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就開始著手處理所有的開國功臣們。在洪武朝前期,朱元璋處理功臣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鞏固自己的權力,避免那些曾經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夥伴很恃功而驕,可以說這也是為了保護這些功臣。
到了洪武后期,特別是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殺戮功臣的數量多了起來,在眾多被殺的功勳中及大部分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這個階段,朱元璋殺戮功臣的原因就只有一個了,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孫子將來即位鋪路。
朱允炆作為朱標的兒子,在能力上不及朱標,威望更是遠遠比不上自己的父親。朱標出生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很早就已經跟隨父親朱元璋打天下了,因此那些大臣功勳也對朱標的即位表示可以接受,但他們怎麼可能會接受沒有任何經驗的朱允炆呢?
朱元璋也預料到將來自己死去後,孫子朱允炆無法震懾得住諸多功勳大臣,因此決定在自己的臨死前除掉所有對朱允炆有威脅的官員。在朱元璋的支持下,洪武末期一大批開國功臣遇害,像藍玉等人。但是朱元璋卻為朱允炆留下了耿炳文這個人,耿炳文也不負眾望,在靖難中戰功卓越,但卻依然無法挽救朱允炆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