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雖偶涉拍場,實為後學後進,每能徜於朋友圈者,皆賴前輩之教誨、師友之抬愛。今建種芸山館微拍群,意在問道於眾方家,旨在於同好間更多交流學習,愚拙於辭令,恪守者惟「誠信」二字,微拍群亦是朋友圈,愚必努力開拓,徵集拍品力求真新,願為大家提供更多高品質、高潛質拍品,以謝諸位之關愛與支持。
參與微拍請聯繫
群主:曹恿
微信號:artzysg
電話:18905510798
煩請各位有意競拍的群友競拍前仔細閱讀拍賣須知及特別聲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拍賣須知:
關於競價階梯幅度:
*無底價均為100起拍
*一萬以下競價幅度每次為100元或100元倍數
*一萬以上為500元或500倍數
*五萬以上為1000元或1000倍數
*關於「一口價」等其他競價方式,拍前另行通知。
①目前每場精選拍品10-40件不等,每件拍品設有起拍價上不封頂,價高者得。主持人以10秒倒計時的方式落槌,倒計時期間如有更高出價則按5秒重新倒計時,直至落槌成交。出價的有效性以主持人宣布成交為準。
②接受任性群友直接報價,同時接受私信委託加價,但是出現同樣價格,競拍場裡群友優先得到該拍品。
③競拍時,嚴肅尊重拍賣師與競拍人士,群友們不可以用任何方式(如:廣告、圖片、紅包、對講、視頻等)刷屏,即嚴禁刷屏。如若出現犯規,視情節嚴重程度,一次口頭警告,兩次踢出本群,尤其對於發起實時對講者直接移除。
特別聲明:
★所有圖片為原圖未經任何處理,明顯瑕疵,蟲蛀,水漬等都以圖片形式展示,最終以原物為準,不能接受者請慎拍。
★買家競買成功後,結算請聯繫群主,匯款方式支持:微信支付,銀行轉帳,支付寶等形式。
★佣金:買方5%(佣金不滿100的,按100收取)
★競拍成功後請買家在2天內完成交割,本群不提供發票。拍品默認為「順豐到付」。
★出價前請慎重,出價後無悔。請在拍賣前請仔細查看拍品和閱讀相關文字。或聯繫群主詳細了解拍品有關資料與細節。拍賣時一旦出價無怨無悔!如買家違約,我微拍群將予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朋友圈等予以公布,並將買家拉入黑名單。誠信為本!
★買方收到貨後請及時與群主確認,收到拍品上手後,如真偽存在爭議,可在不損壞拍品的情況下, 24小時內無條件退貨,超過時間可協商處理。
★入本群參與出價的競拍人均視為已經閱讀並同意以上群拍規則所有條款。
01.常熟名門清末詩人俞鍾詒自作詩
02.常熟名門清末詩人俞鍾鑾自作詩
03.常熟名士清末學者俞鍾穎自作詩
04.晚清詩人藏書世家李寶生自作詩
05.常熟名士詩書雙絕殷用霖自作詩
06.光緒進士貴州學者曾肇嘉致湘亭
07.光緒翰林書學名家曹典初致軼凡
08.光緒翰林功臣館總纂瑞洵致仲綱
09.光緒翰林書畫印三絕汪洵致彝卿
10.光緒翰林江安名門傅增淯致稷生
11.光緒翰林皋社詩人陶方琦致晝卿
12.光緒翰林大同知府李桂林致子襄
13.光緒翰林文博世家張仁黼致筱沅
14.光緒翰林藏書大家柯逢時致西園
15.光緒探花江南詞人馮煦致劉翰怡
16.清末循吏宿豫名流黃以霖致君㐆
17.清末四公子之廬江吳保初致君㐆
18.光緒翰林晉中名門何乃瑩致君㐆
19.光緒翰林侯官學人張元奇致君㐆
20.光緒翰林兵部左侍郎徐琪致君㐆
21.光緒翰林維新四子徐仁鑄致君㐆
22.光緒狀元近代實業家張謇致君㐆
23.同治狀元協辦大學士徐郙致君㐆
24.鹹豐狀元晚清名臣翁同龢致子禾
25.藝壇泰鬥一代宗師吳昌碩致君㐆
俞鍾詒(1843-?)字尚漁,一字調卿,號君翼,江蘇常熟人。俞大文長子,生母即翁同龢長姊壽珠。自幼學習內典、手抄秘籍。光緒六年,築琳琅新館、挹青樓。七年與無錫劉繼增訂交,同年與龐鴻書入都謁選。工詩,與劉繼增(梁漁)、陳有庚(昆漁)並稱「三漁」。著有《俞調卿自訂年譜》《漁隱隨筆》《同聲集》《琳琅新館詩鈔》《梅花館記》等。
尺寸:23*12.5*2
鈐印:
備註:漁隱自用箋,一通兩葉全
俞鍾鑾(1852-1926)字金門,江蘇常熟人,俞大文次子,翁同龢外甥。光緒廿三年中舉人,好詩文,通醫學。卅年,建琴南學堂和儒英學堂,分班授課,成才者居多,又立琴南醫社,定期集醫士施診,親自按脈定方。為貧病者饋藥,家有良方不自秘。並資助慈善,以恤貧士。積極參加丁芝孫修志,編纂節孝一門。平日喜詩詞,詩文有法度,於詩用力尤深。工書善畫,邑中書家自翁後推獨步。擅鼓琴。著有《重訂囊秘喉書》《獨行流芳錄》《養浩居行役篇》《沈氏硯林銘贊》等。
上款人:俞鍾詒
尺寸:22.5*12.5*4
鈐印:俞氏金門,澹泊明志
備註:花箋,一通四葉全
俞鍾穎(1847-?)字君實,號璚臺,晚號南郭老人,江蘇常熟人。光緒二年順天鄉試副榜,九年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歷升總辦章京兼同文館提調。外任湖北荊宜施兵備道兼沙關監督,調署漢黃德道兼江漢關監督,歷涉外務,張之洞稱其能。後因母老乞歸。卅三年復授廣東瓊崖兵備道,著有治績。宣統二年升廣東按察使,遷河南布政使。著有《學圃老人行年錄》《庚申避亂記》《學圃老人奏疏公牘》《學圃老人詩文集》《歸田集》《邑乘摭遺》《遁漁隨筆》《俞鍾穎集》《耏齋隨筆》等。
尺寸:23*12.5*2
鈐印:丁未生,璚臺
備註:花箋,一通兩葉全
李寶生,字潔晨,一字吉人,上海寶山人。諸生,與俞鍾詒為中表。祖父李鈞載曾任常熟教諭,卒於任,葬虞山南麓寶巖灣。父道光舉人李同文,娶常熟俞氏為妻,便移居常熟。家有藏書室曰「肄柿軒」,工詩,篤學能文。
上款人:俞鍾詒
尺寸:23*9.5*2
鈐印:潔晨詞翰,知足不辱
備註:花箋,兩通兩葉全
殷用霖,字伯唐,江蘇常熟人。少從同邑吳震遊,工倚聲,小令尤善。曾署吉安典史,罷官歸裡,重葺可園,嘯傲文史。時楊濠叟(沂孫)負書名,一見即致之門下,由是盡得其傳。篆、隸、鐵筆,一時稱美。著有《漢官印略》刊行於世,《可園吟草》《玉雨樓詞抄》藏於家。
上款人:俞鍾詒
尺寸:23*9.5*6
鈐印:詩酒逍搖,閒適
備註:藝蘭堂花箋,兩通六葉全
曾肇嘉(1860-?)鄉榜名鳳文,字銓初,貴州紫雲人,寄學貴築。光緒廿年中舉人,受聘為梅花書院山長。奮力興學,訓迪有方,為書院購置經史輿地等圖籍,供入學者閱覽。對品學兼優者,常解囊相助。執教八年,從學者甚眾。廿九年中三甲八十二名進士,籤分山西,先後任聞喜、介休、太谷知縣。
尺寸:22.5*12.5*3
鈐印:
備註:祥升泰花箋,一通三葉全
曹典初(1876-?)字寅生,號蛻禪,湖南長沙人。光緒廿九年二甲六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山西學政。治學淵博,書法顏柳,善寫行楷,氣韻平和,拙中含姿,有名於時。
尺寸:28.5*18
鈐印:
備註:蛻禪自用箋,一通一葉全
瑞洵(1858-1936)字信夫,號景蘇,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黃旗人,文淵閣大學士琦善之孫。光緒十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功臣館滿總纂、國史館協修。廿五年,任科布多參贊大臣。民國後,曾任《清史稿》協修,負責撰寫《德宗本紀》和《宣統本紀》。另著有《散木居奏稿》《犬羊集》《犬羊集續》。
上款人:端緒,字仲綱,滿洲正白旗人,端方二弟。曾任禮部右參議,宣統三年改典禮院總務廳廳長。入民國,任泰寧鎮總兵、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鑲藍旗蒙古都統,充溥儀宮中總管內務府大臣。
汪洵(?-1915)原名學瀚,字子淵,號淵若,江蘇陽湖人。光緒十八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書法摹顏真卿,得其神骨,又參以他帖而變化之,功力甚深。兼精篆、隸,尤工小篆。少時喜刻印,非舊友不知,其所用印皆自作。工花卉、草蟲,秀逸可愛,惟不輕動筆,鮮有知其能畫者。
傅增淯,字道難,號雨農,四川江安人。傅增濬、傅增湘長兄。光緒十八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貴州學政。善書法,宗法北碑;工詩文,著有《澄懷堂詩文稿》。
尺寸:26*14.5
鈐印:
備註:澄懷室主啟事箋,一通一葉全
陶方琦(1845-1884)字子縝,號湘湄,一號蘭當,浙江會稽人。永州知府陶際堯之孫,興化知府陶良翰之子。同治六年中舉人,其兄陶方琯同時舉榜。光緒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督湖南學政。淡漠仕途,篤學好古,專治《易經》鄭注,又習《大戴禮記》《毛詩》《爾雅》漢注,兼攻駢文。曾拜同鄉李慈銘為師,為李之高足。書法蘇、米,寫花卉、蘭、菊、竹、石,頗有逸趣。工詩古文詞,著有《溪廬詩稿》《淮南許注異同詁》《字林考逸補本》《廬駢文選》《漢孳室文鈔》《蘭當館詞》等。
上款人:陳錦(1821-?)字晝卿,號補勤,浙江山陰人。道光廿九年中舉人,由知縣歷官山東候補道。工詩,有《補勤詩存》。
尺寸:22*12
鈐印:
備註:松竹齋花箋,一通一葉全
李桂林(1844-?)字子丹,河北臨榆人。光緒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六年,充會試同考官,歷典貴州、河南、山東鄉試。十七年總纂《吉林通志》成,加四品銜。廿四年授大同知府,庚子事變,兩宮西狩,駐蹕大同,召對時,面陳方略。是年夏,以大同鎮帥駐防井陘,與法兵相持數月。次年議和成,聯軍銜之,竟以護教不力獲罪。後總管包頭鎮釐局,尋因目疾乞歸。
尺寸:23*13*6
鈐印:
備註:八行箋,一通六葉全,鄭逸梅舊藏
張仁黼(1848-1908)字劭予,號孟藻,河南固始人。光緒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出督湖北學政,以朱子《小學》《近思錄》訓士。累遷洗馬,充日講起居注官,補侍講。廿年,日本釁起,樞臣被劾。乃與李文田等請起用恭親王奕訢,稱旨。遷鴻臚寺卿,典試四川。除奉天府府丞,父憂,未之官。廿七年,由順天府尹升左副都御史,卅一年,改兵部右侍郎,同年改學部左侍郎,卅三年,補大理院正卿,奏請敕部院大臣會訂法律,俄授吏部侍郎,充經筵講官。與那桐、端方、袁世凱結為譜兄弟。喜收藏,室名「鏡菡榭」,子張效彬、婿朱文鈞,皆為文博大家,著有《簡齋文集》。
上款人:任道鎔(1823-1906)字筱沅,江蘇宜興人。道光拔貢,考授教職。歷官江夏知縣、順德知府、開歸陳許道、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直隸布政使、山東巡撫、河道總督、浙江巡撫。一生為官勤政,有賢名。
尺寸:25*13*2
鈐印:
備註:寫經箋,一通兩葉全
柯逢時(1845-1912)一作鳳遜,字懋修,號巽庵,湖北大冶人。光緒九年翰林,累官至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廣西巡撫、兵部侍郎、「督辦八省膏捐」大臣等。生平喜著書、刻書,尤嗜藏書。搜羅善本極多,所藏《四庫全書》未進呈抄本及元、明小集八百餘種、數萬冊。建有藏書樓「柯家山館」、「息園」。晚年研究醫學,在武昌城開設有最大醫館,廣招學員,傳播醫學。刻印有《武昌醫學館叢書》《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大觀本草札記》《本草衍義》《傷寒論》《傷寒總病論》《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傷寒補亡論》《活幼心書》,多為經世實用之書。先後參與纂修《湖北通志》《武昌縣誌》《應山縣誌》等。
上款人:章邦直(1856-?)字希瑗,一作西園,安徽銅陵人。優廩生,以報捐試用。光緒廿三年,署高郵州知州,兼揚州府河務同知。維新期間,於高郵創辦致用書院。後由兩江總督劉坤一保薦經濟特科。
尺寸:22.5*12.5*2
鈐印:
備註:八行箋,一通兩葉全
馮煦(1842-1927)字夢華,號蒿庵,晚號蒿叟、蒿隱,江蘇金壇人。光緒十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官鳳陽知府、四川按察使、安徽巡撫。辛亥後,寓居上海,以遺老自居。曾創立義賑協會,承辦江淮賑務,參與纂修《江南通志》。工詩詞、駢文,尤以詞名,為清末著名學者,著有《蒿庵類稿》等。
上款人:劉承幹(1881-1963)字翰怡,浙江南潯人。嘉業堂主人,為近代著名藏書家與刻書家,被譽為「民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尺寸:25*16*3
鈐印:蒿叟
備註:江南通志局用箋,一通三葉全
黃以霖(1857-1932)字伯雨,江蘇宿遷人。光緒十七年中舉人,應選內閣中書。廿一年參與編修《大清會典》,廿六年外任神戶、大阪、橫濱兼管築地總領事,回國後入張之洞幕,曾任鄖陽知府,湖北候補道署湖南提學使兼布政使等,為官清正,廉潔奉公,任內創辦湖北武備學堂。曾與張謇等創辦宿遷耀徐玻璃廠與永豐麵粉廠。辛亥時,長沙民軍起義成功,推其為領袖,堅辭不就,轉推譚延闓。入民國,遷居上海,致力於慈善事業。與虞洽卿、杜月笙、江恆源、黃炎培、梅蘭芳、周信芳等,發起賑災動員會,又與楊慕時等募款資助宿遷慈幼局。晚年會同黃炎培、趙師復等創辦上海職業中學,致力福利事業,不遺餘力。
上款人:祁師曾(1870-?)字景頤,改名頌威,字君㐆,民國後復改名景頤,山西壽陽人。祁寯藻曾孫,祁世長孫,李鴻藻外孫,祁友慎長子。由一品蔭生賞以員外郎即補,曾任兵部武選司行走、刑部四川司員外郎、山東補用知府,入山東巡撫楊士驤幕。入民國任眾議院議員,諳熟掌故,著有《䜯谷亭隨筆》等。
吳保初(1869-1913)字彥復,號君遂,晚號癭公、北山,安徽廬江人。淮軍名將、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師從張謇,光緒廿一年,補授刑部山東司主事,旋派充貴州司主稿、秋審處幫辦,任內不畏權勢,力平董裕氏冤獄。期間,與梁啓超相識,並向大學士孫家鼐力薦,梁因此得入自強書局。廿三年,上《陳時事疏》,針砭時弊,疏上,被刑部尚書剛毅扣壓,憤而辭職。後上《請還政疏》《呈政務處代奏籲請歸政疏》。革命黨初起之時,曾保護過章太炎等反清鬥士;《蘇報》案發,又出面營救案中諸人。一生重氣節,慷慨仗義,輕財好施,與陳三立、譚嗣同、丁惠康並稱「清末四公子」。工詩文,著有《北山樓集》《詩友緒餘》《未焚草》等。卒後其長婿章士釗請康有為撰墓誌,由沈曾植書丹。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3.5*12.5
鈐印:
備註:六行仿古箋,一通一葉全
何乃瑩(1856-1912)字潤夫,一字梅叟,號魯孫,山西靈石人。光緒六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都水司主事,升營膳司員外郎。後任山東道監察御史、侍讀學士、奉天府丞兼學政、順天府尹等,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有《靈樵仙館詩草》。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3*12.5
鈐印:
備註:青雲閣花箋,一通一葉全
張元奇(1860-1922)字貞午,一字君常,號姜齋,福建侯官人,「昭和棋聖」吳清源外祖父。自幼飽讀經書,曾赴臺執教。光緒十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監察御史,湖南嶽州、奉天錦州知府,以彈劾權臣載振聞名。民國元年,任北京政府內務部次長。次年,任福建民政長。三年,任政事堂銓敘局局長。同年九月,任奉天巡按使。四年,署內務部次長兼參政院參政。五年,任肅政廳肅政使。九年,任經濟調查局總裁,後任奉天省長。晚年回鄉,被推為福州鰲峰書院山長。著有《遠東集》《蘭臺集》《知稼軒》等。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2.5*12.5
鈐印:
備註:秀文齋花箋,一通一葉全
徐琪(1849-1918)字玉可,號花農,浙江杭州人。光緒六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山西鄉試副考官、廣東學政,官至兵部左侍郎、內閣學士。為俞樾弟子,工詩詞、書畫,善花卉,神似惲南田。著有《粵東葺勝記》《日邊酬唱集》《南齋日記》《廣小圃詠》《玉可庵詞存》等。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3.5*12*4
鈐印:
備註:安合齋花箋,一通四葉全
徐仁鑄(1863-1900)字研甫,號縵愔,江蘇宜興人,「戊戌第七君子」徐致靖子。光緒十五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廿三年,視學湖南,遇梁啓超、譚嗣同在長沙鼓吹新學,結交甚深,講學宗旨相合。曾手頒條誡,分諭各類學校,提倡「學習自然科學,培養實用人材,以備國家選用。」又作《輶軒今語》,闡述維新變法之意,遭湖南頑固派葉德輝、王先謙等攻擊。乃請其父推薦康有為、梁啓超、張元濟、黃遵憲、譚嗣同等於光緒帝,以伸其志。戊戌後被革職。曾上書請代父囚,都察院格阻不達。有《涵齋遺稿》《輶軒今語》等。與譚嗣同、陳三立、陶葆廉並稱「維新四公子」。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3.5*12
鈐印:
備註:薛濤花箋,一通一葉全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海門人。光緒廿年甲午科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一生創辦了二十多家企業,三百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2.5*9
鈐印:
備註:松竹齋花箋,一通一葉全
徐郙(1836-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人。同治元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南書房行走、安徽學政、江西學政、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拜協辦大學士。工詩,精於書法,擅畫山水,入詞館,召直南書房。慈禧常諭其字有福氣,晚年御筆作畫,悉命其題字。與康熙狀元王敬銘、乾隆狀元秦大成並稱「嘉定三狀元」。收藏甚富,藏有大量珍貴金石拓片,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其舊藏。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2*12
鈐印:
備註:甲午紀年箋,一通一葉全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廬,江蘇常熟人,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之子。鹹豐六年狀元,官至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先後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戊戌後罷官歸裡,卒後追諡「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於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為同光書法家第一。著有《瓶廬之詩文稿》《翁文恭公日記》等。
上款人:祁世長(1825-1892)字子禾,號敏齋,山西壽陽人,祁寯藻子,祁師曾祖父。鹹豐十年翰林,官至工部尚書。清操自勵,累世官卿貳,家如寒素。卒諡「文恪」。
尺寸:24*11.5
鈐印:
備註:蜩翼居自用箋,一通一葉全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改名俊卿,字昌碩,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同治四年秀才,八年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從俞樾習小學及辭章。甲午戰中,參佐吳大澂戎幕,北上抗日。廿五年得丁葆元保舉,任安東縣令,一月即辭去。早歲以書法、篆刻成名,任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海派四大家」。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高峰」。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作品結集為《吳昌碩畫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結集為《缶廬集》。
上款人:祁師曾
尺寸:23*12
鈐印:
備註:芸蘭閣花箋,一通一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