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聰明的開國功臣,3兄弟都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得以善終

2021-01-07 歷史潮河

洪武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這些案子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危險的人,包括貪官汙吏,同時因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標英明早逝,為了讓皇孫順利登基,朱元璋也就擔下了「暴君」的形象。

縱觀古代每一個王朝,開國功臣大多難以善終,能有個好結局的功臣往往是懂得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之人,而明朝也有最聰明的開國功臣,3兄弟都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得以善終。

這三兄弟分別是郭興、郭英、郭德成,和朱元璋同是濠州人,三人最早跟的也是元末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後來郭子興賞識朱元璋,甚至將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因此郭氏三兄弟也轉投到了朱元璋麾下。

郭氏三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在戰場所向披靡,先後攻克了滁州、和州采石磯、太平府、溧陽等地,1356年,郭興首先攻佔臺城,因功進升統軍元帥,第二年攻克常州後又受到了最高賞賜。

郭興跟著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南徵北戰多年,功勞也不低於徐達等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郭興便不再出風頭,即使只是被封個鞏昌侯也沒有因此叫屈,因此「默默無聞」的郭興也就沒有引起朱元璋很大的注意。

1384年,54歲的郭興去世了,朱元璋才想起還有這麼一個功臣,又輟朝三日,追贈郭興為陝國公。

郭英是三兄弟中做官最高的,也是一位有名的名叫,朱元璋對其的評價是「廷臣若某之忠誠樸實,諸人不及也。」郭英能夠平安度過洪武晚年,並不是因為他的同胞姐妹寧妃的緣故,而是因為郭英的為臣之道。

不論是在跟著朱元璋帶兵打仗時,還是朱元璋登基為帝後,郭英對朱元璋都非常謹慎,從未逾越過,洪武十七年(1384年),郭英以功績受封武定侯,在朱元璋面前依然小心翼翼,自稱是平民,生活上過得樸實,因此朱元璋十分放心郭英。

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遭到了御史裴承祖彈劾,朱元璋也是命諸戚裡大臣議論郭英的罪名,最終郭英得到赦免,郭英也一直活到了靖難之役。

郭德成同樣跟著朱元璋、兄長等人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朱元璋做皇帝後,原先的將領紛紛封官加爵,郭德成卻只是做了驍騎舍人,朱元璋倒也有些為郭德成「鳴不平」,於是便對郭德成說「讓你做個大官」。

郭德成連忙推辭,說自己只會喝酒,不會其他,要是做了大官,那就是害了大明害了自己。朱元璋聽後對郭德成也是非常讚嘆,將大量好酒和錢財善賜給了郭德成,後來也常與郭德成在皇家後花園喝酒。

喝酒誤事,郭德成一次醉酒,卻在朱元璋面前失言了,清醒過來後害怕自己有殺身之禍,於是便進寺廟剃光了頭髮,做起了和尚,朱元璋看到後心中也是釋然,大笑道「德成真是個瘋漢」。

不過胡惟庸案時牽連數萬人,郭德成卻相安無事,也是後世感嘆他的聰明。

相關焦點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人,為何最後只有四位得以善終
    朱元璋是中國封建社會唯一一位貧民出身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通過農民起義走上帝位的皇帝。可以這麼說,朱元璋是一位傳奇皇帝。但是,陪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34功臣中,到最後只有4人得以善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朱元璋通過胡惟庸之案,結束了中國的宰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冷酷無情著稱,原因是他建國後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更是畏懼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對「明朝34個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以除後患。
  • 朱元璋殘酷殺戮開國功臣,卻為建文帝留下了這個人?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就開始著手處理所有的開國功臣們。在洪武朝前期,朱元璋處理功臣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鞏固自己的權力,避免那些曾經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夥伴很恃功而驕,可以說這也是為了保護這些功臣。到了洪武后期,特別是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殺戮功臣的數量多了起來,在眾多被殺的功勳中及大部分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這個階段,朱元璋殺戮功臣的原因就只有一個了,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孫子將來即位鋪路。朱允炆作為朱標的兒子,在能力上不及朱標,威望更是遠遠比不上自己的父親。
  • 朱元璋小肚雞腸,湯和酒後失言得罪朱元璋,失去公爵,卻得以善終
    湯和是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最早跟隨他的那批將領之一。他與朱元璋的關係比較親密,為明朝的建立付出了汗馬功勞。朱元璋心思太過縝密,有時甚至有些小肚雞腸。與這樣的上司交往,手下將領必須時刻謹言慎行才行。
  • 朱元璋大肆殺戮開國元勳,有個很簡單的原因卻被人忽視了
    明王朝初期對貪官汙吏的行為絕對是零容忍,開國皇帝朱元璋要麼圖謀甚大才秋後算帳,要麼一發生就解決。明王朝的殺開國功勳是歷代封建王朝最恨的,株連出的人也是最多的。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開國功臣被斬首一大半,牽扯殺害的人數至少十萬,還有的流放充軍等不算。
  • 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為何從禮遇最後轉變為殺戮
    明太祖朱元璋藉此兩案,大開殺戒,從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間,他幾乎將明初的開國功臣誅殺殆盡,受株連被殺者有45000餘人。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做?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民,曾入皇覺寺為僧,從他投入「紅巾軍」,到建立了大明政權,戎馬徵戰十幾年。可以說,他是在馬上得的天下。他的成功,得益於身邊一批運籌帷幄、能徵善戰的文臣武將。
  • 明朝唯一善終的開國功臣湯和,在其死後,為何爵位被徹底剝奪了?
    在明朝歷史上,曾有一位著名的開國將領,名叫湯和。說起湯和,很多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應該都非常熟悉。因為此人的故事,實在是太過傳奇了。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會參加農民軍起義,就是因為湯和介紹的原因。後來明朝開國之後,湯和亦憑藉軍功,逐漸受封為信國公。
  • 朱元璋為何屠戮開國功臣?學者:看看他對朱標說的一番話就明白了
    朱元璋這才慢慢地說道:「你不好拿,我為你剝光了刺再給你,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殺的人,都是對國家有危險的人,除掉他們,對你是有好處的。」有學者表示,他對太子說的這番話就是朱元璋大肆殺戮開國功臣的原因,他將那些對朱家天下有威脅的人殺掉。真相真的如此嗎?
  • 明朝開國功臣慘遭殺戮,徐達卻享一門兩國公待遇,只因女兒嫁得好
    朱元璋能夠當上皇帝,他身邊的那幫文臣武將,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看到這些人不是出謀劃策,就是浴血奮戰,為此皇帝也是特別感慨,把這些開國功臣悉數封賞。然而等到他坐穩了根基,就開始對著那些功臣大開殺戒,唯獨手握兵權的徐達,卻得以善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朱元璋殺盡開國功臣,這三親兄弟自憑手段逃過殺戮,老三最聰明!
    朱元璋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皇帝,他是大明朝的開國之君,出身十分卑微,是從社會最低層通過打拼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比如他曾做過乞丐,當過和尚等。也因為這樣的落差,朱元璋的自尊心也非常的強,生怕比他出身好卻做他下屬的人瞧不起他。比如歷史上有很多傳說,說他一旦有臣子說道「尚」這個字,都會引起他的猜忌,輕則被處罰,重則被殺掉。
  • 湯和何以免遭朱元璋殺害,三原因缺一不可,其他淮西將臣沒能做到
    明朝建立後,他們以「淮西勳貴」自居,還抱團組成了「淮西集團」。洪武初年,朱元璋對淮西將臣保持縱容,因為天下未定,遠在北方的蒙元依然是不可忽視的威脅,而打敗他們還得依靠淮西子弟,不過淮西集團的勢力一天天膨脹,已經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天下大定之時,這些「勳貴」也就難逃厄運,胡惟庸和藍玉兩案,開國的淮西將臣幾乎被殺光,這是他們作惡多端的報應,但在這些「勳貴」中,唯有一人得以善終,他就是湯和。
  • 劉秀稱帝後,為何沒殺戮開國功臣?這和功臣們一特性有關
    那麼劉秀稱帝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殺戮開國功臣呢?一般而言,皇帝屠殺功臣的原因有兩大方面,其一是皇帝方面,比如說皇帝為鞏固統治,才屠殺功臣的;另一方面來自功臣方面,比如說功臣居功自傲,為非作歹,往往會引來殺身之禍。光武帝劉秀自不必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賢君,對待功臣非常寬厚,另外這還與東漢功臣一特性有關!
  • 朱元璋的大臣,被殺之前許下一個願望,朱元璋大喜:滿足你
    在明朝,也有一位善於同時使用兩把兵器的武將,而他使用的是雙刀,江湖人稱「雙刀王」。我們都知道,猛將都是不怕困難,敢於進取的人,因此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每個朝代開始和朝代結束,猛將格外得多。比如在我們都很熟悉的明朝,有一群猛將跟著朱元璋打天下;而在明末,也有一群猛將為崇禎皇帝守江山。
  • 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
    我們都知道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他輔佐朱元璋建立帝業,功勞卓著,可謂是大明王朝立世的賢臣,他雖然不居高位,但是在明廷的地位上來說是顯赫的,個人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作為一個擁有乾坤治世能力的賢臣,他意識到了朱元璋為了權利要開啟殺伐之路,後續以退身而自居,但是卻仍然沒有善終,那麼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第一,朱元璋希望皇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選擇了冷血誅功臣。
  • 明朝最有「骨氣」的傅友德,面對朱元璋的為難,寧死不受其辱
    歷史上明朝,名將謀臣不計其數,共同的努力輔助朱元璋驅逐蒙元,建立大一統的明朝。明朝國力也達到了歷史之最。然而朱元璋過河拆橋的手段,也是歷史之最。跟隨者朱元璋打天下的名將謀臣都一一遭到朱元璋的迫害。但其中最有骨氣的當屬傅友德了。起初,傅友德是陳友諒手下的一名戰將,但是陳友諒並沒有重用傅友德。
  • 細述大明開國功臣們的最終結局——屈指可數得以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所封開國功臣(指有世襲伯爵以上爵位者)不止三十四位,而且得以善終者也不止四位,下面詳細敘述。,包括: 除爵流放抑鬱而終者一人:鄭國公常茂; 受迫自殺一人:穎國公傅友德; 疑似中毒被害一人:誠意伯劉基; 得以善終者有二十七人,包括: 公爵: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信國公湯和、衛國公鄧愈;
  • 明朝開國猛將殺戮成性,40歲時暴斃身亡,家人卻因此躲過一場浩劫
    說到朱元璋,相信很多人對他都很熟悉,畢竟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其實,大明朝之所以能夠推翻元朝的統治,也不完全都是朱元璋一個人的功勞。在他手下,還有著一群驍勇善戰的將士和足智多謀的智囊團,這一點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
  • 徐達下棋贏了朱元璋,朱元璋反而高興地送了一棟樓給他?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大將,一生戰功彪炳,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功臣。有言道:伴君如伴虎。即使徐達屢立戰功,還跟朱元璋是髮小,但是在已經是皇帝的朱元璋面前也需要謹言慎行。徐達每次跟朱元璋下棋前估計都要心理建設個半天,但是建設來建設區,每次都是同一個結果:讓他贏!一開始朱元璋贏了還有點成就感,久了就感覺到不對勁了:怎麼感覺這小子技術不差,為啥一局都沒贏過?莫不是在放水?朱元璋仔細觀察,發現徐達果然是在讓著他,四下一打聽,原來徐達棋藝高超,自己能贏那都是人家讓你。
  • 在明朝,如果你犯了這一種罪,即使擁有丹書鐵券一樣也救不了你!
    丹書鐵券最早源於漢朝,一直都被視為免死的「至寶」,可是到了明代,丹書鐵券似乎逐漸失去了效力,有時候大臣即使擁有丹書鐵券一樣免不了被處死的下場。特別是明朝著名的開國功臣李善長,朱元璋親自賜給他丹書鐵券,最後還親手把他殺了。由此很多人就認為朱元璋恬不知恥,自己打臉,帝王的權威說變就變,擁有免死金牌照樣想殺就殺。後世的文章也是一片罵聲,認為丹書鐵券對於帝王只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
  • 藍玉作為開國功臣,為什麼朱元璋會殺了他,還要將其剝皮實草?
    藍玉是明朝死得最慘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因藍玉謀反案牽連被殺者多達一萬五千餘人,這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