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創造了鬼,恐懼著他們,卻又喜歡傳播他的故事!

2021-01-08 看心理識自己

不論亞洲人還是西方人,人們總是會幻想出一些代表著恐懼的東西,比如亞洲人的鬼,西方人的殭屍。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鬼文化。有關鬧鬼,撞鬼等故事我們總是聽說,但是真正見到的人貌似沒有。

所有人提及的時候都是聽說,或者我們村,我家裡有個遠房親戚等等,這些鬼的故事離我們好像很近,但是一旦深入了解,又覺得離我們很遠,並非發生在我們身邊。

隨著直播的開始,早年曾經有一類的直播火爆過一陣子,就是探靈,雖然目前很多大的直播平臺都已禁止了相關的直播,但是依然在一些小平臺還是有這類直播,並且也有標題並不是探靈的旅遊節目,但是去的都是當地比較有名氣的鬼樓,但是這麼多人去了城市裡聽聞色變的鬼樓,你卻沒看到這些主播遇到鬼的情況。

雖然目前科技發展到今天,以前很多因為無法解釋而推卸責任給鬼的事情,都已經被科學有了合理的解釋,但是人們依然樂於提起鬼,就認定他們在我們身邊生活,還有很多人喜歡講鬼故事,喜歡編造鬼故事,那麼是為什麼亞洲人會對鬼的故事樂此不疲那?

心理學其實對鬼的起由做過分析:鬼產生的原因是原始人類和嬰兒,由於能力限制和心理不成熟,這樣的人由於當時科技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發生,所以他們容易對這些現象形成擬人化。

從原始人類做個例子,其實人類並非群居動物,人們大可以各自生活,但是各自 生活的原始人,可能受到攻擊,等等危險。於是他們想到辦法,在傍晚天黑後,講一些看不到的恐怖,創造一個鬼怪出來,這樣會讓人們更好的相聚在一起生活,也有利於彼此的相互關心和照顧。

原始部落通過鬼的創造,建立了最初的人類人際關係。

而鬼代表的其實是和死亡有關的威脅,他實際是代表了人們對那些可以掌控你我生死的恐懼感。

那為什麼人們既然害怕鬼,但是鬼故事,鬼的謠言卻總是傳播得很快?害怕為什麼還要傳播他呢?

這是因為那些能帶來刺激,而且我們並不了解的事物,對人總有著強烈的誘惑。

很多人不願意也不敢去面對自己心裡的鬼,然後他們就用傳播恐怖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恐懼,就好像你把恐怖的事情告訴了別人,這樣他就幫你分擔了一部分的恐懼。

為什麼總有些人似乎很想見到鬼?

其實這類人目的是讓自己增強抵抗力,當你面對一種恐懼多了,你就會變得可以從容面對,所以這麼做的人,他們不過希望加強自己對鬼的抵抗力,從而變得不再害怕心鬼。

有些人總是把鬼和靈魂搞混了,他們把鬼和靈魂畫了等號,其實自己想一下兩者區別相當大,靈魂其實定義為一種精神,他不會消失但是他也不會和人類再產生交集,然而鬼要真實活著,並且時刻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並和人們產生交集。

還有一個容易叫人忽略的改變,就是鬼和神,他們都屬於心靈寄託,是人們害怕,疲憊,空虛的時候所尋找到的,讓我們覺得安全的精神寄託。

不過大型的教派,往往只承認了神的存在,但他們並不相信鬼的說法。而些小的宗教或者邪教才更願意用鬼來做文章。

相關焦點

  • 聊齋裡的鬼,比人類可愛多了
    文中並不記載他們說了什麼,有夜有酒,也就足夠了,就這樣過了半年,漁夫得知王六郎是鬼,開始有點驚恐,因為很熟悉很快就不怕甚至同情他了,得知他必須拉一位活人做替死鬼方得轉世,漁夫非常糾結。萬幸有個幸福的大結局:王六郎因為宅心仁厚一步跨入神仙序列,漁夫仍舊遵守承諾,迢迢路遠去探看。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
    小說講述了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在探尋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用幾具屍體創造出一個碩大醜陋的人型怪物。當怪物真的擁有了生命,維克多卻恐懼得落荒而逃,遺棄了他的「發明」。怪物飽受人類的排擠和歧視,在恐懼中學會語言和仇恨,他找到「父親」維克多,渴望得到伴侶和關愛。維克多的拒絕讓怪物徹底絕望,殺掉維克多所有親人作為復仇。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新華網
    小說講述了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在探尋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用幾具屍體創造出一個碩大醜陋的人型怪物。當怪物真的擁有了生命,維克多卻恐懼得落荒而逃,遺棄了他的「發明」。怪物飽受人類的排擠和歧視,在恐懼中學會語言和仇恨,他找到「父親」維克多,渴望得到伴侶和關愛。維克多的拒絕讓怪物徹底絕望,殺掉維克多所有親人作為復仇。
  • 對話|鬼故事是對有缺陷的人類社會的治癒
    作為《見鬼》最早的讀者,媒體人楊健就《見鬼》裡的鬼故事以及由鬼故事拼接出的鬼世界,對有鬼君提了一些問題,有鬼君一一作答。這份跨界的答問,表達了人類世界對「治癒」的訴求,也體現了幽冥世界對現世人性與人心的洞悉。
  • 《鬼入侵》不要搪塞那份恐懼
    恐怖之中又有著暖心在調和,是我看得最舒服的一部恐怖片了(畢竟膽子太小)雖然看完之後又開始懷疑人生,恐懼自己死後會去向哪裡,亦或是像霍金所說人的大腦就像一臺電腦,關上就什麼都沒有了。但還是安利!每當主角真的被鬼纏上的時候,總是有人自以為是地用科學的方法給你解釋這只是你自己的想像罷了,企圖用科學來解釋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而不是認真傾聽後好好對待這份恐懼,告訴他們你並不是一個人。這投射到現實中,現實中因為有了科學,大家都不相信這世界上有別於人類的物質存在,當我們還小的時候就深深地被這些恐懼包圍,這一點我非常感同身受因為小時候特別怕黑,還經常有人給我講鬼故事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 6000年前他們創造人類,卻鎖住人類97%的能力並植入原罪
    這部電影不是歌頌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偉大的航海探險家,而是更深刻探討了充滿夢想的人類探索未知,卻也在貪婪的為了欲望做著種族屠殺的矛盾故事,在西方人的觀念裡他是推廣文明的象徵,而他也正式開啟了幾個世紀的大航海殖民屠殺時代。這麼深刻的探討是不是和《普羅米修斯》《銀翼殺手》《異形》一系列的故事主題很相似,冥冥之中我們發現這《哥倫布傳》的導演正是我們這片小軟文另外一位大神雷德利斯科特!!!
  • 《鬼入侵》恐懼與愛是邏輯的退讓
    像2017年的《小丑回魂》、《逃出絕命鎮》、《鬼故事》,2018年的《遺傳厄運》、《寂靜之地》、《寄宿學校》、《解除好友2:暗網》等都是討論度比較高的。好不好看見仁見智,畢竟很多觀眾對恐怖片的要求都是偏苛刻的。
  • 《西西里鬼故事》悲劇故事為電影帶來了黑暗,童話般的品質
    「西西里鬼故事 」是一個黑手黨融合的慢速燃燒器,巧妙地結合了幻想和現實,因為一個小男孩在西西里島失蹤。西西里鬼故事的作案手法是對丘陵景觀的長期平移拍攝,精心構圖的林地生物圖像,森林中的老鼠,徘徊的鳥類以及對人類受試者進行的精心觀察的研究。
  • 到底是鬼嚇人還是人嚇鬼,單身母親如何解決一波三折的恐懼
    那麼如她所料傭人來了,一次來了三個人,但這三個人看起來對她的房子很熟悉,而且談吐還是有些怪異,當然為了有人手幫忙,她也就理所當然的聘用了他們。而且他們剛剛來到這個房子的時候,用非常怪異的眼光看著女主格蕾絲,而格蕾絲卻沒有留意他們的表情。慢慢的,女兒總是能看到一些人看不到的東西。她心中也有害怕,但是被她克服了。同樣是人類,可她的孩子們卻出奇的怕光,導致他們都是拉著窗簾與外界0溝通,僕人來的這段時間,她總能聽到奇怪的聲音,卻又不知道這聲音來自何處。直至片尾才對這個故事有一個完美的解釋。
  • 易中天:誰能抵抗黑夜中聽鬼故事的誘惑|鳳凰副刊
    講故事,大概是人類克服恐懼最古老的辦法了。恐懼是人類一種不可磨滅的遠古記憶。正如嬰兒落地的第一反應是放聲大哭,人對世界的第一體驗也是恐懼。對於初萌的人類來說,世界是美好的,更是恐怖的。它固然有溫暖的陽光,和順的風雨,可口的野味,卻也有狼蟲虎豹、兇禽猛獸、水怪林妖。尤其是一到晚上,它就變得猙獰恐怖、陰森殘忍、鬼哭狼嚎。
  • 中國傳統「鬼故事」的背後,投射的是現實中那個荒誕的自己
    周作人在《鬼的生長》一文中寫道「我不信鬼,而喜歡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雖然,我不信人死為鬼,卻相信鬼後有人,我不懂什麼是二氣之良能,但鬼為生人喜懼願望之投影則當不謬也。02具有溫度的中國傳統「鬼故事」相對於日本《百物語》,西方的靈異都市傳說,中國傳統的「鬼故事」卻充滿了溫度。
  • 探秘中美殭屍起源:群體性恐懼從何而來?為什麼要迫害弱勢群體?
    官軍實施了大屠殺之後,城裡大白天就能看見鬼,到了夜晚,床底下飛來飛去的都是磷火,鬼魂就聚在屋角哭號。《野狗》說的是這次戰亂。有個叫李化龍的人,深夜從山裡逃出來,遇到了清兵行軍。清兵這時候是見人就殺,所以他趕緊趴在死人堆裡冒充屍體。
  • 唯一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鬼怪故事,都知道鬼嚇人,但此人嚇了鬼!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唯一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鬼怪故事,我們都知道鬼是用來嚇人的,但是這個故事中的人卻嚇了鬼。我們都知道鬼是人類自己想出來自己嚇自己的。並且在潛意識中,如果是膽小的人都是非常害怕的,但是一些膽大的人覺得這根本沒什麼 。所以才會創造出許許多多害怕又有趣的鬼故事。
  • 《詭愛》:真實呈現出人類內心無法擺脫的恐懼
    《詭愛》:真實呈現出人類內心無法擺脫的恐懼     在印度作家克裡希裡穆提著的《恐懼的由來》一書中寫道,「人類已延續了數百萬年,並且創造了如此先進的文明,甚至揭開了許多不解之謎,卻為什麼依然無法運用智慧使自己擺脫恐懼這個複雜的問題呢
  • 《寄生獸》的故事源自一種恐懼
    早在上世紀末就有日本粉絲探討書中「小右」與日本民間傳說中的酒吞童子及般若(與佛教詞彙「般若」無關)的關聯性,指「小右」為代表的外星生物,與日本古代民間鬼故事存在繼承關係,其基本構成均為——披人皮、食人肉。隨著1997年第一部《黑衣人》(Men in Black)電影的上映,又有人將《寄生獸》與之關聯起來。
  • 鬼故事為何吸引人?鬼文化的源頭在哪兒?其實人人都在創作鬼故事
    原始人可能在夢中第一次獲取了死後有靈的信息,加上對未知的無法把握、死亡恐懼和祖先崇拜,慢慢形成了「鬼」的概念,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鬼文化。應該說,鬼文化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而鬼故事,也成為人類文學史上最悠久的類型,它早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就誕生了。「鬼」並不是單純的迷信,它有著極其豐富的「人類學」、「心理學」和「文化學」內涵。
  • 《鬼滅之刃》中4個自願成鬼的人類,而他不受無慘控制
    人類與惡鬼本來是兩個相互對立的陣營,因為鬼舞辻無慘變成鬼的始祖後,就不停將一些性格扭曲的人類變成鬼,讓他們為自己尋找可以幫助鬼克服陽光的植物——青色彼岸花。人類變成鬼之後會喪失理性,對鮮血極度渴望,而且擁有不死之身,變成人類的敵人,只有陽光和鬼殺隊才能消滅他們。
  •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他們支配的恐懼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經被他們支配的恐懼。這句話出自動漫《進擊的巨人》,而其中所指的「他們」就是巨人。像這種人人皆知的動漫畫作品,會推出遊戲一點也不意外,早在2013年,遊戲公司Spike Chunsoft就曾製作過一款3DS遊戲《進擊的巨人:人類最後之翼》,當時玩家們的評價也還算OK,但畢竟是在小屏幕上頭看巨人,自然也就不夠過癮了。直到2016年,由光榮無雙主力製作團隊ω-Force所打造的同名遊戲《進擊的巨人》,在各大遊戲主機與PC端發售了。
  • 【終評】《靈魂擺渡》:世間無鬼,人心有鬼
    可能需要觀眾自己腦補,又或者,在他們言明要拍的院線電影中揭曉?不得而知。但作為系列劇,《靈魂擺渡》確實完結了。這部劇雖說打著鬼片的招牌,但給人的感覺卻極其溫暖,一以貫之的是「愛」這個主題。在崑崙,愛是人類染上的一種無法醫治的疾病,要治癒,只能飲水失憶。
  • 鬼故事-冥界鬼使
    噓,不要說話,要安靜地聽我講故事,我可是很認真的在講啊!那時,我在社區裡有很多朋友,阿吉、碟仙、靜心、明媚、雪寶寶、花落知多少、林瑞、曉寒、王小石、碎夢一刀、南山、桑海等等,反正多得數不過來。那些天大家都喜歡到社區聊天室裡聊天,我也開了一個自己的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