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 永不消逝的黑暗記憶

2021-02-13 山西潤城古堡重鎮

不僅是悼念在戰爭中被殘害的猶太人

還有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不堪

……

納粹的惡行 不可忘記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裡居然陽光明媚,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遊戲。

這真像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地顛倒了。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是人間地獄。

有「死亡工廠」之稱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被關押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人,無論是猶太人、其他無辜平民百姓還是戰俘, 他們絕大多數人的最終命運都是慘遭屠殺,隨身財物也被劫掠一空,甚至連死者身上的牙齒、頭髮及皮膚都不放過。

1945年1月27日,前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1月27日是聯合國指定的一年一度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由104個國家共同提交的一項決議草案,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鎮壓異己和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在國內和被佔領國共修建了1000多座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位于波蘭南部奧斯威辛市附近。德國納粹在這裡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只有7500人倖免於難。

決議通過後,聯合國秘書長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並遺忘」。

2007年1月,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譴責任何否定納粹大屠殺歷史事實的做法。

中國,也經歷過南京大屠殺事件。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南京於1937年12月13淪陷,之後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集體屠殺有28起,屠殺人數有19萬;零散屠殺有858起,死亡人數有15萬,總計死亡人數達30多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特大慘案,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史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不管是恥辱、踐踏,還是毀滅,歷史都需要有人記得,無論怎樣的歷史都是一個國家以及人類的成長軌跡。我們銘記,不僅僅是銘記猶太人大屠殺,還有二戰中所有的殺戮,還有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不堪……奧斯維辛不可忘,南京大屠殺不可忘……

勿忘與銘記都不只是強調記憶本身,而是將其作為前車之鑑。大屠殺的慘痛歷史,應被作為居安思危的最好提醒,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銘記歷史,保有一顆惻隱之心、憂患之心,時時反思過去與現在,才能迎來更好的人類未來。

無論歷史的美好,還是歷史的災難,都需要真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相關焦點

  •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永不消逝的黑暗記憶
    勿錯過其精彩內容~一代代 一世世經過無數雨雪風霜那段灰暗歲月仍留給我們無盡的悲痛為著那些戰爭的犧牲者讓那些悲傷化為力量告誡世人何謂殘酷 何為代價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為銘記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慘痛教訓,記錄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等許多國家都將這一天定為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由104個國家共同提交的一項決議草案,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永不消逝的黑暗記憶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每年1月27日)2005年11月1日,第60次聯合國大會通過第60/7號決議,指定1月27日為一年一度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紀念日
  •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永不消逝的黑暗記憶
    還記得南京大屠殺時,那些沒人性的日本人還進行了殺人比賽。我到現在還不明白,當時他們是什麼心態,反正就是一種變態的人性。除了我國,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曾遭受過這一苦難。屠殺,那麼血腥的字眼,就這樣活生生地發生在了那個時代,可能屠殺者還帶著一絲興奮和戲虐的心情去對待那些即將被屠殺的人。還記得高中時我們學的《奧斯維辛沒什麼新聞》嗎?
  • 1.27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 不能被遺忘的大屠殺
    」 → 「設為星標 ★    1945年1月27日,前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1月27日是聯合國指定的一年一度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鎮壓異己和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在國內和被佔領國共修建了1000多座集中營。
  • 猶太大屠殺紀念日 | 不能忘卻的歷史
    4月23日落日至4月24日,是今年以色列的猶太大屠殺紀念日【Yom HaShoah (יום השואה)】。
  • 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
    1月27日是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1945年的今天,蘇聯軍隊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它曾是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主要地點之一。
  • 猶太人這樣紀念大屠殺!永不忘記,也永不寬恕!
    我們更應該學習猶太人對大屠殺的態度。永不忘記,永不寬恕!大屠殺,是猶太人最不堪回首的悲劇,也最讓人看到人性的惡!但也可以說,猶太人現在這麼團結,這麼有危機感,就不能迴避大屠殺紀念活動。根據法律,以色列每年都有一天定為「大屠殺紀念日」。
  • 猶太人如何紀念大屠殺!永不忘記,永不寬恕!
    我們更應該學習猶太人對大屠殺的態度。永不忘記,永不寬恕!可以說,如果想探究猶太人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危機感,就不能迴避大屠殺紀念活動。根據法律,以色列每年都有一天定為「大屠殺紀念日」。這一天,總統、總理、議長、大拉比,都必然以莊重的面容,向死難者獻上花環,總統、總理還要發表演講,回顧歷史慘痛一頁,告戒猶太人勿忘這段最黑暗的歷史。歷史在一代代人心靈的陣痛中傳承。每年的紀念活動,最重要的還不是總統或者總理的發言,而是6名大屠殺倖存者點燃六支大燭臺,每支不過二三十釐米大小的燭臺,代表的卻是罹難的100萬猶太人。
  •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奧斯維辛的絕望與希望
    圖源:Wikipedia1942年1月20日,柏林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中,納粹德國官員討論了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落實了系統性的猶太人大屠殺。此後,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被運往位于波蘭的各個集中營,其中包括奧斯維辛。
  • 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 | 願這世界充滿愛
    以此文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願這世界充滿愛,不再有戰爭和衝突。今天,如同一年中所有其它日子一樣,我選擇通過播下意識、關懷、信念、公平和意義的種子來銘記。我邀請你和我一起這樣做。Natalie Roitman6秒鐘情商中國區總監,一位以色列和阿根廷人。
  • 【波赫】斯雷布雷尼察種族大屠殺紀念日
    斯雷布雷尼察種族大屠殺(the Srebrenica genocide)及其紀念日持續影響著國際社會,大屠殺發生在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後院、聯合國的眼皮子底下,同時也促使美國更直接地介入波赫戰爭。最近塞族共和國領導層的倡議旨在瓦解波赫,有人試圖弱化和否認1995年7月發生的可怕事件。因此,波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做的是:記住歷史,承擔責任並共同面對這種罪行造成的後果。
  •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已遠去? |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1月27日是「紀念大屠殺遇害者國際日」,全稱為
  • 小說可以完結,現實卻不會「劇終」|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1月27日是聯合國指定的一年一度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設立紀念日是為了緬懷逝者,也是為了不再重蹈覆轍,然而,近至1994年,依然有大屠殺在世界上發生,甚至駭人程度有增無減——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累積死亡率幾乎是死於大屠殺中猶太人的三倍。為何會如此?
  • 電波不絕,信念永存 |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即將上演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左: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蘭芬右: 李白烈士與妻子裘慧英1957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找到裘慧英,要以她的丈夫李白為原型拍攝一部電影。1958年,在李白烈士犧牲9年之後,《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引發全國轟動,以緊張的諜戰故事、細膩的人物情感成為了幾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 永不消逝的南京記憶:走過至暗時刻,他們仍在守護和平
    圖為倖存者夏淑琴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縱然從浩劫中逃生,痛楚的記憶也跟隨一生。當記憶回歸歷史,誰還在述說?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倖存者照片牆。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殺80周年證言集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呂少威 攝國內外多方也堅持「打撈記憶」,搜集史料證據。
  • 紅色經典《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路中心上演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棟輝、周禹佳)近日,由上海歌舞團出品製作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絲路中心」)連續演出,好評如潮。  該劇以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扣人心弦的劇情和曼妙婀娜的舞蹈以及悠揚深邃的音樂,讓觀眾跟隨演員們回到解放前夕的上海,感受了當時諜影重重的氛圍和風聲鶴唳的鬥爭場景。  電報機的滴滴聲有序而堅定,聲音的背後是敵我雙方的生死鬥爭。
  • 電波傳遞|永不消逝的英雄「再現」西安
    日前,獲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來自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亮相西安,讓陝西觀眾大飽眼福。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1958年出品的火遍大江南北的同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樣,以李白烈士事跡為原型創排,反映了解放前我黨隱秘戰線的真實故事。
  • 用舞蹈揭露最殘酷、最黑暗的南京大屠殺,真實還原親歷者"記憶深處".
    佟睿睿編導分別用兩部舞劇《南京1937》和《記憶深處》再現了南京大屠殺事件。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帶大家一起回顧下這兩部極具感染力的作品。兩個相隔半世紀的人,卻因一場戰爭選擇了相同的方式結束自己。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之際,佟睿睿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舞劇《南京1937》。
  • 《永不消逝的電波》舉辦「抗疫專場」慰問演出
    這是朱潔靜主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上海歌舞團供圖)「今晚終於完成了心願!抗疫英雄,請讓我為你獻一支舞。」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主演朱潔靜,近日在朋友圈如是感言。在《永不消逝的電波》迎來第149場演出謝幕時,主演朱潔靜、王佳俊俯身把手中鮮花獻給了坐在第一排的觀眾——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張芳,更把文華大獎劇目全體主創的敬意獻給這個時代偉大的抗疫戰士。跨越了七十餘載時空,兩個時代的「英雄」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相遇,觀眾們用如潮的掌聲和歡呼聲將劇場一次次「點燃」。
  • 李白 |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
    這其實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一個片段。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影片結尾,李俠面對敵人黑洞洞的槍口,通過電碼向延安的戰友告別:「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伴隨著電波圖像和電報的滴嗒聲,影片落幕。影片中的主人公李俠,其原型就是共產黨情報戰線上最優秀的無線電通訊工作者之一李白。李白原名李華初, 曾用名李樸, 化名李霞、李靜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