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2020-12-24 公子霜塵

明初的「胡藍之案」,都是朱元璋剪除功臣元勳的大案,總的目的是鞏固皇權統治。「胡惟庸案」廢除了相權,以利於朱元璋大權在握,集權專制;「藍玉案」則有點為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提前做好準備。胡惟庸被殺之前,官至明朝的左丞相,為百官之首,那麼,藍玉是何人呢?

01戰功卓著

藍玉是明朝大將常遇春的小舅子,在姐夫的提攜下,很快展現出軍事上的天賦。多次作為明朝開國元勳的副將隨軍出徵,:

1371年,跟隨傅友德出徵四川,攻克四川成都;1372年,作為徐達的先鋒官,遠徵蒙古,打敗了擴廓帖木兒,致使其殘部北逃;1378年,與沐英一道徵討西蕃的叛變動亂;1381年,跟隨傅友德、沐英出兵雲南,肅清了盤踞在雲南的元朝勢力。期間,藍玉因戰功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超過當時的軍師劉伯溫,並賜予世襲爵位的鐵劵。與此同時,在打江山的階段,朱元璋通過政治聯姻,對元勳加以籠絡,形成「命運共同體」。

常遇春的女兒便選作太子朱標之妻,成為了太子妃;藍玉的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可見,藍玉不僅是太子朱標的舅舅,還是朱元璋的親家,且屢立戰功,可謂是顯赫一時。

02不斷犯錯

相比於地位更高,位列明朝開國元勳第一梯隊徐達、常遇春的處世低調,藍玉則顯得過於高調,又是一例「軍事上巨人,政治上侏儒」的反面教材。位卑而高調,不致死罪,因為實力不夠;位尊而高調,殺機四伏,因為威脅到了皇權。

1388年,元朝勢力以為「敵謂我軍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設備。」藍玉反其道而行之,打了元朝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但卻得意忘形,碰了元主的妃子,一個不該碰的女人,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朱元璋大為惱火。《明史記事本末》記載:玉還朝,上切責之,戒以率德改行。為此,原打算封為梁國公,改為封藍玉為涼國公,意在敲打,要其冷靜一下;北徵還朝路經喜峰口,正值下半夜,城門緊閉。藍玉為進城駐軍,竟然縱容士兵毀壞城門。其在軍中也不按朱元璋制定的法令,不僅私自提拔將士,還對犯錯誤的士兵施以黥刑;隨著藍玉地位的提升,不斷有依附其的「義子」,這些人乘勢暴橫,強佔了東昌(山東聊城)的民田。御史前去問罪,藍玉不僅不責備這些「義子」,反過來抄起傢伙,招呼御史;立下大功,藍玉不甘久居人下,不滿於自己受封太子太傅而大發牢騷。明明是大老粗,又眼紅馮勝、傅友德的」太子太師」(太子老師),儼然要超越第一梯隊的明朝開國元勳。

03致命一擊

朱元璋還能容忍這些或大或小的過失,是不得不顧忌太子。太子朱標宅心仁厚,與朱元璋的殘暴濫殺形成鮮明對比,曾經多次為了維護幾位弟弟,與老朱發生過爭執。以藍玉這樣的囂張跋扈,想必也沒少得到朱標的庇護。

作為文韜武略都略勝一籌的燕王朱棣,又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自然對於皇位有覬覦之心。只不過礙於一直以來,「立嫡立長」的皇位繼承基本法,老朱才沒有在朱標生前更換太子。身為太子一黨的藍玉,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自然是維護朱標,而與朱棣時有摩擦,變得關係緊張。

1392年,朱標的離世,使得藍玉失去了最後的護身符,而朱元璋也少了顧慮。朱棣在自己哥哥的追悼會上,對老朱說了一句「諸公侯縱恣不法,將有尾大不掉之憂」,意思是因功封爵的這些元勳跋扈違法,以後將是大麻煩。藍玉成為了此時明朝的重要將領。首當其衝,朱棣指的正是藍玉。

04逮捕處死

朱元璋也深感:以藍玉為代表的武將,桀驁不馴,將嚴重影響到以後朱允炆的統治,以他的資歷顯然無法駕馭;而老一輩忠於自己的馮勝和傅友德,又是「廉頗老矣,不能飯了」。為了自己子孫的千秋萬代,背上罵名也要痛下殺手。

於是,在朱導演的總策劃下,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照方抓藥,一同逮捕的還有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等人,總共牽連致死者達兩萬餘人。藍玉本人以謀反罪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史稱「藍玉案」。

史籍記載: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是說明朝開國元勳經過胡、藍兩案,基本差不多了,所剩無幾。以結果論,有理由懷疑:知父莫若子,深知朱元璋秉性的朱棣,借著父親之手,為自己鋪平道路。等於朱元璋是間接「助攻」了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原來,朱棣才是那隻黃雀。

05結語

可以經受誘惑遠比忍受貧窮要難得多,這便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所在,「奢、儉」是欲望上的一張一弛,是不可逆的。因為權力會放大人性中的陰暗面而不可收拾。正如藍玉一般,隨著功勞越來越大,自我急速膨脹,最終走向了毀滅之路。

相關焦點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就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的名將藍玉,也是被冠以謀反之名,被剝皮實草,族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之眾。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愛將藍玉的呢?非要對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又到哪裡去了?《明史·藍玉傳》記載:「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初隸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
  •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藍玉被「剝皮實草」的說法乃是無稽之談。「剝皮實草」之說,最初見於明初葉子奇所著《草木子》,其後各野史相繼沿襲。該書說,朱元璋治貪手段殘忍粗暴,官員貪汙數額只要在六十兩白銀以上的,就處以死刑,並梟首示眾,且剝下他的皮,皮裡填上草,置於衙門裡官座旁邊,以警示後任官員。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1.藍玉之罪,罪在功高蓋主藍玉乃明朝開國名將,此人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可謂戰功赫赫,他不但與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是老鄉,也是元末紅巾軍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與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關係錯綜複雜。藍玉剛開始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因為謀略過人又英勇善戰,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有勇有謀,後因藍玉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 藍玉作為開國功臣,為什麼朱元璋會殺了他,還要將其剝皮實草?
    藍玉是明朝死得最慘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因藍玉謀反案牽連被殺者多達一萬五千餘人,這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
  •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傳示天下,最後藍玉人皮到哪裡去了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藍玉最終所受的刑罰是「剝皮實草」。所謂「剝皮實草」也就是將人皮剝下,填充以草物,製成稻草人,懸掛於市井或衙門口,以儆效尤。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藍玉?非得對他用此酷刑呢?還有,藍玉的這張人皮,最終到哪裡去了呢?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那麼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
  • 藍玉被剝皮實草是否還留於人世? 朱元璋為何對藍玉處以如此極刑?
    這個案件是明朝四大案之一,之所以位列「四大」,除了因為其牽涉官員多到讓人咋舌外,還因為,藍玉案中朱元璋「賜」給主角藍玉的死法極其無人性:被生剝人皮而死。大將藍玉之所以落到這般田地,在很大程度上與朱元璋的生性好猜疑有關。歷代帝王多少都猜忌臣子,可朱元璋這般猜忌成性者卻也並不多。伴君如伴虎,伴朱元璋這般好猜忌的帝王,相當於伴猛虎。
  • 明朝開國大將有多慘?朱元璋特賜「全屍」,結果只留下一張人皮?
    特別是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殺起功臣來,那是真不手軟。不管你功勞有多大,只要老朱感覺你的實力和地位影響到了皇權,那就一個字」殺「,絲毫不講情面。大將軍藍玉,一生戎馬、戰功顯赫,也落得了個被剝皮實草的下場,真是慘得不能再慘了。藍玉原本是常遇春的手下,因作戰勇敢、有膽有謀,深受常遇春和朱元璋的賞識。藍玉西徵四川、北戰沙漠、討西番、克雲南,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
    藍玉,何許人也?他是跟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開國將帥之一,繼常玉春,徐達之後崛起的又一個名將。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為何會落得誅滅九族的下場?只因犯兩大致命錯誤
    乞丐皇帝朱元璋逆襲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離不開良臣虎將的支持和幫助,藍玉便是其中的一位。 之後,藍玉成了北掃蒙古的大將軍。 要知道,當時朱元璋雖然建立了明朝,並且一統了中原,但北元殘餘的勢力依然強大,仍然是心腹大患。朱元璋先後曾派出徐達、常遇春、傅友德等大將多次出擊,雖然削弱了北元的勢力,但仍未解決根本問題。
  • 明末發現完整人皮,主人是開國名將藍玉,為何他的下場如此悲慘?
    人皮再現,揭秘封塵往事在明代開國之時朱元璋好不容易平定天下,從一介平民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國內硝煙四起戰爭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很快,一支農民軍隊圍剿了四川的蜀王府,就在大家清點戰利品時,在蜀王府祭祀的祠堂發現了一個保存完看起來非常舊的盒子。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
  • 千古之謎,藍玉的人皮去向何方
    老朱一直為皇位平安傳遞做大量的努力,甚至矯枉過正,製造冤假錯案,在這位農民天子眼中,明朝開國的悍將猶如烈馬,不適合自己的後代駕馭,國家平亂之後,需要治世的文臣,不需要驕傲而難以馴服的悍將。朱元璋是貧民出身,元末起事的時,大多是意氣相投,大家地位平等,打下天下大家一起分享,這當然是一個美好的謊言,而許多功臣大將從心理到行為都沒有從這種錯覺中走出。在加上明初的諸多功臣在成為新貴後,認為自己有功於社稷,如今該是收穫勝利果實的時候,行為上不知道收斂,他們佔有大量田宅,政治上和經濟上都與皇室統治發生了矛盾。
  • 剝皮實草殺貪官
    集中查處窩案和實施酷刑是朱元璋懲貪的兩大特色。       所謂窩案,就是團夥作案。朱元璋喜歡對貪官進行聲勢浩大、批量式的集中清洗。如胡惟庸一案,誅殺了三萬多人;藍玉一案(此案和胡惟庸一案既有經濟貪汙成分,也有政治結黨因素),誅殺了兩萬多人;空印案和郭桓案連坐被殺的達七八萬人之多。朱元璋親自下令,所有貪汙案件,都要層層追查,順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將貪汙分子一網打盡為止。」
  • 明初四大案「藍玉案」,究竟是冤案,還是罪有應得?
    明朝的創立者朱元璋完全是從草根一路上不斷前進而成為皇帝的。
  • 藍玉是被冤殺,還是自己作死?看他做的這4件事就明白了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影響巨大的案件,史稱「藍玉案」。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開國時,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這六位都是功勳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後的朱元璋以屠殺功臣著稱,那我們來看看這六位公爵最後都是什麼下場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還是沒有逃過厄運,最終還是因為胡惟庸藍玉謀反案被殺,全家七十餘人都被處死,只有一個娶了公主的兒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韓國公的爵位自然也無法流傳了。魏國公徐達徐達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將,為明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他跟隨朱元璋東據張士誠,西滅陳友諒,1367年與常遇春一起統兵北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攻克元大都,消滅了元朝。隨後又繼續徵討北元殘餘勢力。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