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理想ONE高速追尾A柱斷裂背後,「側前方」有三重缺陷?

2020-12-20 車聚網

言 | 安全第一,不要迷信

「我當時就是太過於相信輔助駕駛了。」這是理想ONE車主範祖(化名,以下簡稱範先生),接受車聚君採訪的第一句話。

一、事件經過是怎樣的?

9月22日晚,範先生駕駛一輛白色的理想ONE,行駛在返回青島的G18高速上。在平度市附近,他開啟了「輔助駕駛」功能,車速約120km/h。

行車記錄儀顯示,在近22:00時,右前方一輛廂式貨車開始向左打燈變道,逐漸進入範先生所在的內側車道。但處於「輔助駕駛」狀態的理想ONE沒有減速跡象,依然以120km/h的速度前行。

當貨車變道至1/3處時,視頻戛然而止。這時兩車距離只有兩三米。

據範先生描述,自始至終,理想ONE的「輔助駕駛」系統沒有給出任何警示,也沒有減速。當他發現前車時,急忙踩剎車並向左猛打方向。但距離太近,為時已晚,還是發生了追尾。理想ONE的右前方重重撞擊到了貨車的左後部。

幸運的是,駕齡10年的他穩住了方向,沒有發生二次碰撞。

範先生沒有大礙,但同車的父母沒那麼幸運。他的媽媽坐在副駕,被破碎的車體部件與玻璃擊中面部,導致鼻骨骨折和面部創傷。「醫生說後期需要面部整形。如果異物再移5公分,我不知道後果會怎樣,估計我會承受不了。」

坐在第二排的老爺子,沒有體外傷,但檢查後發現頸椎受損。「醫生說沒法動手術,只能保守治療。」

報警後,當地交警給出的意見是:前車全責

「當事人XX的行為違反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第四十四條第二款「在道路同方向劃有2條以上機動車道的,變更車道的機動車不得影響相關車道內行駛的機動車的正常行駛」之規定。」

範先生介紹,事故雙方沒有扯皮。對方貨車駕駛員也投保了100萬的第三者責任險,承保的天安保險已經介入,開始處理理賠事宜。

事故第二天,範先生聯繫了青島的理想銷售人員。

「理想的售後態度非常好,比傳統車企要好的多,接到電話當天晚上就從濟南趕到了青島。第二天先到醫院看望我父母,下午去看的車。」

範先生的上一部車是輛入門級豪華車,賣掉後於7月14日提到了現在這輛理想ONE。雖然只開了兩個多月,但行駛裡程已有一萬多公裡,足見範先生多喜歡這輛車。

但現在,他提出了三個疑問:

▎理想ONE的「輔助駕駛」為何在開啟狀態下,未能識別前方車輛?

▎撞擊時兩車相對速度約30km/h,理想ONE的A柱為何這麼脆弱?

▎劇烈碰撞,為何全車七個氣囊沒有一個打開導致人員受傷嚴重?

理想工作人員給的口頭答覆是:

▎輔助駕駛識別時間太短了;

▎範先生的車撞到了貨車尾部,鑽底了;

▎氣囊沒有撞到點上。

車聚君覺得,這個回復有一定道理,但經不起推敲。

二、側前方識別有問題?天生的!

先看輔助駕駛。理想說留給系統的時間太短,但車聚君翻看了當時視頻,從右前方貨車開始打燈變道,到發生追尾事故,一共有7秒鐘。

坦白說,無論對人還是對性能正常的ADAS系統,這時間足夠了。車聚君試過差不多20款車的ADAS系統,在這種距離與速度下都沒有出現過問題。

一些表現優秀的ADAS,當側前方車輛以一車距離、甚至更短距離突然插入時,也能及時剎車進行避讓。

而理想案例中,無論前車的插入距離還是突然性,都談不上挑戰。

真正的挑戰可能是:光線太弱、貨車難以識別、以及側前方識別天生困難

理想ONE的輔助駕駛,以視覺系統和雷達為主。前者採用了Mobileye EyeQ4視覺晶片,後者採用了77GHz的毫米波雷達。堪稱當下主流配置。

但是,EyeQ4的攝像頭共有4個版本。按水平視角又分52和100兩個版本。

其中100原始視頻輸出版本有夜間、失效和AEB功能。能更準確的識別障礙物所在車道、車輛大小、速度、加速度等,車道線精度10%左右,檢測距離可達200米。

那理想ONE,採用了哪個版本?

你猜對了,理想ONE的EyeQ4採用了水平視角52的版本。

有理想用戶反應:前方有車插入時,剎車過慢。工作人員回覆:這是感知問題,受限於相機52度的視場角,對於側面快速插入的車輛識別較晚。

最後,該工作人員還特別提醒一句:用戶在使用時要格外注意。

作為對比,車聚君最近剛試過第三代哈弗H6的ADAS系統,巧的是它也採用了Mobileye EyeQ4的視覺晶片。但它的水平視野是100,用起來非常順手,應對側前插入車輛,沒有什麼障礙。這是一款10萬出頭的國產SUV。

如果同比30萬左右的Model 3,它採用三個前視攝像頭,最大監測距離250米,遠高於理想ONE一個前視攝像頭的150米。另外,Model 3還有2個側向攝像頭安裝在B柱,理論上增加了對側前方車輛的監測。

車聚君長測的2016年產的Model S,和理想ONE一樣只用了一個前視攝像頭,但印象中從沒出現過在Autopilot狀態下無法識別那麼遠的緩慢插入車的情況。

為什麼理想要採用52攝像頭,而不是100的呢?這個問題和雷達一起看。

還是同一個問答活動,一位車友問:為啥不採用角毫米波雷達?

理想工作人員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用超聲波雷達來實現SVA側視輔助,而無法憑一個毫米波雷達實現BSD盲區檢測。最後,又貼心的提醒到:使用變道輔助時,請務必主觀觀察周圍環境。

其實原因,吃瓜群眾都明白:成本考量

眾所周知,超聲波雷達的探測距離、探測精度、傳輸速度,遠低於毫米波雷達,一般用於自動泊車,因為成本低,車企一用就是12個。而毫米波雷達,更適合高速行駛的長距離探測,成本相對更高一些,一般用1-3個。

小鵬G3用了3個毫米波雷達,第三代哈弗H6用了2個毫米波雷達,理想ONE只用了一個毫米波雷達。我們做一個簡單對比:

可以看出,理想ONE的ADAS硬體比較簡陋。具體說,前向單目攝像頭只有一個,視角還窄;毫米波雷達用了77GHz,但只有一個。整體還沒第三代哈弗H6的系統先進,但卻是三款對比車型中最貴的。

這也基本解釋了,範先生的那輛理想ONE的ADAS,為何眼睜睜看著右前方貨車插入而無動於衷。因為基礎硬體沒跟上。

「我發這個帖子就是想告訴大家輔助駕駛不是那麼好。」範先生向車聚君解釋。

其實,他不是第一個發現理想ADAS有問題的人。

這是剛上市時,一位北京用戶試駕理想ONE後的吐槽,提到相鄰車道的車併入一半車身,理想的ADAS系統都沒有反應。

這跟範先生的案例一模一樣,唯一區別是,他當時主動控制車輛沒有出事。

這是今年一月,一位杭州理想用戶的反饋,同樣是高速時使用ADAS,發現對插入車輛的識別非常遲鈍,要超過一半車身才能識別。

一直到今年4月,理想ONE的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上圖,是一位北京理想ONE用戶的視頻截圖。當右前方一輛車插入時,理想ONE的ADAS系統識別較晚,雖然最後有剎車,但明顯慢於人的預期,以至於他說「心理上需要踩一腳。」

這是城市相對低速的路況,如果放到高速公路以120km/h行駛呢?

7月,一位ID名為「有理想開理想」的用戶開了2000km高速後吐槽:

「理想ONE的ADAS錯誤較多。如在隧道中前方無車,會突然主動剎車,一天發生了4次,幸好後面都沒有太近的車輛,否則會被追尾。

「在高速過彎時,ADAS系統會誤判隔壁車道的車走在了本車道,然後會剎車降速,發生過2次。我估計是不是算法問題,是不是OTA可以解決?」

這個問題,本質上和範先生的問題類似:理想ONE的ADAS對弱光線下的識別較差,對側方車輛的識別較差。這是EyeQ4晶片版本太低的原因。

類似問題,李想早就知道了。

李想公開說,會改進側方識別的問題。但這是硬體問題,如何通過OTA來改進?

其實,機智的理想(準)用戶們,早就看到了問題本質。在理想APP上不約而同的發出了呼籲:增加毫米波雷達

但目前看,這些用戶呼聲,可能只能在理想下一款新車上實現了。

9月22日,理想宣布,下一款全新車型「理想X01」將使用NVIDIA Orin系列中算力最強的晶片,單片算力可達每秒200 TOPS,相當於現款的80倍。

理想CTO王凱解釋,Mobileye的系統不夠開放,理想能參與的比較少

既然,理想自己都知道ONE的ADAS有這樣那樣的短板,為何不先停止誇大宣傳,避免誤導用戶和公眾呢?

比如,理想在官網宣稱「標配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更安全,更便捷」。

首先,2020年10月Euro NCAP測試輔助駕駛時,只要廠家宣傳中帶「自動」字樣的一律扣分!Model 3就是因為稱自己的系統為「Autopilot」,中間有Auto字樣被歐盟一頓狠批,最後只得了59.9分,排十款車倒數第三。

其次,宣傳中大量使用「自動」字眼,而不明確指出使用局限,會讓用戶在潛移默化中認為理想的「輔助駕駛」是自動駕駛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請看下圖:

這位理想用戶,隨手一句感慨:這個點的機場高速,多虧「自動駕駛」。這說明,理想在現實中已經造成了對用戶的錯誤誘導。

範先生對理想ADAS的輕信,不是孤例,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上圖,是理想官方對側方盲區輔助的描述。你仔細看,它說的是「該系統覆蓋了車輛旁邊及側後方的盲區」。對,它沒有說車輛「側前方」盲區。這也是範先生發生922事件的根本原因。

平時沒事,誰會這樣去摳理想的字眼,然後get到它極其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ADAS對「側前方」的無能為力?

但它不明說,明著說的只是更自動、更安全、更便捷的一面。

網友@keyes1221_985 在微博上評論:將輔助駕駛描述為自動駕駛的廠家、銷售、媒體,都是兇手

車聚君覺得,他說的太對了。

三、氣囊沒撞到點上?A柱1500MPa?

關於範先生的車為何A柱斷了,7個氣囊都沒開?理想的工作人員稱,沒撞到點上。那麼,撞擊點即氣囊傳感器一般安裝在什麼位置呢?

氣囊傳感器一般裝在車身的前部和中部,如翼子板內側、前照燈支架下、發動機散熱器支架兩側等部位。隨著技術的進步,有的傳感器集成到了氣囊ECU中,一般位於控制臺的擋把附近。

車聚君拔打了理想的400電話,得到以下回覆:

理想ONE的氣囊傳感器裝在:B柱、水箱、橫梁、前縱梁、氣囊電腦等處。

從車禍現場圖看,理想ONE的傳感器完美避開了撞擊。因為它翼子板內沒有安裝氣囊傳感器。結果是,它對右前方側撞無法監測,氣囊與氣簾不會打開,讓副駕乘客完全暴露在側前方事故中,承受重擊。

即便如此,如果它的氣囊ECU算法再敏感一些,那麼附近的B柱、橫梁上的傳感器傳來的異常數據,也應該能讓它的側氣簾、側氣囊彈出,從而減少人員傷害。

等等,這個結論先別著急下。我們看一下理想的氣囊分布圖:

理想ONE的氣囊/氣簾共有7個:①主駕氣囊、②主駕膝部氣囊、③主駕左側氣囊、④左側氣簾、⑤副駕氣囊、⑥副駕右側氣囊、⑦右側氣簾。

看上去比較完備,但是你發現一個空擋了嗎?左前方、右前方沒有氣簾保護。這個地方,正是範先生家人受傷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⑦右側氣簾不夠長,前端沒有延伸至A柱中部,沒有和副駕的氣囊形成完整的合圍。一旦右前方有撞擊,容易讓副駕乘客的頭部暴露在傷害中。

上圖是沃爾沃XC90的側氣簾,可以看到側氣簾一直覆蓋了整個車側,甚至延伸到了A柱的下方,可以完整的保持駕乘人員免受側面的衝擊。

所以,理想ONE的「半截式」側氣簾即使打開,也很難給乘客完整保護

「老人的傷口主要由車頂塌陷的鐵皮造成。」範先生告訴車聚君。「鼻子上有一個三角創口,醫生說後期需要面部整形。」

如果理想ONE的氣簾再長一點,觸發機制再敏感一點,老人或許不會受這麼多痛苦。但是現實沒有如果,也不妨礙理想宣傳「超五星安全」――因為它是按C-NCAP的標準「內部測試」得出五星結論,而這個標準是不涵蓋922這種碰撞的。

換句話說,理想應該是一個優秀考生。但是否學以致用,不得而知。

另外,「超五星安全」的車,A柱為什麼會斷呢?

理想的客服說,理想ONE的A柱用的是熱成型鋼,強度高達1500MPa。車聚君追問:這1500MPa是抗屈服強度,還是抗拉伸強度?

果然,答案是抗拉伸強度。

眾所周知,鋼材的抗拉伸強度一般都高於抗屈服強度,而事故中更考驗抗屈服強度。營銷導向的企業,一般喜歡用抗拉伸強度來宣傳鋼材的安全性,畢竟看上去數字更高,讓不懂的消費者覺得很厲害。

以前,日系喜歡這麼幹,因為它們的鋼材強度普遍不如歐美系。

沃爾沃XC90的鋼材抗屈服強度也不過才1500MPa,但一位沃爾沃售後的工作人員說,他從沒有見過A柱斷成這樣的沃爾沃。

據車主描述,當時兩車相對速度為30km/h。而A柱是所有廠家最看重的結構件,也會把最好的鋼材放在這裡。車聚君也不太相信,30km/h的撞擊能讓1500MPa的A柱發生完全斷裂

當然,有人可以說特殊場景下可以讓力度變得非常大。

那麼,就有了一個「理想悖論」:

如果撞擊力度足夠大,那麼氣囊應該彈開;如果撞擊力度不大,那麼A柱應該保全。但現實是,理想ONE的氣囊沒彈開,A柱也沒保全。那這個力度到底大不大,就成了一個謎。

類似的,在理想斷軸案中,如果你說車輛側撞花壇的力度足夠大,導致了斷軸,那麼氣囊為什麼沒開?如果你說氣囊不開因為力度不夠大,那麼為什麼會斷軸?

總體看下來,我們會發現一個疑點:理想ONE在側前方安全上有安全隱患

首先,主動安全上它沒有側方毫米波雷達和側前方攝像頭,導致無法有效識別側方前車。其次,它沒有側方氣囊傳感器,側氣簾也不夠完整,導致側前方碰撞時形成一個安全死角。再次,A柱的抗屈服強度並未達到宣傳的1500Mpa,失去了一個極關鍵的被動安全屏障。

此情此景,再想起羅永浩那句「500萬之內最好的車」,覺得他是真相聲演員。

車聚小結

有人說,範先生的車不該由AEB發生作用嗎?事實上,理想ONE的AEB只有在8-80km/km時速下才能生效,現在客服說提升到了8-90km/h。

事發時是120km/h左右,超過了AEB工作範圍。說到底,還是低配版前視單目攝像頭+沒有側方毫米波雷達的鍋。

另一個視頻說明,就算時速在AEB工作範圍內,理想ONE也未必能剎住。

最後,提醒包括理想用戶在內的車友們,現在多數ADAS系統普遍存在以下盲區:

▎側方急插入的車輛,特別是貨車;

▎前方靜止或慢速行進的車輛;

▎橫向穿過的大型車輛、行人、自行車;

▎跟車時,前車突然閃離露出前前車;

▎前方有雪糕筒、隔離墩、彩帶;

▎急彎、匝道、十字路口;

▎大雨/大雪、黑夜、隧道、標線不清;

最後,用範先生的話做一下總結:不要過於相信輔助駕駛。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兩種聲明,一種叫理想式聲明,一種叫其它|聚侃
    10月13日下午,車聚君發了一篇關於理想ONE的事故解析,可見《理想ONE高速追尾A柱斷裂背後,側前方有三重缺陷?》。第二天,理想就做了詳細回應。圖文並茂,頭頭是道。形式上,值得業內同行學習。車聚君表示欽佩之餘,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 奧迪A4L高速追尾大貨車,A柱的表現讓車主無奈:咋變成大眾了?
    奧迪A4L高速追尾大貨車,A柱的表現讓車主無奈:咋變成大眾了?BBA系列的豪車在我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價格昂貴,更是因為它們身上承載的還有國人最喜歡的面子。近來一輛奧迪A4l便在高速上和大貨車撞在了一起,接下來跟小編看看它的安全性究竟怎麼樣?在一條比較狹窄的高速上,一輛貨車在前白色的奧迪車在後,兩車明顯發生了事故。奧迪車的車頭直接鑽進了貨車的車子底部,到底當時發生了什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據奧迪車主表示,由於當時下雨視線不清,前方貨車突然剎車後方車輛躲閃不及,只能硬生生的撞了上去。
  • 眼見著陽光明媚,高速交警卻稱「前方有霧」,為啥?只因團霧「潛伏」
    部分高速站口陽光明媚,為什麼還不讓上高速公路?12月11日,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有關負責人為您解惑釋疑。高速路口陽光明媚,為什麼還不讓上高速?有些駕駛員很納悶,反映駕車行至高速公路收費站口,在收費站口處可謂是「晴空萬裡」,或是能見度良好,卻被高速交警告知前方有霧不讓通行,讓人不能理解。
  • 高速跟車過近追尾 安全帶保住一命
    就在昨日,在G60滬昆高速衢州段常山港大橋上發生一起因跟車距離過進而引發的貨車追尾事故。2020年12月20日下午15時20分許,在G60滬昆高速往江西方向438公裡+50米處附近(常山港大橋上),一輛小轎車與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發生刮擦,小轎車被帶了個180°調頭,正當高速交警衢州支隊一大隊民警趕往現場時,對向兩輛重型半掛牽引車又發生了追尾事故,後車駕駛室撞的扭曲變形,受損嚴重。
  • 瀋海高速隧道內5車追尾,孕婦被氣囊擊中腹部
    5月1日中午12點半,瀋海高速台州段寧向貓狸嶺隧道內發生一起五車追尾事故,第五輛車內有一名懷孕6個月的孕婦因事故受傷。面對大車流,台州高速交警火速出警,警車變身救護車衝破層層車流,十幾分鐘內就將受傷孕婦送上救護車。
  • 高小微:夜間行車未保持安全距離,一高速路段百米內29車追尾
    高小微:夜間行車未保持安全距離,一高速路段百米內29車追尾 2020-11-02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跟車過近,隧道內發生三車追尾事故
    行車的時候應與前車保持適當的距離,否則跟車距離太近,一不小心就「親密接觸」了……12月13日下午2時,在永嘉轄區甌北街道雙龍山隧道內發生了一起三車追尾事故。甌北交警迅速出警,到達現場時,只見隧道右側停靠了四輛小車。其中,白色SUV、黑色轎車與麵包車三車追尾。三車均有不同程度損傷,末尾的麵包車受損較為嚴重,其車頭保險杆全部斷裂,車內水箱爆破,引擎蓋也微微翻起。
  • 車主快看,高速飆到120km/h,前方突然限速80怎麼辦?要急剎車嗎?
    車主快看,高速飆到120km/h,前方突然限速80怎麼辦?要急剎車嗎?我們在跑高速的時候,有些路段確實會出現像問題中說的,高速的道路上120的速度,行駛中突然限速80,這樣的話我們一般的是需要做到提前減速,提前的看一下標識牌,不可能一下就降速的80的速度。
  • 半掛車凌晨被追尾 「甩尾」180度翻下高速
    4月15日凌晨4時43分許,一輛滿載水泥的半掛車行駛至大廣高速周口東站附近路段時,被後車追尾,導致「甩尾」180度翻下高速。經詢問得知,滿載水泥的半掛車被一輛拉鋼材的半掛車追尾後,從而「甩尾」180度翻下高速公路。來源:大河客戶端
  • 大戰理想ONE,嵐圖Free配嗎?
    發布會結束之後,一張總結對比圖在網上流傳,似乎嵐圖 Free 在產品力上「碾壓」了理想 ONE,包括動力、續航,甚至增程器本身: 另外,雖然大家都開不到,但嵐圖 Free 的最高速 200 公裡/小時,同樣優於理想 ONE 的 172 公裡。 嵐圖 CEO 盧放稱立項的時候,甚至考慮過要不要將加速做到 3 秒左右,實際上也可以,但「沒必要,因為用戶基本用不到」。
  • 4車連環追尾!海南西線高速發生一起車禍
    本文轉自【南國都市報】;昨天(9日)晚上7點多海南西線高速澄邁縣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4輛車接連發生追尾一度導致現場交通擁堵幸無人員傷亡記者從澄邁縣交警部門進行了核實。經了解,事發地點位於西線高速澄邁福山往海口方向569公裡處(富力紅樹灣路段),現場發生4車追尾,無人員傷亡。 當晚乘車路過現場的徐先生說,他看到4輛車相撞,停在路邊,其中一輛小型商務車的車尾部被撞變形,另有3輛貨車(其中2輛大貨車,1輛中型貨車)相撞,卡在現場堵住去路。
  • 紅旗HS5高速被追尾,車損讓人意外,車主:這就是紅旗的質量
    如今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已經會優先考慮國產車,因為國產車的發展甚至是已經完全超越了合資車,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同時老王也發現了一個非常搞笑的事情,那就是總有一部分消費者認為國產自主品牌中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豪華汽車品牌,但是老王感覺如果大家這樣想真的就是大錯特錯了,就比如說是紅旗這個汽車品牌
  • 「老司機」高速駕車實力分析行車風險,轉眼致5車連環追尾!
    「老司機」高速駕車實力分析行車風險,轉眼致5車連環追尾! 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很多事故都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相信很多駕駛者都有過開車時
  • 蓉麗高速隧道內停車,後車制動失靈追尾,致一人亡
    記者獲悉,今年5月5日,當事人王某洲駕駛川Q511**(牽引川D063*掛)重型半掛牽引車沿G4216蓉麗高速攀枝花至麗江方向行駛,15時31分許當車行至G4216蓉麗高速692Km+900m(新莊隧道內)處時,與前方停放在客貨車道內由另一當事人王某駕駛的川D670**重型自卸貨車發生追尾碰撞,造成王某當場死亡,兩車及高速公路路產不同程度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
  • 請回答,「理想」智造
    ONE 的「知識點」。理想 ONE 先說下一下為什麼我寫的是「理想 ONE」,今天李想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品牌正式命名為「>理想」! 因為發動機一直處於最佳的運轉區間,所以城區油耗會比同等動力水平的燃油車好,但是由於電機高速能耗不如燃油車,ONE 也沒有直驅的模式,所以高速油耗會高於同等動力水平的燃油車。
  • 凌晨普寧兩輛貨車追尾,司機下肢被卡住,消防員破拆救援
    防追尾秘籍奉上 別隨意變道 防止被追尾的第一要務就是儘量減少隨意變道,儘可能的不影響後車正常通行。
  • 高速飆到120km/h,前方突然限速80要急剎嗎?老司機建議這樣做
    高速,不管是對於新手還是老手來說都是比較讓人頭疼的存在,之於新手,主要是高速過快的速度讓新手有些心理恐慌,畢竟對於新手來說太高的速度讓他們有些接受不了。但是之於老手來說,主要是那頻繁的各種限速容易讓他們措手不及。
  • 車速過快4車連環追尾一人被困 威寧消防緊急救援
    12月15日17時28分,畢節市畢威高速112公裡+50米處發生一起4車追尾事故,其中最後一輛貨車上有1人被困。接到報警後,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濱海大道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趕往現場進行救援。消防員到達現場發現,追尾車輛分別為兩輛轎車、一輛客運大巴車和一輛小貨車,其中前三車均無大礙,最後一輛小貨車車頭向護欄一側傾斜,駕駛室嚴重變形,擋風玻璃破碎,副駕駛室有1人被困,被困人員意識清醒。了解情況後,消防員立即協助現場高速交警實施警戒並開展救援。救援過程中,由於車頭傾斜比較嚴重,被困人員的腿被卡在副駕駛儀錶盤和座椅之間,稍一用力就會對被困人員造成損傷。
  • 貨車裝載不規範麥子散落一地 致小轎車被追尾很受傷
    12月24日凌晨,在繞城高速路上,發生驚險一幕,一輛滿載麥子的重型半掛牽引貨車,在行車途中由於裝載不規範,麥子散落近一公裡,導致後方一輛小轎車失控被追尾,直接經濟損失超6萬元。12月24日凌晨三點左右,高速執法人員接到報警電話稱,在繞城高速北碚南至歇馬路段,發生一起因貨物散落導致的追尾事故。隨後,執法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只見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貨車,正停靠在右側應急車道上,後方路面的三條行車道上,滿是散落的麥子。經過此路段的一輛黑色小轎被追尾,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超6萬元,幸運的是,事故並無人員受傷。
  • 【Polygon 獨家】《愛,死亡與機器人》中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盤點
    翻譯:Stark 揚  編輯:張易本文基於篝火營地與 Polygon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議,轉載請徵得同意。前方劇透預警,請沒來得及看劇且不願被劇透的相關人員儘快撤離。「愛」:本集的確有一段愛情故事。一位在光速旅行中昏迷的太空人醒來,在一個空曠的空間站裡偶遇舊情人。他們舊情復燃,開始了一段長達兩分鐘左右的纏綿戲份,有美酒,有美人,香汗淋漓的場面一度很撩人。「死亡」:準確地說,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死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