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布最多的關廟,構成龐大的關公信仰網絡

2021-01-08 騰訊網

學關公 行鴻運拜關公 結善緣

在舊中國,宗法觀念、綱常倫理滲透於社會道德與生活的一切領域,任何事體都要在「禮」的框範下,分個三六九等。人死之後皆要魂歸泥土葬入墳墓,但因逝者生前的身份地位不一,不僅墓的規模判若霄壤,且在稱謂上也要分出貴賤尊卑。庶民之墓叫墳,王侯之墓日冢,皇帝之墓謂陵,聖人之墓稱林。古時雖有不少先哲賢達被譽為兵聖、書聖、詩聖、畫聖、藥聖、茶聖等等,但墓被稱為「林」者,僅有文聖孔子、武聖關羽。因關公又曾被封諡為帝君,故其墓還能同時以「陵」謂之。

歷代統治者,對修建孔廟向有嚴格規定,文廟只能建矗於縣以上的城鎮。因信仰關公的善男信女多如恆河沙數,這就使得當權者對關廟事極難作出硬性規定。於是,自南陳、隋朝以來,關廟逐年有加,及至明清,關公已是英名婦孺知,廟食盈寰中,香火遍天下。

在遍布神州的大小關廟中,從建造意義及建築規模而言,有四座最為著名。關羽歿後,有「身定當陽,頭枕洛陽,魂歸故裡」之說。孫權以王侯禮葬關羽屍骸於當陽的墓地,後人稱為關陵,當是關,公最早的廟宇之一;曹操葬關羽頭顱於洛陽的墓地,關公成為武聖后便稱為關林,與曲阜的孔林可堪伯仲;運城常平村的關帝家廟,原為武聖故宅,在此建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始建於隋的解州關帝廟,是歷代皇家及大臣朝拜關公的聖地,經宋明清三朝不斷擴建,其廟宇之軒昂,殿閣之雄偉,文物之珍貴,為海內外關廟之最,享有「武廟之祖」的稱譽。

打開清《京師乾隆圖志》,我們會驚訝地看到,那畫有關帝廟的標誌密密匝匝,觸目皆是。當時僅城內專祭武聖和主祀關帝的廟宇就有116座,加上京郊的關廟,不下二百餘數。富麗堂皇、飛簷點金的紫禁城,是皇帝后妃、龍子龍孫居住的場所,斯時竟也設關廟四座。在這紅牆禁地,身披綠袍、正襟危坐、左手捋美髯、右手持《春秋》的關帝雕像,以其凜不可犯之姿,更平添了大內中的威嚴。曾被稱為「中國第一園」的圓明園,雲飄碧空,綠溢幽徑,亭軒錯落,迴廊曲折,假山疊翠,竹篁搖蔭,噴泉濺珠,湖波瀲灩……但在這樣一座中西合璧、本是皇帝休閒的園林內,竟也建有六座關廟。這說明皇帝即使在遊也豫也之時,亦不敢輕慢關公,以祈武聖佑其國祚……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出,昔年京華春秋兩度大祭關聖時,從二百餘座關廟中飄出的那一縷縷紫煙,會將京都的天幕濡染得朦朦朧朧,冥冥淡淡,那些真正信奉關聖信徒們的心靈,當會被那紫煙馱著、舉著,悠悠忽忽地飄進他們夢寐以求的天宮瑤池……

斯時,京都這般尊關,泱泱神州,處處也復如斯。《承德故關帝廟碑文》中記日:「關帝廟祀遍天下,各直、省、府、州、縣,建祠設像,守土官吏歲時展謁,典禮視文廟。」此係指官方尊關,而大量地方史志無不佐證,明清時的中國,不論是漢文化圈內還是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不論是山陬溪畔,還是天涯海角,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幾乎村村寨寨都立有關廟。《天山客話》中載:「塞外雖二三家,必有關帝廟。」

如果說一座大的關帝廟就構成了一個小的信仰圈,那麼星羅棋布於全球的關廟,則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疏而不漏的關公信仰網絡。

來源:《東方之神》

作者:李存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求關帝靈籤請回覆:抽籤

緣分,或許就在〖好看〗裡

相關焦點

  • 淺探關公信仰濫觴
    導讀:中華民眾對關公的崇奉由來已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時間跨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神格之高,在中國古代人神中絕無僅有。作為一個綿延千載的獨特宗教現象,關公信仰產生與發展的原因可謂十分龐雜。本文中,筆者將在學界現有觀點的基礎上,從政治、民眾、宗教三個層面對關公信仰濫觴做一探討,以期達到疏理溯源之目的。
  • 洛陽關林與解州關廟比較,哪個是中國最牛的關廟?
    說關林關廟繞不開關羽,雖然我們對關羽很熟悉,但還是先介紹一下。關羽(公元160-220年),字雲長,河東謝良(今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死後,受到百姓的敬仰,一直是民間崇拜的對象,被尊為 "關公"。並受到朝廷褒獎,被清朝光緒皇帝奉為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微信護國保民誠心綏靖夷山關聖大帝",崇為 "武聖",而 "文聖 "他又被稱為 "關夫子",最後被封為 "蓋天古夫"。在佛教中,他被稱為 "伽藍菩薩"。先是人,後是帝王,再是神。
  • 中國人,為什麼信仰關公?
    自古以來,荊楚盛行巫鬼信仰,重淫祀。這片地方走出來的屈原,筆下寫了那麼多瑰麗、奇詭的神神鬼鬼,絕對是中原人想都不敢想的,更不要說寫出來了。>,之前的改編故事發生在關公的身死之地,導致關公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觀眾對更契合自己地域文化的關公故事抱有期待。
  • 關公祭日,談談關二哥封神之路|文史宴
    湖北當陽玉泉山關廟,被認為是關公成神的開始到了宋元時期,關羽繼續位列宗廟享受著國家的配饗,而且越來越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受到多次敕封與賞賜廟額。尤其是到了元末至正年間的冊封中,元朝統治者甚至加給了關羽長達88個字的封號(至正十三年《關廟詔》),其中除了傳統的義、勇、武安王等內容,甚至加入了「護國真君」的稱號。
  • 關公夢 ——「義行天下:關公獎·臺灣行」考察紀實
    慧傳法師對關公獎的設立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分享了星雲大師對關公神明的認識,大師在世界各地建設的280多個寺廟道場,就是教育世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郭會長點頭讚賞,並盛情邀請國際佛光會國際世界總會能作為聯合主辦單位。恭請星雲大師為「關公獎」題詞時,慧傳法師當即應允,並希望儘快拿出公函向師傅請示,同時表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合力推動關公獎的發展。
  • 【關公信仰】臺灣首富郭臺銘信關公神蹟大揭密
    臺灣企業界有許多關公的信徒,當然其中最大咖的莫過於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根據周刊報導,郭董不只在土城參拜順聖宮,最近新增了淡水的武聖宮,常常找一位年僅26歲的玄微師父問事情。 每回關公聖駕迴鑾,就算遠在國外,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必定會坐專機回臺親自接駕,神奇的原因就是,郭董當年要在深圳設廠區,也是來向關公請示,該在哪一個地區設廠比較好,連擲了好幾個茭杯最後決定要在龍華,設為現在鴻海規模最大的代工廠。
  • 郭臺銘信仰哪個關公⊙陳復
    郭臺銘對關公有非常虔誠的信仰,在鴻海總部5樓放有一尊關公像,據說郭臺銘每天只要進鴻海總部,第一件事就是焚香拜關公,不知郭臺銘有沒有想過,自己平日信仰的關公,究竟是至高無上的關聖帝君,還是歷史中的關雲長?
  • 拜關公還得去解州 祖陵藏著四大奇景
    至今,在他的故裡仍坐落著規模宏大、氣勢宏偉、堪稱「天下第一關廟」的解州關帝廟,彰顯著一代豪邁武將的霸氣。 追隨劉備 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史書《三國志》粗略地記錄了關羽的生命軌跡。
  • 七實三虛的《三國演義》為何出現大量關公顯聖故事?
    早在《三國演義》出現以前,民間就已流傳著關公顯聖的傳說。《全唐文》收入的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的《重修玉泉關廟記》中就有關公玉泉山顯聖,以鬼工助智者大師營建山寺的記載。唐代人範攄《雲谿友議》中談荊州人對關公神靈的敬畏時說,「允敬者,則髣髴似覩之。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帛縱橫,莫敢盜者。廚中或先嘗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
  • 試論弘揚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二、弘揚關公文化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 關公的「忠義仁勇」和「誠信」已經影響了中國千百年,而且已成為世界崇尚的道德信仰。運城市把「誠信立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世界各地、各階層華人華僑,在忠義精神的引導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逐漸加強,並隨著關公文化的傳播,逐漸紮根於民族的沃土,成為我們民族的美德,成為我們民族團結興旺的原因之一。
  • 關陵探尋關公 玉泉寺參悟佛教文化
    11月17日下午,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旗下《時報》、《時報周刊》、《工商時報》、《旺報》、《中視》、《城市網》媒體記者一行8人,到當陽採訪拍攝關公文化、佛教文化,展現了「大陸魅力城市」——水電之都宜昌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採訪團一行首先來到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當陽關陵廟。在關陵神道牌前,由當陽關公文化研究學會專家向記者講述了當陽關陵。
  • 親歷臺灣的關公靈異說
    我雖然敬仰關公,也從事一些關公文化研究,但我的基本觀點是:關公信仰至今方興未艾,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但不完全是迷信的原因。現代社會的人們還在敬奉關公,是由於真實的關公,而不是迷信的關公。關公對國以忠,對民以仁,對友以義,對敵以勇,處人以誠,處事以信,是中國人處事的典範,做人的楷模。關公是一個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是一個具有高尚精神的人。「亙萬古而為神。」「民心即天心,神由人興。」
  • 99%拜關公的盆友不全知道
    ■商人的「武財神」 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而格薩爾王是由文殊菩薩之身、觀世音菩薩之語、金剛手菩薩之意、蓮華生大士之功德事業所共同化現,所以寧瑪派認為關公也是這四位菩薩共同化現的智慧護法。 又格薩爾王在藏地是戰神兼財神,而關公在漢地也是戰神兼財神,伏藏師特尼仁波切在2011年取出的關公伏藏法,即屬於武財神。
  • 保定歷史上曾有過多少座關廟?
    關廟是我國城鄉最常見的廟宇之一。保定歷史上曾有過多少座關廟?它們大致建於什麼年代?當時坐落何方?後來情況如何?「祀關」在歷史上經歷過哪些興衰演變?一、保定關廟知多少廣義的關廟不僅包括專祀關羽的廟宇,而且包括關羽與其它神祗合祀的廟宇。
  • 兒時的關廟劇場
    曹祖宏  解放初,容城鎮故稱城關鎮,當時沒有正規的劇院,只有一個關廟劇場。熊宏啟的左邊是正街通往后街的巷子,由於有了關廟,人們把這條巷子叫做關廟巷子。這塊地方是解放前多年來最繁華、最興旺的街面。  劇場原是三國時期關羽的廟宇(是李姓私人廟)。解放初為適應社會的需求,縣政府將關廟改成了劇場。當時劇場的外觀還是老式建築。只將大門由原來的柵欄門改成了大木門。兩邊還是封火牆起飛簷,門上有格窗、閣樓。
  • 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
    2020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首次在線上舉辦國際關公文化論壇。福建泉州通淮關嶽廟董事長吳金炎先生發表了題為《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的演講,深受海內外觀眾稱道。特將吳金炎董事長的演講主要內容發表於此——
  • 關公刀如何擺放?
    關公廟宇遍布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信仰,供奉關公,尤其是生意人請關公,庇佑招財聚寶現象非常普遍,可以在各行各業看到供奉的武財神關公像
  • 鴻篇巨製《關公全書》出版發行 耗時六個春秋 全書十三卷四百餘萬字
    運城晚報訊(記者 馮革才 趙茜)9月23日,運城第30屆關公文化旅遊節舉行期間,宣傳和弘揚關公精神的史料性巨著——《關公全書》出版發行。我市將5套210冊《關公全書》贈予荊州關帝廟、當陽關陵、社旗山陝會館、涿州三義宮和解州關帝廟等5家單位。《關公全書》編纂人員和相關專家學者參加了該書的發行儀式和座談會,副市長陳竹琴參加活動並講話。
  • 關帝、武聖、武財神,中國人拜關公的文化傳統從何而來?
    如今我們看到的關公像,大都是身著戎裝(一般有紅袍、金袍、綠袍之分),頭頂巾帽,一張標誌性的紅臉,一雙丹鳳圓眼,手拿青龍偃月刀,腳踩祥雲,透露出一股陽剛威儀的朗朗正氣。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拜關公的場面,這些人不論忠奸,不論好壞,對著關公的神龕,總會親切的叫聲關二爺,並敬上幾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