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來自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亮相西安,讓陝西觀眾大飽眼福。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1958年出品的火遍大江南北的同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樣,以李白烈士事跡為原型創排,反映了解放前我黨隱秘戰線的真實故事。
李白烈士是被黨中央從陝西派到上海執行秘密任務,架起了這道「永不消逝的電波」, 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奉獻。
該舞劇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融入藝術元素,通過舞劇的獨特表現形式,對紅色經典進行全新演繹,切合當下審美,再現為我黨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西安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進行全國巡演的首站。西安是李白烈士的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所在地,在西電校園裡,矗立著李白烈士的雕塑,在學校的校史館裡,收藏著李白烈士的事跡。能夠來到劇中男主人公「李俠」的原型李白烈士的母校所在城市,深入地了解李白的生前出處,對於塑造舞臺角色、豐滿人物形象至關重要。
因此,7月30日上午,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組一行30人來我校訪問參觀,在李白同志的雕塑前合影。座談會前,上海歌舞團一行參觀了學校電子信息博物館,了解西電的辦學歷史和紅色傳統,稱讚學校的辦學史與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通信史緊密相連,是黨中央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陝西境內掀起一場「崇尚英雄精神,弘揚紅色文化」高潮,並配合中央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而這部舞劇也是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進行的演出。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震撼西電學子和校友的屬於我們西電自己的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為傳承我校的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致敬共和國事業的英雄,弘揚紅色文化,我校大學生藝術團話劇團創作的大型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校黨委和校團委的支持下,已於本校的北校區和南校區以及西京學院完成演出。
1930年冬,紅軍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一次軍事圍剿,並從張輝瓚部成功繳獲一部收報機。日益膠著的戰爭形勢對我軍的無線電通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身為無線電隊隊長的王諍,在這一籌莫展之際,在漫漫長徵途中,他領導的無線電通訊學校克服千難萬險譜寫出了「長徵路上辦學」的紅色教育史詩。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大舉侵華,全國人民一致抗日。而延安,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著人才和技術。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此時的延安,內有嚴重饑荒,外有國軍圍困,大量人才難忍飢餓而出逃,就在校長吳澤光內外交困之時,留洋歸來,家境特殊的唐奕老師因接到特殊任務回到重慶,瞞著所有人,忍受非議,最終光榮犧牲。
1948年末,遼瀋戰役告捷,東北全面解放,蔣家王朝大勢已去,解放戰爭進入攻堅階段,蔣介石下令死守長江天險,上海迎來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地下黨情報員李白和他的妻子裘惠英在上海與延安之間架起一座空中橋梁。渡江總攻在即,一面是國民黨大肆搜捕我黨地下電臺,一面需及時將長江江防計劃圖發往延安。李白同志視死如歸,毅然向中央發報,最終不幸身份暴露,光榮犧牲。
我校原創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通過三分幕,展現了老一輩西電人為了祖國所做出的貢獻,講述了西電的艱難辦學史。陶冶了學生們高尚的藝術情操,帶來視野上的開闊,增強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
通過話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感受我校長徵路上辦學半部電臺起家的艱難史,了解革命先烈們動人的革命故事,珍惜現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終生。
身為西電的學子,我們更加會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勇擔當,把西電的紅色基因繼續傳承下去,成為每個西電人的驕傲。把屬於中國的傳統精神和革命精神不斷地弘揚出去,讓世界為中華震撼,讓歷史再次記住中國!
從建校到如今
紅色電波伴隨著我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歲月蹉跎,在時光裡依然熠熠生輝的那段歷史
光陰荏苒,在新時代的我們依舊被英雄所感動
長徵路上辦學,半部電臺起家,永不消逝電波
以此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
排版:陳 芸
文案:劉星雨
部分文案來源新聞網
圖片:西電話劇團、西電新聞網、網絡
責任編輯:田敬權
出品:黨委宣傳部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