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歌手2020》在剛開播兩期後就能引出如此大的爭議,兩期的節目也讓首發歌手毛不易慘遭淘汰,可以說是在觀眾心目中爆了一個不小的冷門。在第一期時,黃霄雲也十分直接的表達了自己是技巧性歌手,而毛不易是創作型歌手,自己也想看看觀眾到底喜歡哪一個,恰巧小八也很想看看。
第一期的結果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黃霄雲奇襲成功,在分類中技巧性歌手無疑是先下一城,而到了第二期,這種情況依舊沒有任何的改變,毛不易依然是眾人眼中的「肥羊」,劉柏辛的奇襲名單中也有著毛不易的名字。當一個人被其他所有人都當做「目標」時,這個人顯然是有問題的。
那麼毛不易作為《明日之子》的冠軍,多個知名曲目的創作者,到底出了哪些問題呢?小八觀察了眾多網友的評論,得到的最多回應的總共有兩條,第一,毛不易的歌曲並不適合這個競演類節目,第二《歌手》節目的評審標準對毛不易這類歌手不利。我想不管是毛不易本身,還是節目原因,似乎都指向了一個問題,毛不易這樣的歌手不適合舞臺?
如今相信不少網友都常常聽到一句話:華語樂壇正在衰落,確實這些年能夠被觀眾傳唱的歌曲不多,大多數還都帶著一點神曲的性質,出名的不是被質疑抄襲就是歌詞太過口水,不少人都在質疑這個時代就沒有幾個能寫會唱的歌手了嗎?小八覺得有,但已經不多了。
之前小八就曾談過如今原創歌手的創作環境,在如今的娛樂圈中最花錢的就是玩音樂的,但最賺錢的卻跟歌手挨不著關係,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出名的歌手而言,能堅持下來大多數都完全是出自自己的熱愛。就算是薛之謙這樣的知名歌手,也曾說過要上綜藝來養自己的音樂,但是如今的綜藝卻似乎並不歡迎這樣的創作型歌手。
當然毛不易在高音部確實是有自己的缺點,但是毛不易也有自身用情更好的優點,對於不管不顧的飆高音,對於動不動就要改歌炫技巧,用歌打動別人似乎落了下乘。就算觀眾紛紛都看哭了,但在投票時卻依舊會投給似乎更具震撼力的黃霄雲,這樣的情況自然遭到了不少觀眾的吐槽。
這也不是《歌手》第一次被觀眾質疑是在飆高音秀技巧了,這一期的排名更是令不少觀眾難懂,周深用情至深只能排到第五,米希亞只能排在第四,毛不易更是慘遭淘汰。
與之相反的是一直被知道高音很厲害的華晨宇已經連續蟬聯兩次冠軍,蕭敬騰在這次改編了《那女孩對我說》之後也逆襲來到了第二名,而這首《那女孩對我說》也明顯比原唱音要高一些,在轉換上也要更多一些。似乎蕭敬騰在經歷了一期節目後,立馬抓到了節目的「精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相信後面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歌手選擇一些體現自己高音的歌曲。
但飆高音、秀技巧真的是華語樂壇如今想要的嗎?小八覺得樂壇需要的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誠然高音是最簡單區別歌手和普通人的方式,但高音卻不一定能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如果人人都要像迪瑪希的《opera2》一樣唱歌的話,這首歌會成為一首傳唱度高的歌嗎?
曾記得何時,我們聽劉德華的《忘情水》、聽張學友的《吻別》,甚至聽羅大佑的《童年》、《光陰的故事》,當年的港臺音樂如此繁榮,也沒有見這麼多歌手都在拿著高音當自己的武器。相反我們在他們的歌曲中聽到了故事,聽到了感悟也聽到了他們自身的感情,小八覺得歌曲不應分高低,歌曲應該是傳遞自身感情的方式。
如果讓我形容當年的很多老歌,我覺得他們是有生命的,李宗盛大哥的《當愛已成往事》、鄭智化的《星星點燈》、張信哲的《愛如潮水》等等。甚至到周杰倫輩的黃金時代,情佔據了歌曲大半,如果讓周杰倫來參加如今的《歌手》,你們覺得周杰倫會取得一個什麼樣的成績呢?
誠然一個《歌手》的節目不能代表整個華語樂壇,但是如今在歌手本身收益持續降低,不少歌手需要上綜藝來維持熱度賺取薪酬時,節目對飆高音單方面的看重卻可能導致,歌手和觀眾的審美發生改變。當歌手都開始重視如何提高自己的技巧,而忽視情感時,我覺得這不會是樂壇的幸事。
小八覺得樂壇最應該找回的不是多少多少有天賦有技巧的歌手,而是讓他附有自身的情感,當歌曲能夠跟觀眾的情感產生共鳴時,我想這首歌自然會成為爆火的音樂,也會成為人們爭相傳唱的佳作,自然也會被學生寫在課桌上,把歌詞抄在筆記本裡。但當歌曲只剩下了華麗的外殼,我想再多的高音和多麼婉轉的技巧都無法令其走紅。《歌手》,不要讓飆高音、炫技巧毀了華語樂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