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提起東漢末年名將關羽,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把青龍偃月刀威震四方,更被推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祖籍河東解縣寶池裡下馮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這位年輕時就急公好義、扶危濟困的千古名將,以他不同凡響的經歷留給後人一本多彩的畫卷。
至今,在他的故裡仍坐落著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堪稱「天下第一關廟」的解州關帝廟,彰顯著一代豪邁武將的霸氣。
追隨劉備 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史書《三國志》粗略地記錄了關羽的生命軌跡。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漢室宗親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三人的關係:「不避艱險」「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徵,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為了解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曹操便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三國志》中這樣描述關羽。由此可見,其忠心赤膽。
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賞賜,留書告辭,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但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這一段故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威震華夏 敗走麥城不幸身死
劉備收江南諸郡後,拜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領兵駐紮江北;西走益州後,於建安十九年 (公元214年)令關羽鎮守要塞荊州。
《三國志》中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攻曹操大將曹仁於樊城,又活捉大將于禁,斬大將龐德,「水淹七軍」,之後威震華夏。
當時劉備已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以「節鋮」;曹將司馬懿、蔣濟計謀:關羽得志,必非孫權所願,遣人勸孫權斷其後路,並許割江南,以圖解樊城之圍。孫權曾經想讓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鄙夷道:「虎女焉配犬子!」部下糜芳、傅士仁叛變孫吳,關羽兵敗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陸遜伏擊,關羽與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大罵不降,被害於漳鄉(今湖北當陽東北),壯別人間。
魂在山西 尊為武聖齊名孔子
關羽生命的結局是悲劇性的。麥城敗亡,使他「志扶漢祚」的一腔宏願付諸東流,「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關羽死後,孫權將他的首級放入一隻木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嚇得魂不附體,趕忙命人設犧禮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驚嚇了曹操,這只是後人的誇張渲染,不過關羽死後的確是頭顱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今兩地各有一處關陵,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在山西」。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成為千百年來世人尊崇的偶像。民間尊稱其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也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帝廟宇 解州現存「武廟之冠」
關公文化是一種民間信仰。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關羽更被後人推舉為集「忠、信、義、勇」於一身的道德楷模。在我國古代層出不窮的名人之中,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只有兩位,即孔子和關公,因此,孔廟也稱文廟,關公廟又叫武廟。在全國眾多武廟中,尤以解州關帝廟為最。
解州關帝廟景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的關帝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解州關帝祖廟、常平關帝家廟、常平關帝祖陵」三關文物旅遊景區。景區曾獲評「山西省十佳優秀旅遊景區」。
解州關帝祖廟始建於陳末(南北朝)隋初,歷朝歷代均有擴建修葺,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重修之物。祖廟南臨巍峨秀麗的條山,北依碧波萬頃的銀湖,廟宇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祖廟佔地達22萬平方米,是一處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築布局為我國傳統的「前朝後寢」及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
關帝家廟 紀念關羽最早祠堂
常平關帝家廟,位於運城市西南10公裡的常平村,距解州祖廟8公裡,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
家廟南依氣勢蒼茫的中條山,北臨煙波浩淼的古鹽池,山明水秀,環境優雅。整座廟宇的建築布局採用與祖廟相仿的 「前朝後寢」建築體制及中軸對稱式的傳統建築手法。其廟貌、風物與祖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廟內的娘娘殿、聖祖殿及金代磚塔在世界所有關帝廟中絕無僅有,堪稱「三絕」。
這座廟宇原是關羽的故宅,關羽從出生到避禍出逃之前一直生活於此。關羽歿後,當地人及關氏後裔為紀念關羽及其祖輩三代便在此處建造了一座祠堂,作為奉祀他們的場所。這也是當今紀念關羽最早的祠堂,同時也是世界上關公文化最早的發源地和集散地,距今已有1800餘年。
隨著歷代封建帝王對關羽逐級追封,世人對他日益崇拜和敬仰,廟堂也隨之擴建,到了明清形成現今的規模。
關帝祖陵 幽谷奇石漢城流泉
關帝祖陵,位於祖祠南1.5公裡處,佔地3000畝,由石磐溝自然景區和聖像人文景觀景區組成。
「幽谷、奇石、漢城、流泉」是景色深邃、山水明媚的祖陵景區四大奇景。石磐溝自然景區,峽深谷幽,兩峽壁立,青松、翠柏、野草、鮮花遍布山坡,天然奇石惟妙惟肖。景區還新開發了24個景點,有 「青龍把門」「攜妻拜祖」「赤兔帝痕」等。漫遊溝內,看條山翠綠,賞石磐美景,憶關聖功德,感人生滋味。
關帝聖像景區位於「漢城」東邊的山峰頂部,有世界最高、最大的銅鑄關公聖像。聖像高80米,其中基座19米,象徵關公在家鄉生活了19年;聖像主體61米,象徵關公一生61年成就了中華武聖的千古英名。聖像面朝故鄉運城鹽湖,背靠巍峨中條山,形神兼備,英姿蓋世。
本報記者 盧亞
來源:關公
版權歸原作者,如侵權聯繫刪除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