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氣,於人曰浩然(下)

2021-02-23 立品圖書


辛子:你們看過電影《烈火中永生》吧?就是根據描寫解放戰爭中重慶地下黨被國民黨破獲後,一批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特務監獄「渣滓洞」、「白公館」(中美合作所)中與敵人鬥爭的小說《紅巖》改編的。

其中有一段臺詞,徐鵬飛,那個國民黨軍統的監獄長,把許雲峰——老一代著名演員趙丹飾演的中共重慶地下黨負責人——帶出來喝酒勸降,徐鵬飛對著長期囚居一室的許雲峰把飯館二樓包間窗戶「啪」地一打開,那個角色是老演員項堃演的。

他說:「許先生,多美的山城呀!」許雲峰說:「可惜糟踏在你們這幫法西斯手裡。」這是哲學的對話。

接著,徐鵬飛說:「許先生,在你面前無外乎有三條路,對我們來講也是上中下三策。」許雲峰不理那茬兒,平靜地說:「我倒想聽聽你的下策。徐鵬飛惱羞成怒:「那就不必談了,帶走。」這個經典的電影臺詞,太厲害了!

你現在想想,這兩個人的對抗在國共來講是屬於高層幹部的對抗。這種情況之下,這種玄機,就跟佛教的偈語一樣,就是唇槍舌劍。你如果這個地方震懾不住對方,跑了氣兒,你就居於下風,一來二往對方可能就把你策反了,你就得乖乖聽他的;

如果你有令人佩服的骨氣,即使敵方殺了你,他內心是恐懼的、懾服的、敬畏的,對你的大無畏和精神信仰是折服的,這就是精神不死。

中霖:這叫天地之間有正氣在。

辛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27年至1931年負責中共中央決策的瞿秋白。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八七會議」決定武力反抗國民黨白色恐怖,進而「以卵擊石」式地發動工農全面城市暴動,失敗後瞿秋白作為中共中央領導人要承擔「左傾盲動主義」的責任,1931年1月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開除了他的政治局委員一職。

瞿秋白是因為錯誤路線,1935年紅軍長徵他又有病,沒讓他走,結果被俘了。誰抓他呢?國民黨軍將領宋希濂。

後來他的哥哥宋宜山在香港做國共之間1950至1960年代和談密使。宋希濂是黃埔一期的,瞿秋白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所以是把教官給抓了。

抓了之後,宋希濂想你蔣介石給我出了一個難題,這是老師啊,我殺老師,有違倫理名分,他就把瞿秋白關押起來了,還經常去看他,給他筆給他紙,讓他寫,瞿秋白就開始寫自傳——《多餘的話》,獄中自述。好吃好喝地伺候著,而且寫的東西還能被獄卒一張紙一張紙地送出去。

到了後來他們就跟蔣介石商量,說瞿是個肺結核病人,又是個知識分子,一個作家、翻譯家,在中共那邊已經犯了錯誤,沒有領導地位和政治影響了,放他一馬吧。

蔣介石說:就地槍決,照相驗明正身!蔣介石通過讓宋希濂下這個手,樹立一個標杆,就是你們這幫黃埔的學生可以殺共產黨陣營中的黃埔教官和老師。最後宋希濂就幹了這事,後來他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成為戰犯了。1954年關押在北京功德林監獄,在獄中專門就這個事情反覆檢討。

瞿秋白與家人

說實話,瞿秋白寫《多餘的話》,也是通過展示自己的文採和內心世界,正告對手國民黨:我就是一介書生,在大時代的浪潮之下,被推到中共最高領導人的位置,本人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出來的文人,也是一個愛國的有良心的人,歷史的誤會叫我這「文人」勉強在革命的政治舞臺上演了好些年。

還有,1935年1月被捕的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在獄中所寫《可愛的中國》,也是為了向國民黨大義凜然地表明我是多熱愛咱們中國,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更是一個中國人,你們要殺這樣的中國人?他也是這個理直氣壯的意思。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讀來催人淚下,寫得多好啊!

瞿秋白《多餘的話》寫到最後一句,特別精彩。最後一句話是這麼寫的:「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太經典了!

多年來,各界人士、黨史研究者、歷史學家都琢磨他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說他小資產階級情調,還有的人從佛教的觀點解讀。

我在30年前,在讀大學哲學系的時候,我是這麼破解的:我說許多人很難破解這句話,為什麼?因為很多人沒有親手做豆腐的經歷。我1969年「文革」中曾在農村生活過,生產隊派工活讓我做過豆腐。後來結合人生經歷及所受教育,我知道他這句話什麼意思了。


做豆腐,先把黃豆泡在水裡,去皮,然後上大磨,毛驢蒙上眼睛拉著碾子轉圈磨磨,碾碎,做豆坯,豆坯弄完了以後要人手工上小磨,細轉小磨出豆漿。

出漿以後再點滷水成形,點滷之後上鍋蒸,豆漿和滷水發生化學反應後凝結成固化塊狀體,蒸完以後蓋上搌布,上面用大石頭壓,壓出水來,瀝水,瀝完水以後,切成塊,這就叫豆腐。

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在五千年歷史進程這個「大磨」當中就是這麼被碎、磨、碾、壓、蒸、點化、刀切出來的,是文化上最精華的部分。千辛萬苦,又碾,又蒸,最後出來的精髓,點了滷再拿出來,很白很純,但是極軟,最容易被破壞,被「吃豆腐」,這就是中國的知識分子。

豆腐,是精華,但柔弱。所以瞿秋白最後講:「告別了,這世界的一切!……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士人」。

我覺得他要有在天之靈,應該同意我這個解釋。

摘自:辛子《中國的擔當》

相關焦點

  • 正氣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正  氣  論作者 張和剛正氣者,乃天地浩然之氣也。或問曰:「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曾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嗚呼,孟子浩然之氣,其皆養諸於此乎!觀乎今之天下,正氣衰而邪氣盛,其病也久矣;觀乎今之眾生,正氣墜而戾氣盛,其病也亦久矣。正氣之不足,人之何以為人;正氣之不足,天下之何以為天下。故智者知過而改之,不肖者不及也。
  • 黨員幹部要善養浩然正氣
    正氣,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是黨員幹部的「脊梁」。「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下著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
  • 王陽明:養浩然正氣,立君子威風,才能久立於天地之間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之中,致良知是核心其核心內容,而致良知的本質就是養浩然正氣。一個有一股浩然正氣的人,才能長久立於天地之間。必須在身心上有了驗證之後,真正的體會到了這件事情,才算是無善無養,養浩然正氣才算成功。什麼叫做浩然正氣呢?
  • 你知道善養浩然正氣的文天祥嗎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尾曲唱道,人間有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自古以來,這種浩然正氣從來就不曾消失過。孟子曰:「吾善養我浩然之氣」,他還對「大丈夫」一詞做了詳盡的闡述。孟子認為「大丈夫」要具備三個條件: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 弘揚中華文化|浩然正氣與內聖外五(精講)
    紀錄者:集義2021.2.7儒家和道家都重視性命雙修,性功,即從人的心性下功夫。命功,就是從修身下功夫。儒家修煉的是浩然正氣,所謂的氣質就是氣(能量)的質量,而修行就是後天返先天,通過心性淨化和敞開,來接通天地的能量,而不同氣體積累的程度。形成了氣場的不同。
  •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
    孟子成語:浩然之氣【成語出處】
  • 古代8則弘揚正氣的經典語錄!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人生在世要有獨立的品格和浩然之氣,這種英雄氣概的獲得是要在日常言行中予以培養的,因為浩然之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面臨困境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養成的。孟子就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以我們要想讓人生豐富而多彩,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德操與品格,使自己成為擁有浩然之氣的正人君子。
  • 人要善養浩然之氣(哲思好文)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無疑,這浩然之氣,指的就是充盈人們身心的一種正氣。於是有人就認為,「亞聖」孟子之所以能夠在古代活到八十四歲的高齡,則必與此氣有關。文天祥在《正氣歌》裡吟詠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 南懷瑾老師:名垂千古的文天祥《正氣歌》
    他把氣也分為兩種,一種陰氣,一種陽氣。我們不要一看到「陰陽」就覺得很玄奧,其實「陰陽」就好比我們現在數學上加和減的代號。由陰陽二氣的變化,就形成了我們這個物理世界。「下則為河嶽」,氣之重濁者,也就是屬陰的氣,下凝成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萬物等。「上則為日星」,氣之輕清者,也就是屬陽的氣,上升成為天空、日月星辰等萬象。
  • 文天祥《正氣歌》的偉大之處 三人行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下則為河嶽」,氣之重濁者,也就是屬陰的氣,下凝成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萬物等。「上則為日星」,氣之輕清者,也就是屬陽的氣,上升成為天空、日月星辰等萬象。 下面一句他就說「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氣,對天地萬物而言,總名為正氣,對人而言,便叫它是浩然之氣,宇宙萬有乃至人類,都是它所變的。這又是中國文化的特色。
  • 文天祥《正氣歌》書法作品欣賞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詩,創作於元大都的監獄中。
  • 文天祥的《正氣歌》,為何可以"消災闢邪"?
    毫不猶豫地推薦文天祥《正氣歌》。為何不乾脆口裡默念關二爺啊關二爺,不是更好嗎?其實我們只要看看正氣歌怎麼寫的就知道了。正氣歌有一段序言,寫的是,文天祥被囚禁在北方的土牢裡,天晴則熱,天雨則溼,人多則臭,水氣、土氣、日氣、火氣、米氣、人氣、穢氣,七種讓人極為不舒服的氣體混雜一起。
  • 《孟子》:養浩然正氣 俯仰無愧 心地光明
    如果平日所行合於神明,又何怕之有?」夜裡怕鬼,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現象,這一方面緣於人們小時候聽的鬼故事、看的鬼電影,另一方面則伴隨有民間鬼神信仰的成分,陽明則認為這是人們平日裡不能「集義」,心不安理不得所致。當然,本文所論,不在如何對治心鬼,而在由此引出孟子的「浩然之氣」。
  • 千古一篇《正氣歌》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正文】: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注釋
    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間25,於茲二年矣26,幸而無恙27,是殆有養致然爾28。然亦安知所養何哉29?孟子曰30:」吾善養吾浩然之氣31。「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32!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33。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34。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35。皇路當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
  • 《琅琊榜》人物解析之靖王:一身浩然正氣,滿腔赤子之心!
    確實,從整部劇來說,梅長蘇是最亮眼的存在,即使站在人群中,也是那種一眼就能被找到的人。而除了梅長蘇,劇中其他人物的塑造,也同樣是非常讓人驚喜,擁有著很大的魅力。而今天,烏木要說的就是靖王蕭景琰,一個擁有一身浩然正氣,滿腔赤子之心的角色!浩然正氣作為劇中僅次於梅長蘇的角色,靖王的表現也是非常的亮眼。尤其是他那一身的浩然正氣,更是其他角色難以比得上的。
  • 望江事件後揚州民警寒冬跳河救落水男子: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警察叔叔」是多少人心中最可愛、最神聖的稱呼,怎能容得下他們如此玷汙呢?圖片來源:光明網官方帳號三、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這句話出自南宋詩人文天祥的《正氣歌》,它的本意從哲學的角度而言,大意就是天地之間有正氣,它們以不同形式、不同狀態存在,給大千世界萬物生長以向上的力量。但它僅靠字面解釋,還可以說成是天地之間有正氣,以紛亂的方式衍生出千千萬萬種形態,也就是說天地間存在的雖然是正氣,但它以紛亂的方式衍生出的千千萬萬種形態不一定都是正能量的。
  • 《孟子》經典名言——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他不同於孔子的淡泊從容,孟子屬於「激進派」,主張人無貴賤,人人平等,積極入世,彰顯自我。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讓我們用心品讀一下古聖先賢的語句,享受一下精神的盛宴,淨化一下我們的心靈,善養一下我們的浩然正氣,藉此走向智慧的人生。一,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4: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內,血氣爭黑。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
  • 一身正氣:不可侵犯的力量
    一身正氣的思想靈魂,就是身正基於心正,正心方能正身。人身正氣凜然,則威嚴不可侵犯。養吾浩然之氣,就將心胸坦蕩,正氣滿乾坤。一身正氣,是中華文化經典中傳承下來的一個漢語成語。這一漢語成語,多用以指人的一身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它既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心性觀,又彰顯為一種自信的人格觀。在先哲看來,人身由精氣構成,而全身就充滿著氣。心以宰身,心正則身正,身正就體現為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