛下殺手!
    正因他的人生落差如此之大,也叫很多後人對他的言行舉止頗為好奇。今天便以明初著名的一場「空印案」,見識一下朱元璋是如何痛下殺手,懲戒大批貪腐舞弊的官吏。話說朱元璋一天早朝散罷,閒來無事,信步往各官署隨便遛遛,碰巧便來到了戶部。朱元璋一想,正好了解一下國家財政收支帳目核算的具體工作。
  • 洪武四大案之首,事後誅殺3萬多人,一個守門的太監救了整個明朝
    1370年(洪武三年),他一口氣封了150位功臣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名鼎鼎的胡惟庸被封了什麼爵位?什麼都沒有,因為他還沒有出道。一個在「建國大業」中毫無建樹的胡惟庸,又是如何火箭般飆升至丞相的呢?明朝第一個丞相,即中書省左丞相李善長是胡惟庸的老鄉,濠州定遠人。
  • 從洪武三大案,除了血腥屠殺我們還可以看見什麼?
    最終在命運之神的選拔中戰勝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等地方割據勢力。金陵城登基的光芒照耀著他一鼓作氣驅逐元朝,恢復中原的號召之下,淮西布衣建立了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但是在明朝的建立之初,皇權和官員們的權力一直處於一個衝突的狀態,在洪武三大案之後,我們可以從刀光劍影背後讀出什麼?
  • 明朝空印案真的是冤案?朱元璋為何閉口不談?其實是為了殺雞儆猴
    導語:明朝開國的時候,有很多非常可怕的案子,其中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波及非常廣,被殺人員多達4.5萬人之多。因為這兩個案子被殺的人太多,所以導致空印案就顯得沒有那麼出名。其實空印案比前面那兩個案子顯得更加蹊蹺。
  • 電視劇朱元璋與洪武大案比較觀 戲說比正劇更符合史實
    其中《洪武大案》和《朱元璋》兩部電視劇都比較生動的反映了這個案子。這《洪武大案》偏於戲說,而《朱元璋》偏於正史。然而影視作品畢竟都是對歷史史實的加工再創作。不能等同於歷史,就歐陽倫案而言。反而是戲說歷史的《洪武大案》更接近史實。都是講歐陽倫案。《洪武大案》講的繁,將歐陽倫從發家到被賜死的全過程都介紹的很明白。用了整整十多集的篇幅,生動刻畫出了這個明朝陳世美的形象。
  • 胡惟庸案為明朝第一冤案?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明初四大案也稱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主導的四大案件,包括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藍玉案。朱元璋通過四大案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自此明朝的中央集權及君主個人權力達到新的歷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