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又追了一部火遍全網的戲——《隱秘的角落》。發現當媽以後追劇有一個好處就是:對講述原生家庭、親子關係的劇都特別帶感。
有好劇,也有好演員加盟,讓你更容易入戲、也能異常帶感地體驗這樣的作品。
今天想先來掰一掰劇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也是一位母親,就是周春紅。先從她和馬主任的感情戲開始吧。
這部劇從一開始就表明朱朝陽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而他的母親就是周春紅。
周春紅和前夫離婚後獨自帶著孩子生活。離婚沒多久,前夫便再娶並育有一個女兒朱晶晶。
而她呢,始終沒有再婚但是卻有一個處了不長不短的對象,就是自己的上司馬主任。
周春紅和馬主任的感情戲應該說是從賓館開房的這場戲正式開始的。也正是這個約炮的場景讓人覺得有些詼諧卻也意味深長。
馬主任早早地在六峰賓館開好房,坐立不安地等著對象。周春紅精心打扮一番後來到了賓館,敲開賓館的門後進入房間,她輕輕地放下包,接著徑直走到窗戶邊,輕輕地拉起了窗簾。
然後坐回床邊脫下鞋子。
而此時,馬主任也是一言不發地早早地坐到了床上等著周春紅。
這一切發生地悄無聲息,不像戀愛也不像偷情,於是出現了滿屏的感慨:這就是是中年人的愛情啊.....
中年的愛情就是這樣,即便是羞羞的事也沒有聲息、沒有前戲,沒有激情的嗎?
我想那一定是我們對中年人或者愛情又或者是中年人的愛情有了什麼誤解!
馬主任和周春紅都是離異單身,其實這本是一份可以光明正大昭告天下的情感。
為什麼卻偷偷摸摸的,偷偷摸摸的就算了又為什麼沒有半點激情可言。
說是約炮的確再合適不過,因為那看起來就像是解決生理需求才發生的關係。
為何如此?一切都因為周春紅!因為中年離異生活艱辛的悲情母親
1、中年離異卻永遠活在被拋棄的陰影中,無法往前,何談愛與激情
和前夫離異後,其實她一直沒有走出來,她的臉上唯一輕鬆自然地鬆弛和笑意,是在兒子的家長會上,聽到兒子又一次毫無懸念地獲得第一名的時候。
此外,她幾乎都是壓抑著的。
她一直都活在「被拋棄」的情緒裡。自己和馬主任的事因為王瑤大鬧景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難堪地公開。
回到家與兒子在床邊時說到:要不是因為你爸拋棄我們,今天的事就不會發生。
直到劇情結尾,在醫院與兒子爭執的時候她依舊吐露:你以為你爸真的在乎你嗎?他真的在乎你就不會跟我離婚,就不會拋下我們母子。
她一直活在前一段感情前一段婚姻,被上段愛情羈絆,所以她無法真正愛馬主任啊!
2、孩子成為唯一,而她也成為了控制、抑鬱的母親,愛得畸形而疲累
因為她愛自己的兒子,愛到畸形也愛得真實。
這部劇的原著叫《壞孩子》,其實一個天真的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暗黑,自然和原生家庭是離不開的。
而朱朝陽的問題離不開父母離異更離不開母親是一個控制型、專制而又抑鬱的母親。
但今天不說母愛的羈絆,就談她母愛的真實。
不管影片如何投射周春紅的控制欲、不快樂,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是愛孩子的。所以也因為這份愛,她多次拒絕馬主任重組家庭的暗示。
「再說吧」
「在朝陽成年之前這件事我不想讓他有負擔」
這是她多次拒絕馬主任的臺詞。
她更是為了兒子,一邊兼顧工作,一邊只要一有時間就給孩子做愛吃的魚補身體。出發前也總是給孩子花樣翻新做好存糧:燒麥、蒸餃、餛飩.....
因為孩子在長大!
而被詬病的那杯每晚的熱牛奶和離開必定自己親自關掉的風扇——是控制,又何嘗不是愛的細節呢?
她愛自己的孩子,愛得真實、愛得畸形也疲累,她把僅剩卻是自己全部的熱情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
所以她無法擁有更多的能量再去多愛一個人。
3、生活的艱難和艱辛,榨乾了本就不快樂的她殘存的能量
雖然前夫日子應該過得不錯,但是劇中並沒有體現前夫提供撫養費什麼的。所以幾乎是她自己一個人把孩子帶大。
給孩子的零花錢不多,但是每次依舊要求孩子買什麼都得記帳,這是對孩子的管束,也是因為經濟拮据或者不寬裕所致。
再者,為了要撫養孩子,要生活,即便是來回都得坐船轉車又苦又累的工作,她依舊日日夜夜地堅持著。
在周春紅這裡,愛早已變得無足輕重也有些無能為力了!
所以我相信一對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中年人,依舊會熱愛、遇到愛人,遇見愛情,依舊會激情滿滿,甚至小鹿亂撞。
而周春紅不會,因為她,是中年離異生活艱辛卻又滿腹委屈與怨恨的悲情母親,她沒有能量愛,也不懂得愛。
6月27日,飾演周春紅的演員劉琳在微博發文以一封手寫信,告別《隱秘的角落》。她說:
我拿起筆的一瞬間,淚水就止不住,抹乾眼淚,想起了你和朝陽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一個人帶娃不易啊,我心疼你,如果換作我,我不知能否做得比你更好?春紅,這個夏天過去了,春天就要來了,對自己好點兒,去痛快地談一場戀愛。
當你放下以愛的名義的重負,充滿生命力地回到孩子的身邊,你會欣喜地看見他明亮的眼神、燦爛的笑容。
劉琳不僅是演員也是一位母親,我想她不僅是在告別這個角色,也是一個母親的有感而發。
因為像周春紅這樣的女性、這樣的母親並不是個例。現實中無數的母親活成了周春紅,孩子是唯一也是全部的希望和精神脊梁。
忘不掉過去的傷痛,也無法充滿能量地走向未來,重拾愛、重拾自信,活在怨懟與憤恨中。
可是這樣的媽媽,永遠也見不到孩子的真實內心,望不見本該燦爛明媚的童真與笑臉。
寫在最後,
去愛吧,去笑吧,去了解真正的朝陽吧,「春紅媽媽」!
心理學家 弗蘭克·卡德勒: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作為媽媽,只有快樂、充滿能量的、健康的愛,才能帶給孩子正面的力量,才能讓他真正快樂地成長。
否則你的愛,或是窒息的壓力,或是無法改寫的魔咒,他需要用一生來承受,甚至代代相傳。
希望所有受過傷的媽媽,都能自我療愈或者被治癒,在某一天可以大膽地走向下一個人生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