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男孩不嚮往碰到外星人?
《星球大戰》是最能滿足人們觀賞各種奇異外星文明願望的電影之一,在電影《遊俠索羅》中,漢·索羅作為一個穿梭在銀河系之中的冒險家,幾乎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碰見一堆形態各異的外星人,甚至還能坐下來打個牌。
(漢·索羅的牌友就是外星人)
那麼,為什麼在現實的銀河系中,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外星人?
這並非無聊的發問。而是在1951年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提出的一個悖論,後來又經過了很多人的補充,被稱為「費米悖論」。我們來簡單看一下它的內容。
費米悖論的核心在於:宇宙明明如此之大,歷史如此悠久,我們卻從來沒有發現過外星文明。
(物理學家費米)
第一:宇宙之「大」,意味著可能產生文明的星球基數很大。
銀河系中大概有1000億到10000億顆恆星,1960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法蘭克·德雷克給出了一個推測銀河系內出現高智文明數量的公式。
「德雷克公式」:N=R*×Fp×Ne×Fl×Fi×Fc×L
以下是公式中各項代表的意思
N:銀河系中高智文明的數量;
R*:銀河系中形成恆星的速率;
fp:有行星的恆星概率;
ne:行星處在宜居帶中的概率;
fl:行星中發展出生命的概率;
fi:能發展出高智慧生命的行星概率;
fc:高智慧生命的文明向宇宙發出可探知信號的行星概率;
L:高智慧生命文明的壽命。
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銀河系中至少有數千個文明。
(按照估算,外星文明應該存在)
第二:宇宙很「老」,意味著文明可能會發展到很高級的階段。
地球的年齡大約45億歲左右,而銀河系已經130多億歲了,而技術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的,以人類文明為例,一萬年前我們僅僅處於農業革命的萌芽階段,現在我們已經能夠發射火箭登上月球了。如果有一個文明早於我們幾億年產生呢?它們非常有可能具備了殖民整個銀河系的科技。
(對於高度發達的文明來說,擴張到整個銀河系也許只需要幾百萬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銀河系中產生高度發達文明的概率如此之高,但我們卻沒有見過任何外星文明?大概有三類解釋。
第一種解釋比較保守:地球真的非常稀有。產生生命是極端困難的,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大災變,生命持續生存的概率也非常低,所以可能只有地球上產生了生命且活到了現在,我們就是孤獨的。
(地球及地球上的生命也許真的非常稀有)
第二種解釋相對持中:外星文明的確存在,但因為技術限制,或者單純因為對方不願意,我們還沒有接觸過。《三體》中「黑暗森林」的假說就屬於第二類解釋,宇宙間的文明要麼不相遇,相遇就一定會滅掉一方。所以我們也許應該慶幸還沒碰見外星文明。
(《三體》舞臺劇海報)
第三種解釋則最為瘋狂:外星文明存在,也和我們接觸了,但我們完全不知道。因為對方的技術過於先進,對於他們來說,我們也許是他們培育的一個實驗品,也許是一組計算機代碼,而例如電影《黑衣人1》的結尾名場面,整個銀河系也不過是外星人桌上的一顆彈珠。
當然,這些只是根據人類的文明經驗提出的解釋,而探索宇宙,原本就是一個不斷顛覆我們傳統經驗的過程,也許費米悖論終究會迎來解決的一天,那時候也將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時刻吧。
科幻地帶
《遊遍銀河》
播出時間:12月8日 16:27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劉景迪 高貝貝(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