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萌神木木特約發布,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感謝楊坤激起華語樂壇風浪,讓不少網友開始討論,最近播出的音綜也紛紛沾光,有一部音綜《唱作人》一如樂壇發展縮影,賽制先進行分區,再上下對戰,兩期一次淘汰,每期結果都仿若現實寓言,播出至今全然構成了一部華語樂壇成功學。
整體節目策劃還是很有想法,請來鄭鈞代表黃金時代,請來張藝興代表新時代流量,請來GAI代表時髦小眾音樂,請來霍尊代表正統風格,請來陳粒代表朋友圈文學,請來隔壁老樊代表抖快跟風流行。
還有馬頔、劉思鑑、蘇運瑩等標籤化明顯的選手,結果卻被100多位大眾評審評到懷疑人生,連評審本人心態都崩了。
特別是隔壁老樊的存在,一如《歌手》裡黃霄雲和華晨宇的結合體,作為樂壇鄙視鏈的最底層,節目一開始就被分到下位區,一輪淘汰馬頔,之後贏了蘇運瑩,又打敗陳粒,如今成為上位區的一員,是這部成功學當之無愧的主角。
回顧老樊一路上位的軌跡,會發現他難怪敢當著所有人面說,他知道自己哪首歌會火,四期節目第一期不涉及淘汰,他做了一首普通套路《你我不一樣》,被打入下位區,給人留下果真是網絡歌手的印象。
第二期淘汰賽,對打馬頔的清淡民謠,老樊立馬下了重火,《第三種人》把自己的煙嗓發揮到極致。
第三期又是單純展示舞臺,老樊來一首被霍尊評價為十年前的套路的歌,專業人士對他印象瞬間跌入谷底,可偏偏討好了大眾,因為他對上的是蘇運瑩,個人風格強烈,不是人人都能聽進去的歌手。
第四期最精彩,隔壁老樊遇上陳粒!簡直就是地攤文學大戰雞湯暢銷,最後老樊大比分獲勝,最有趣的是這一場老樊唱了高音,就是他在《歌手》中曾經發言要用情感戰勝的技巧。
陳粒不管是真實樂壇還是在節目裡,都是樂壇金字塔上層成員,微妙地處於大眾與小眾的交界處,大眾可以用她自證品味,小眾可以用她自我表達,於是前三期她都是贏家,一巴掌被老樊打翻所有人都震驚了。
看陳粒前三期表現,會發現她基本是利用既定印象和偏見取勝,既然矯情唧唧的朋友圈深夜文學需要我,那我也可以做一個reader,在歌中給你加段念白。
遇上張藝興、劉思鑑玩新潮的,她就乾脆複製爆曲套路,遇上鄭鈞這種風格固定的,她就立馬套上編曲大神的殼子增強聽感,可惜後來她遇上了樂壇成功學大師隔壁老樊。
按照陳粒的成功學,隔壁老樊和張藝興、劉思鑑一樣,已經是被鑑定成「雖然我沒聽過他的歌,但我肯定知道他不行」的人,偏見已經存在,保持套路就能贏。
不過她忘了,她看隔壁老樊的時候,隔壁老樊也在看她,在隔壁老樊的成功學裡,陳粒、馬頔和自己是一樣的,都是套路,正如樂評人所說,隔壁老樊是無病呻吟,陳粒就是文藝版的無病呻吟。
打敗套路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按套路走,陳粒繼續她的無病呻吟,老樊唱流行搖滾、唱高音,評審一下子就被打「清醒」了,老樊變了!有進步!陳粒還那樣,不行,於是69對32這樣的比分出現了,老樊贏了。
很多人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乾脆把問題歸結到大眾評審上,隔壁老樊平時60分的選手這次考了80分,陳粒平時80分的選手這次考了80分,所以就讓隔壁老樊贏,這不是出於音樂本身的評價,並不公平。
還有人做出隔壁老樊即將毀滅整個華語樂壇的姿態。
而後續鄭鈞的一番話告訴你,關鍵僅僅只是因為角度不同,評判標準不一,你要面對的是各行各業的人。
音樂是藝術,同樣是商品,總說隔壁老樊迎合大眾,陳粒其實也是,他們二人都不是靠審美取勝,既然是做商品,就不要分什麼高低貴賤,問憑什麼他能贏了。
華語樂壇的成功學和其他所有成功學一樣,都是功利主義泛濫,隔壁老樊毀不掉樂壇,毀掉樂壇的是他和陳粒都在利用的取巧心理,不去引導大眾審美,而是玩弄大眾心理,誰節奏帶的好,誰就能贏。
最後想說,正如節目導演意識到的一樣,聽歌這件事沒有正確答案,音樂人應該慶幸大眾還願意就音樂進行討論,被帶一帶節奏,等到哪一天樂壇只剩所謂專業人士的時候,那華語樂壇才是真的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