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關公還得去解州 祖陵藏著四大奇景

2020-12-27 騰訊網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提起東漢末年名將關羽,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把青龍偃月刀威震四方,更被推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祖籍河東解縣寶池裡下馮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這位年輕時就急公好義、扶危濟困的千古名將,以他不同凡響的經歷留給後人一本多彩的畫卷。

至今,在他的故裡仍坐落著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堪稱「天下第一關廟」的解州關帝廟,彰顯著一代豪邁武將的霸氣。

追隨劉備 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史書《三國志》粗略地記錄了關羽的生命軌跡。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漢室宗親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三人的關係:「不避艱險」「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徵,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為了解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曹操便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三國志》中這樣描述關羽。由此可見,其忠心赤膽。

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賞賜,留書告辭,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但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這一段故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威震華夏 敗走麥城不幸身死

劉備收江南諸郡後,拜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領兵駐紮江北;西走益州後,於建安十九年 (公元214年)令關羽鎮守要塞荊州。

《三國志》中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攻曹操大將曹仁於樊城,又活捉大將于禁,斬大將龐德,「水淹七軍」,之後威震華夏。

當時劉備已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以「節鋮」;曹將司馬懿、蔣濟計謀:關羽得志,必非孫權所願,遣人勸孫權斷其後路,並許割江南,以圖解樊城之圍。孫權曾經想讓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鄙夷道:「虎女焉配犬子!」部下糜芳、傅士仁叛變孫吳,關羽兵敗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陸遜伏擊,關羽與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大罵不降,被害於漳鄉(今湖北當陽東北),壯別人間。

魂在山西 尊為武聖齊名孔子

關羽生命的結局是悲劇性的。麥城敗亡,使他「志扶漢祚」的一腔宏願付諸東流,「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關羽死後,孫權將他的首級放入一隻木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嚇得魂不附體,趕忙命人設犧禮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驚嚇了曹操,這只是後人的誇張渲染,不過關羽死後的確是頭顱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今兩地各有一處關陵,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在山西」。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成為千百年來世人尊崇的偶像。民間尊稱其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也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帝廟宇 解州現存「武廟之冠」

關公文化是一種民間信仰。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關羽更被後人推舉為集「忠、信、義、勇」於一身的道德楷模。在我國古代層出不窮的名人之中,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只有兩位,即孔子和關公,因此,孔廟也稱文廟,關公廟又叫武廟。在全國眾多武廟中,尤以解州關帝廟為最。

解州關帝廟景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全的關帝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解州關帝祖廟、常平關帝家廟、常平關帝祖陵」三關文物旅遊景區。景區曾獲評「山西省十佳優秀旅遊景區」。

解州關帝祖廟始建於陳末(南北朝)隋初,歷朝歷代均有擴建修葺,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重修之物。祖廟南臨巍峨秀麗的條山,北依碧波萬頃的銀湖,廟宇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祖廟佔地達22萬平方米,是一處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築布局為我國傳統的「前朝後寢」及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

關帝家廟 紀念關羽最早祠堂

常平關帝家廟,位於運城市西南10公裡的常平村,距解州祖廟8公裡,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

家廟南依氣勢蒼茫的中條山,北臨煙波浩淼的古鹽池,山明水秀,環境優雅。整座廟宇的建築布局採用與祖廟相仿的 「前朝後寢」建築體制及中軸對稱式的傳統建築手法。其廟貌、風物與祖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廟內的娘娘殿、聖祖殿及金代磚塔在世界所有關帝廟中絕無僅有,堪稱「三絕」。

這座廟宇原是關羽的故宅,關羽從出生到避禍出逃之前一直生活於此。關羽歿後,當地人及關氏後裔為紀念關羽及其祖輩三代便在此處建造了一座祠堂,作為奉祀他們的場所。這也是當今紀念關羽最早的祠堂,同時也是世界上關公文化最早的發源地和集散地,距今已有1800餘年。

隨著歷代封建帝王對關羽逐級追封,世人對他日益崇拜和敬仰,廟堂也隨之擴建,到了明清形成現今的規模。

關帝祖陵 幽谷奇石漢城流泉

關帝祖陵,位於祖祠南1.5公裡處,佔地3000畝,由石磐溝自然景區和聖像人文景觀景區組成。

「幽谷、奇石、漢城、流泉」是景色深邃、山水明媚的祖陵景區四大奇景。石磐溝自然景區,峽深谷幽,兩峽壁立,青松、翠柏、野草、鮮花遍布山坡,天然奇石惟妙惟肖。景區還新開發了24個景點,有 「青龍把門」「攜妻拜祖」「赤兔帝痕」等。漫遊溝內,看條山翠綠,賞石磐美景,憶關聖功德,感人生滋味。

關帝聖像景區位於「漢城」東邊的山峰頂部,有世界最高、最大的銅鑄關公聖像。聖像高80米,其中基座19米,象徵關公在家鄉生活了19年;聖像主體61米,象徵關公一生61年成就了中華武聖的千古英名。聖像面朝故鄉運城鹽湖,背靠巍峨中條山,形神兼備,英姿蓋世。

本報記者 盧亞

來源:關公

版權歸原作者,如侵權聯繫刪除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我們為啥都拜關二哥? 99%拜關公的盆友不全知道
    除了慕關二哥「武財神」來求財外,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為啥要拜關二哥呢? 宋元時期,道教迅速發展,社會影響空前巨大。關公「解池斬蚩尤」的傳說使道教更受皇家的重視。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賜修關聖廟,宋徽宗於1104年(崇寧三年),封關公為「崇寧真君」等,一定程度上受到道教「降神」作法的影響。  明清兩代,關公在道教的地位更高。
  • 我國最大的關帝廟在關公故裡,但是90%的人讀錯了這個小鎮的地名
    後代為了紀念關羽在多地建有有關它的古蹟,比如他曾經長期駐紮荊州就有關公義園、關帝廟、關帝祠等,當陽的光陵(也稱當陽大王冢),成都的關羽衣冠冢(關羽墓)等,當然作為武財神的關羽,各地的關帝廟數量就數不勝數了,尤其是在港澳臺和東南亞,更是被當地人作為財神而特別的崇拜,幾乎做生意的都要供奉關二爺,「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 」正是民間關帝信仰的寫照。
  • 拜關公能有正氣和去邪淫邪心
    拜關公不要迷信求發財,而是學習關公的正氣和正義。凡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多的地方,關公信仰就多。因為人和人之間,陌生人要怎麼相處,彼此怎麼信任,就是靠頭上三尺有神明。那關公則是每天非常勤勞地在人間巡邏。       相對觀音、地藏,關公的法是比較剛猛的。對於懲罰惡人上比較剛猛,使得人不敢做壞事。這也就是關公的信仰在民間流行的原因。
  • 【傳遞聖火】西侯度聖火從芮城傳遞至解州關帝廟
    黃河晨報訊(記者 陳永年)5月20日,從西侯度採集的文明聖火,圓滿結束在芮城境內的傳遞,進入鹽湖區,並於當天完成了從解州關帝廟到常平關帝家廟的傳遞。  當日上午8時許,解州當地組織的鑼鼓隊和該區段的火炬手,早早等候在解州高速路出口;9時45分,從芮城趕來的數輛聖火傳遞車駛出,現場瞬間鼓樂大作,人聲鼎沸。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導言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
  • 拜關公也有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要拜金袍關公?
    當我們觀看這些影視劇時,不難發現,黑社會在出去「做事」前,總會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平安;警察在出去辦案前,也會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能順利抓到壞人。而兩者拜的關公,一個穿紅袍,一個穿綠袍,這其中到底有何講究?
  • 世界分布最多的關廟,構成龐大的關公信仰網絡
    學關公 行鴻運拜關公 結善緣 因信仰關公的善男信女多如恆河沙數,這就使得當權者對關廟事極難作出硬性規定。於是,自南陳、隋朝以來,關廟逐年有加,及至明清,關公已是英名婦孺知,廟食盈寰中,香火遍天下。
  • 為什麼都說拜關公能發財?怎麼拜?
    我國的商人自古以來推崇「有道得財」的商業精神,恪守信義,誠實無欺,商人能做到這幾點,自然財名雙收,所以關公才逐漸成了生意人最為倚重的「武財神」。其實,與其說大家拜關公是為了求武財神顯靈招財,不如說大家拜的是他有信有義的精神,時時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像關公一樣,講信用、講正義、講義氣,財運自然會越來越好啦
  • 關公文化歷久彌新 忠義仁勇助推偉大復興
    本報記者 劉素清 實習生 張航報導「山西運城是關公故裡,因『鹽運之城』而得名
  • 關陵探尋關公 玉泉寺參悟佛教文化
    11月17日下午,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旗下《時報》、《時報周刊》、《工商時報》、《旺報》、《中視》、《城市網》媒體記者一行8人,到當陽採訪拍攝關公文化、佛教文化,展現了「大陸魅力城市」——水電之都宜昌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採訪團一行首先來到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當陽關陵廟。在關陵神道牌前,由當陽關公文化研究學會專家向記者講述了當陽關陵。
  • 農曆六月二十四,武財神關公聖誕!你對他了解多少?
    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看港劇,不管是銅鑼灣的古惑仔,還是CIB的大警司都有拜關二爺的習慣。 這也是為什麼香港的警察和黑道,以及團隊拜關公結義的原因。
  • 拜關公能升官和發財嗎?
    劉關張人生逆襲啟示(三)CBA籃球明星馬布裡賽前拜關公質問:有公司天天焚香拜關公不也倒閉了嗎?有拜關公的人卻也沒見升職啊?答:錯用心! 華歆、周瑜、劉曄、呂布等人對比關公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但由於不具備崇高的品格,他們無法流芳百世,也不足以成為我們終生學習的榜樣。 找榜樣,就找最好的!無論從商從政,關公就是最好榜樣!我們即使一時無法達到關公忠義的高度,但是古語云:取其上,得乎中;取其中,得乎下;取其下,無所得!
  • 關公忠義文化與山陝商人探析(一)
    關羽這一人物形象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歷史人物到為民眾普遍信仰的神靈之巨大轉變。他的忠義形象及其典型特徵隨著歷史的不斷建構,逐漸成為關公的主要特徵,進而發展成為關公忠義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山陝商人崛起於明清時期,關公忠義文化對山陝商人的倫理觀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關公忠義精神甚至成為山陝商人的倫理道德追求。
  • 親歷臺灣的關公靈異說
    我雖然敬仰關公,也從事一些關公文化研究,但我的基本觀點是:關公信仰至今方興未艾,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但不完全是迷信的原因。現代社會的人們還在敬奉關公,是由於真實的關公,而不是迷信的關公。關公對國以忠,對民以仁,對友以義,對敵以勇,處人以誠,處事以信,是中國人處事的典範,做人的楷模。關公是一個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是一個具有高尚精神的人。「亙萬古而為神。」「民心即天心,神由人興。」
  • 為什麼合夥做生意的人都拜關公?
    所以一些生意人都供奉著關公像。相傳關羽在家鄉山西運城犯了人命官司而亡命天涯,到後來隱姓埋名來到河北一帶以販賣綠豆為生。當初關羽從老家潛逃時只帶了半布袋綠豆,他以此為本錢做起了小生意。關羽上過幾年的私塾,在做生意過程中逐漸發明了記帳薄,收入、支出記得清清楚楚,加上精打細算,兩年後不僅娶妻生子,而且有了些積蓄。在第五年頭上,關羽在街頭偶遇劉備和張飛。
  • 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解州鎮-大義參天》在解州開機
    本次開機拍攝的解州鎮是《記住鄉愁》的第四季古鎮系列,由中央電視臺,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廣播電視臺,中共鹽湖區委聯合攝製,紀錄片《解州鎮-大義參天》主要圍繞「關公忠義文化」,通過解州古鎮這個載體,依託鎮上居民的生活狀態取景
  • 正月十六,越南人通宵排隊拜關公!
    越南與中國文化習俗都很類似,觀音菩薩和關公在越南也有很多人信仰。 每年正月十六,越南會安古城都會舉行關公廟會,當地民眾蜂擁而至拜關公,有很多人不惜通宵排一公裡的隊伍只為向關公上一炷香(圖為1653年就已經建成的會安關公廟)。
  • 馮鞏63歲近照曝光,山西打鼓唱歌拜關公,網友:關公面前耍大刀
    第一條視頻中,他身穿一件灰色西裝,戴著白色旅遊帽,胸前還掛著活動牌。又瘦又高的他充滿活力,與當地鄉民一塊隨著鼓聲的律動敲著鼓,對著歌。雖然已經63歲了,但是依舊神採奕奕,十分有精氣神。表演完之後,第二天他在當地某負責人的帶領下來到山西運城萬榮縣當地的一座十分有名的關帝廟來拜關公。作為一個名人,在被廟裡的遊客看到後紛紛表示歡迎,並用手機拍攝。在與遊客們打完招呼後,他也開始在關二爺神像前開始祭拜。
  • 馮鞏63歲近照曝光,山西打鼓唱歌拜關公,網友:關公面前耍大刀
    表演完之後,第二天他在當地某負責人的帶領下來到山西運城萬榮縣當地的一座十分有名的關帝廟來拜關公。,拜關公要嚴肅,你太放肆了」!雖然在春晚上看不到了,但是他不論走到哪裡,都能給當地人民帶去歡樂。前段時間,他還穿上當地特色服裝,與當地村民一塊互動。因為帽子比較獨特,他還調侃自己帽子像wifi。
  • 感悟忠義文化盡賞金秋盛景 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9月22日開幕
    9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關公文化旅遊節相關情況。  據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關公文化旅遊節突出以下亮點:一是弘揚關公精神,致敬時代典範。舉辦關公忠義精神致敬會,以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實現小康為時代背景,通過忠勇、仁義、誠信、傳承四個篇章,向新時代典範致敬。二是突出文化交流,增強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