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度對於歌曲來說,是一個保持長久流傳的重要因素,也有偶然,例如一些真正經典卻很難被翻唱的作品。
音樂同時也是一種思想,因此每位歌手在翻唱作品的同時,是做不到與原唱相同的思想與高度的。
談及周深,他是現下歌壇一位特殊的歌手,演唱能力無可挑剔,但偏偏作品「傳唱度」很低落。
然而,隨著周深粉絲越來越多,我卻又看到了另外的一面。
周深歌曲開始走向街頭
街頭歌手是一群熱愛音樂的人,他們的實力也往往是個謎,偶爾有強如專業歌手的實力唱將,但大多數還是與專業歌手有很大的差距。
周深出道六年,但歌曲卻很少出現在街頭,但最近周深在參加完跨年晚會結束後,偶然有歌迷對街頭歌手提出想聽《大魚》。
而街頭歌手在聽到路人提出的歌名後,先是驚訝了一番,最後猶豫了幾秒,突然發表感想:「這首歌有點難吶!」
當然,對於街頭歌手來說,能用有點來形容已經很不容易,畢竟這可是一句「砸飯碗」的話。
然而在路人難怪期待的「眼神」下,街頭歌手還是決定了演唱。
剛好也遇到了唱功強的街頭歌手,雖然只是直接哼唱《大魚》中中國五聲調式的部分,但卻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雖說無法與原唱周深相比,但在難度的跨度下,他們確實做得很不錯了。
他們僅僅只是進行了半個八度的降調處理,但若不細聽,也很難察覺。
街頭歌手一句話揭開樂壇遮羞布
十多年前的樂壇,通常被網友稱作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雖說如今樂壇偶像頻出,但真正靠唱功走紅的歌手卻不是很多。
就拿當下一些比較口水化的「流量歌曲」甚至是一些網絡歌曲來說,很多都遇到過翻唱比原唱更能打動人心的情況。
難度並不代表歌手的全部,但真正經典的歌曲,普通的歌手是很難駕馭那種濃烈的情感的。
就以周杰倫來說,他的歌曲並不缺乏翻唱者,但卻很難有歌手能唱出他獨有的味道。
事實上,從當下的一些主流歌曲榜單來看,流量歌手的作品很容易在短時間丟失熱度,而經典的歌曲卻一直能長期霸榜。(這些作品也就不提了,不引戰。)
縱使是一些丟失了熱度的實力歌手,能夠擁有經典作品,也能夠做到歌比人紅的層次,這至少也是對歌手最大的肯定。
而擁有高人氣的「流量歌手」,卻出現了歌曲難以出圈的情況,這對於歌手來說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嗎?
我認為「流量歌曲」的出現,恰好是粉絲造成的一种放縱,一味的「誇讚」只會蒙蔽了歌手的正確判斷能力。
如果自己都不願循環播放的歌,又怎能吸引住路人聽眾的耳朵呢?
但事實上,當下歌壇確實出現了流量歌手紅得發紫,而實力歌手無人關注的情況。
前段時間譚維維曾發表過自己的心聲,稱自己開始羨慕流量歌手了,這對於實力歌手來說,確實有些讓人心酸。
歌壇想要繁榮必定不能只靠流量
當下歌壇,僅有少部分老牌實力歌手比較活躍,而新生代的人氣卻越漲越高。
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問題,畢竟未來的歌壇確實是留給新生代發揮的。
但當流量因素真正超越了作品質量的衡量標準時,歌手的本質就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
就以翻唱歌手能夠超越原唱來說,如果歌曲都這麼容易超越,卻能夠持有熱度,他們還能用心去打造作品嗎?
其實不難發現,真能長期留在聽眾心裡的歌手都是獨一無二的。
例如靈魂歌手黃家駒,中國風創始人周杰倫,甚至新生代中華晨宇,周深等人。
真正優秀的歌手,自然會通過自己的作品來獲得欣賞,發揮藝術本質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