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邊有個小賣部》,遇見更好的親情和溫暖,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2020-12-25 風吹蒹葭

珍惜平淡生活吧它才是最真實,最美好的生活它才是你最該傾注熱情最該熱愛並珍惜的生活!——海巖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張嘉佳的情感力作。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小說,是一頁一頁有著溫度的文字,總有那麼一瞬間他會讓人的心底溫潤,甚至眼眶溫熱,然後我們就會明白一些人,一些事。

這是一部有著神奇力量的作品,因為你心中有誰就會遇見誰,這種平行時空的相遇,會讓人更加懂得珍惜。

學會珍惜,我們就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如此便能不負流年,不負光陰,不負親情,不負愛情,不負精彩的人生!

01程霜讓我們領悟了樂觀和愛情

程霜和劉十三小時候便認識了,就是那時候她已經身患重病,隨時有離開這個世界的可能。

雖然如此,程霜並沒有像林黛玉一般顯示出病殃殃狀態,沒有一副我見猶憐的樣子。她仍舊是個快樂甚至有些霸道的小姑娘,因為她的小姨拿走了她的零花錢,然後她攔路向劉十三他們「收取」零花錢。

這是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也印證了她面對困難的從容和強大,思路決定著出路,她為自己解決著面臨的困難。

這是一般小女生難以達到的境界,自此劉十三被她徵服,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甜蜜快樂的夏天。

成年後的程霜與劉十三遇見了兩次,但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巧合的遇見,總有一個念念不忘的人,尋著另一個人的軌跡而來,帶著滾燙的心意,裝作很平常的樣子。

這或許也是一個人愛另一個人最好的樣子。

得知劉十三被牡丹拋棄,並且他對牡丹念念不忘,程霜毅然決然地帶他去尋到了牡丹,了卻了劉十三心底的那一份牽絆。

程霜是個很聰明的姑娘,他引導劉十三放下執念,獲得自我,這其實更是一個愛與拯救的話題。

一個姑娘隱忍著心中的愛,了卻他愛著那個人的破碎的愛,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懷,多麼博愛的行為。

程霜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好姑娘。

最終程霜還是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能與劉十三成雙成對,但是在與劉十三相伴的日子裡,她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有這麼一句話:當我足夠愛,才敢離開你。用來說程霜最合適不過。

後知後覺的劉十三終於發現程霜對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們總是說且行且珍惜,但是我們發自心底的去理解和珍惜了嗎,或許未必。

如果這一切能重來一次,我想劉十三一定會用盡全力的去愛程霜,給她滿滿的愛,將她寵上天,這些已然成了遺憾。

或許我們也該明白了,故事中的遺憾是讓我們生活中儘可能地減少遺憾,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個關心我們人,對待平凡每一天,讓單調的日子鮮活起來,賦予他生命最初的歡喜和感動。

02 外婆讓我們理解了堅強和親情

外婆王鶯鶯是一名精明利落的老太太,她仔細盤算著自己與劉十三的生活;她更是一名偉大的母親,可愛的外婆,她歷經人生波瀾,將女兒與外孫分別養育成人。

僅僅這一點就可以讓人看到她瘦小身軀上散發出的偉大光輝,那是母性的光輝,是愛的光芒。

外婆的丈夫去世早,她獨自一人頂著生活的壓力將女兒養育長大,女兒卻並不理解她。

女兒高中輟學,離家出走,然後懷了劉十三,結果被那個男人騙光了錢。她只能將劉十三交給自己的母親撫養,自己去追尋新的生活,然後渺無音訊。

這應該是個自私的女兒,她不懂人生的無常與生活的艱辛。

外婆在臨終的時候對劉十三講:如果你媽媽回來了告訴她,我不怪她,她永遠都是我的女兒。

這一刻我想很多人潸然淚下,這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母愛,這也是絮絮叨叨的母愛,可她是那麼持久,那麼無私,那麼博大。

她有著穿透歲月的毅力,那有著驚天動地的力量。

外婆的女兒聽到這些應該是羞愧的,會悔恨不已的,她的任性讓她誤解了多好的母親,錯失了多美的親情。

這其實對每個人也是一種提醒,要好好去愛那些愛著我們的人,讓人生少一些遺憾。

外婆在與劉十三生活的年月裡,她嘴上會對劉十三各種嫌棄各種討厭,其實心底裡寶貝的不得了。

當失意的劉十三被外婆拉回雲邊鎮時,三姑六婆抱著看熱鬧看笑話的心態來各種打聽各種問,外婆是各種謊言各種編造,回答的滴水不漏,這時候的外婆活脫脫一名影帝。

待到眾人散去,外婆開始挖苦劉十三。

這些都是因為對劉十三的維護和關愛。

或許外婆一直這麼強大,或許她總要裝作強大,才能更好地行進這不完美的人生。

楊絳老師說過: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外婆病了,她默默地承受著病痛,沒有告訴劉十三,而劉十三被自己的事情忙得一團糟,也根本沒有留意到這些蛛絲馬跡,直到外婆撐不住了,倒下了,他才知道。

顯而易見,劉十三心中是有悔恨的,或許他一直認為人生漫漫,餘生很長,他要幹出成績,然後好好地孝敬外婆。

可是他忽略外婆生命的起點比自己早很多,她的人生已經沒有那麼長了,或許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

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但是我們很多人也如劉十三一般忽略了這點。

從現在起,珍惜每一個平淡的日子,珍惜愛著我們和我們愛著的每一個人,讓正能量充滿生活,讓愛滋潤人生。

-END-

我是風吹蒹葭,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溫暖的生活。

喜歡我,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雲邊有個小賣部
    「萬物都有故鄉,眾生都有故事」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筆下的每個故事,溫暖而細膩,仿佛駐足在時光的背後。
  • 《雲邊有個小賣部》:每一次離別都是生離死別
    幾年前,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第一次認識張嘉佳和他動人的故事。那時,我沉浸在茅十八和荔枝轟轟烈烈的愛情裡,久久不能自拔。而後,看過很多故事,卻鮮有能特別打動人心的。時隔五年,等來了張嘉佳的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迫不及待地抱回家,看了整整一個通宵,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感動夾雜著無奈,溫暖夾雜著遺憾。
  • 雲邊有個小賣部:程霜,我心中永遠的意難平
    #雲邊有個小賣部#關於《雲邊有個小賣部》給我感動最深的就是王鶯鶯和程霜,一個是親情,一個是愛情。對於死亡,程霜並不畏懼,她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所以她才會那麼「張揚」,那麼灑脫。而對於劉十三來說,此時的程霜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就像是大熊和靜香。甚至到後來,他已經漸漸把程霜忘了。因為劉十三自小都有他自己的理想:考取清華北大,遠離王鶯鶯,去大城市生活。
  • 張嘉佳《雲邊的小賣部》:儘管路途艱辛,仍有溫暖相伴
    《雲邊的小賣部》是張嘉佳的作品,是一本主人公成長的書籍。雲邊鎮外婆王鶯鶯開了一個小賣部,靠著這個小賣部,王鶯鶯和孫子劉十三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劉十三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去大城市,王鶯有點捨不得孫子,但是劉十三執意要走。在大城市生活談何容易,劉十三在待不下去了,不得已又回到了雲邊鎮。
  • 「雲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 《雲邊有個小賣部》   2.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   ——張嘉佳 《雲邊有個小賣部》   3.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
  • 《雲邊有個小賣部》:誰不是一邊悲傷,一邊被溫暖
    我剛從一段長達近一年的傷痛中走出來,好不容易準備好了再出發,我怕回去承受不住這樣離別。在《雲邊有個小賣部》裡也有個外婆「王鶯鶯」,穿著碎花短袖,白髮攏成一個髻,胳膊戴著套袖,守著雲邊鎮的小賣部。她抽著捲菸,喝著酒,打著麻將,瀟灑得好像逃脫了時間的制裁。
  • 《雲邊有個小賣部》:感恩遇見,不負不欠
    前段時間,有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說想看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這不,安排上了。這是一本關於愛和成長的書。主人公劉十三從小被父母遺棄,隱忍又卑微。在遭遇事業與愛情的打擊後,被外婆接回家鄉。後來的他,在外婆與少年夥伴程霜的治癒下,變得開朗起來。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讓你想起故鄉和童年
    時隔五年,張嘉佳帶著他的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回歸,用他的故事再一次帶給讀者溫暖與感動。正如張嘉佳所說: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張嘉佳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對祖孫的溫情故事。孫子劉十三是個一心嚮往大城市的小鎮青年。外婆王鶯鶯是個喜歡小鎮生活的小賣部老闆。祖孫倆相依為命。
  • 讀過《雲邊有個小賣部》嗎?談談書中的那些經典語錄!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張嘉佳所寫的一本書,寫了少年劉十三的故事。有的人刻骨銘心,沒幾年就會遺忘;有的人不論生死,都陪在身旁。下面就來看看書中的那些經典語錄吧。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不是劉十三,卻又都是劉十三
    張嘉佳寫的書籍《雲邊有個小賣部》裡的主人公,也是生活裡的大多數人。他很努力,但總是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他很執著,但從不曾真正擁有。原生家庭的不完整,劉十三常常不安卻異常執著。不安於現狀,執著於一段無果的戀情。我們不是劉十三,卻又都是劉十三。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書心得
    主人公劉十三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自幼相依為命。十三為了心中理想,努力讀書,為的是有一天離開雲邊鎮去遠方世界。後來憑著努力,看到了遠方世界的愛情和現實。但是一切都不如意,最後還是回歸於那平淡無奇的小鎮——雲邊鎮。回歸了故鄉,也看到了更多雲邊鎮的故事。這個故事愛情方面並沒有過多地給我深刻的感觸,不論是劉十三與牡丹也好,和程霜也好,無非就是情竇初開與日久生情的愛情表達。
  • 《雲邊有個小賣部》:以書為馬,仗劍天涯;吾心歸處,即是吾鄉
    《雲邊有個小賣部》,一部溫暖的小說,用樸實的文筆淡淡地講述著劉十三和王鶯鶯、程霜在雲邊鎮的故事,不知不覺間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教會我們一定道理的同時,也讓我們對世界多一份感動與期待。我們從小生活的故鄉,有我們幼年記憶的故鄉,也許它不繁華,不富裕,但它是有人情味的,是溫暖的,是我們無憂無慮的避風港。雲邊鎮有「山野,桃樹,王鶯鶯。」這是劉十三的故鄉,雖然他也曾拼命地想離開這裡,在外拼得頭破血流。這不正如年輕的我們,最初,總是想離開故鄉,去遙遠的城市,陌生的地方,見未曾見過的山和海。直到最後,驀然回首,最懷念的還是故鄉。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雲邊鎮
    雲中有個小賣部 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兩年前哭著看完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兩年後再看仍然淚流滿面。開小店的王鶯鶯,笑的清脆的程霜,還有那個像你像我也像他的劉十三,他們的生活的地方也好像是我們心底某個回不去的地方。記憶中那個想去山那邊看海小孩子,不曾長大,外婆的拖拉機永遠載著一份鄉愁。
  • 段子手張嘉佳,首部長篇《雲邊的小賣部》: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讀者超過四億的張嘉佳,曾是微博上寫段子的段子手,因為他的段子過分溫暖,被廣大讀者「催」著出書。他的第一本書也被拍成了電影,時隔五年他帶著雲邊小鎮的劉十三,與大家在《雲邊有個小賣部》正式見面了。張嘉佳可以算上文藝界的一個傳奇,被喻為作家導演。他自大學開始便筆耕不輟,寫小說編劇本。他一改往常的小故事風格,續寫了他第一部長篇故事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
  • 《雲邊有個小賣部》:這一路的悲傷和希望就是那從未斷絕的一縷光
    「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本來是用來描述雲邊鎮的活潑又悽美的愛情,現在看來,好像在形容全世界。一個沒有故鄉的人,走到哪裡都是異鄉人。所以小說中的主人公劉十三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雲邊鎮。山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那邊,是外婆的海。
  • 讀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感受愛:「回饋」是愛最好的延續
    《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青年作者張嘉佳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後的又一力作,記敘了一個少年的故事。少年劉十三,自幼生長於雲邊鎮,從小和自己的外婆相依為命。他對故鄉的人事物都有著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感情。長大後的六十三決定出遠門闖蕩天下,他來到了大城市去追尋遠方和夢想,但是在一次次的打擊後,他心灰意冷回到了故鄉休養生息。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長大才發現雲邊藏著念想
    網圖侵刪《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關於故鄉、親情、愛情的故事,也是雲邊鎮青年劉十三成長的故事。張嘉佳的文字總是有這樣一種魅力,讀著讀著,不知不覺淚流滿面。輕描淡寫的文字,笑中帶淚的講述,讓我相信,真的有這樣一個竭盡全力生活的劉十三,真的有這麼一個充滿溫柔和善良的小鎮,在陽光下,在我們每個人的的經歷和回憶裡。劉十三,在雲邊鎮與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以小賣部為生。劉十三沒見過媽媽,但是媽媽給他留下一段話:「別貪玩,努力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一個愛你的女孩子結婚,幸福生活。」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在平凡的愛中,倒影出我們曾經的過往
    無意間翻看了張嘉佳的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用了四個小時讀完,悲喜交加,也徹底本該入眠的夜晚,一夜無眠。故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它儼然已經成為遙遠的代名詞。曾經也像劉十三一樣千辛萬苦想要逃離的地方。雖然我們都成功了,但他卻回去了,而我仍然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掙扎。
  • 《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也太溫柔,太悲傷了吧
    前幾個月,看到朋友書架上放著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當時問他這本書好看嗎,他說,還沒開始看,之後我也快忘記這本書了,唯一的印象就是覺得這本書的名字挺特別的,也沒怎麼放在心上,讓我決定去看這本書是在網上看到這本書的一個簡介視頻,發現這本書好像挺符合我的愛好的,因為疫情期間,於是我在手機上讀完了它的電子版
  •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如你我,也終會照亮別人的人生
    導讀:張嘉佳作品《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從小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平凡如你我,簡簡單單的生活,從年少時的好好學習,到後來埋頭苦讀迎戰高考,再到後來削尖腦袋般地找工作,之後又兢兢業業的朝九晚五甚至開啟996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