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2021-02-13 利維坦

利維坦按:早年間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舌頭味覺分區」假說的埃德溫·波林(Edwin Boring)可謂人如其名——boring。比如說,他與助手在1940年的時候提出「月球錯覺理論」,認為月亮剛在地平面上出現的時候看起來最大,而當觀察者躺下或者用一隻眼進行觀察時,這種錯覺就會消失,因此這只是人眼的視錯結果;又比如下方兩個著名錯覺圖形,波林對此展開研究並認為妻子圖形(右)比花瓶圖形(左)更具有迷惑性,原因是界限更模糊。

對於舌頭味覺分區這一謬論的形成,波林功不可沒。最早是德國人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提到舌頭不同區域對於味覺的敏感性差異,波林在引用的過程中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才最終導致這一流傳甚廣的謬論形成。

文/Claudia Hammond

譯/沁月

校對/藥師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71012-do-our-tongues-have-different-taste-zone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果然多多在利維坦發布

圖源:維基

你應該還記得在學校時老師展示的示意圖——粉色的舌面上標註著感受不同味道的區域——感受苦味的區域在舌根,感受甜味的區域在舌尖,感受鹹味的區域在靠近舌尖的兩側,而感受酸味的區域則在靠近舌根的兩側。我還記得在一堂生物課上,我們製作了糖水和鹽水並且把它們滴到舌頭的不同區域,以此驗證那張「味覺區域圖」是正確的。

當時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那張著名的味覺區域圖出現在成千上百的教科書中。這張圖的來源可歸咎於1901年德國科學家大衛·保羅·海尼(David Pauli Hänig)撰寫的論文。他通過在人舌頭的不同區域滴上鹹、甜、酸、苦四種味道的樣品後,發現在舌頭不同區域的味蕾敏感性是不一致的。

他發現舌尖和舌邊的味蕾是最敏感的,但他並沒有斷言這種現象和味道相關。但他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發現,隨即使得不同舌頭區域對應不同味覺這一想法深入人心。

弗羅裡達大學的頂尖味覺科學家史蒂文·馬格(Steven Munger)則認為,味覺區域圖是一位名叫埃德溫·波林(Edwin Boring)的心理學家對大衛·保羅·海尼創作的示意圖做出的闡釋。

埃德溫·波林(1886-1968)

波林開展了很多並不枯燥的實驗(譯者註:波林的英文原文boring意為「枯燥乏味」,作者在此處強調其實驗並不像他名字一樣「枯燥乏味」,有詼諧之意)。其中我最喜歡作為例證的是1917年名為「波林和無聊(Boring and Boring)」的實驗,在這個試驗中,波林和他的妻子隨機將夜晚裡沉睡的人們喚醒,並讓他們猜測醒來時的時間。他們沒有說明是如何讓人們同意參與這項實驗的,但他們說儘管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猜中時間,絕大部分人猜測的時間都只和正確時間前後相差15分鐘。

埃德溫·波林對味覺的認知和覺察撰寫了一本書,其中包括了指示舌頭不同味覺的對應區域的實驗,以及一幅類似我們目前仍然可在書中看到的那幅味覺區域圖的示意圖。

圖源:Giphy

現在我們明白了舌頭的不同區域都可以感知甜酸苦鹹。在舌頭以外的地方也存在味蕾,包括上顎甚至是咽喉部都有味蕾。除了感受這四種主要的味道以外,每個味蕾還能感受到一種最近發現的味道——鮮味(umami)——這種味道使得一些類似帕爾馬乾酪(parmesan,一種用脫脂乳製成的堅硬的義大利乾酪,譯者注)的鮮美食物更加可口。

這些味道被察覺的方式並不盡相同。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都假設認為我們味蕾裡的受體細胞可以感受任何味道,但這種想法被在聖地牙哥加利福利亞大學查爾斯·祖克爾(Charles Zuker)推翻。多年來,他和他的團隊辨別出了感受甜、酸、苦、鮮的不同受體細胞,而對感受鹹味的受體細胞的辨別並不那麼順利,阻礙了整個實驗項目的完成。但在2010年他們最終也成功辨別出感受鹹味的受體細胞。

(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4/n7286/full/nature08783.html)

我們擁有將近8000個味蕾,每一個味蕾都包含多種不同的受體細胞,從而使得我們的味蕾可以能夠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中的任何一種。

我們的味蕾可以能夠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中的任何一種。圖源:Alamy

味覺信息是由兩根腦神經傳輸到大腦的,一條腦神經位於舌的後側,另一條位於舌的前部。即使位於前部的神經鼓索(chorda tympani)被麻醉後人們依舊可以嘗到甜味,而在傳統的味覺區域圖中表示的是只有舌的前部才能感受甜味,這也進一步反駁了傳統的不同味覺對應不同區域的觀點。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950329393903103)

接下來需要解開的謎題是大腦如何對通過腦神經傳導的味覺信號進行解碼。在201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支研究隊伍發現老鼠有專門應答每種味覺信號的腦細胞。

(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7/n7534/full/nature13873.html)

因此可以判斷,我們的確擁有能夠對每種味覺產生響應的特殊「配置」。但這些「配置」不是舌部某個區域集中的一堆味蕾,而是對每一種特殊的味道做出響應的受體細胞,以及其所對應的腦部神經。

舌的不同區域都可以嘗到任何味道。儘管某些區域對特定味道相對更敏感一點,但這些差別,套用史蒂文·馬格的話來說,就是「微不足道」的。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thegoatjoe

相關焦點

  • 舌頭真的用不同部位,去感受不同味覺嗎?
    長久以來,很多資料都聲稱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了不同的味覺,例如舌頭的前端能感受甜味,舌頭的兩側能感受酸味,舌頭兩側靠後的位置可以感受到鹹味,而舌根能感受到苦味。舌頭的不同位置分別感受不同味覺,這個說法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個世紀初,1901年,名叫哈尼格的德國生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就介紹了他用不同味道來刺激測試者的舌頭後,從他們舌頭的不同位置得到的味覺敏感程度分布。從他的研究結果看,不同味覺在舌頭上的分布其實沒有質的差別,舌頭的任何區域其實都能同時感受到酸甜苦鹹。
  • 黃金舌- 一條擁有絕對味覺的舌頭
    廚師不僅要有好手藝和創新,還要有一條味覺靈敏的舌頭。做菜,講究色香味俱全。一道菜可以不夠好看,但是一定要好吃,這個味道可謂是最重要的部分。有一條對不同味道極為敏感的「黃金舌」,可以幫助廚師更好的掌握菜品的調味,還可以提高廚師對菜品味道的層次探索和創新。舌頭人人都有,但是能夠擁有敏感的味覺的舌頭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那麼作為廚師的你,對於如此重要的舌頭的了解有多少呢?
  • 孫紅雷花了38集才找回它,味覺真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科通社
    吃一口巧克力,甜甜的感覺讓人覺得瞬間幸福起來,是我們的舌頭在享受著這份甜味?其實不是,而是人的大腦在「吃」巧克力。眾所周知,人的感官能產生作用,都是因為大腦這個指揮官在發出指令和接收反饋,味覺也是如此。吃進去的巧克力與舌頭上的味蕾充分接觸,味蕾將巧克力散發出的化學刺激物傳輸到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又將這些訊息傳送至大腦的味覺中心,讓人們感受到巧克力的甜味。
  • 怎樣捉弄你的味蕾——改變味覺?
    你的舌頭不是一個空白的石板。你剛吃下的東西能夠改變你接下來要吃的東西的味道——不論讓這味道更好還是更糟。這都是因為你的味蕾會由於周圍環境變化而有不同反應,利用這一效應,你可以來一次小小的竄改味覺之旅。 我們先從洋薊開始。
  • 肥胖味覺是你的致肥原因?日本醫生調整味覺後激減25公斤!
    醫生指出,所謂「肥胖味覺」,即是舌頭習慣了吃濃味的食物,在進食時就會追求愈來愈濃重的味道,其進食習慣就會不自覺偏向高卡路裡、高脂和高糖分,變相容易攝取過多脂肪和糖分。 舌頭習慣了吃濃味的食物,其進食習慣就會不自覺偏向高卡路裡、高脂和高糖分。
  • 狗的感官系列(五)味覺
  • 身體好不好,舌頭先知!伸出舌頭後,有3種情況,是溼氣加重了
    舌頭在人體中承擔了進食、語言表達的重要作用,能感受味覺,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舌頭的狀態,也會反映人的健康狀況。身體好不好,舌頭先知。如果舌頭出現異常情況,說明脾臟虛弱,身體溼氣重,要引起重視了。伸出舌頭後,有3種情況,是溼氣加重了第一種情況、舌苔厚膩健康的人,舌苔應該是薄薄的一層,並且有一定光澤。但是當身體溼氣過重,寒氣嚴重,舌苔會變得白厚。舌苔粗糙發厚,並且顏色發黃,說明身體溼熱。而如果看不見舌苔,舌頭只是單純的發紅,說明體內溼熱傷陰。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進行調理。
  • 狗的舌頭為什麼能伸那麼長長長長長長?
    狗狗的舌頭除了用來舔人表達愛意,吐舌賣萌,還有其他作用嗎?通過觀察舌頭就能判斷狗狗的身體健康狀況?這期老三就來講講狗狗舌頭的秘密。作為嘴巴裡最重要的部分,舌頭負責吃吃喝喝當然是第一名。你麼知道狗狗是怎么喝水的嗎?狗子當然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舉起水盆來喝,靠的是它的舌頭。
  • 舌頭是如何嘗出味道?為什麼捏住鼻子只能嘗出5種味道?
    人體有五感,有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以及觸覺,其中比較敏感的就是聽覺和視覺了,當然也有人嗅覺和味覺靈敏。說到味覺,就會想到舌頭,舌頭可以嘗出很多味道,在大家的認知中,舌頭就是萬能的,可以嘗到各種味道。大家可能產生誤會了,味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其它的都需要鼻子來配合,才能嘗出味道。要知道嗅覺和味覺是相通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味覺會失靈,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為什麼說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
  • ESP分區和MSR分區是幹嘛的?
    首先需明確的是只有UEFI啟動+GPT(GUID Partiton Table)硬碟分區才會出現ESP分區和MSR分區,而傳統(Legacy)啟動+MBR(Master Boot Record)硬碟分區完全用不到ESP分區和MSR分區。
  • 舌頭,人體自帶的「體檢報告」,體內有疾,舌頭先知道,別大意了
    你有認真觀察過自己的舌頭嗎?你知道嗎,舌頭其實也會「說話」!舌頭不僅能夠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鹹,還能夠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體內有疾,會折射在舌頭上,舌頭是人體自帶的一張體檢報告,通過觀察舌頭的表現,可以知道身體哪處出了問題。
  • 刷牙時,需要「刷舌頭」嗎?89%學生黨都錯了,難怪嘴巴「臭烘烘」
    舌頭在每一天在口腔裡的「得力助手」,吃飯時,它幫忙攪拌食物,品嘗食物的美味。說話時,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正常的發音。但你有想過要給它做護理嗎?不知道在每天刷牙時,你是否糾結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刷牙時,底要不要刷舌苔?"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有80%的人產生過疑問。那麼,刷牙時,需要「刷舌頭」嗎?
  • 生活小實驗: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感冒時鼻子堵塞,味覺仿佛也會受影響,吃什麼都索然無味。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感冒時舌頭變得不敏感了,其實不然。感冒時吃東西不香的原因不是舌頭變遲鈍,而是鼻子失靈。是的,「味道」的產生,不僅靠舌頭,鼻子同樣重要。怎麼來證明呢?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酸、甜、苦、鹹、辛、肥味、辣味,香味,它們幾乎組成了我們味覺感受的全部,除了這些感覺還有兩種被我們叫做味道的感覺,分別是「澀味和麻味」,它們也在我們的口中被感知,但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它們也不是味覺,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就只有5種——酸、甜、苦、鹹、辛。
  • 出現舌幹、苦、麻、脹等味覺異常,是健康出了問題的表現嗎?
    舌頭是能夠感知味覺的一個器官,舌頭能夠品嘗各種各樣的味道,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舌覺。比較常見的有舌酸、舌甘、舌苦等,這是身體健康的一種表現,尤其是老年人,隨著身體各個機能的退化,很容易出現舌覺異常的問題。而大多數老年人卻忽略了此情況,因為不了解各種舌覺異常對應的健康問題是什麼。
  • 發現超感味覺細胞:酸甜苦鮮,一胞安排?
    這一發現十分驚人,因為味覺細胞一般被認為是十分專一的,它們只能夠探測一到兩種味道。一些已知的味覺細胞只能對一種化學物質做出反饋,比如具有甜味的三氯蔗糖或是具有苦味的咖啡因。但是最新的發現暗示了味覺感知還存在著更加複雜的工作原理。德巴吉亞·杜塔·巴尼克( Debarghya Dutta Banik)是一位神經生理學家。
  • 明治大學利用電泳原理研發出「虛擬味覺棒」
    利用電荷遷移傳遞味覺這項研究與之前所有刺激味覺研究不同的地方在於,味覺的產生過程採用電泳(Electrophoresis)原理,亦即微觀粒子(Microscopic Particle)在電荷作用下的遷移。不是電刺激,也不涉及攝入溶液來傳遞味道。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這支由 5 支凝膠管組成的裝備一旦觸碰舌頭,受試者就同時會「嘗到」5 種味覺。
  • 咬破舌頭1個月竟變成癌症?別慌,先看看真相
    咬破舌頭1個月竟變成癌症?別慌,先看看真相 本文專家:紀光偉,武鋼二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外科學兼職教授 近日,網絡上流傳這麼一篇文章《咬破舌頭1個月得癌!醫生的提醒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 吃飯咬到舌頭=想吃肉or上火了?咬斷舌頭會死嗎……
    又紅又軟又溼又有力的……舌頭解釋之前,先來一個靈魂發問:你了解自己的舌頭嗎?舌頭是人體靈敏的感覺器官,也是人體靈活的運動器官。舌頭是一塊肌肉,舌頭表面很多凸起,是舌乳頭,包括知感覺和味覺的感受器。舌內還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組織。舌內部除了豐富的毛細血管外,較大的血管包括舌深動脈、舌背靜脈和舌深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