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高鐵禁帶雪板」並非壞事
馮海寧
10月底至11月初,河北崇禮各大雪場迎來旺季,但一則「京張高鐵禁止攜帶超規雪板上車,超規雪板須辦理快運」的消息在雪友圈炸開了鍋。(見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
自京張高鐵開通運行以來,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主戰場的崇禮,已經成為雪友們嚮往的「聖地」。從北京到崇禮太子城站的「滑雪專列」因設置了雪板儲物櫃等特殊空間,更成為雪友們的「通勤專列」。然而,現在禁止攜帶超規雪板,令人感到費解。同時,辦理行李快運的價格相當於二等座單程票價,更引發爭議。
需要澄清的是,並非高鐵不讓攜帶雪板,而是超規的必須辦理快運。這裡有一個現實背景:「滑雪專列」設置存放雪板儲物櫃的車廂裡,只有5個存放位,而攜帶雪板出行的乘客動輒過百,雪板只能放在過道、頭頂行李架,不僅影響其他乘客的乘車體驗,而且存在安全隱患——行李架的規格本是為普通物品做的設計,雪板無固定措施容易掉落砸傷乘客。
一條服務於冬奧的高鐵線、一列名為「滑雪專列」的列車,冰雪項目體育器材不能方便攜帶,無疑有些遺憾。事實上,給超規格的體育器材裝備提供運輸便利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比如,公共運輸工具上為攜帶雪板、自行車的乘客設置一些諸如捆綁帶、固定環之類的便利條件。
應該正視的是,我國日益重視同時積極發展體育運動,但要求公共出行工具在服務體育人士方面向國際看齊,仍需時日。從這個意義上說,此番爭議並非壞事,更多人的關注或許有助於改變某些公共服務領域對待體育和體育愛好者相關需求的態度。冬奧會是舉世關注的大事,其重要意義之一是讓更多國人參與冰雪運動、愛上冰雪運動——隨著冰雪運動的發展提速,相關服務也須提速和完善。
進而言之,只有更多人崇尚體育,才能推動相關投入向體育運動的服務環節傾斜。比如,2019年6月,緣於體育人士的推動,國航開始實行新版行李標準,對包括滑雪用具、冰球用具、高爾夫球包等在內的多種體育器材不再徵收超尺寸行李費。
當然,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公眾不滿意到滿意,是需要時間的,相關人群可以積極建言和敦促。比如,目前的「滑雪專列」是否可以改造行李架以更加適應乘客需求,是否可以在隨車託運和價格方面充分照顧到乘客的感受和承受能力。
發展冰雪運動、讓更多人成為冰雪運動的擁躉,提供方方面面的便利和公共服務,是基礎的一環,對此,相關部門應該有更積極、科學的作為。
來源:工人日報