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2020-12-27 零點影視播報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樓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中央端坐一人像,頂盔摜甲。生平出生入死的張獻忠一時之間看見這麼個物件也感覺甚是好奇,於是他找來了蜀王府的官員滿足一下好奇寶寶的心思一問之下才知道那是明朝初年戰神藍玉的人皮。

那麼作為常遇春的親屬和明朝開國之初和徐達並列作為明軍中的戰神級別的人物,藍玉為什麼遭到了如此的待遇。藍玉是朱元璋親自下令殺的,「(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史稱「藍玉案」。朱元璋毫不留情,前前後後殺了一萬五千多人。要說明朝的劊子手刀功也是了得,竟將藍玉的皮從頭剝到腳,而且是完完整整的一張人皮,剝下來的整張人皮,被朱元璋下令拿到全國各地做巡迴展示,震懾百官,於是藍雨案和空印案等案件一樣成為了明朝朱元璋對付掃清不聽自己號令的一個樣板。

作為明朝初年的將領,藍玉能在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光環之下脫穎而出是十分不容易的。一直到了徵伐北元的捕魚兒海之戰,才使得藍玉在一戰成名。作為這場著名的戰役,天氣給藍玉的軍事行動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掩護和屏障了,和之前的唐朝名將李愬在鵝毛大雪中不顧風寒率領騎兵單刀奇襲吳元濟的蔡州一樣,藍玉也合理地使用了大雪天這個因素。在如此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哪怕來自大草原,和大雪經常有著親密接觸的蒙古人也一時之間受不了,只能盤縮在自己搭建的羊皮帳篷裡面躲避嚴寒。於是一身白袍的藍玉騎兵行進在路上。

毫無防備的蒙古人做夢也不會想到這種天氣還有瘋子一般的明軍展開軍事行動,於是在捕魚兒海上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元軍的崩潰也就意味著明軍的大勝。但是班師回朝之後的藍玉卻犯了一系列錯誤比如侮辱北元王妃,致其自盡;這在當時是嚴重違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還有比如趁夜攻破大明喜峰關門,強行入關等等,朱元璋甚至特意下詔,把藍玉的「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心涼的涼,而且還將他的過錯鐫刻於鐵券之上,以示告誡!但藍玉並沒有放在心上,更加囂張跋扈。由於此時開國名將們已經死的死,老的老,藍玉已經是大明的頂梁柱,朱元璋對他仍然重用。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是,藍玉的後台老板,他的親家太子爺朱標因為和父親的一次爭論之後產生過於重大的心理壓力而去世,皇太孫朱允炆也就合理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那麼藍玉的位置就顯得十分的尷尬了,他有戰功,有人望,有能力,這種人假如有不臣之心的話分分鐘可以扯大旗當虎皮造反。再說藍玉在朱元璋的眼裡也不是一個良善之人。作為武將的藍玉在政治嗅覺上面表現真的是讓人汗顏,樹大招風的大不想著怎麼明哲保身,反而做出強佔民間田地,對抗朝廷命官的事情。老朱考慮到自己在的時候藍玉就這麼囂張,走了朱允炆怎麼駕馭,於是藍玉被殺。作為自己的丈人,蜀王就上書朱元璋,將藍玉的人皮留在了成都。

相關焦點

  • 中國最不懂政治的6個將領,戰功赫赫,為何都沒有善終?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將領都戰功赫赫,但總有一些將領不懂政治,最終遭到了殺身之禍。年羹堯就是其中之一,年羹堯算是清朝雍正時期的大將,也是雍正皇帝的絕對親信。曾經擊敗了準葛爾部的軍隊,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果年羹堯懂得收斂,絕對不會被雍正清洗。但年羹堯在雍正面前秀肌肉,甚至還出現了年選。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那麼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筆者認為,朱元璋殺藍玉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一、得勝而歸時暴力闖關當初藍玉率領大軍北徵南返時,在一個名叫喜峰關的地方受到阻撓。
  • 大明朝六大戰神,戚繼光僅排第四,第一千古無二!
    明朝是封建制最後一個大統一的漢族政權,總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從朱元璋1368年建朝以來,到1644明朝滅亡徐達一生經歷的十多場大戰、惡戰,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1367年,徐達奉朱元璋之命率領25萬人進行了北伐之戰,將曾經囂張一時的蒙古人趕出了漠北,堪稱南徵北伐最成功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徐達為人謙恭謹慎,從不居功自傲,正因為此,徐達也是少數逃過朱元璋殺戮的人。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即使像英明君主漢高祖劉邦也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讓呂后將戰功赫赫開國名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殺死。而後來同樣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也是對開國元勳們肅清打壓,整個明初開國武將能善終者寥寥無幾!明太祖朱元璋對淮西勳貴痛下殺手,可謂堪稱史上之最,就連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都要自愧不如。可以說只要功高震主的忠臣良將,皆會遭到朱元璋的猜忌和疑慮。
  • 明朝抗倭英雄:一生戰功赫赫的俞大猷
    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明朝水軍與倭寇的一次激戰的描述,讚揚了明朝水軍的軍威、士氣和高昂的戰鬥力,歌頌了水軍戰士的英勇氣概和輝煌戰績,洋溢著作者雪恥報仇、保國安民的政治理想,抒發勝利的歡樂。本邑好友潘湖黃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轉戰於蘇、浙、閩、粵之間,身經百戰,戰功顯赫,「俞家軍」威名赫赫,與當時另一位抗倭名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在《抗倭名將俞大猷》這本書中,作者曾紀鑫講述了俞大猷一生的事跡,曾紀鑫,中國著名散文家,學者,歷史學家,編劇。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各類體裁作品一千餘篇,出版專著三十餘部,多次獲國家、省市級獎勵。
  •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
    戰功赫赫的藍玉為什麼最後被朱元璋滅族?只因藍玉的這8個字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不少的開國猛將,他們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為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大明王朝開國名將很多,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這些開國猛將中不得不提大將軍藍玉。
  • 大唐三代戰神,戰功顯赫卻無一善終,他死的最慘
    為大唐徵戰四方的眾多良將中,三代戰神卻落得窩囊結局。 一、三大戰神 第一戰神李存孝,被後人稱之為可與霸王項羽比肩的存在,年幼因戰亂被李克用虜俘,後李克用看其天生神力,便將其列為十三太保,收為義子。為李克用爭霸天下,立下無數功勞。
  • 解放戰爭中,戰績並不突出的他,為何被封「戰神」?
    在國軍陣營裡面,有一個人被稱為「戰神」,他就是薛嶽,這個曾畢業於保定軍校,當過孫中山先生警衛營長的軍事家,在抗戰時期大放光彩,其獨創的「天爐戰法」讓日軍聞風喪膽,三次長沙會戰令十萬日軍喪命,薛嶽成為了日軍眼中最難對付的將軍。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為何會在解放戰爭中毫無戰績呢?
  • 中國歷史中最年輕的戰神,17歲大破敵軍,卻在24歲離奇早逝
    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雜碎「(ID:lishi1600)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魏紀偉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將星如雲,但是能夠成為一代戰神的屈指可數
  • 薛仁貴赫赫戰功,官爵還不如那個造反的孫子
    薛仁貴是大唐一代戰神,他手持方天畫戟,身著白袍的勇猛形象深人人心,他「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的故事廣為流傳。後來薛仁貴的形象和事跡被拔高和神化,後世出現了一系列以他及其後代為原型的「薛家將」小說和戲曲。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1.藍玉之罪,罪在功高蓋主藍玉乃明朝開國名將,此人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可謂戰功赫赫,他不但與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是老鄉,也是元末紅巾軍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與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關係錯綜複雜。藍玉剛開始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因為謀略過人又英勇善戰,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有勇有謀,後因藍玉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 粟裕是第一大將戰功赫赫,為何建國後官職越來越小?陳賡一針見血
    粟裕是第一大將戰功赫赫,為何建國後官職越來越小?陳賡一針見血 他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大將,原以為他會憑藉卓越的軍功在國家擔任要職,成為軍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卻不曾料到,在被授予大將之後,他的官職卻越來越低。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期間,藍玉因戰功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超過當時的軍師劉伯溫,並賜予世襲爵位的鐵劵。與此同時,在打江山的階段,朱元璋通過政治聯姻,對元勳加以籠絡,形成「命運共同體」。常遇春的女兒便選作太子朱標之妻,成為了太子妃;藍玉的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
  • 永樂第一名將張輔,南剿北伐,戰功赫赫,卻憋屈死在土木堡!
    一.名將之後,靖難立功 明朝開國那一代的名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將二代」都比較爭氣,除了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從元朝廷反正過來的名將張玉,同另一名將朱能一樣,是燕王朱棣的左膀右臂。公元1375年,他養育了一個未來會有大出息的兒子,張輔。
  • 毛文龍是抗金名將,戰功赫赫,袁崇煥為何要處死他?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卻在公元前196年被屢次下令勒死。人們從韓信的身上得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很多君王,其實很害怕那些功高蓋主的將軍。除了韓信死於功高蓋主的功績之外,明朝時期還有一個大將軍名字叫做毛文龍,兩人的人生結局其實也如出一轍。1576年,毛文龍出生於杭州,是我國明朝時期的著名將領。
  • 武吉乃姜子牙弟子,戰功赫赫為何既沒有封神,也沒肉身成聖?
    西岐大將武吉自從拜姜子牙為師,加入西岐陣營之後,屢立戰功,完全具備進入封神榜的資格。不少名氣、戰功不如武吉的凡人下將,都混進封神榜了。  但是,所有上榜者都在大戰中被殺死,武吉偏追隨武王姬發到達了朝歌城,順利活到了最後。  其次,我們有一句古話,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換言之,好處不能讓一個人給佔了!
  • 現在的孩子17歲才高中畢業,為何霍去病17歲就戰功赫赫?
    眾多漢朝名將當中,霍去病或許不是立下戰功最多、造成匈奴損失最大的一位,但一定堪稱最令人驚豔、最年少有為的一位。從履歷上來看,他年僅十七歲就以"票姚校尉"的身份出兵漠南,並兩次功冠全軍。憑藉出色的表現,十七歲的霍去病受封為"冠軍侯",成為了大漢實際上的軍事支柱之一。和霍去病相比,現代人幾乎沒有可能在十七歲的年紀就成為國家的戰鬥英雄,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八虎騎戰功赫赫,為何唯獨虎豹騎統領曹純未能配享曹魏太廟?
    曹魏青龍元年(233年),魏明帝曹叡下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至262年郭嘉最後一個配享太廟,前後一共五次共有26位曹魏開國功臣得以配享太廟,這當中包括8位文臣,18位武將(包括程昱在內),不少人對這份名單有些不解,認為其中漏掉了一些人,比如荀彧、許褚、滿寵、于禁等等,其實這四個人落選未能進太廟各有各的原因,比如荀彧一生忠於漢室、于禁戰敗投降、滿寵有酷吏之名得罪過宗室和世家大族、許褚只是保鏢沒有立下多大戰功等等。
  • 這條胡同的主人立過赫赫戰功,卻還是被編入了《貳臣傳》
    明朝時叫大橋胡同,可這條胡同並不長,不像修過大橋的樣子,所以為什麼這麼叫,年代久遠、不得而知;到了清朝初期,這裡改稱祖家街。既然叫祖家街,甭問、這塊兒住著一位姓祖的大人物。我國歷史上姓祖的名人並不算多,不過也有我們很熟悉的,比如首次將圓周率精確到3.1415926的數學家祖衝之,還有成語聞雞起舞的主人公祖逖等。祖家街的主人,傳說就是祖逖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