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任急境長靜」
文|YAO
攝影|Yvonne
我們約心怡商量拍攝的事,她回覆:「你們想好,告訴我要做什麼就行。」合理安排主次,分配時間和精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心怡。
拍攝地點是Yvonne選的,以虹口區的舟山路作為第一站。清晨的舟山路熙熙攘攘,街道擁擠,沿街是各種店鋪,來來往往的多是年長的人。心怡如約而至,穿著漂亮的裙子,背著新買的包,站在光裡,朝氣蓬勃。Yvonne說:「我就是想要這樣的衝突感。」
20歲的心怡覺得30歲的女人很老了,30歲的心怡以坦然的姿態站在當下,不卑不亢。過去的去了哪裡?未來的如何到來?過去和未來是直線一樣穿梭嗎?亦或是縈迴?問題和答案都在心怡身上,她消解了衝突,她又是衝突本身。
無論如何,她沒有害怕。
不害怕的原因之一:
「我是個目標感非常強的人」
心怡出生在山東高密,這裡走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作家:莫言。莫言的小說《紅高粱》以高密為背景,高密也因此被稱為「紅高粱之鄉」。
看著心怡,仿佛能看到《紅高粱》裡九兒的樣子。心怡個子高,身姿挺拔,走起路來一步一響,不拖泥帶水,說起話來一字一句,乾脆利落。巧的是,心怡和九兒一樣都出生於農曆九月初九,「我跟九兒很像。」心怡說。
2000年,心怡10周歲,那年夏天,她跟著父母一起離開了高密,來到上海。20年過去了,對於那一次出行,她依舊記得非常清楚,她說:「當時是坐綠皮車,從煙臺開往金華西的綠皮車,準點的話應該是17個小時,但是要給別的車讓道,開了20個小時,還是硬座,但是我很開心,唱了一路的歌。」
心怡是個會給自己找活兒幹的人,不會花太多時間顧影自憐。到上海後,她讀小學五年級,班裡幾乎都是上海小朋友,她卻沒有感覺到所謂排外,而是花一年的時間跟他們學了一口比較流利的上海話,很快融入了這個城市。「班裡新來了個小姑娘,成績很好,但是不會說上海話,大家通過教我說上海話找到一些樂趣,相處融洽。」
拍攝期間,心怡用上海話跟一些老房子的叔叔阿姨交談。Yvonne問:「你會上海話啊?沒聽你說過。」心怡答:「我學上海話就好像你學英文,是個必須掌握的技能,日常不大用。」
在小學、初中,心怡都是名副其實的學霸。高中她考進了上海中學,一所學霸雲集的學校,從此進入中不溜秋的行列。「但是這所學校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哪怕我每次考試都是平均分水平,我依然可以進復旦。這不是個人的優秀,而是環境太好了。」
心怡憑著對物理的一點感覺選擇了復旦物理系,卻自此成為了真學渣,「真的很難」,她搖著頭說。因為大一時候成績太差,心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過,她依舊不會在顧影自憐上花時間,她用大一這一年的時間思考了很多事情。
首先,她接受了自己不可能在物理方面取得大的發展,而未來必然要支撐一個家庭,於是她大二開始實習,由學長學姐推薦去了一家知名的期貨公司,畢業後進入銀行工作。她說:「我現在依然非常佩服我那些在基礎學科奉獻自己青春的同學,我是在養活自己,他們可能會改變世界。」但是決定了就不糾結,心怡是這樣的姑娘。
第二個思考就是,她知道自己是會建立家庭的人,既然如此,就應該早做準備,她在心裡決定自己30歲以前要生兩個孩子。
當你有明確的目標,沒時間害怕。
不害怕的原因之二:
「做個好人,知足常樂」
心怡是個幸運的人,她絕對認同這一點。
由於計劃要在30歲之前生兩個孩子,那麼第一步必然是要找到一個伴侶,她抱著建立關係的目的和一個「網友」見面,後來這個人順利成為了她的先生。
提到先生的時候,心怡的評價是「他特別好」,在「特別」兩個字上加了重音。
24周歲那年,心怡結婚了。「我們從見面到結婚,中間就四五個月的時間,屬於閃婚。我沒有什麼猶豫,因為他臉上寫著兩個字『靠譜』,我見他第一眼就覺得要嫁給他。」
這種想要嫁給對方的心情是愛情嗎?是吧!可是心怡覺得除了愛情,更要看是否合適。心怡半開玩笑地說:「按照我們兩的性格,如果不是結婚,可能連朋友都沒得做,但是一起過日子,過得很合拍。」
先生也是山東人,也在金融行業,先生比心怡大六歲,相對於心怡的火爆脾氣,先生沉穩冷靜,他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給心怡建議和引導。「我情緒不好的時候他會把我拉住,我很累不想做家務的時候他就承擔,他是帶孩子的一把好手,我健身,他會鼓勵我,他非常自律,給我帶來很多正能量。」
而先生對心怡說:「認識你之前生活是灰色的,認識你之後才知道生活可以如此飽滿。」心怡帶著他第一次看音樂劇、話劇、展覽,坐摩天輪……
他們也會吵架,有吵到天翻地覆的時候,一次爭吵過後,先生跑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從身後「變」出一把羊肉串來,心怡頓時就不氣了。
心怡的婚姻觀簡單明確,她認為:更多要考慮是否合適、合拍,在漫長的共同生活裡,兩個人向著同樣的目標走,其利斷金,跨過一道又一道檻,愛情一定會產生,並且會越來越堅固。「我們像戰友,要同生共死。這是愛情吧?我覺得這是愛情吧!」說這個話的時候,心怡眼睛像是看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26周歲那年,心怡生了一對雙胞胎:左左和右右。
「這之前還懷過一次孕,沒有保住。」那時候心怡很難過,對上天說,一直以來,我都與人為善,照顧別人比照顧自己還多,為什麼這麼對我?
也許是上天聽到了她的呼喊,就給了她一對雙胞胎,我驚呼:「就免去了你要經歷兩次生育,讓你順利在30歲以前有了兩個孩子!」
不過,左左和右右在31周就出生了(正常是40周),一個四斤,一個三斤七兩,於是哥哥住了38天保溫箱,弟弟住了26天,在這個過程中心怡每天在家祈禱,「我只求他們平安健康,對他們不會有任何要求」,心怡再次和上天對話。還在月子裡,她就要每天往返醫院,去醫院給孩子做袋鼠護理。他們家離醫院很近,但是因為傷口痛,她走得很慢,來回要花兩個小時。
上天又一次聽到了她的呼喊,兩個孩子都健健康康的,甚至在五個月的時候被醫生說超重了,心怡很是哭笑不得。
心怡說:「只要做一個好人,老天都在看。」
隨著孩子的茁壯成長,心怡有時候也會有忘記了自己承諾,「兩個小傢伙三歲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我想孩子怎麼會這麼調皮呢,我就會揍他們,我知道不對,可是我控制不住。」
控制不住,是因為有期待,期待他們是乖孩子。到了三十歲,心怡開始看得非常開,「如果孩子就是很皮,那也沒有辦法,在他們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就讓他們玩吧。」
今年,左左和右右5歲了,他們每天晚上跟著外婆做麵包。「油24克」,他們盯著稱上的數字,小心翼翼倒油;「打生雞蛋」,他們又熟練地揮動起打蛋器;「麵粉350克」,他們吃力地搬出麵粉袋子來……心怡看著兩個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心裡想:如果他們長大了就想做個麵包師,也可以。
「孩子將來會面對什麼樣的社會,是現在的我無法看到的,我能做的是給他們自己做選擇的底氣以及空間。」
心怡是幸運的人,但歸根結底,她的幸福來自於她是一個知足的人。
當你的心被當下的滿足佔據了,就沒有空間害怕。
不害怕的原因之三:
「照顧別人,也照顧自己」
心怡個子高,氣場足,不笑的時候看起來不好惹,「而且我暴躁起來六親不認,不管對父母、同事、朋友。」她對自己的壞脾氣供認不諱。
「但是另外一面,我又非常會照顧人,我甚至跟公公婆婆的關係都非常好。」
聽心怡這麼說的時候,我有點驚訝,因為我沒有聽過別人用「非常好」來形容婆媳關係,但是我相信心怡可以做到,因為她總是真誠地關心別人。在拍攝的過程中,心怡說要買個粢飯糰來做道具,她用上海話跟攤主阿姨聊天,「你要搬到哪裡去啊?」,「孫子多大啦?」,「辛苦哦,生活辛苦哦!」
Yvonne跟心怡相識已久,在我見到心怡之前,Yvonne跟我說過,「心怡前幾年比較緊繃,這兩年明顯放鬆了許多,因為她以前總是照顧別人,會忘記照顧自己。」
後來我見到心怡,我們在一家德國餐廳吃飯,心怡很自然就給大家分香腸、肘子、烤雞……
心怡說:「我習慣了照顧別人,因為我爸媽都是這樣的人,他們對別人都比對自己好,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是我也長成了這樣的人。」
心怡清了清嗓子,接著說:「但是30歲之後,我有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覺得自己更強大了,可以處理更多的情緒,會照顧自己。「儘管非常忙,但是我還是會找出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一些只在乎自己高興不高興的事情。大學的時候,讓我跑八百米,我會死,但是現在我主動跑步,並且真心享受。我現在更有能量照顧別人,同時還照顧自己。」
第二個變化是,「我變好看了,比十年前好看!」心怡笑著說,「包括我周圍的同齡女性,都是30歲比20歲好看,化妝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狀態變了。」
「20歲的時候換一部蘋果手機就很快樂,我的快樂就在這個小事情上,看不到更多更美的東西。30歲之後不太在乎身外之物了,我有太多太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家人、朋友,甚至山川河流。30歲的我在乎有沒有收穫,自我價值是什麼,遇到不好的事情如何自我修復……」
第三個變化是,「30歲的自己可以賺錢了,沒有奢侈消費的話,大部分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買得起,整個人會淡定很多。」
2012年,心怡本科畢業,去了一家大型國有銀行工作,工作裡遇到很多優秀的人,接觸了很不一樣的環境。但是由於工作重複性高,幾乎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心怡選擇了離職。她希望接受不同的挑戰,在高壓下成長。後來,心怡去了一家金融行業裡比較小眾的公司,心怡開玩笑說:「你可以理解成中介。」但是這個中介很複雜,在我看來就是每天要看著天文數字在眼前飄來飄去,拆來借去,對專業要求極高。
儘管很忙,壓力很大,心怡卻享受這樣的狀態,一幹就幹了四年多。
「該努力的,一定要努力,但是不屬於自己的,絕對不要攀比,我過日子只看自己的節奏,過得很踏實。」這是心怡的生活哲學,也是她從母親那裡傳承的最寶貴的人生智慧。
心怡如此蓬勃地生長著,如果要說情緒上最大的牽掛和觸動,一是沒有扮演好女兒的角色,「總覺得父母沒有老,那我就可以繼續做小孩」,二是故鄉,在高密,有她除了爸媽之外的所有親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掛念在高密的家人,家人慢慢變老,一些認識的人相繼離去,每次回家都難受,想著不知道跟他們還能再見多少面。
「就活好當下吧,30歲的我,家庭和睦,孩子可愛,父母健康,我非常安心,我盡力把親人和自己照顧好就好。」
結束語
我問心怡「什麼時候最放鬆」,她想了一會兒說:「我以為我會說在運動的時候,或者跳舞的時候,但是都不是。應該是下班的時候,我非常非常累了,坐在老公的車裡,沒有偽裝,沒有顧忌,我們一路上都不說話也沒有關係。我會把副駕駛的座位放平,然後躺下來,腿往前面一翹,那個時刻,我覺得自己是絕對安全的,所以特別放鬆。」
說著,心怡的眼眶有點溼潤,而我和Yvonne已經哭了。
哲學家波伊提烏在《哲學的慰藉》一書裡與智慧女神對話,他接受了智慧女神的終極告誡:無事可悲,除非顧影自憐;無人幸福,除非知足常樂。
心怡的30歲,沒有害怕,不僅如此,她說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
願心怡永好,
另外,謝謝她
記錄下我和Yvonne工作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