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初期四大案之「空印案」的案情分析

2020-12-25 苗苗娛樂屋

導語: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代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讀書獲得一官半職,光宗耀祖,但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卻十分特殊做官成了一個高危職業當官的每天上朝之前都會抱抱妻子孩子,如果下朝的時候平安的回來全家都會十分高興慶幸都活了一天,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大概就是明朝官員薪俸極低且刑法嚴苛,明初的四大案幾乎使朝中官員換了一輪,其餘活著的更是人人自危。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明初四大案的第二案——空印案。

圖一 朱元璋

一、時代背景

朱元璋是中國古代史上出身最為微末的皇帝,由一個放牛娃逆襲為皇帝,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大哥都是由於元朝官員將朝廷下發賑災的糧食貪汙了起來,導致全部被餓死所以朱元璋才被逼的揭竿而起,所以朱元璋的統治並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可以作為依靠。而且當時明朝剛剛建立有大量元朝時的官員留任,可以說內部統治不穩定外部又有北元這個強敵虎視眈眈。如此背景朱元璋勢必實行鐵腕政治。

根據《明史》的記載空印案發生於洪武十五年,而在洪武十三年剛剛爆發了"胡惟庸案",此案中大量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捲入,例如李善長、劉基等。朱元璋經歷此案後神經就一直緊繃,連在戰火中經歷生死的大臣都想著謀反,那哪還有值得信任的大臣呢?所以朱元璋直接撤銷了"丞相"這一職位。

圖二 明代官員

二、 何為空印?

先來說說什麼是空印?其實說起來也簡單,按照明朝的規定,地方上的布政司、州府等每年年初都要到中央戶部遞送這一年的錢糧的收繳和財政收支情況的帳目。戶部要與各布政司、州府核實的數字要完全一樣,不差分毫,這樣才算完成。如果其中有一樣不同,整個帳目都不能通過要發回地方重新填報,再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去戶部核對,如果不巧還是有某個數字對不上,那對不起還是通不過還要再來一次。

要知道那可是明朝,沒有飛機、高鐵道路也不是寬闊乾淨的柏油路。在首都南京附近地區的官員還好,要是在廣西、甘肅等偏遠地區的官員那可真是要了命了,除了騎馬這項必備技能之外,還要爬山、坐船說不定路上還能碰到劫道的,身體不好都幹不了這工作。好不容易走了好幾個月到了南京,去戶部一對帳發現錯了個數,那不好意思您再辛苦一趟吧,記得回去拿點夏季的衣服,南京夏天雨水多。

官員這一來一回的發現關鍵就是這印章出了問題,因為就算到了戶部錯了個數紙筆都是現成的,但是沒有章也不能通過,可是公章又不能帶著,不能讓當地的老爺拿著蘿蔔刻個公章辦事啊!所以以後負責上京核對帳目的官員就隨身帶著幾張已經蓋好當地官印的空白文書,一旦在京城發現帳目審核不對時就可以現場改。這種風氣在元朝時就有,到了明朝慢慢發展成了慣例。官場幾乎人人都知道,但唯獨朱元璋不知道。

圖三 官印

三、朱元璋的態度

我們來了解一下朱元璋在知道空印案後下達了一個什麼命令,根據《大誥》中的記錄C此案中涉及的:"主印官員"一律處死,副手一律打一百軍棍後充軍。這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喪心病狂的命令,而且無疑會冤枉很多人比如那位千古名臣方孝孺的父親,就是濟南府的知州在此案中也被拉出了砍了頭。

可以看出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立法嚴苛對於貪汙腐敗的態度就是"寧殺錯不放過",對待那些貪官汙吏可以說是斬盡誅絕。還可以舉個例子比如在古代的衙門附近都會有一個土地廟,但是在明朝這個土地廟絕不可晚上去看,因為土地廟裡堆滿了人皮裡面以稻草填充,因為明朝律法規定貪汙五百兩以上的的一律剝皮。甚至朱元璋下達了一個歷代統治者都不敢想的規定:百姓凡是進京告狀的各級官府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阻擋,驛站還要以四品官員的規格接待。

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待對待官員是十分不信任的,這可能也是和朱元璋的出身有關,。在朱元璋看來各級官員為了偷懶就敢欺上瞞下的徇私舞弊,這要不給點顏色看看這大明王朝還不得改了姓?

圖四 官員判處

四、案件分析

首先朱元璋一怒之下下達了這麼嚴厲的命令那他知不知道案情的真相呢?可以肯定老皇帝朱元璋肯定是知道的,要知道朱元璋起身微末南徵北戰那麼多年,同時代的張士誠、陳友諒皆是不亞於任何時代的梟雄,這麼大的案件如果朱元璋都無法知道詳情那天下也就不會姓朱了。再說明朝設立錦衣衛就是作為皇帝的耳目探查百官和天下的,朱元璋連戶部尚書陳琳前天晚上吃的什麼都知道,怎麼會沒人報告這麼重要的情況?

空印案從表面上看是朱元璋借題發揮,但實際上是朱元璋對官場的一次整肅前文說過朱元璋對於各級官員是十分不信任的。所以後來鄭士利冒死上書(明代學子可以直接向皇上上書)向朱元璋陳述案情:"陛下懲治這些使用空印的官員,是因為恐怕一些貪官汙吏使用空印紙弄虛作假危害老百姓,但是這些帳冊使用的都是騎縫印,並不會造成什麼大禍當然皇上也是為了體恤百姓所以大家都沒什麼錯"結果朱元璋接到這封上書後給鄭士利的"獎勵"是勞動改造。

經過分析可以知道朱元璋是非常不信任官員的,錦衣衛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所以官場上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朱元璋都會無限擴大案情一來為了整肅官場二來也是為了樹立皇權的權威,即使在案件中會涉及到無辜的人但也不會改變朱元璋對待官員的態度。

圖五 朱元璋查問官員

總結

毫無疑問朱元璋應該說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一位經天緯地的英雄。他在混亂的時代中打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口號,並讓老百姓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安居樂業。但是朱元璋採取的鐵腕反腐的措施效果並不好,例如王振、嚴嵩等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大貪官。我們從"空印案"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只注重以殺立威並不注重製度的建設,所以一旦後代皇帝施政方式不再鐵血,腐敗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相關焦點

  • 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
    洪武九年發生過一個案子,叫空印案。什麼叫空印案,一說大家就能明白,就是開一個空白介紹信,你要到什麼地方辦事了,幹什麼用啊,還不知道,蓋兩個章帶走吧。然後我看有什麼事,咱們就填什麼事。這件案子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在明朝有個規定,每年到年底,要有一次叫「考校錢糧」。什麼叫「考校錢糧」,就是要核對地方的土地、人口、賦稅,各種數字。
  • 明朝空印案真的是冤案?朱元璋為何閉口不談?其實是為了殺雞儆猴
    導語:明朝開國的時候,有很多非常可怕的案子,其中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波及非常廣,被殺人員多達4.5萬人之多。因為這兩個案子被殺的人太多,所以導致空印案就顯得沒有那麼出名。其實空印案比前面那兩個案子顯得更加蹊蹺。
  • 洪武四大案中,空印案實屬冤案,可朱元璋為什麼還要大開殺戒?
    明朝初年發生了四起影響十分大的獄案: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這四起案件牽連人員甚廣,死傷無數。現今許多學者都認為這四起案件屬冤案,是朱元璋藉此肅清朝中勢力,以此鞏固皇權統治。空印案與郭桓案類似,是朱元璋藉此懲治貪汙的案件,空印案造成數百人被殺(也有說法認為被殺者數萬),數千人受杖戍邊。
  • 明朝之謎:著名「空印案」是怎麼回事?朱元璋為何龍威盛怒,痛下殺手!
    正因他的人生落差如此之大,也叫很多後人對他的言行舉止頗為好奇。今天便以明初著名的一場「空印案」,見識一下朱元璋是如何痛下殺手,懲戒大批貪腐舞弊的官吏。話說朱元璋一天早朝散罷,閒來無事,信步往各官署隨便遛遛,碰巧便來到了戶部。朱元璋一想,正好了解一下國家財政收支帳目核算的具體工作。
  • 明朝有個從元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潛規則,朱元璋發現後,殺了幾萬人
    ,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所撰寫的《先府君行狀》裡面記載空印案發生的時間為洪武九年,結合方孝孺和其父親的記載,可判斷空印案發生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確規定,各布政司、府、縣每年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帳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
  • 明初四大案之一空印案真的是一件冤案嗎?
    很多人認為空印案作為明初四大案之一,只是朱元璋為了鞏固權力製造的一起冤案,涉案的很多官員看似確實無辜。實際上這些人確實不幸,但卻不冤。一、空印文冊違背了明初制定的賦稅造冊規定,為貪腐製造了空間事實上是明朝繼承了很多元朝的制度,在元朝時,大家就是這麼應付差事的,也沒被制止過,於是這個風氣延續到明初。這種違反規定的做法實際上就為貪腐製造了空間,史稱「奸吏得挾空印紙,為文移以虐民」。而事實上,洪武四年就爆發過「杭州飛糧案」。
  • 明朝初期,朱元璋下令停止進貢絲綢,這樣的節儉會顯得寒酸嗎?
    導語:朱元璋出生於布衣之家,後面又因為南徵北戰成為了皇帝,過去身上的布衣也早已經換成了絲綢等華麗服飾,但大明雖然成立了,可是底層百姓的生活並沒有改善多少,當時的明王朝頻繁地對周圍用兵,大量的錢財都用在兵費上面了,這使得百姓更加窮困,特別是到洪武末年的時候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
  • 從明朝服飾看明朝社會,淺談冠服制度下的明朝服飾如何演變?
    前面,我們曾經分析過唐朝女性服飾,今天我們不說唐朝,而是來聊聊明朝服飾。服飾,一個在現代人看來很簡單的飾物,其實,早在古代,它的功能遠遠不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僅是用來保暖禦寒,修飾美化而已。在古代,服飾和周代的禮器功能相類似,都曾被用作強化統治,維護等級制度的工具,服飾的政治功能主要體現在冠服制度上。
  • 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到底是朱元璋殘暴的印證,還是他肅腐的手段
    明初四大案就十分轟動,有人說在這四個案子中,被殺的臣子總數超過了10萬,這種說法自然是聳人聽聞的大了,客觀地分析,除了「藍玉案」牽連得比較多之外,其餘案件可能都沒有過萬。因為四大案,朱元璋被人指著罵,他的名聲也並不好,殘暴、濫殺無辜是許多人對他的印象,然而,朱元璋真的全都做錯了嗎?
  • 《陽光下的罪惡》(分析案情完整音頻)
    把手機通過藍牙和車連上,能聽半小時波洛的案情分析25分鐘波洛完整案情分析
  • 明朝最聰明的開國功臣,3兄弟都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得以善終
    洪武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這些案子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危險的人,包括貪官汙吏,同時因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標英明早逝,為了讓皇孫順利登基,朱元璋也就擔下了「暴君」的形象。
  • 明朝殺良冒功案:牽扯上百條人命的血案,最終的判決結果令人唏噓
    同樣在遼東一帶活動的還有建州的女真部族,在永樂元年,建州的女真部族歸順了明朝,明朝建立了建州衛。據《明史》記載,張天祥共殺了無辜的三十八人,用這些無辜之人冒充軍功。事發後,張天祥被捕入獄,很快他就死在了獄中。  按說此事到此就該告一段落,可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因為除了大理寺、錦衣衛等機構,明朝還有一個機構叫「東廠」。在東廠的參與下,案情出現了大反轉。王獻臣和後來負責勘驗此事的吳一貫、楊玉會等人均受到了嚴厲的處罰,吳一貫甚至為此差點丟了性命。
  • 明朝精銳——三大營
    明朝的三大營又被稱為京師三營和御前三營 但隨著朱瞻基的突然離世,明英宗朱祁鎮的繼位初期,三大營雖然已經不再是永樂和宣德時期的三大營了,但是在「三楊內閣」的精心輔佐下
  • 明朝強盛之時,為何不去佔領向其稱臣的國家?
    #明朝初期,逐漸恢復了唐宋時期的朝貢制度,到了明成祖時期,明朝更是開創了萬國來朝的昌盛景象。較之西方帝國主義,明朝這種朝貢模式不用訴諸武力便可使對方誠服,無疑要顯得更加文明。在明朝最強盛的時候,它的藩屬國包括朝鮮王朝、琉球王國、安南、佔城、真臘、暹羅、浡泥國、蘇祿。那麼問題來了,明朝如此強盛,為何不繼續擴張,把這些藩屬國都通通佔領,從而讓自己的疆域更加廣闊?
  • 為何明朝會輸掉薩爾滸之戰?
    張居正、戚繼光在時,通過改革與嚴厲的監察曾使明朝軍隊迴光返照,恢復了初期的戰鬥力,正是靠著改革遺留的成果,明軍才打贏了萬曆三大徵。但到了1619年,張居正、戚繼光改革的紅利已經完全用盡,明朝軍隊又開始腐化墮落,而薩爾滸,不過是長期以來的積重難返罷了。
  • 明朝大將徐達之死,就是因為吃了朱元璋賜的一盤鵝肉?
    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項說法稱:徐達之死是因為患了背疽病重之時,吃下了朱元璋賜的一盤鵝肉。當時大家認為吃蒸鵝會加重他的病情,但朱元璋仍舊欽賜了蒸鵝膳,徐達含淚咽下,不久病發身亡。(圖片來自電視劇《朱元璋》,徐達含淚吃鵝肉)天了嚕,一隻蒸鵝真能將一代名將置於死地嗎?欲知真相如何,且看春雨君慢慢為你揭秘。「背疽」是個什麼鬼?
  • 如何正確看待明朝歷史?
    明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歷史周期中,倒數第二個王朝時代,這個王朝從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歷經276年,先後產生過16個帝王,建立者為明太祖朱元璋,亡國之君為崇禎皇帝。那麼作為後世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明朝的歷史那?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第一,明王朝是一個促進中華多民族統一和發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