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這些案子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危險的人,包括貪官汙吏,同時因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標英明早逝,為了讓皇孫順利登基,朱元璋也就擔下了「暴君」的形象。
縱觀古代每一個王朝,開國功臣大多難以善終,能有個好結局的功臣往往是懂得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之人,而明朝也有最聰明的開國功臣,3兄弟都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得以善終。
這三兄弟分別是郭興、郭英、郭德成,和朱元璋同是濠州人,三人最早跟的也是元末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後來郭子興賞識朱元璋,甚至將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因此郭氏三兄弟也轉投到了朱元璋麾下。
郭氏三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在戰場所向披靡,先後攻克了滁州、和州采石磯、太平府、溧陽等地,1356年,郭興首先攻佔臺城,因功進升統軍元帥,第二年攻克常州後又受到了最高賞賜。
郭興跟著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南徵北戰多年,功勞也不低於徐達等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郭興便不再出風頭,即使只是被封個鞏昌侯也沒有因此叫屈,因此「默默無聞」的郭興也就沒有引起朱元璋很大的注意。
1384年,54歲的郭興去世了,朱元璋才想起還有這麼一個功臣,又輟朝三日,追贈郭興為陝國公。
郭英是三兄弟中做官最高的,也是一位有名的名叫,朱元璋對其的評價是「廷臣若某之忠誠樸實,諸人不及也。」郭英能夠平安度過洪武晚年,並不是因為他的同胞姐妹寧妃的緣故,而是因為郭英的為臣之道。
不論是在跟著朱元璋帶兵打仗時,還是朱元璋登基為帝後,郭英對朱元璋都非常謹慎,從未逾越過,洪武十七年(1384年),郭英以功績受封武定侯,在朱元璋面前依然小心翼翼,自稱是平民,生活上過得樸實,因此朱元璋十分放心郭英。
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遭到了御史裴承祖彈劾,朱元璋也是命諸戚裡大臣議論郭英的罪名,最終郭英得到赦免,郭英也一直活到了靖難之役。
郭德成同樣跟著朱元璋、兄長等人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朱元璋做皇帝後,原先的將領紛紛封官加爵,郭德成卻只是做了驍騎舍人,朱元璋倒也有些為郭德成「鳴不平」,於是便對郭德成說「讓你做個大官」。
郭德成連忙推辭,說自己只會喝酒,不會其他,要是做了大官,那就是害了大明害了自己。朱元璋聽後對郭德成也是非常讚嘆,將大量好酒和錢財善賜給了郭德成,後來也常與郭德成在皇家後花園喝酒。
喝酒誤事,郭德成一次醉酒,卻在朱元璋面前失言了,清醒過來後害怕自己有殺身之禍,於是便進寺廟剃光了頭髮,做起了和尚,朱元璋看到後心中也是釋然,大笑道「德成真是個瘋漢」。
不過胡惟庸案時牽連數萬人,郭德成卻相安無事,也是後世感嘆他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